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3.如圖為物理實驗中測量物理量時經常會遇到的讀數(shù)問題,請你讀出相應的值并記錄在題中橫線上.

(1)如圖1所示,鐵塊長為2.75c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
(2)如圖2此時的停表所示的時間是4min42s.

分析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間的表盤代表分鐘,周圍的大表盤代表秒,秒表讀數(shù)是兩個表盤的示數(shù)之和.

解答 解:(1)根據(jù)圖中顯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為1mm,被測鐵塊的起始刻度是9.00cm,終了刻度是11.75cm,鐵塊的長度是11.75cm-9.00cm=2.75cm.
(2)在停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4”和“5”之間,偏向“5”一側,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4min;
在停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2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s,指針在42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42s,即秒表的讀數(shù)為4min42s.
故答案為:2.75cm;1mm;4;42.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刻度尺和停表的讀數(shù)方法,在讀數(shù)前一定要觀察儀器的量程和分度值;需要注意的是長度的測量需要進行估讀.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只將一個“220V 800W”的電暖氣接入示數(shù)為
03620
的電能表所在的電路中,正常工作10h,消耗電能8 kW•h,此時電能表示數(sh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小邦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中,他想知道凸透鏡的焦距,把凸透鏡、蠟燭、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調整三者的位置,看到燭焰在光屏上成一等大、倒立的清晰實像,如圖所示,則透鏡的焦距是10cm.當他將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調為16cm時,移動光屏,在屏上可看到清晰的倒立(選填“正立”或“倒立”)放大實像 (選填“實像”或“虛像”);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縮小實像,應將蠟燭和凸透鏡的距離調為大于2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分別表示近視眼成像情況和矯正的是(  )
A.甲、丁B.乙、丙C.乙、丁D.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電視機、空調等有些家用電器的遙控器能發(fā)射一種不可見光,即紅外線,以實現(xiàn)對電視機的控制,對于流入市場的假幣,人們常借助驗鈔機發(fā)出的紫外線來辨別真?zhèn)危?/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同時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魚的像,它們的形成分別是哪種現(xiàn)象( 。
A.都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B.都是光的反射
C.前者是光的反射,后者是光的折射D.前者是光的折射,后者是光的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腦丸變小是凝華現(xiàn)象,需要吸熱
B.霧、露都是液化現(xiàn)象,需要吸熱
C.夏天吃棒冰時,棒冰在嘴里發(fā)生熔化現(xiàn)象,需要吸熱
D.冬天人呼出的“白氣”是汽化現(xiàn)象,需要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在探究“導體的電阻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時,老師引導同學們做了如下實驗:
(1)猜想:導體電阻可能與導體材料、橫截面積、長度、溫度有關.
(2)實驗時,同學們用圖21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分別把a、b、c、d四根金屬絲接入電路中A、B兩點之間,探究情況如下表:
序號材料長度/m橫截面積/mm2燈泡亮度
a銅絲11較亮
b鎳鉻合金絲10.5最暗
c銅絲10.5較暗
d銅絲0.51最亮
選用a和c兩根金屬絲,可探究導體電阻跟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實驗中是利用燈泡亮度來判斷電阻的大。
(3)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可探究導體電阻與溫度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張剛同學在完成“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后,還想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從斜面下滑物體運動的快 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對小車下滑快慢的因素進行如下猜想:
猜想一,與斜面的高度有關;猜想二,與斜面的長度有關.
“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的原理是v=$\frac{s}{t}$斜面下端彈簧片的作用是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準確測量時間.為了驗證猜想一,他設計的方案是將小車分別從斜面上不同高度處由靜止釋放,測出下滑時間.通過測量,發(fā)現(xiàn)每次下滑的時間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確的.
請對張剛這一探究作出評價,指出他存在的問題是:改變高度時,沒有控制長度一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