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把一小滴紅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過一會兒,整杯水都變紅了,這種現(xiàn)象叫做 現(xiàn)象.液體與液體之間,固體與固體之間 (填“能”或“不能”)發(fā)生擴散現(xiàn)象.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核電站會發(fā)生核泄漏造成環(huán)境污染,應盡快取締
B.我國消耗的能源以可再生能源為主
C.能量是守恒的,不存在能源危機
D.化石能源在短期內(nèi)不能從自然界得到補充,應節(jié)約使用,并大力發(fā)展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李的質(zhì)量為50千克,可以舉起80千克的杠鈴;小胖的質(zhì)量為70千克,可以舉起60千克的杠鈴.他們兩人通過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比賽,雙方都竭盡全力,看誰能把對方拉起來.比賽結(jié)果應是( )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兩個都拉不起
D.兩個都拉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了液體和量杯的總質(zhì)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了幾組數(shù)據(jù)并繪出了m-V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液體密度為2g/cm3
B. 該液體密度為1.25g/cm3
C. 量杯質(zhì)量為40g
D. 60cm3的該液體質(zhì)量為6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按照題目的要求作圖:
(1)如圖甲所示,小聰通過一平面鏡看到小貓要偷吃小魚.圖中畫出了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但未標出光的傳播方向.請你在圖中用箭頭標出小聰看到小貓偷魚吃時的光的傳播方向,并根據(jù)光的反射規(guī)律畫出平面鏡.
(2)圖乙為用螺絲刀撬圖釘?shù)氖疽鈭D,請在圖中畫出動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中學環(huán)保小組在長江邊取適量江水樣品,分別進行了江水密度的測量:
(1)小薇把樣品帶回學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實驗:
①將天平放在_______臺上,把游碼移到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左側(cè),要使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選填“右”或“左”)調(diào),直至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30g,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江水樣品,測出燒杯和江水的總質(zhì)量如圖甲所示,則燒杯中江水的質(zhì)量為____g.然后將燒杯中的江水倒入量筒(如圖乙),則江水的密度為____g/cm3(保留兩位小數(shù))
③小薇用這種方法測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實值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
(2)小亮把樣品帶回家,用家里的一臺電子秤(如圖丙所示)和沒喝完的半瓶純凈水,做了如下實驗:
①用電子秤測出半瓶純凈水的總質(zhì)量為m1,并用筆在瓶身水面位置標記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來澆花,然后吹干,用電子秤測出空瓶的質(zhì)量為m2;
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與___相平,再用電子秤測出瓶的總質(zhì)量為m3;
④則江水的密度表達式ρ=________(純凈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⑤小亮測算江水的體積使用了下列3種物理方法中的________.
A.控制變量法
B.等量替代法
C.類比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迪學習了“密度”知識后,想測出碳酸鈣樣品的密度,于是他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先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甲所示,他接下來的做法是先 ,再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中線處;
②小迪在實驗過程中規(guī)范操作,測得小塊碳酸鈣石的質(zhì)量情景如圖乙所示,則小塊碳酸鈣石的質(zhì)量是 g;
③接著用量筒測出這小塊碳酸鈣石的體積是30cm3.由此得出碳酸鈣石的密度是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jù)報道,2015年底,成渝高速鐵路將竣工通車,高速列車的最大行駛速度將超過300km/h.高速行駛的列車經(jīng)過時,若人靠近高速列車容易被吸進軌道,應特別注意安全,從物理學的角度看,這是高速行駛的列車與人之間的( )
A.空氣流速減小,壓強增大
B.空氣流速減小,壓強減小
C.空氣流速增大,壓強減小
D.空氣流速增大,壓強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