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在探究液體壓強的實驗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

(1)實驗中,探究液體壓強的工具是U型壓強計.
(2)由丙、丁兩圖進行實驗對比,得出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無關(選填“有關”或“無關”).
(3)甲、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結論是:液體內部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要探究液體壓強與密度的關系,應選用乙丙兩圖進行對比.
(5)在圖乙中,固定金屬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屬盒處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時,兩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變,說明了在液體內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

分析 (1)在初中物理學中,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特點的工具是U型壓強計,本題用到了物理上常用的研究方法--轉換法.用手按壓強計的橡皮膜,U型管內水面出現(xiàn)高度差;即將液體壓強的大小轉化為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2)(3)(4)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與容器的形狀無關,在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的因素時,需要用到控制變量法.
(5)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是:液體內部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不同液體內部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解答 解:(1)由圖可知,用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的工具是U型壓強計,實驗時把金屬盒放入水中,通過觀察兩管中水面的高度差就可以反映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強的大�。�
(2)丙和丁液體密度相同,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容器形狀不同,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說明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無關;
(3)甲、乙兩圖液體的密度相同,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說明液體壓強與有關,并且液體內部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要探究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應使探頭深度相同,液體密度不同,所以應選擇乙丙兩圖.
(5)在圖乙中,固定金屬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屬盒處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時,兩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變,說明了在液體內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
故答案為:
(1)U型壓強計;
(2)無關;
(3)深度;液體內部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乙丙;
(5)相等.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我們對于液體壓強計的了解以及液體內部壓強的影響因素.注意物理實驗中研究方法--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的運用.液體壓強是中考必考的一個知識點,需要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所示,房間內一墻角處相臨兩墻面掛了兩個平面鏡,兩平面鏡相互垂直,在該墻角緊靠鏡面處放有一個臉盆,盆內有水.某同學通過鏡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個數(shù)為(  )
A.3個B.6個C.9個D.無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所示,圖甲是某家庭用的電水壺,它具有加熱和保溫兩項功能,圖乙是該電水壺內部的電路連接圖.
(1)當開關S1閉合,S2斷開時為保溫(填“保溫”或“加熱”)狀態(tài),若電阻R1=22Ω,R2=2178Ω.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0.1A.
(2)某同學在電水壺里裝有1.5kg、20℃的水[水的比熱容4.2×103J/(kg•℃)],如果當時是一個標準大氣壓,該電水壺的加熱功率為2200W,在加熱狀態(tài)使水沸騰需耗時4min,求本次加熱水時電熱水壺的效率.
(3)有同學發(fā)現(xiàn)電水壺的形狀是上面小而下面大,請你從物理學的角度去解釋這樣設計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兩個實驗小組分別探究冰和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兩實驗小組記錄數(shù)據(jù)匯總如表:
時間/min0246810
冰的溫度/℃-200001020
冰的狀態(tài)固、液固、液
蠟的溫度/℃324046515559
蠟的狀態(tài)粘稠變稀
(1)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冰與蠟在熔化過程中的不同點是:冰有一定的熔點,蠟沒有一定的熔點.
(2)在上表所示實驗中的第2分鐘末至第6分鐘末的時間內,冰水混合物的內能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如圖是其中一個實驗小組畫出的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由圖象可知,8~10min比0~2min升溫慢很多,這種現(xiàn)象說明水的比熱容比冰的比熱容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如圖甲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S,將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時,電壓表示數(shù)為6V,兩塊電流表指針的位置均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R1電阻是20Ω
B.R2的電功率是7.2W
C.若將滑片P向右移動,A1的示數(shù)將變小
D.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某同學在做“比較不同液體吸熱能力”的實驗時,使用如圖所示的電加熱器給液體甲和乙加熱
液體次數(shù)質量m/kg升高的溫度△t/℃加熱的時間t/min
10.151
20.1102
30.2104
40.1101
50.1202
60.2204
(1)分析第2、5次或第3、6次實驗數(shù)據(jù),某同學認為:加熱相同的時間時,乙升高的溫度高一些,這說明乙吸收的熱量多一些.這位同學的判斷是否正確?不正確請說明理由:實驗中使用的電加熱器相同,加熱相同的時間,甲乙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相等.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同種物質升高相同溫度時,物質的質量越大,吸收的熱量就越多.
(3)通過比較第2、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液體吸收熱量多少與液體的種類有關,甲(選填“甲”或“乙”)的吸熱能力更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請你畫出最省力的繞線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在學校升旗儀式中,小明發(fā)現(xiàn)旗桿頂端裝有一個滑輪,該滑輪屬于定滑輪,判斷依據(jù)是滑輪的軸固定不動,使用該滑輪的目的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在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選手張湘祥在男子舉重62公斤級的決賽中摘得金牌,如圖所示,挺舉成績是176公斤,用時2.5s,舉起杠鈴保持3s不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他完成此次舉重整個過程中都對杠鈴做功
B.地面對張湘祥的支持力與張湘祥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C.杠鈴靜止在空中時手對杠鈴的力與杠鈴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他舉杠鈴保持不動時兩手間的距離越大,運動員手臂用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