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圖所示是一種滑動變阻器.下列關(guān)于滑動變阻器的構(gòu)造說法正確的是A
A.線圈是用電阻率較大的合金線制成
B.滑片與金屬棒之間是絕緣的
C.滑片與線圈之間是絕緣的
D.瓷筒與線圈之間不能絕緣
E.瓷筒上纏繞的合金線所有表面都絕緣
F.瓷筒上纏繞的合金線與接線柱相連的線端是導通的,其余部分絕緣
G.合金線端、滑片接觸處是導通的,其余部分絕緣.

分析 滑動變阻器是一個可變的電阻,故其線圈是利用電阻大的合金制成的,其它是通過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故據(jù)變阻器的構(gòu)造逐個分析即可判斷.

解答 解:
A.線圈是用電阻率較大的合金線制成,故A正確;
B.滑片與金屬棒之間是導電的,故B錯誤;
C.滑片與線圈之間是導電的,故C錯誤;
D.瓷筒與線圈之間絕緣,故D錯誤;
E.瓷筒上纏繞的合金線和滑片接觸的位置處沒有絕緣漆,故E錯誤;
F.瓷筒上纏繞的合金線與接線柱相連的線端的導通的,滑片和金屬棒是導通的,故F錯誤;
G.合金線端、滑片接觸處、金屬棒接線柱是導通的,其余部分絕緣,故G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 知道滑動變阻器的構(gòu)造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決該題的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人類和某些動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機.眼球內(nèi)的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于光屏,我們看物體時,是通過睫狀肌的伸縮來調(diào)節(jié)晶狀體的彎曲程度,改變晶狀體的焦距,使不同遠近的物體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視網(wǎng)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實像,如圖所示.
眼睛與照相機的不同處是:人的眼睛是通過調(diào)節(jié)焦距來獲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機是通過改變像距使像變得清晰.
由眼睛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所能看清的最遠點,叫遠點,正常眼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點,叫近點,正常眼的近點約距眼10cm.看物體時間較長也不易感到疲勞的距離叫明視距離,正常眼的明視距離25cm.從眼的光心向物體兩端所引的兩條直線的夾角叫視角,視角越大,對物體的觀察就越清楚.
問題:
(1)通常同一物體,人由遠及近看會覺得它變得清楚且大些,這是因為人看物體的視角變大.
(2)某人視力正常,當他用鏡子長時間仔細觀察自己的臉部時,應(yīng)當把鏡子拿到離眼睛12.5cm處最為合適.
(3)當物體在很遠地方時,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上,當物體靠近人眼時,若晶狀體的焦距不變,則它的像將會落在視網(wǎng)膜后(選填“前”、“上”或“后”)而導致看不清物體,但實際上,人眼在由遠到近地觀察物體時,晶狀體的焦距會變。ㄟx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所以人們還是能清晰地觀察到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現(xiàn)象,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泉州市區(qū)內(nèi)的許多小區(qū)都用上了天然氣.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相比,從熱學角度分析它突出的優(yōu)點是熱值大;從環(huán)保角度分析它突出的優(yōu)點是污染。ㄌ烊粴獾臒嶂凳1.14×108J/kg、液化石油氣的熱值是4.7×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小紅利用彈簧測力計、鉤碼來研究動滑輪的作用,每次都勻速提物體,做實驗情況如圖所示,請觀察、比較圖中的操作、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歸納得出初步結(jié)論.
(1)由(a)(b)兩圖使用動滑輪勻速(豎直)提物體,省力但是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2)由(c)(b)兩圖使用同一動滑輪勻速(豎直)提不同物體,物體越輕,拉力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物理學把“物體內(nèi)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nèi)能”,請你根據(jù)這個意思,結(jié)合所學知識,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同一物體溫度越高,物體內(nèi)能越大
B.同一物體溫度不變,物體內(nèi)能就不變
C.溫度相同的同種物質(zhì),分子個數(shù)越多,物體內(nèi)能越大
D.溫度相同的同種物質(zhì),分子個數(shù)相同,物體內(nèi)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人們規(guī)定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請你談?wù)劥?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一些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小成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在豎立的玻璃板前5cm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燭焰高8cm,小成發(fā)現(xiàn)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現(xiàn)蠟燭的像,他再取一段未點燃的同樣的蠟燭B放在像處,發(fā)現(xiàn)該蠟燭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19所示.
(1)在尋找蠟燭像的位置時,眼睛應(yīng)該在蠟燭A(選填“A”或“B”)這一側(cè)觀察.如果在B蠟燭的燭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不能(選填“能”或“不能”)被點燃;
(2)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3)為證實上述有關(guān)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yīng)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B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小成以5cm/s的速度勻速將A蠟燭遠離玻璃板2s時,B蠟燭應(yīng)與A相距30cm才可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