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GA=80N,用兩木板將其夾住靜止不動,則A所受摩擦力為________ N,方向________;若某人用力F將其勻速豎直向上抽起,則F=________N.

80    豎直向上    160
分析:生活中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一對平衡力滿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解答:(1)A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在豎直方向上,重力G與靜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故摩擦力f=G=80N;摩擦力的方向與重力的方向相反,即豎直向上;
(2)某人用力F將其勻速豎直向上抽起A物體時,A仍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在豎直方向上,A受到向上的拉力F與向下的重力G和摩擦力f平衡;即F=G+f=80N+80N=160N;
故答案為:80;豎直向上;160.
點評: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運用平衡力的知識,可求出摩擦力和拉力;分析受力情況時要細心,且勿漏力或加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小文的體重為600N,當他使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水中的體積為0.01m3的重物A時(重物始終未出水面),他對地面的壓強為8.75×103Pa.已知小文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400cm2.當他用此滑輪組在空氣中勻速提升重物B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已知重物A重物B所受重力之比GA:GB=5:12,若不計繩重和摩擦,g=10N/kg.
求:(1)提升重物A時小文對地面的壓力.
(2)物體A的密度.
(3)在水中提升重物A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4)重物A完全出水面后,以0.2m/s的速度勻速上升,小文拉繩的功率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密云縣一模)如圖所示,當加在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T1時,動滑輪對物體B豎直向上的拉力為F1=100N,F(xiàn)1<GB,此時,物體A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3000pa;當加在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T2時,動滑輪對物體B豎直向上的拉力為F2=300N,F(xiàn)2<GB,此時,物體A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2500pa;當加在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T3并使物體B以0.15m/s的速度勻速上升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已知動滑輪受重力為G0,且GA:G0=9:1.(不計繩重和摩擦)求:
(1)物體A的受到的重力;
(2)物體A與地面接觸的面積;
(3)拉力T3做功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石景山區(qū)二模)兩個實心正方體A、B由密度均為ρ的同種材料制成,它們的重力分別是GA、GB,且B物體邊長是A物體邊長的兩倍.將A、B均放置水平桌面上時,兩物體對桌面的壓強分別是pA、pB.用甲、乙兩滑輪組分別勻速提升A、B兩物體,如圖所示,此時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之比為41:48;若將A物體浸沒在水中,用甲滑輪組勻速提升時,此時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已知兩動滑輪重均為G,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物塊A時,物塊A受到的重力為GA,繩子自由端拉力為F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1,拉力F1做功的功率為P1;用這兩個滑輪構成另一種形式的滑輪組(未畫出),從水中勻速提升物塊B時(物塊B未露出水面),物塊B受到的重力為GB,繩子自由端拉力為F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2,拉力F2做的功率為P2;物塊B完全離開水面后,與物塊A上升的速度相同,繩子自由端拉力為F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3,拉力F3做的功率為P3;已知:F1=200N,3GA=GB,P3-P1=30W,6η1=5η3(繩的質量,滑輪與軸的摩擦,水對物體的阻力均忽略不計,g取10N/kg.).求:
(1)拉力F1做功的功率P1
(2)若從水中勻速提升物塊B,物塊B露出水面的體積占總體積的
13
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4=80%,物塊B的密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小文的體重為600N,他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400cm2.當他使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水中的體積為0.01m3的重物A時(重物始終未露出水面),他對地面的壓強為1×104Pa;當他用此滑輪組在空氣中以0.2m/s的速度勻速提升重物B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小文拉繩的功率P.已知重物A重物B所受重力之比GA:GB=9:4,若不計繩重和摩擦,g取10N/kg.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提升重物A時小文對地面的壓力為200NB、物體A的密度為5×103kg/m3C、在水中提升重物A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0%D、功率P為5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