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圖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活動中所選用的器材和活動過程.

(1)在探究活動中對玻璃板(“平面鏡”或“玻璃板”)的要求是:豎直放置(與水平面垂直);
(2)選擇蠟燭A和B的要求是:兩只蠟燭完全相同;
(3)如果在圖a中蠟燭像的位置上放一張白紙板做屏幕,則白紙板上將沒有(填寫“有”或“沒有”)蠟燭的像;
(4)把蠟燭B放到A蠟燭像的位置上,將會看到圖c所示的現(xiàn)象.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
(5)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B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4)相同的操作.

分析 (1)選玻璃板是為了準確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達到理想的實驗效果.
(2)實驗時采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一支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點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當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同時也可以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3)如果所成的像是虛像,是不會在屏上成像的;
(4)把蠟燭B放到A蠟燭像的位置上,為了驗證了平面像成像的特點;
(5)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

解答 解:(1)因為玻璃板既能讓光透過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確定像的位置或大小;
(2)實驗中用完全相同的兩個蠟燭,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3)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所以白紙板上沒有蠟燭的像;
(4)因為像和物大小相等,所以,把蠟燭B放到A蠟燭像的位置上,就會看到像與物完全重合,如圖c所示,從而驗證了平面像成像的特點;
(5)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避免實驗現(xiàn)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所以應采取B操作.
故答案為:(1)玻璃板;(2)兩只蠟燭完全相同;(3)沒有;(4)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5)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及操作相關問題,這是光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近幾年來中考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題型,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的溫度升高,它的內能一定增加
B.物體的內能越大,所含的熱量越多
C.物體的內能增加,它的溫度一定升高
D.熱量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傳遞給內能小的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如圖甲所示,電源電壓恒為6V,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50Ω,電流在0.1A~0.4A之間時電子元件均能正常工作.若通過此電子元件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為使電子元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最大阻值為40Ω;在電子元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且電路消耗的功率最大時,滑動變阻器每分鐘發(fā)熱48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的四幅圖,分別表示近視眼成像情況和近視眼矯正做法的是( 。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下列圖中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所示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此探究活動的各種表述,錯誤的是(  )
A.每次實驗時,應使小車從斜面某一高度由靜止下滑
B.水平面越粗糙,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速度減小越快
C.研究過程中采用了實驗加推理的研究方法
D.運動的物體若不受阻力,將一直運動下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7.用定滑輪勻速提升質量為20kg的物體,所用的拉力為220N,物體提升的高度為2m.求此過程中的有用功、總功和定滑輪的機械效率(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將一把鋼尺壓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撥動其伸出 桌外的一端,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相同的力度再次撥動,聽它發(fā)出的聲音的變化,這個實驗用來探究(  )
A.聲音能否在固體中傳播B.響度與 物體的振幅的關系
C.音調與物體振動頻率的關系D.音色與發(fā)聲體的哪些因素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使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測得的下列數(shù)據(jù)中,正確的是( 。
A.184.82毫米B.18.4厘米C.1.848分米D.0.184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