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初步的觀察與研究表明,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它的壓強(P)、體積(V)和溫度(T)這三個物理量是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當其中的一個物理量發(fā)生變化的同時,其余的兩個物理量至少有一個也會發(fā)生變化.為了進一步研究一定質(zhì)量氣體上述三個物理量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某同學進行了如下的探究過程,現(xiàn)請你根據(jù)自己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認識,將以下內(nèi)容補充完整:
(1)對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研究其壓強和體積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此時壓強跟體積的乘積保持不變,即P1V1=P2V2
(2)對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在體積不變的條件下,研究壓強和溫度之間的關系,得到下表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壓強與溫度的比值不變,此時$\frac{{P}_{1}}{{T}_{1}}$=$\frac{{P}_{2}}{{T}_{2}}$.
nP′(mmHg)P=P0+P′(mmHg)t(℃)T(K)$\frac{P}{T}$($\frac{mmHg}{K}$)
120775.030.0303.02.557
230785.033.4306.42.562
340795.037.0310.02.565
450805.041.0314.02.563
560815.045.5318.52.558
(3)利用以上兩條研究的結論,推導一定質(zhì)量氣體的壓強(P)、體積(V)和溫度(T)的普遍關系,即這一定質(zhì)量氣體在初始狀態(tài)時的壓強(P1)、體積(V1)、溫度(T1)跟它在末狀態(tài)時的壓強(P2)、體積(V2)和溫度(T2)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為此先設想該氣體的一個中間狀態(tài)--壓強(P3)、體積(V2)和溫度(T1),即認為氣體先由初始狀態(tài)變化到中間狀態(tài),再由中間狀態(tài)變化到末狀態(tài).請你推導得出一個只含有P1、V1、T1、P2、V2、T2這六個物理量的數(shù)學表達式.

分析 (1)(2)根據(jù)影響氣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在探究過程中應用到控制變量法;
(3)得出壓強與溫度和體積的關系,總結在一起得出結論.

解答 解:(1)要探究壓強與體積的關系,應使溫度不變;
(2)要探究壓強與溫度的關系,應使氣體的體積不變;
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知,對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在體積相同的條件下,此時壓強與溫度的比值不變,
即$\frac{{P}_{1}}{{T}_{1}}$=$\frac{{P}_{2}}{{T}_{2}}$.
(3)由(1)(2)知,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其壓強與體積成反比,與溫度成正比,
即$\frac{{P}_{1}{V}_{1}}{{T}_{1}}$=$\frac{{P}_{2}{V}_{2}}{{T}_{2}}$.
故答案為:(1)不變;
(2)不變;壓強與溫度的比值不變;$\frac{{P}_{1}}{{T}_{1}}$=$\frac{{P}_{2}}{{T}_{2}}$;
(3)$\frac{{P}_{1}{V}_{1}}{{T}_{1}}$=$\frac{{P}_{2}{V}_{2}}{{T}_{2}}$.

點評 此題是探究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它的壓強(P)、體積(V)和溫度(T)這三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考查了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物理興趣小組同學為測定山洪洪水的含沙量,取了10dm3的洪水,稱其質(zhì)量為10.18kg,試計算此洪水的含沙量(每立方米洪水含中沙的質(zhì)量).(沙的密度為2.5×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電流通過導體時導體會發(fā)熱,這種現(xiàn)象叫做電流的熱效應.常見的白熾燈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圖1所示為小麗、小軍、小梅三位同學與老師討論這一現(xiàn)象時的情景.

(1)圖1中,小軍發(fā)表的觀點應用到的物理知識是影響電阻的因素.
根據(jù)小梅同學的猜想,他們討論形成了一個問題:電流一定時,導體在一定時間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與它的電阻有什么關系?
于是,小麗和小梅從實驗室找來了煤油、兩只規(guī)格相同(有密封塞)的燒瓶、兩根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兩根阻值不同的鎳鉻金絲等器材,并組裝出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
(2)在小麗和小梅的實驗裝置中,是通過玻璃管液面上升的高度來反映電流在一定時間內(nèi)產(chǎn)生熱量的多少的.
(3)在物理學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觀察或測量,但它變化時引起的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易于直接觀察或測量,就可以像小麗和小梅這樣用易于觀測的量來反映不易直接觀測的量.在下列問題的研究中,也用到這一物理學方法的是BD.
A、在研究平面鏡成像時,通過等大的蠟燭與虛像重合來確定虛像的位置和大小
B、在研究影響動能的因素時,通過木塊被撞后運動的遠近說明鋼球動能大小
C、在研究電壓作用時,通過水壓是水流形成的原因類比電壓是電流形成的原因
D、在研究電磁鐵磁性時,通過吸引大頭針數(shù)目的多少來判斷電磁鐵磁性的強弱
(4)小軍看了小麗和小梅的實驗裝置后認為,用溫度計代替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實驗效果會更好.于是,他們拆除了密封塞和玻璃管,將合適的溫度計懸掛在適當?shù)奈恢,然后開始實驗.在上述改進中,他們遺漏的一個重要操作是:倒出一部分煤油,并使燒瓶內(nèi)煤油質(zhì)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圖示裝置,探究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充當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關.他們將發(fā)聲的鬧鈴置于紙筒A內(nèi),將充當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處,通過紙筒B傾聽反射的鈴聲強弱.
(1)保持紙筒A和紙筒B的位置,只改變充當反射面的材料,讓同一為同學傾聽反射聲音的強弱不變,實驗結果如表.
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綿
反射聲音的強弱最強較強幾乎聽不到
(2)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充當反射面的材料有關.你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寫出一條即可)海綿反射聲音最弱.
(3)實驗結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聲音的強弱無法分辨,有同學認為可能是人耳對聲音強弱的分辨能力不夠造成的.對此,請你提出一個改進的措施或方法用靈敏儀器替代人耳測量反射聲音的大小.
(4)如果利用聲音的反射現(xiàn)象,測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應選擇表中大理石的作為反射面效果最好.
(5)小組同學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校南北兩棟高樓間距較大,經(jīng)過測量發(fā)現(xiàn)距離約15米左右,墻面貼有比較光滑的瓷磚,樓層之間是一大片平坦的草坪,小組同學決定利用聲音的反射測量聲速.經(jīng)過討論,他們決定晚上九點以后進行測量.你認為他們這樣選擇的原因是減少環(huán)境噪聲干擾.請針對他們的實驗設想進行合理的評價測量距離太短,聲音傳播時間太小,導致傳播時間無法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中學的物理興趣小組,想探究水平拋出的小球從拋出到落地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大家經(jīng)過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小球從拋出到落地的時間,可能與小球的質(zhì)量有關.
猜想2:小球從拋出到落地的時間,可能與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有關.
猜想3:小球從拋出到落地的時間,可能與小球下落的高度有關.
為了檢驗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精心設計了實驗,找來精密計時器,一個可將小球以任意所需速度射出的彈射器,并將彈射器水平固定在鐵架臺上,按上圖所示進行實驗,得到下表中數(shù)據(jù).請你通過分析,回答下列的問題:
實驗序號小球質(zhì)量m/g水平射出速度v/m•s-1小球下落高度h/m從射出到落地的時間t/s
1100.51.50.55
2101.01.00.45
3101.51.50.55
4101.01.50.55
5201.01.00.45
6301.01.00.45
7101.02.00.64
(1)要探究這個問題應采取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
例如:要探究小球從拋出到落地時間與小球質(zhì)量的關系,應保持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 和 小球下落的高度 相同,用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進行實驗,所以:
為了驗證猜想1,應選用序號為2、5、6的實驗;
為了驗證猜想2,應選用序號為1、3、4的實驗;
為了驗證猜想3,應選用序號為2、4、7的實驗.
(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小球從拋出到落地的時間與小球的質(zhì)量無關; 與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無關; 與小球下落的高度有關.(均填“有關”或“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小華用蠟燭、光屏和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前應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當燭焰距凸透鏡15cm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放大(選填“縮小”、“等大”或“放大”)的實(選填“實”或“虛”)像,此時,光屏與燭焰間的距離大于4倍焦距.接著保持燭焰和光屏的位置不動,要使得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凸透鏡向右(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選填“正立”“倒立”)、縮小 (選填“縮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
(1)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diào)節(jié)至如圖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這個成像規(guī)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照相機.
(2)若將凸透鏡固定,將光屏右移至90cm處,仍要在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應將蠟燭向右(選填“左”或“右”)移動適當距離.
(3)完成(2)的操作后,若保持蠟燭和光屏不動,只移動凸透鏡,還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個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初級中學八(1)班的小剛同學想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實驗桌上有A、B、C三個透鏡,焦距分別為8cm、30cm、未知,光具座如圖所示.

(1)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放好一起,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2)小剛想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應選擇A(A、B)凸透鏡,實驗過程中他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25cm處,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燭焰的像,則該像是倒立的、縮小的實像.
(3)小剛將凸透鏡C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處,當燭焰在光具座的30cm刻度線和40cm刻度線之間時,燭焰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實像;當燭焰在光具座的0cm刻度線和30cm刻度線之間時,燭焰的像是倒立的、縮小的實像;由此可以判斷燭焰在光具座的45cm刻度線上時,燭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4)把圖中的凸透鏡看做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成視網(wǎng)膜.給“眼睛”帶上遠視眼鏡,使燭焰在“視網(wǎng)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遠視眼鏡,為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將光屏遠離(選填“遠離”或“靠近”)透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原子核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發(fā)生改變時,有時會釋放能量.有兩種方式可以獲得大量核能,即核裂變和核聚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