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8.如圖所示,燈L標有“12V,6W”的字樣,R1為12Ω,當S1、S2都閉合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8A,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12V,求:
(1)R2的阻值;
(2)當S1、S2都斷開時,燈L消耗的實際功率.

分析 (1)當S1、S2都閉合時,燈泡與R2并聯(lián),電流表測干路電流,電壓表測電源的電壓,據此可知電源的電壓,額定電壓下燈泡正常發(fā)光,由P=UI求出通過L的電流,利用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求出通過R2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
(2)先根據歐姆定律求出燈泡的電阻,當S1、S2都斷開時,R1與燈泡串聯(lián),根據電阻的串聯(lián)和歐姆定律求出電路中的電流,根據P=I2R求出燈L消耗的實際功率.

解答 解:(1)當S1、S2都閉合時,燈泡與R2并聯(lián),電流表測干路電流,電壓表測電源的電壓,

則電源的電壓U=12V,
因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額定電壓相等,
所以,由P=UI可得,通過燈泡的電流:
IL=$\frac{{P}_{L}}{{U}_{L}}$=$\frac{6W}{12V}$=0.5A,
因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所以,通過R2的電流:
I2=I-IL=0.8A-0.5A=0.3A,
由I=$\frac{U}{R}$可得,R2的阻值:
R2=$\frac{U}{{I}_{2}}$=$\frac{12V}{0.3A}$=40Ω;
(2)燈泡的電阻:
RL=$\frac{{U}_{L}}{{I}_{L}}$=$\frac{12V}{0.5A}$=24Ω,
當S1、S2都斷開時,R1與燈泡串聯(lián),

因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
所以,電路中的電流:
I=$\frac{U}{{R}_{1}+{R}_{L}}$=$\frac{12V}{12Ω+24Ω}$=$\frac{1}{3}$A,
燈L消耗的實際功率:
PL=I2RL=($\frac{1}{3}$A)2×24Ω≈2.67W.
答:(1)R2的阻值為40Ω;
(2)當S1、S2都斷開時,燈L消耗的實際功率為2.67W.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串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電功率公式的應用,關鍵是開關閉合、斷開時電路串并聯(lián)的辨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比較電流表與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和表面異同,完成下表填空.(把答案填在空格內)
儀表原件
符號
使用規(guī)則學生電表讀數(shù)
接法接線柱量程能否直接連到電源兩級量程最小刻度
電流表串聯(lián)電流從“+”進,從“-”出電流不能超過表的量程,先要試觸不能0.6安0.02安先看量程再讀
3安0.1安
電壓表電流從“+”進,從“-”出電壓不能超過表的量程,先要試觸3伏0.1V先看量程再讀
15伏0.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為U=10V,開關S閉合后,用電壓表測得ac之間的電壓為5V,測得b、d之間的電壓為7V,若已知電阻R2=4Ω,則三個電阻中阻值最大的那個電阻的阻值為1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用一把尺子測量某物體的長度,一般要測量三次或更多次.這樣做的目的是( 。
A.避免由于觀察時視線傾斜而產生的誤差
B.減小由于估測而產生的誤差
C.避免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產生的誤差
D.避免測量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恒定,電燈L標有“12V,6W”的字樣,當開關S1閉合,S2斷開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0.4A,則電源電壓是9.6V,若 S1、S2都閉合,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1.1A,則通過R的電流強度是0.7A,電阻R消耗的電功率是6.72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小車上的木塊突然向左傾倒,發(fā)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A.小車突然向右運動B.小車突然向左運動
C.向右運動的小車突然停下D.向左運動的小車突然停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如圖所示,當開關S閉合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燈L1與燈L2是并聯(lián)的B.電壓表可測出燈L1兩端的電壓
C.電流表A1測的是燈L1的電流D.電流表A2測的是燈L2的電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如果從某處海面豎直向海底發(fā)出超聲波經4s返回海面,該處海深是多少千米?這種方法不能用來測量月亮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如圖所示.
(1)如圖甲,應把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一條直線上,并要調整凸透鏡、光屏和燭焰,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圖乙,把蠟燭放在b處時,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倒立的實像;(填“a”或“b”或“c”)
(3)把蠟燭放在c處時,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倒立的實像;
(4)把蠟燭放在a處時,成清晰放大、正立的虛像;
(5)當a點的蠟燭向左焦點F移動(不到達F),所成的像變大.(填“變大”或“變小”或“不變”)
(6)對于物體放置的位置而言,在主光軸上,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是1(填“1”或“2”)倍焦距的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