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通過學習,小明和小亮對水喝冰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們知道冰的比熱容比水的小,冰是晶體,冰能熔化成水等.一次探究活動中他們分別利用圖甲所示裝置對試管里的冰進行加熱,并且每隔相同的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同時觀察物質的狀態(tài).圖乙和圖丙是他們根據(jù)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繪制的溫度-時間的關系圖象.請根據(jù)圖象和相關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小明和小亮都認為冰是晶體,理由是熔化過程溫度不變,即具有固定的熔點;
(2)乙圖中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的時間段是BC段或5min-15min時間段;
(3)實驗后進行反思的過程中,小明認為乙圖中CD段數(shù)據(jù)有問題,小亮認為丙圖中CD段數(shù)據(jù)有問題,誰的意見更科學呢?
(4)第(3)問中,你支持的依據(jù)是什么?

分析 (1)掌握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的特點: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2)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結合圖象可找出其對應的時間段;
(3)(4)根據(jù)吸熱公式Q=cm△t,水的比熱容大于冰的比熱容,在質量一定時,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大于冰吸收的熱量,加熱時間應更長一些.

解答 解:(1)由圖象知,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始終保持在熔點溫度,所以冰是晶體;
(2)由圖象知,BC段(5min--15min時間段)為熔化過程,溫度保持不變,即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
(3)(4)觀察圖象可知,AB段是冰的升溫過程,CD段是水的升溫過程,AB段升高的溫度與CD段升高的溫度都是10℃,根據(jù)吸熱公式Q=cm△t,水的比熱容大于冰的比熱容,質量一定的冰和水升高相同的溫度時,水吸收的熱量大于冰吸收的熱量,加熱時間應更長,所以圖丙的CD數(shù)據(jù)有問題.即小亮的意見更科學.
故答案為:(1)熔化過程溫度不變,即具有固定的熔點;
(2)BC段或5min--15min時間段;
(3)小亮的意見更科學;
(4)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冰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加熱時間應該長.比較AB段和CD段就可以看出乙圖更符合實際.

點評 此題考查了對冰的熔化圖象的分析,要掌握晶體熔化過程中的特點;晶體與非晶體最大的區(qū)別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點,從圖象上分辨,最大的不同就是晶體有一段時間只吸熱而溫度不變,我們應該學會區(qū)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一個裝有水的容器被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關于液體壓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所受壓強是2000pa
B.b點所受壓強是200pa
C.a點所受壓強與容器底部所受壓強之比為1:4
D.b點所受壓強與容器底部所受壓強之比為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如圖所示是-種牲畜自動飲水機的結構示意圖,這種飲水機利用的物理原理有連通器原理和杠桿平衡原理,如果將原有浮球換成體積小一點的浮球,(飲水機和安裝位置不變.則飲水槽內能保持的水位會升高一些(此空填升高或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小明冬天取暖時發(fā)現(xiàn):電暖器的電熱絲熱得發(fā)紅,而與電熱絲相連的導線卻不怎么熱.
(1)請你根據(jù)小明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提出一個需要探究的物理問題: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2)如圖是小明進行實驗探究的部分電路,A、B燒瓶中裝有質量相等初溫相同的煤油,金屬絲電阻分別為RA、RB,RA<RB.通電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B燒瓶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大些.此現(xiàn)象說明:在通過導體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導體的電阻越大,電流產(chǎn)生的熱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小陽與幾位同學在做手影游戲時,發(fā)現(xiàn)手影的大小經(jīng)常在改變.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與光源到物體的距離有關.于是他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保持橡皮到墻壁之間的距離不變,把手電筒打開后放在距離橡皮不同的位置,分別測量在墻壁上所形成的影子的長度.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光源到橡皮的距離L/cm510152025
影子的長度H/cm1064.53.73.1
(1)分析數(shù)據(jù)后,小陽發(fā)現(xiàn):若保持其他因素不變,當手電筒由近處逐漸遠離橡皮時,影子的長度隨之變。
(2)為了進一步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小陽根據(jù)資料以手電筒到橡皮的距離L為橫坐標、影子的長度H為縱坐標,繪制了影子的長度H隨手電筒到橡皮的距離L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由圖象可知,當手電筒到橡皮的距離L=17.5cm,影子的長度H大約是4cm.
(3)小陽觀察圖象的變化趨勢發(fā)現(xiàn):當手電筒距離橡皮較遠時,影子的長度變小的越慢(選填:“快”或“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甲、乙兩個物體,它們的密度之比是4:1,質量之比是3:2,甲、乙兩物體體積之比是3:8,如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四分之一,剩下部分密度的比是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一輛汽車從甲地駛往乙地,共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前20min內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內的速度是60km/h,則該汽車在這1h內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B.40 km/hC.45 km/hD.50 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關于公式R=$\frac{U}{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導體的電阻在數(shù)值上等于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該導體的電流強度之比
B.通過導體的電流強度越大,電阻就越小
C.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電阻就越大
D.導體的電阻既與電壓成正比又與電流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銅塊和木塊的大小和形狀完全相同.在實驗前,小明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猜想一: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
猜想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猜想三: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大小有關
(1)實驗時沿水平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為物體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這樣做的依據(jù)是:二力平衡的條件.
(2)比較甲、乙兩圖,可得到的結論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滑動摩擦越大.
(3)圖乙、丙中銅塊和木塊疊在一起的目的是使對接觸面的壓力相同,比較乙、丙兩圖可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4)要“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是否有關”,小明將木塊和銅塊做為一個整體豎著放置在長木板上,如丁圖,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并與乙比較.你認為他的探究方案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沒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