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宜興市二模)按題目要求作圖
(1)如圖S是光源,SO是光源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畫出SO的反射光線.

(2)為使杠桿OA保持靜止,畫出在A點所加最小力F1的示意圖和阻力F2的力臂l2

(3)根據(jù)小磁針的N、S極標出通電螺線管的磁極及磁感線的方向.
分析:(1)根據(jù)圖示的入射光線,利用光的反射規(guī)律可以做出對應的反射光線.
(2)力臂的畫法是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由此可以畫出阻力阻力臂.
要畫出最小的動力,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只有當動力臂最大時,動力才最小,因此確定最大的動力臂是解決此題的關鍵.
(3)利用小磁針的NS極,可以確定螺線管的NS極,從而確定了螺線管周圍磁感線的方向.再利用安培定則可以確定電源的正負極.
解答:解:(1)過入射點O做出法線,由此確定了入射角的大即反射光線位于方向的左側,然后利用光的反射規(guī)律可以做出對應的反射光線OA.
答案如下圖所示:

(2)過支點O做F2的作用線的垂線段,由此可以得到阻力臂L2;連接OA,得到最大的動力臂,過A點做OA的垂線,方向斜向上,即為最小的動力F1
答案如下圖所示:

(3)小磁針的右端為S極,靠近螺線管的左端,所以螺線管的左端為N極.利用螺線管的左端為N極,結合線圈的繞向可以確定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是從左端流入右端流出.由此可以確定電源的左端為正極,右端為負極.
答案如下圖所示:
點評:讓畫最小的動力,實際是讓找出最大的動力臂,動力臂可以不在杠桿上,但動力作用點一定在杠桿上,因此在杠桿上找一個點,其道支點的距離最大,這點與支點的連線即為最大的動力臂,由此入手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宜興市二模)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元件(如圖甲所示):透明玻璃殼內有一個標有“6V 3.6W”字樣的小燈泡L(阻值不變)和一個由一種半導體材料制成的導體R0,A、B、C是其外露的三個接線柱.為進一步了解導體R0的某些特征,他們使用了如圖乙所示電源電壓恒為6V的實驗裝置,把導線M、N分別與A,C接線柱相連,閉合開關S,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測得了一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讀數(shù),并繪制成圖丙所示曲線.
(1)小燈泡L的電阻和它正常工作時的電流是多少?
(2)小明同學在原來連線的基礎上,再用導線連接A、B兩個接線柱,閉合開關S,把滑片P移到a端,此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多少安培?
(3)若把導線M、N分別接到A、B接線柱上,閉合開關S,把滑片P移到a端,則小燈泡消耗的電功率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宜興市二模)如圖所示,電路中要使L1和L2并聯(lián),應閉合開關
S1、S3
S1、S3
.要使L1和L2串聯(lián),應閉合開關
S2
S2
,為了防止電路出現(xiàn)短路,不能同時閉合開關
S2、S3
S2、S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宜興市二模)如圖所示,小紅同學用“伏安法”研究小燈泡(標有“3.8V”字樣,電阻約為10Ω)發(fā)光時的電阻變化規(guī)律.(要求滑片P向左燈變亮)

(1)連接電路時開關需要
斷開
斷開

(2)將下圖的實物圖連接完整(用筆畫線代替導線)
(3)實驗電路接好后,合上開關時,部分同學發(fā)現(xiàn)電路出現(xiàn)故障,主要有下表所列的兩種情況,請根據(jù)現(xiàn)象和檢測結果指出故障的可能原因:
故 障 現(xiàn) 象 檢    測 故 障 原 因
①燈泡較暗 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亮度不變
②燈泡不亮、電壓表示數(shù)較大、電流表無示數(shù) 取下燈泡,兩表的示數(shù)不變
(4)實驗中,小紅同學已經得到了下表的實驗數(shù)據(jù):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6 7
電 壓/V 1 1.5 2 2.5 3.8
電 流/A 0.16 0.23 0.28 0.31
電 阻/Ω
燈泡亮度 非常暗 很暗 稍亮
①第5次實驗時,電流表電壓表示數(shù)如上右圖所示,此時燈泡的阻值
10
10
Ω.
②從已有數(shù)據(jù)推測,當電壓為3.8V時,燈泡的亮度將
更亮
更亮
(更亮/更暗).
③預期小紅將得出燈泡發(fā)光時燈絲電阻的變化規(guī)律是
電阻隨燈泡電壓增大而增大
電阻隨燈泡電壓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宜興市二模)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右圖測一枚紐扣的直徑,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1
mm,紐扣的直徑是
1.10
1.10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宜興市二模)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王聰先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調整凸透鏡和白紙間的距離,直到太陽光在白紙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一操作的目的
測定凸透鏡的焦距
測定凸透鏡的焦距

(2)小剛實驗時,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擺放的位置如圖所示,其中明顯需要調整的是
向下移動光屏
向下移動光屏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
中心
中心
;若測得凸透鏡的焦距f=10cm,調整后,蠟燭在圖上位置固定不動,移動光屏得到一個清晰的蠟燭的像,該像是倒立、
縮小
縮小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
像(選填“實”或“虛”).
照相機
照相機
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
(3)此時,小剛把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的位置,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了,若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應將光屏向
遠離
遠離
(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才能使蠟燭的像變得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