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下列操作中,能改變物體發(fā)出聲音音調的是( )
A.用勁撥動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
C.使勁拉弓
D.轉動小提琴緊弦的旋鈕
【答案】分析: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音調的高低與發(fā)聲體的振動快慢有關;
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物體振動越慢,音調就越低.
解答:解:A、用勁撥動琴弦會增大琴弦振動的幅度,從而會增大響度,不符合題意;
B、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是為了增大弓與弦的摩擦,從而發(fā)出聲音,不符合題意;
C、使勁拉弓會增大彈性勢能,這樣可以使箭射的更遠,不符合題意;
D、轉動小提琴緊弦的旋鈕可以改變琴弦的松緊程度,從而改變琴弦振動的快慢,所以可以改變發(fā)聲的音調,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解決此類問題要結合音調和頻率的關系進行分析解答,區(qū)分判斷聲音的特征是中考的重點,也是易錯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蘋果甜度的研究
某校的研究性學習小組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了蘋果的甜度和其電阻有一定關系.并初步得到了一種鑒別蘋果甜度的方法.以下是該研究小組的研究過程和成果.請你在劃線處完成填空,或根據提問作出問答.


(1)蘋果電阻的測量
我們知道干燥的蘋果表面覆蓋有一層絕緣的蠟質物.可研究小組在探索中意外發(fā)現(xiàn)蘋果的柄和蘋果底部向內凹進的部分竟然是導電的.好象兩個天然的電極.請用筆線代替導線.在圖中完成測量蘋果電阻的實驗電路.
(2)影響蘋果電阻的因素.
有同學在研究中提出:蘋果的電阻不僅與蘋果的甜度有關,還可能與蘋果的不規(guī)則形狀有關.為此.他們共設計了三個實驗方案.經過討論選擇了一種方案進行實驗,并獲得了蘋果的電阻與蘋果的形狀關系不大的結論.你認為實驗小組選擇了哪一種方案.為什么?
(A)對同一蘋果外圍進行不同程度的切削.發(fā)現(xiàn)電阻不變.
(B)選擇相同甜度不同形狀的蘋果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電阻不變.
(C)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使蘋果兩端的電壓發(fā)生變化.發(fā)現(xiàn)電阻不變.
方案:
A
A

選擇的原因:
這種方案能較好地控制蘋果甜度這一因素對蘋果電阻的影響,方便操作
這種方案能較好地控制蘋果甜度這一因素對蘋果電阻的影響,方便操作

(3)通過蘋果的電流與蘋果汁中糖濃度的關系
研究小組最終得到了糖的濃度和用16伏電源電壓測量蘋果得到的電流關系圖.如果糖濃度達O.08克/毫升已感到甜了,那么用16伏電源電壓測量蘋果時獲得200微安的電流,這個蘋果是
(選填:“甜”或“不甜”).
請你根據圖中數據歸納出糖濃度(用P表示)在O.05~O.09克/毫升范圍內,糖濃度與電流(用J表示)的關系.用數學公式表達,并在下列圖中畫出關系圖線.
16伏電壓下通過蘋果的電流與果汁中糖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回顧實驗和探究:(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
(1)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過程 將碎紙片放在正在播放音樂的揚聲器的紙盆上,看到紙片不斷跳動. 放在真空罩內的電鈴正在發(fā)聲,用抽氣機將罩內空氣逐漸抽出,聽到鈴聲越來越弱.
結論 上述過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
振動
振動
產生的.
上述過程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
介質
介質
(2)探究平面鏡成像:
器材及裝置圖 器材:刻度尺、玻璃板、白紙、兩支相同的蠟燭、火柴.
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
物像到平面鏡距離
物像到平面鏡距離
的關系;
兩段等大的蠟燭是為了比較
物像大小
物像大小
的關系.選點燃的蠟燭作為研究對象是為了
平面鏡成像更清晰
平面鏡成像更清晰
步驟 1.如圖所示,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白紙,紙上立著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這是運用
等效替代
等效替代
法;
2.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豎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
像A′.再拿一支未點燃蠟燭B,豎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
好像點燃一樣
好像點燃一樣
,這個位置就是蠟燭A的像的位置.
3.把實驗中蠟燭和它的像位置連起來,觀察連線與玻璃板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
平面鏡
平面鏡
的距離.
4.在蠟燭B的位置換用光屏,觀察到光屏上
不能
不能
(能,不能)成像.
(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時:
①調節(jié)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
②將蠟燭放在較遠處,使物距u>2f,調節(jié)
光屏
光屏
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觀察像的性質;
③然后再分別改變物距2種情況,重復以上操作,觀察成像情況;
④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如下表.請你將表格填寫完整.
物距u 像的性質 應用
放大或縮小 倒立或正立 虛像或實像
u>2f 縮小 倒立 實像 照相機
  放大   實像 投影儀
u<f 放大 正立 虛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某同學利用一塊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玻璃板同一側,該同學通過玻璃板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幾位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先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在此實驗中
(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是在
 
的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
(2)小明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體
 
關系.
(4)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便于比較像與物體的
 
關系.
(5)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個光屏,那么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選填“實”或“虛”).
(6)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
 
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
 
;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
 
,
(7)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
 

①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②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6)相同的操作
(8)小紅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他的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這是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
 

(9)使點燃的蠟燭A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分別測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兩組數據,得出實驗結論之一:像距與物距相等.你認為這種方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10)觀察像時,會發(fā)現(xiàn)兩個幾乎重疊的像,這是由于
 
造成的.
(11)如果有2mm和3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該選擇
 
厚的玻璃板進行實驗.
(12)小強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按照如下步驟實驗:
第一步: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豎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第二步: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上有無像
第三步:將蠟燭B點燃放到像的位置,觀察像與蠟燭的大小關系
第四步:用直尺測量出蠟燭和像到鏡面的距離
在他的實驗操作中,第
 
步明顯錯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精英家教網如圖1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刻度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
(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
 
,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
 
;進一步測量A、B兩支蠟燭在刻度尺上的位置,記錄了如下實驗數據
  物距/cm 像距/cm 像與物大小比較
第一次 12.0 12.0 等大
第二次 15.0 15.0 等大
實驗表明:像與物體的大小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3)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
(4)第(2)步中拿一支大小和點燃蠟燭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當移動到B處時,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這里應用了
 
(選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變量法”)的物理方法.
(5)多次改變物距的大小主要是為了
 

A.減小錯誤                         B.使每組數據更準確
C.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D.獲得多組數據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
(6)實驗中如果把平面鏡向左傾斜,如圖3,實驗能否成功?說出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