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圖是兩個演示實驗的示意圖.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團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壓下去,棉花燃燒起來,如圖甲所示.給試管里的水加熱一段時間后,橡膠塞受到水蒸氣的壓力而沖出去,如圖乙所示.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活塞下壓的過程中,玻璃筒里氣體的內能減少
B.圖甲中活塞上升過程的能量轉化情況,與熱機的壓縮沖程相同
C.圖乙中水蒸氣沖開瓶塞的過程中,水蒸氣的內能增加
D.圖乙中水蒸氣沖開瓶塞過程的能量轉化情況,與熱機的做功沖程相同

分析 (1)改變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即做功和熱傳遞;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其內能會減;
(2)四沖程汽油機一個工作循環(huán)有四個沖程,分別是吸氣、做功、壓縮和排氣,其中只有做功沖程對外做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另外還有壓縮沖程有能量轉化,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解答 解:
A、圖甲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團硝化棉,迅速向下壓活塞,由于壓縮玻璃筒內的空氣對其做功,使得空氣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故A錯誤;
B、圖甲活塞上升過程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故與熱機的做功沖程相同,故B錯誤;
CD、圖乙所示,用酒精燈加熱試管中的水,當水沸騰一段時間以后,塞子被試管內水蒸氣推出,即該過程中消耗水蒸氣的內能(水蒸氣的內能減少),瓶塞獲得了機械能,這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與熱機的做功沖程相同,所以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做功改變物體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小,同時伴隨者機械能和內能的相互轉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面是小明收集的人們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確的是(  )
A.課間同學們在教學樓內比賽跑步
B.音樂課上同學們按老師要求放聲歌唱
C.公交車上乘客把礦泉水瓶扔出窗外
D.半夜看球賽時電視音量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在物理學中,力用符號F表示,它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如圖1所示,小萌測量額定電壓為3.8V小燈泡的額定功率,電源為6V的電池組,連接電路時老師告訴她電壓表的0~15V檔已損壞,只有0~3V檔完好.

(1)小萌使用的電池組由4節(jié)干電池串聯(lián)組成.
(2)請幫小萌在圖中用筆劃線代替導線,設計一個電路以完成實驗.
(3)小萌采用如上新的方法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后應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示數(shù)變?yōu)?.2V,此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如圖2所示,此時流過小燈泡的電流為0.5A.該燈泡的額定功率為1.9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小麗等同學做探究聲是怎樣產生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當小麗同學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既能聽到音叉發(fā)出的聲音,又能觀察到乒乓球多次彈開,通過實驗現(xiàn)象得到的結論是物體發(fā)聲時在振動.
(2)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什么作用?這種思想方法叫轉換法(選填“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類比法”).
(3)若實驗過程中小麗同學加大敲擊音叉的力度.
①聽到和看到的現(xiàn)象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②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的變化,你又可以總結出什么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在學校附近的工地上,工人把重1200N的物體A沿著長5m、高1m的斜面從底部勻速拉上斜面的頂端,拉力大小為300N,拉力方向與斜面平行向右上.(不計空氣阻力).問:
(1)畫出正方體物塊受到的重力G和摩擦力f的示意圖
(2)工人使用斜面做功的機械效率是80%,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是6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是小聰設計的一個電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開關S是一個單刀雙擲開關
B.若燈L1的燈絲燒斷,則燈L2無法工作
C.根據(jù)這個電路可做一個紅綠交通信號燈的模型
D.制作模型時應注意電源電壓與燈泡的額度電壓相匹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通過教室燈泡燈絲的電流是100mA,若通電20min,有26400J的電能轉化成了熱能和光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在下面空格中填上適當?shù)膯挝唬?br />(1)一個雞蛋的質量大約是60g;
 (2)常用圓珠筆長度大約是130mm;
(3)大理石的密度大約是2.7g/cm3
(4)課桌的高度大約為8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