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時,實驗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步驟。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石塊重為__________N。
(2)排開的水重為__________N。
(3)為了使實驗結(jié)論更為可信,將石塊換成鉤碼等其他物體再進行幾次實驗,其主要目的是______(填序號)。
A.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以減小偶然誤差
B.多次測量找規(guī)律,排除偶然性
C.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4)實驗是通過比較物體的重力與____________的重力,得出結(jié)論。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熱學知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燒開水是通過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內(nèi)能
B.冰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不變,內(nèi)能不變
C.柴油機的效率可以達到 100%
D.端午粽子飄香,說明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看到運動員拉弓射箭時,弓拉得越彎,箭射得越遠.小明猜想:彈性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彈性形變有關(guān).
(1)為驗證其猜想是否正確.他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彈簧被壓縮后未超過其彈性限度);如圖所示,將同一個彈簧壓縮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的長度.將小球置于彈簧的右端,松開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塊上,分別比較木塊_____,從而比較彈性勢能的大。
(2)若水平面絕對光滑,本實驗將_____(選填“能”或“不能”)達到探究目的.
(3)小明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認為:小球推動木塊移動一段距離后都要停下來,所以彈簧、小球和木塊所具有的機械能最終都消滅了.你認為小明的觀點是_____的(選“正確”或“錯誤”),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許多日常用品應用了物質(zhì)的物理屬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特殊合金制作飛機的機翼應用了合金有較大的密度
B.撐桿跳高用的撐桿主要應用了撐桿的彈性
C.食品包裝中經(jīng)常用到鋁箔,鋁材能制成鋁箔主要應用了鋁的導熱性好
D.炒鍋用鐵物質(zhì)制造是應用了鐵的導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將焦距為10cm的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請結(jié)合此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調(diào)整器材高度時,應(填“點燃”或“不點燃”)蠟燭.
(2)如圖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能夠說明 的成像特點.(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照相機
B.幻燈機
C.放大鏡
(3)保持透鏡在50cm刻度線不動,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應進行的操作是 . (選填選項的字母)
A.將蠟燭左移,光屏左移
B.將蠟燭左移,光屏右移
C.將蠟燭右移,光屏左移
D.將蠟燭右移,光屏右移
(4)小明用9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光源“F”放在35cm處,其大小如圖甲所示,凸透鏡位置不變.如果用遮光罩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則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圖乙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用天平測物體質(zhì)量之前,調(diào)節(jié)橫梁平衡時出現(xiàn)如圖所示的情況,他應將________向________(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天平平衡;小明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后用來測量一只燒杯的質(zhì)量,當在右盤加上最小的砝碼后,發(fā)現(xiàn)指針位置也如圖所示,接下來的操作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當水的溫度達到100°C時,下列有關(guān)水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一定在沸騰B.一定在蒸發(fā)
C.可能在沸騰D.蒸發(fā)和沸騰可能同時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含在歌樂山上采摘藍莓吃野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物理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 。
A.烤魚時,魚所含熱量越來越高
B.解渴的冰凍礦泉水熔化過程內(nèi)能不變
C.清晨藍莓樹上沾滿的露水是凝華得來的
D.剛打開的榴蓮香氣四溢,說明分子在不停的無規(guī)則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