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樂器——編鐘,敲擊編鐘,編鐘因        發(fā)出聲音,用同樣大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鐘,編鐘能發(fā)出不同             的聲音。

 

【答案】

振動  音調(diào)

【解析】

試題分析:當演奏員用瓷編鐘演奏樂曲時,編鐘由于被敲擊而振動,發(fā)出聲音;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打大小不同的編鐘,編鐘振動的快慢不同,發(fā)出的音調(diào)不同。

考點:聲音的產(chǎn)生、聲音的傳播條件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是熟知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的高低叫音調(diào),音調(diào)與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三點一測叢書九年級  物理 題型:04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見如圖所示):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它是以英國天文學家哈雷(E.Halley,1656~1742)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705年首先指出,1531年、1607年和1682年觀測記錄到的彗星實際上是同一顆彗星,并預言這顆彗星在1758年會再次出現(xiàn),結(jié)果真如他所料.現(xiàn)在知道,每隔76年左右,哈雷彗星就回歸前來訪問一次.屆時,地球上的人們可以一睹它的芳容.我國對哈雷彗星的觀測記錄,始見于《春秋》,記載有“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163年),秋七月,有星孛(彗星的古代名稱)于北斗”.據(jù)考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哈雷彗星觀測的可靠記錄.從春秋戰(zhàn)國到清末的二千多年間,我國共保存有31次哈雷彗星的觀測記錄.1986年4月,哈雷彗星回歸時,我國的天文學家也對它進行了成功的觀測,取得了許多珍貴的資料.

(1)彗星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組成.

(2)哈雷彗星回歸周期為________年,下一次哈雷彗星回歸將在________年.

(3)最早有文字記錄哈雷彗星的國家是________,我國歷史考古學家借助當時有關哈雷彗星的記載成功地完成了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你能說出其中的原理嗎?試試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