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四邊形ABOD為直角梯形,AD∥OB,∠BOD=90°,OB=16,OD=12,AD=21,動點P從點D出發(fā),在線段DA上以每秒2個單位的速度向點A運動,到達A點后即停止,動點Q從點B出發(fā),沿折線B-O-D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向點D運動,到達點D后停止,點P、Q同時出發(fā),BD與PQ相交于點M,設運動的時間為t秒.
(1)求過A、B、D三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2)設△BPQ的面積為S,求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t的取值范圍;
(3)是否存在時間t,使△BMQ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4)當t為何值時?以B、P、Q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
考點: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
專題:代數(shù)幾何綜合題,分類討論
分析:(1)根據(jù)題意寫出點A、B、D的坐標,然后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解答;
(2)先求出點P到達點A的時間以及點Q到達點O與點D的時間,然后分①點Q在BO上時,用t表示出BQ,再根據(jù)點P到BQ的距離等于OD的長度,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列式整理即可;②點Q在OD上時,點P已經與點A重合,用t表示出OQ、QD的長度,然后根據(jù)S△BPQ=S梯形ABOD-S△BOQ-S△ADQ,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3)分①PQ⊥BQ時,先求出四邊形PQOD是矩形,然后根據(jù)矩形的對邊相等可得OQ=PD,然后根據(jù)BO的長度列出關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②PQ⊥BD時,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長度,然后求出PM:BM的值,求出BM的長度,再利用∠DBO的余弦值列式求解即可;
(4)分①PB=PQ時,根據(jù)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過點P作PE⊥BQ于E,則四邊形PEOD是矩形,然后根據(jù)BE+OE=OB,列出關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②PB=BQ時,點P已經與點A重合,過點P作PE⊥BQ于E,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PB的長度,也就是BQ的長度,從而得解.
解答:解:(1)∵AD∥OB,∠BOD=90°,OB=16,OD=12,AD=21,
∴點A(-21,12),B(-16,0),D(0,12),
設過點A、B、D的拋物線解析式為y=ax2+bx+c,
441a-21b+c=12
256a-16b+c=0
c=12
,
解得
a=
3
20
b=
63
20
c=12
,
所以,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
3
20
x2+
63
20
x+12;

(2)∵點P的運動速度是每秒2個單位,點Q的運動速度是每秒1個單位,
∴點P到達點A的時間是21÷2=10.5秒,
點Q到達點O的時間是16÷1=16秒,到達點D的時間是(16+12)÷=28秒,
如圖,①點Q在BO上時,BQ=t,∵AD∥OB,∠BOD=90°,
∴點P到BQ的距離等于OD的長度,
∴△BPQ的面積為S=
1
2
BQ•OD=
1
2
t×12=6t(0<t≤16);
②點Q在OD上時,點P已經與點A重合,
OQ=t-16,DQ=16+12-t=28-t,
∴△BPQ的面積為S=S梯形ABOD-S△BOQ-S△ADQ,
=
1
2
×(16+21)×12-
1
2
×(t-16)×16-
1
2
×(28-t)×21,
=222-8t+128-294+
21
2
t,
=
5
2
t+56(16<t≤28);
綜上,S=
6t(0<t≤16)
5
2
t+56(16<t≤28)
;

(3)如圖,①PQ⊥BQ時,∵四邊形ABOD為直角梯形,AD∥OB,∠BOD=90°,
∴四邊形PQOD是矩形,
∴OQ=PD,
∴BQ+OQ=BQ+PD=OB,
即t+2t=16,
解得t=
16
3
(秒);
②PQ⊥BD時,∵∠BOD=90°,OB=16,OD=12,
∴BD=
OB2+OD2
=
162+122
=20,
∵AD∥OB,
DM
BM
=
PD
BQ
=
2t
t
=2,
∴BM=
1
1+2
×20=
20
3

cos∠OBD=
20
3
t
=
16
20
,
解得t=
25
3
(秒);
綜上,當t=
16
3
25
3
秒時,△BMQ為直角三角形;

(4)如圖,①PB=PQ時,過點P作PE⊥BQ于E,則四邊形PEOD是矩形,
∴BE=
1
2
BQ=
1
2
t,OE=PD=2t,
∵BE+OE=OB,
1
2
t+2t=16,
解得t=
32
5
(秒),
②PB=BQ時,∵點P到BQ的距離為OD的長度是12,而點P到點A的時間是10.5秒,
∴此時點P早已與到達點A與點A重合,
過點P作PE⊥BQ于E,則PE=OD=12,BE=AD-OB=21-16=5,
根據(jù)勾股定理,PB=
PE2+BE2
=
122+52
=13,
∴BQ=PB=13,
∴t=13÷1=13(秒),
綜上,當t為
32
5
或13秒時,以B、P、Q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應用,利用了待定系數(shù)法求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直角梯形的性質,動點問題,三角形的面積,本題最大的特點在于要根據(jù)運動時間的長短,對點P、Q的落點位置進行分情況討論,運算量較大,要認真分析計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中,AC=6,D是AC的中點,BD=2
2
,且∠ADB=∠ABC,則BC的長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某班有30多個學生,在一次滿分為100分的數(shù)學考試中,小明得分是一個整數(shù).如果將小明的成績的十位與個位數(shù)互換,而班上其余同學的成績不變,則全班的平均分恰好比原來平均分少了2分,那么小明這次考試得了多少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梯形ABCD中AB=CD=5,AD=7,BC=13,E點在AD上,且AE=4,動點P從D出發(fā)沿著梯形的周界依次經過C、B最后到達A,設此過程中P點走過的距離為x,△APE的面積為y,把y表示成x的函數(shù),并且畫出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若實數(shù)x、y滿足(x+y)2+(x+y)-2=0,則x+y的值為( 。
A、1B、-2或1
C、2或-1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對于素數(shù)p,q,方程x4-px3+q=0有整數(shù)解,則p=(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直線y1=mx-3m與x軸交于點A,直線y2=kx+b與y軸交于點C,兩直線交于點B.
(1)點A的坐標為
 
;
(2)若∠BCO與∠BAO互為補角,則兩直線的位置關系為
 

(3)在上述條件下,若AB=BC,△BCO的面積為7,求過點B的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4)在上述條件下,若Q為x軸上的一點,且以A、B、C、Q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為梯形,求點Q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AB為⊙O的直徑,弦AC∥OD,BD切⊙O于B,連接CD,
(1)求證:CD是⊙O的切線;
(2)若AC=2,OD=6,求⊙O的半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實數(shù)x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數(shù)是3.14,則x的取值范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