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x軸上兩點A(x1,0),B(x2,0)的距離記作|AB|=|x1-x2|,如果A(x1,y1),B(x2,y2)是平面上任意兩點,我們可以通過構(gòu)造直角三角形來求AB間距離.
如圖,過A,B分別向x軸,y軸作垂線AM1、AN1和BM2、BN2,垂足分別是M1(x1,0),N1(0,y1),M2(x2,0),N2(0,y2),直線AN1交BM2于Q點,在Rt△ABQ中,|AB|2=|AQ|2+|QB|2
∵|AQ|=|M1M2|=|x2-x1|,|QB|=|N1N2|=|y2-y1|,∴|AB|2=|x2-x1|2+|y2-y1|2
由此得任意兩點[A(x1,y1),B(x2,y2)]間距離公式為:|AB|=
(x2-x1)2+(y2-y1)2

(1)直接應用平面內(nèi)兩點間距離公式計算,點A(1,-3),B(-2,1)之間的距離為
5
5
;
(2)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兩點A(1,3)、B(4,1),P為x軸上任一點,當PA+PB最小時,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為
13
4
,0)
13
4
,0)
,PA+PB的最小值為
5
5
;
(3)應用平面內(nèi)兩點間距離公式,求代數(shù)式
x2+(y-2)2
+
(x-3)2+(y-1)2
的最小值.
分析:(1)利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AB|=
(x2-x1)2+(y2-y1)2
解答;
(2)作點B關(guān)于x軸對稱的點B′,連接AB′,直線AB′于x軸的交點即為所求的點P;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得直線AB′的解析式y(tǒng)=-
4
3
x+
13
3
,然后根據(jù)一次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來求點P的坐標;PA+PB的最小值就是線段AB′的長度;
(3)已知代數(shù)式表示點(x,y)到點(0,2)和(3,1)的距離之和,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來求代數(shù)式
x2+(y-2)2
+
(x-3)2+(y-1)2
的最小值.
解答:解:(1)|AB|=
(-2-1)2+(1+3)2
=5; 
故答案為:5;
                                              
(2)如圖,作點B關(guān)于x軸對稱的點B′,連接AB′,直線AB′于x軸的交點即為所求的點P.
①∵B(4,1),
∴B′(4,-1).
又∵A(1,3),
∴直線AB的解析式為:y=-
4
3
x+
13
3
,
當y=0時,x=
13
4
,即P(
13
4
,0);   
②PA+PB=PA+PB′=AB′=
(4-1)2+(-1-3)2
=5,即                                      
PA+PB的最小值為.
故答案為:(
13
4
,0);5;

(3)
x2+(y-2)2
+
(x-3)2+(y-1)2
=
(x-0)2+(y-2)2
+
(x-3)2+(y-1)2

故原式表示點(x,y)到點(0,2)和(3,1)的距離之和,
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得:點(x,y)在以(0,2)和(3,1)為端點的線段上時,代數(shù)式
x2+(y-2)2
+
(x-3)2+(y-1)2
取最小值.
原式最小為
(0-3)2+(2-1)2
=
10
點評:本題考查了一次函數(shù)綜合題.解答(2)題時,是根據(jù)“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來找點P的位置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完成填空: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當函數(shù)的圖象產(chǎn)生平移,則函數(shù)的解析式會產(chǎn)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反之,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不同解析式的變化規(guī)律,推想到相應的函數(shù)圖象間彼此的位置和形狀的關(guān)聯(lián).
不妨約定,把函數(shù)圖象先往左側(cè)平移2個單位,再往上平移1各單位,則不同類型函數(shù)解析式的變化可舉例如下:
y=3x2→y=3(x+2)2+1;y=3x3→y=3(x+2)3+1;y=3
x
→y=3
x+2
+1;y=3
3x
→y=3
3x-1
+1;y=
3
x
→y=
3
x
+1;…
(1)若把函數(shù)y=
3
x+2
+1圖象再往
 
平移
 
個單位,所得函數(shù)圖象的解析式為y=
3
x-1
+1;
(2)分析下列關(guān)于函數(shù)y=
3
x-1
+1圖象性質(zhì)的描述:
①圖象關(guān)于(1,1)點中心對稱;②圖象必不經(jīng)過第二象限;③圖象與坐標軸共有2個交點;④當x>0時,y隨著x取值的變大而減小.其中正確的是:
 
.(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西城區(qū)一模)先閱讀材料,再解答問題:
小明同學在學習與圓有關(guān)的角時了解到:在同圓或等圓中,同。ɑ虻然。┧鶎Φ膱A周角相等.如圖,點A、B、C、D均為⊙O上的點,則有∠C=∠D.小明還發(fā)現(xiàn),若點E在⊙O外,且與點D在直線AB同側(cè),則有∠D>∠E.
請你參考小明得出的結(jié)論,解答下列問題:

(1)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A的坐標為(0,7),點B的坐標為(0,3),點C的坐標為(3,0).
①在圖1中作出△ABC的外接圓(保留必要的作圖痕跡,不寫作法);
②若在x軸的正半軸上有一點D,且∠ACB=∠ADB,則點D的坐標為
(7,0)
(7,0)

(2)如圖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A的坐標為(0,m),點B的坐標為(0,n),其中m>n>0.點P為x軸正半軸上的一個動點,當∠APB達到最大時,直接寫出此時點P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2年廣東省汕頭市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閱讀材料: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x軸上兩點A(x1,0),B(x2,0)的距離記作|AB|=|x1-x2|,如果A(x1,y1),B(x2,y2)是平面上任意兩點,我們可以通過構(gòu)造直角三角形來求AB間距離.
如圖,過A,B分別向x軸,y軸作垂線AM1、AN1和BM2、BN2,垂足分別是M1(x1,0),N1(0,y1),M2(x2,0),N2(0,y2),直線AN1交BM2于Q點,在Rt△ABQ中,|AB|2=|AQ|2+|QB|2
∵|AQ|=|M1M2|=|x2-x1|,|QB|=|N1N2|=|y2-y1|,∴
由此得任意兩點[A(x1,y1),B(x2,y2)]間距離公式為:
(1)直接應用平面內(nèi)兩點間距離公式計算,點A(1,-3),B(-2,1)之間的距離為______;
(2)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兩點A(1,3)、B(4,1),P為x軸上任一點,當PA+PB最小時,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為______,PA+PB的最小值為______;
(3)應用平面內(nèi)兩點間距離公式,求代數(shù)式+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閱讀下列材料: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若點P1(x1,y1)、P2(x2,y2),則P1、P2兩點間的距離為數(shù)學公式.例如:若
P1(3,4)、P2(0,0),則P1、P2兩點間的距離為數(shù)學公式
設(shè)⊙O是以原點O為圓心,以1為半徑的圓,如果點P(x,y)在⊙O上,那么有等式數(shù)學公式,即x2+y2=1成立;反過來,如果點P(x,y)的坐標滿足等式x2+y2=1,那么點P必在⊙O上,這時,我們就把等式x2+y2=1稱為⊙O的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若點P0(x0,y0),則P0到直線y=kx+b的距離為數(shù)學公式
請解答下列問題:
(I)寫出以原點O為圓心,以r(r>0)為半徑的圓的方程.
(II)求出原點O到直線數(shù)學公式的距離.
(III)已知關(guān)于x、y的方程組:數(shù)學公式,其中n≠0,m>0.
①若n取任意值時,方程組都有兩組不相同的實數(shù)解,求m的取值范圍.
②當m=2時,記兩組不相同的實數(shù)解分別為(x1,y1)、(x2,y2),
求證:數(shù)學公式是與n無關(guān)的常數(shù),并求出這個常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