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內江)如圖所示,已知點A(-1,0),B(3,0),C(0,t),且t>0,tan∠BAC=3,拋物線經過A、B、C三點,點P(2,m)是拋物線與直線l:y=k(x+1)的一個交點.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對于動點Q(1,m),求PQ+QB的最小值;
(3)若動點M在直線l上方的拋物線上運動,求△AMP的邊AP上的高h的最大值.

【答案】分析:(1)根據(jù)題意可知tan∠BAC=3,所以可求得點C的坐標,根據(jù)待定系數(shù)法,即可求得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2)因為點P在拋物線上,所以可求得m的值,即可求得直線l的解析式,根據(jù)題意可得點Q在直線x=1上,可知點Q在拋物線的對稱軸上,有兩點間線段最短可知直線AP與拋物線的對稱軸的交點即是點Q;求得AP的值即可;
(3)可首先求得△APM的最大值,利用圖形面積的拼湊方法即可求得,再根據(jù)面積公式求得h的最大值即可.
解答:解:(1)∵tan∠BAC=3,
==3,
∴OC=3,
∴點C的坐標為(0,3),
∴t=3,
將點A、B、C的坐標代入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得:,
解得:,
∴此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x2+2x+3;

(2)∵點P(2,m)在拋物線上,
∴m=3,
∴點P的坐標為(2,3),
∴3=3k,
∴k=1,
∴直線l的解析式為y=x+1,
∵y=-x2+2x+3=-(x-1)2+4,
∴此函數(shù)的對稱軸為x=1,
∴點Q在拋物線的對稱軸上,
∴點B關于對稱軸的對稱點為點A,
∴設直線AP的解析式為y=kx+b,
,

∴直線AP的解析式為y=x+1,
∴點Q的坐標為(1,2),
∴PQ+QB=PA==3;

(3)過點P作PN⊥x軸于點N,過點M作MK⊥x軸于點K,
設點M的坐標為(x,-x2+2x+3),
∴S△APM=S△AKM+S梯形PNKM-S△PNA,
=(1+x)(-x2+2x+3)+(-x2+2x+3+3)(2-x)-×3×3,
=-(x2-x-2),
=-(x-2+,
∴△APM的最大值為,
∵AP的長度不變,
∴△AMP的邊AP上的高h的最大值為
點評:此題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應用,要注意待定系數(shù)法球函數(shù)的解析式,還要注意利用二次函數(shù)求最大值,注意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9•內江)如圖所示,已知點A(-1,0),B(3,0),C(0,t),且t>0,tan∠BAC=3,拋物線經過A、B、C三點,點P(2,m)是拋物線與直線l:y=k(x+1)的一個交點.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對于動點Q(1,m),求PQ+QB的最小值;
(3)若動點M在直線l上方的拋物線上運動,求△AMP的邊AP上的高h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0年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余堰中學九年級數(shù)學月考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9•內江)如圖所示,將△ABC沿著DE翻折,若∠1+∠2=80°,則∠B=    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9•內江)如圖,已知AB=AC,AD=AE.求證:BD=C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9年四川省內江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9•內江)如圖,梯形ABCD中,AD∥BC,兩腰BA與CD的延長線相交于P,PF⊥BC,AD=2,BC=5,EF=3,則PF=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