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將線段AB繞點A逆時針旋轉60°得AC,連接BC,作△ABC的外接圓⊙O,點P為劣弧
AB
上的一個動點,弦AB、CP相交于點D.
(1)求∠APB的大。
(2)當點P運動到何處時,PD⊥AB?并求此時CD:CP的值;
(3)在點P運動過程中,比較PC與AP+PB的大小關系,并對結論給予證明.
分析:(1)先根據(jù)題意判斷出△ABC是等邊三角形,再根據(jù)圓內接四邊形對角互補的性質可知∠APB+∠ACB=180°,進而可得出結論;
(2)連接PC,OA,OB,設⊙O的半徑為r,則CP=2r,根據(jù)⊙O為等邊△ABC的外接圓可求出∠OAB=30°,再根據(jù)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可用r表示出OD,CD的值,進而得出結論;
(3)在AP的延長線上取點Q,使PQ=PB,連接BQ,可判斷出△BPQ是等邊三角形,再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BQ≌△CBP,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即可得出結論.
解答:解:(1)∵AB=AC,∠BAC=60°,
∴△ABC是等邊三角形,
∵∠APB+∠ACB=180°,
∴∠APB=120°;

(2)當點P運動到
AB
的中點時,PD⊥AB,
如圖1,連接PC,OA,OB,設⊙O的半徑為r,則CP=2r,
又∵⊙O為等邊△ABC的外接圓,
∴∠OAB=30°,
在Rt△OAD中,
∵OD=
1
2
OA=
r
2
,
∴CD=
r
2
+r=
3r
2
,
∴CD:CP=
3r
2
:2r=3:4;

(3)PC=AP+PB

證明:方法一:
如圖2,在AP的延長線上取點Q,使PQ=PB,連接BQ,
∵∠APB=120°,
∴∠BPQ=60°,
∴△BPQ是等邊三角形,
∴PB=BQ,
∵∠CBP=∠CBA+∠ABP=60°+∠ABP,
∠ABQ=∠QBP+∠ABP=60°+∠ABP,
∴∠ABQ=∠CBP,
在△ABQ和△CBP中,PB=QB,∠CBP=∠ABQ,CB=AB,
∴△ABQ≌△CBP,
∴CP=AQ=AP+PQ=AP+PB,即PC=AP+PB;
方法二:如圖3,B為圓心,BP為半徑畫圓交CP于點M,連接BM,
∵∠CPB=60°,
∴△PBM是等邊三角形,
∵∠CMB=120°,
∴∠CMB=∠APB,
∴△APB≌△CMB,
∴PC=AP+PB;
方法三:(略證)如圖4,以A為圓心,A為半徑畫圓交CP于N,連接AN,
先證△APN是等邊三角形,再證△ANC≌△APB,
從而PC=AP+P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接圓與外心,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質,重點是理解外心的定義,此題難度較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將線段AB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后,得到線段BA′,則點A的對應點A′的坐標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平移直線y=-x,平移后的直線分別交x軸、y軸于點A、點B
(1)當直線AB與反比例函數(shù)y=
1
x
(x>0)圖象只有一個公共點P時,求點P的坐標;
(2)如圖,將線段AB繞點A順時針旋轉90°至AC,在x軸上是否存在點Q,使∠BQC=45°?如果存在,請求點Q的坐標.
(3)平移直線AB,平移后與反比例函數(shù)y=
1
x
(x>0)圖象相交于點M、N,當MN=4
2
時,求直線MN的解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1-2012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qū)九年級(上)期中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平移直線y=-x,平移后的直線分別交x軸、y軸于點A、點B
(1)當直線AB與反比例函數(shù)(x>0)圖象只有一個公共點P時,求點P的坐標;
(2)如圖,將線段AB繞點A順時針旋轉90°至AC,在x軸上是否存在點Q,使∠BQC=45°?如果存在,請求點Q的坐標.
(3)平移直線AB,平移后與反比例函數(shù)(x>0)圖象相交于點M、N,當MN=時,求直線MN的解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九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將線段AB繞點A逆時針旋轉60°得AC,連接BC,作△ABC的外接圓⊙O,點P為劣弧上的一個動點,弦AB、CP相交于點D.
(1)求∠APB的大;
(2)當點P運動到何處時,PD⊥AB?并求此時CD:CP的值;
(3)在點P運動過程中,比較PC與AP+PB的大小關系,并對結論給予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