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矩形紙片ABCD中,AD=4cm,把紙片沿直線AC折疊,點B落在E處,AE交DC于點O,若AO=5cm,則AB的長為(
A.6cm
B.7cm
C.8cm
D.9cm

【答案】C
【解析】解:根據(jù)折疊前后角相等可知∠BAC=∠EAC, ∵四邊形ABCD是矩形,
∴AB∥CD,
∴∠BAC=∠ACD,
∴∠EAC=∠EAC,
∴AO=CO=5cm,
在直角三角形ADO中,DO= =3cm,
AB=CD=DO+CO=3+5=8cm.
故選:C.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矩形的性質的相關知識,掌握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對角線相等,以及對翻折變換(折疊問題)的理解,了解折疊是一種對稱變換,它屬于軸對稱,對稱軸是對應點的連線的垂直平分線,折疊前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不變,位置變化,對應邊和角相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邊長為2的菱形ABCD中,∠ABC=120°,E,F(xiàn)分別為AD,CD上的動點,且AE+CF=2,則線段EF長的最小值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BAC=60°,點O從A點出發(fā),以2m/s的速度沿∠BAC的角平分線向右運動,在運動過程中,以O為圓心的圓始終保持與∠BAC的兩邊相切,設⊙O的面積為S(cm2),則⊙O的面積S與圓心O運動的時間t(s)的函數(shù)圖象大致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Rt△ABC的斜邊AB在y軸上,邊AC與x軸交于點D,AE平分∠BAC交邊BC于點E,經(jīng)過點A、D、E的圓的圓心F恰好在y軸上,⊙F與y軸相交于另一點G.
(1)求證:BC是⊙F的切線;
(2)若點A、D的坐標分別為A(0,﹣1),D(2,0),求⊙F的半徑;
(3)試探究線段AG、AD、CD三者之間滿足的等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體育老師測量了自己任教的甲、乙兩班男生的身高,并制作了如下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表.

身高分組

頻數(shù)

頻率

152≤x<155

3

0.06

155≤x<158

7

0.14

158≤x<161

m

0.28

161≤x<164

13

n

164≤x<167

9

0.18

167≤x<170

3

0.06

170≤x<173

1

0.02


根據(jù)以上統(tǒng)計圖表完成下列問題:
(1)統(tǒng)計表中m= , n= , 并將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補充完整;
(2)在這次測量中兩班男生身高的中位數(shù)在:范圍內;
(3)在身高≥167cm的4人中,甲、乙兩班各有2人,現(xiàn)從4人中隨機推選2人補充到學校國旗護衛(wèi)隊中,請用列表或畫樹狀圖的方法求出這兩人都來自相同班級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l:y=x+2交x軸于點A,交y軸于點A1 , 點A2 , A3 , …在直線l上,點B1 , B2 , B3 , …在x軸的正半軸上,若△A1OB1 , △A2B1B2 , △A3B2B3 , …,依次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頂點都在x軸上,則第n個等腰直角三角形AnBn1Bn頂點Bn的橫坐標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正方形ABCD,點E是BC邊的中點,DE與AC相交于點F,連接BF,下列結論:①SABF=SADF;②SCDF=4SCEF;③SADF=2SCEF;④SADF=2SCDF , 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是圓O的直徑,弦CD⊥AB,∠BCD=30°,CD=4 ,則S陰影=(
A.2π
B. π
C. π
D. 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在矩形ABCD中,AB=4,AD=2,點P是邊AB上的一個動點(不與點A、點B重合),點Q在邊AD上,將△CBP和△QAP分別沿PC、PQ折疊,使B點與E點重合,A點與F點重合,且P、E、F三點共線.

(1)若點E平分線段PF,則此時AQ的長為多少?
(2)若線段CE與線段QF所在的平行直線之間的距離為2,則此時AP的長為多少?
(3)在“線段CE”、“線段QF”、“點A”這三者中,是否存在兩個在同一條直線上的情況?若存在,求出此時AP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