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2)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
(3)在生態(tài)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并逐級遞減.
(4)在食物鏈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稱為一個營養(yǎng)級,生產者為第一營養(yǎng)級,植食性動物為第二營養(yǎng)級,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動物為第三營養(yǎng)級…
(5)生態(tài)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tài)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解答 解:(1)食物鏈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的鏈狀結構,圖中食物鏈有:水藻→甲殼類→海鳥、水綿→水蚤→小魚→海鳥、水綿→水蚤→小魚→大魚→海鳥、水綿→淡水蝦→大魚→海鳥,所以此生態(tài)系統中共有4條食物鏈.
(2)大魚吃小魚是為了獲取食物維持生存,因此大魚和小魚的關系是捕食關系,海鳥、淡水蝦和小魚都是第三營養(yǎng)級,都吃水蚤,因此淡水蝦和小魚的關系是競爭關系.
(3)A、水鳥是動物間接以水藻、水綿為食,因此水鳥是消費者; B、水綿和C、水藻都是綠色植物,都是生產者;D、腐生細菌和真菌靠分解動植物的殘體獲取有機物維持生活,因此腐生細菌和真菌是分解者,故選D.
(4)水鳥是大魚和甲殼類的天敵,若所有水鳥遷徙到別處,則大魚、甲殼類因捕食者減少而數目增多,導致小魚、淡水蝦、水藻數目減少.
(5)水綿是水蚤的食物,若此水綿大量減少,則水蚤、小魚、淡水蝦、大魚的數目也會隨之減少;水鳥為了生存,則會大量不是甲殼類,導致甲殼類數目大量減少,進而導致水藻數目大量增多,故選A.
故答案為:
(1)4;
(2)海鳥、淡水蝦和小魚;競爭;捕食;
(3)D;
(4)增多;減少;減少;
(5)A.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際問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重慶市七年級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與“植物向光生長”現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
A.母雞孵卵 B.種子萌發(fā)成幼苗 C.膝跳反射 D.排出汗液和尿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在染色體上 | |
B. | 基因在親子代間可以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 | |
C. | 基因就是DNA分子 | |
D. | 基因在精子或卵細胞中也減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胰液、腸液、唾液 | B. | 膽汁、腸液、胰液 | C. | 胃液、腸液、唾液 | D. | 唾液、胃液、膽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