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近視通常是由于眼球的的凸度過大或眼球的前后徑過 , 導致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需要配戴鏡矯正。
【答案】長;凹透
【解析】看近處物體時,必須通過睫狀肌的收縮作用,使晶狀體的凸度增加,使近處的物體像能夠落在視網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長時間的近距離作業(yè),如讀書、寫字、看電視、玩游戲機等,使眼睛長時間的調節(jié)緊張,頭部前傾,眼球內不斷的充血,眼內壓相應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緊張和壓迫眼球,或者因調節(jié)時牽引渦狀靜脈,妨礙了血液的流通,使鞏膜的抵抗力減弱,導致晶狀體過度變凸,不能恢復成原狀;嚴重時使眼球的前后徑過長,使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形成近視。需要佩戴使光線發(fā)散的凹透鏡進行矯正。
故答案為:長;凹透
視覺的形成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經晶狀體等的折射→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視覺神經→在大腦的一定區(qū)域形成視覺。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預習思考
生物圈Ⅱ號
人類能夠模擬一個與生物 圈類似、可供人類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嗎?為了研究這個問題,20世紀80年代,美國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個實驗基地.為了與地球生物圈﹣﹣科學家將它 稱為“生物圈Ⅰ號”相區(qū)別,人們將這座建筑稱為“生物圈Ⅱ號”.“生物圈Ⅱ號”幾乎是完全密封的,占地12700平方米,容積達141600立方米,由 80000根白漆鋼梁和6000塊玻璃組成.里面有微型的森林、沙漠、農田、海洋和溪流,還有豬、羊、雞等畜家禽,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子.科學家利用計算機 來控制射入的陽光,調節(jié)各區(qū)所需的溫度.
1991年9月,8名科學家進入“生物圈Ⅱ號”.他們計劃在里面住上兩年,一邊從事科學研究一邊飼 養(yǎng)禽獸,耕種和收獲,過著完全自給自足的生活.科學家們要設法使這個生態(tài)系統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有利于有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遺憾的是,一年多以后, “生物圈Ⅱ號”中氧氣含量大幅度下降,不得不從外界泵入氧氣,以維持科學實驗結束之前的生存.
(二)設問解疑
(三)簡潔轉新
(1)以上材料提到的生態(tài)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的是?(_____)
A.草原生態(tài)系統B.濕地生態(tài)系統C.森林生態(tài)系統D.農田生態(tài)系統
(2)生態(tài)系統中自動調節(jié)能力最強的是?(_____)
A.森林生態(tài)系統B.沙漠生態(tài)系統C.農田生態(tài)系統D.溪流生態(tài)系統
(3)科學家們在“生物圈Ⅱ號”中想過著完全自給自足的生活.你認為自給自足的生活是什么?(______)
A.生產者能生存充足食物
B.消費者消費更少食物
C.“生物圈Ⅱ號”最好無細菌、病毒等
D.人、動、植物、微生物相對穩(wěn)定地生活
(4)197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了“人與生物圈”的研究計劃,其目的主要在于 (______)
A.協調人與生物圈的關系
B.保護生物圈內的各種生物
C.保護地球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D.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壞
(5)這次探索雖然沒有完成預定計劃,但是這實驗告訴人們的事實是什么?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關于眼與視覺、耳與聽覺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近視眼的晶狀體曲度變大,視覺產生在視網膜前方
B.如果突然暴露在極強的噪音下,會使聽小骨斷裂失去聽覺
C.遇到巨大聲響時,要趕緊閉住嘴,使咽鼓管張開
D.視覺和聽覺都是在大腦的一定區(qū)域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中學生物科技活動興趣小組,在探究“口腔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時,進行了以下實驗:
試管編號 | 1 | 2 | 3 |
饅頭碎屑或塊 | 碎屑適量 | 碎屑適量 | 饅頭塊適量 |
唾液有無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攪拌 | 充分攪拌 | 充分攪拌 | 不攪拌 |
保溫 | 37℃水浴保溫10分鐘 | ||
加入碘液 | 2滴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證明“唾液對饅頭有消化作用”,在2號試管的A處應加入______,與1號試管起對照作用。
(2)為了證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對饅頭有消化作用,應選用_____兩只試管進行對照實驗。
(3)實驗結果是____號試管中的物質遇到碘液不變藍,原因是__________。
(4)通過以上實驗可知,口腔對淀粉既能進行_____消化,又能進行____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和動物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發(fā)育成的。人由小長大與下列生理過程無關( �。�
A. 細胞生長 B. 細胞分裂 C. 細胞分化 D. 細胞癌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fā)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生命隕落,親人哀泣,家園滿目瘡痍,災情舉國震驚。為了生命,爭分奪秒,火速行動,一場來自四面八方的大救援在經受災難的土地上高效有序地展開。請你結合所學生物學知識解答在地震中對傷員的救援與處理過程中的一些問題:6分
(1)血濃于水,情深于海。在地震中,林曉同學不幸被樓板壓傷,失血過多,急需輸血。經化驗,她的血型是A型。很多富有愛心的人主動要求為林曉獻血,最適合輸給林曉的血型是___________。
(2)某傷員李某被救時下肢靜脈正在出血,救援人員應在他下肢出血處的_______(近心端或遠心端)用止血帶止血。
(3)地震后,災區(qū)嚴重缺乏清潔飲用水。一般情況下,水源污染最多的是因為大腸桿菌污染所導致的,大腸桿菌與蘑菇的細胞結構有所不同,主要區(qū)別是________。
(4)為了防止災區(qū)的傳染病流行,防疫人員對生活用水、地面、廢墟等進行大面積消毒,這從傳染病的預防角度考慮,是為了________。參加救援的武警官兵、解放軍戰(zhàn)士和衛(wèi)生防疫人員在進入災區(qū)前,要提前注射破傷風疫苗,以便使機體產生相應的________,防止外傷對救援人員造成大的傷害,這種免疫類型屬于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血液流入腎臟后形成尿的正確途徑是( )
A. 血液→腎小囊→腎小球→腎小管→尿液
B. 血液→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尿液
C. 血液→腎小管→腎小囊→腎小球→尿液
D. 血液→腎小球→腎小管→腎小囊→尿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食物的消化從口腔開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經過牙齒切斷、撕裂、磨碎,同時舌把食物與唾液攪拌混合,形成食團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 為了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下表所示的實驗方案。請分析回答:
組別 | 1 | 2 | 3 | 4 | 5 |
饅頭碎屑 或饅頭塊 | 適量饅頭碎屑 | 適量饅頭碎屑 | 適量饅頭塊 | ① | 適量饅頭碎屑 |
唾液或清水 | 2mL唾液 | 2mL清水 | 2mL唾液 | 2mL唾液 | ② |
水浴溫度 | 37℃ | 0℃ | 100℃ | ||
加入碘液 | 水浴處理10分鐘后滴加2滴 |
(1)若將1號和2號試管進行對照,這兩組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根據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測,1號和2號試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現藍色的是_________號試管。
(2)要探究牙齒的研磨作用對淀粉分解的影響,應該選用__________號和__________號試管進行對照實驗。
(3)若要利用1號、4號和5號試管進行對照,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響,請對上表實驗方案中的①②兩處進行補充完善: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4)每組實驗都嚴格規(guī)范操作,實驗結果符合預期。滴加碘液后, 1號試管不呈現藍色,4號、5號試管都呈現藍色,比較這三組實驗結果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