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東非大裂谷地帶出土的早期古人類化石及遺物中,證明早期古人類已具備( 。
A.使用火的能力B.制造和使用簡單工具的能力
C.制造和使用復雜工具的能力D.文字交流的能力

分析 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進化的歷程通?煞譃槟戏焦旁、能人、直立人、智人四個階段.

解答 解: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原始人類;能人能制造簡單的工具(石器);直立人會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學會了用火,是人類進化最關鍵的一個階段;智人已經(jīng)學會人工取火,會制造精細的石器和骨器,能進行狩獵和捕魚.從東非大裂谷地帶出土的早期古人類化石及遺物中可知,東非人時代的古人類,不僅能使用工具,還能制造簡單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故選:B.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知人的進化歷程及具體表現(xiàn).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人類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一種遺傳病,如圖是其遺傳系譜圖(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用A和a表示),請據(jù)圖回答.
(1)該病是由隱性(填“隱性”/“顯性”)基因控制的,父母不患鐮刀型細胞貧血癥而子女患有該病,這種現(xiàn)象在遺傳學上稱為變異(填遺傳或變異).
(2)Ⅱ5的基因型是aa;Ⅰ1與Ⅱ4的基因型是否相同?相同
(3)若Ⅱ3與Ⅱ4再生一個小孩,該小孩患病的可能性是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在生物圈的物質循環(huán)中,不可缺少的兩個環(huán)節(jié)是( 。
A.生產(chǎn)者的同化作用B.消費者的呼吸作用
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D.植物的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描述了南瓜一生的生長發(fā)育過程.請回答與此相關的問題:
(1)被子植物的一生開始于[2]受精卵的形成.
(2)過程5→6表示植株的生長,移栽南瓜秧時帶土坨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
(3)圖中的1和植物的枝條都是有一個混合芽發(fā)育形成的.
(4)過程1→2表示傳粉,一株成熟的南瓜植株要形成3還必須經(jīng)過[2]受精.
(5)農(nóng)諺“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說明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南瓜的果實含有淀粉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因此,在2→3過程中則要適當多施氮肥(填“氮”、“磷”或“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在顯微鏡視野內觀察到的物象時bpdq,則載玻片上的實物為bpdq
B.下降顯微鏡時,眼睛應從側面注視物鏡
C.在安放顯微鏡時,應把顯微鏡放在離實驗桌右邊緣7厘米左右的地方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指對被觀察物體長和寬的放大倍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三種處理:
A將饅頭碎屑與清水放入1號試管中充分攪拌,
B將饅頭碎屑與唾液放入2號試管中充分攪拌,
C將饅頭塊與唾液放入3號試管中不攪拌.試問:
(1)以“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為變量,其對照組為2種處理.(填序號)
(2)以“唾液”為變量時,其實驗組為1種處理.(填序號)
(3)若將3支試管都放入37度的溫水中,5-10分鐘后取出,2號試管中的物質遇碘后不變藍.本實驗的試管為什么要放入37度溫水中處理?模擬口腔的溫度,該溫度下,酶發(fā)揮最大的效力.
(4)此實驗驗證了:饅頭的在口腔中的變化與唾液的分泌、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都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蘋果的表皮屬于( 。
A.保護組織B.分生組織C.機械組織D.輸導組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細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細菌、真菌生活所需的基本條件都需要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