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98107  98115  98121  98125  98131  98133  98137  98143  98145  98151  98157  98161  98163  98167  98173  98175  98181  98185  98187  98191  98193  98197  98199  98201  98202  98203  98205  98206  98207  98209  98211  98215  98217  98221  98223  98227  98233  98235  98241  98245  98247  98251  98257  98263  98265  98271  98275  98277  98283  98287  98293  98301  211419 

科目: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真題專題匯編專題五探究題(四) 題型:探究題

【10福建寧德17】.(11分)一包黑色粉末可能由氧化銅和炭粉中的一種或兩種物質(zhì)組成,某學�?茖W小組為確定其成分,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硫酸銅溶液呈藍色

【設計方案】(1)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試管中觀察現(xiàn)象

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與對應結(jié)論如下表,請你完成下表中①②相關(guān)內(nèi)容:

 

現(xiàn)象

結(jié)論

溶液呈藍色,有黑色不溶物

含CuO、C

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有黑色不溶物

只含①          

溶液呈藍色,②              

只含CuO

 

(2)通過實驗及分析,確定該粉末為氧化銅和炭粉的混合物,為了進一步探究它們的性質(zhì),探究小組又利用這種混合物補充做了如下圖所示實驗:

 

 

①能證明CuO與C已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           。(答一點即可)試管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最能說明試管中物質(zhì)已完全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真題專題匯編專題五探究題(四) 題型:探究題

【10湖北十堰21】.小丹同學在學習酸的性質(zhì)時,從同一卷鎂帶中剪取長度相等的兩根鎂帶,分別與室溫下H濃度相同的稀鹽酸、稀硫酸反應。觀察發(fā)現(xiàn):鎂帶在稀鹽中放出氣泡的速率明顯快魚在稀硫酸中防除氣泡的速率。

[查閱資料]

1.金屬與酸發(fā)生置換反映,基本質(zhì)是金屬單質(zhì)與H反映。

2.生成H2速率主要取決與:①金屬表面積 ②溶液中H濃度 ③溫度等條件

3.H的濃度與1L溶液中H的數(shù)目成正比。

4.溶液中除H外的其它離子可能會影響反映速率。

[提出問題]

①小丹同學在進行上述實驗時,控制了鎂帶與酸反映的哪幾個條件?(答出兩條)

②上述反映中C1、SO如果反映速度?

[猜想假設]

I.Cl促進了鎂與酸的反映,SO對反映無影響。

II.SO抑制了鎂與酸的反映,C1對反映無影響。

III.                                        

請回答問題①,完成猜想3

[實驗探究]為了驗證猜想,小丹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

編號

鋁片

長度

H濃度

相同的酸

反應片刻后

添加少量試劑

產(chǎn)生氣泡

的速率

結(jié)論

A

2cm

5mL鹽酸

Na2SO4固體

無明顯變化

(結(jié)論A)

B

2cm

5mL硫酸

(試劑B)

明顯加快

Cl對反應有促進作用

 

試劑B是         (化學式)固體。

[結(jié)論]結(jié)論A為                               。

[反思]將試劑B改用HC1氣體,不能達到探究目的,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真題專題匯編專題五探究題(四) 題型:探究題

【10烏魯木齊市17】.(9分)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的前后,總質(zhì)量是否發(fā)生改變?是增加、減小還是不變呢?甲、乙、丙三位同學按下面的步驟進行探究:

(1)提出假設: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前后總質(zhì)量不變。

(2)設計并進行實驗,甲設計的實驗裝置和選用藥品如圖A所示,乙設計的實驗裝置和選用藥品如圖B所示,他們在反應前后都進行了規(guī)范的操作,準確的稱量和細致的觀察。

 

 

寫出A、B兩個實驗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          ,      ②             

丙進行了圖C所示的實驗,在一根用細銅絲吊著的長玻璃棒兩端,分別繞上粗銅絲,并使玻璃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燈給a端銅絲加熱數(shù)分鐘。停止加熱后冷卻,他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③               ,           ④          

(3)實驗結(jié)論:

甲認為: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總質(zhì)量與反應物的總質(zhì)量相等;

乙、丙認為: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總質(zhì)量與反應物的總質(zhì)量不相等。

(4)你認為  ⑤  的結(jié)論正確,請從原子的角度分析,結(jié)論正確的理由是:  ⑥ 。

(5)導致其他實驗結(jié)論錯誤的原因是   ⑦          ,     ⑧       。因此,如果      ⑨         的反應,則一定要設計反應在密閉裝置中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真題專題匯編專題五探究題(四) 題型:探究題

【10新疆19】.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分成甲、乙兩組對溶液的鑒別進行探究,請你分析并填空。

【實驗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鹽酸四種溶液的鑒別。

【實驗藥品】未貼標簽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鹽酸]和紫色石蕊試劑。

【實驗儀器】試管、膠頭滴管等。

【設計并實驗】甲組同學利用紫色石蕊試劑鑒別四種溶液:

 

實驗操作和步驟

實驗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1)用4支試管,各取少量四種溶液,分別滴加紫色石蕊試劑;

一支試管中溶液由無色變紅色,則原溶液是                 溶液。

(2)另用3支試管,各取少量未確定的三種溶液,分別滴加步驟(1)檢驗出的溶液。

一支試管中溶液有氣泡放出,則原溶液是              溶液

(3)另用2支試管,               

                    

一支試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則原溶液是          溶液,另一支試管溶液中無現(xiàn)象,則原溶液是       溶液。

 

乙組同學經(jīng)討論認為,不用紫色石蕊試劑也能鑒別出四種溶液。種自分別做了如下實驗:

 

同學

實驗操作

實現(xiàn)現(xiàn)象

結(jié)  論

小紅

用3支試管,各取少量三種溶液,分別滴加另一種溶液。

一支試管溶液中有氣泡放出,其余兩支試管溶液中無現(xiàn)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稀鹽酸。

小勇

一支試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其余兩支試管溶液中無現(xiàn)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2CO3溶液。

小新

三支試管溶液中都無現(xiàn)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OH溶液

 

乙組三位同學經(jīng)過交流后發(fā)現(xiàn)本組          同學的結(jié)論是錯誤的,所滴加的溶液應是             溶液,由此鑒別出了四種溶液。

【反應與體會】①物質(zhì)的鑒別有多種方法;②鑒別物質(zhì)的關(guān)鍵是利用物質(zhì)的特征性質(zhì)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真題專題匯編專題五探究題(四) 題型:探究題

(10泰安28).(5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不僅堿溶液可以使酚酞試液變紅,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堿溶液可以使酚酞試液變紅,是因為堿在水中解離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那種粒子可以使酚酞試液變紅呢?他們設計了如圖三個實驗,請你和他們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問題:

 

 

(1)實驗Ⅰ是為了                            ;

(2)實驗Ⅱ加入蒸餾水的目的是                     ,小組內(nèi)有同學認為實驗Ⅱ沒有必要做,你認為他們的理由是                                        

(3)實驗Ⅲ滴入K2CO3溶液,振蕩,酚酞試液變紅,向變紅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入過量的CuCl2溶液,紅色逐漸消失,同時還觀察到生成                。由實驗Ⅰ、Ⅱ、Ⅲ得出結(jié)論:CO32可以使酚酞試液變紅;

(4)小組同學在與老師交流上述結(jié)論時,老師說“其實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認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真題專題匯編專題五探究題(四) 題型:探究題

(10株洲30).(7分)化學老師謝××交給某研究性學習小組一個任務:測定實驗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體是否變質(zhì)。該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  猜想I:沒變質(zhì),全部是NaOH;猜想II:部分變質(zhì),既含有NaOH{又

含有Na2CO3:猜想Ⅲ:完全變質(zhì),全部是Na2CO3。

【查閱資料】①已知反應:BaCl2+Na2CO3=2NaCl+BaCO3

②部分鹽溶液在常溫下的pH如下:

 

 鹽溶液

NaCI

Na2CO3

 BaCl2

pH

等于7 

 大于7

等于7

 

【設計方案并進行實驗】請你與他們一起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給問題。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①稱取上述氫氧化鈉固體樣品8.0g溶于5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至過量,充分反應后,靜置。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說明久置固體中,一定含有

(1 )     (填化學式)。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充分反應后的上層清液滴在一小塊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測出pH

pH=11

說明久置固體中,還一定含有   (2)      (填化學式)。

 

上述步驟①中,所用稱量儀器的名稱是  (3)   ,滴加過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4)  

【實驗結(jié)論】通過實驗,說明上述猜想中  (5)  是正確的。

【拓展】該小組同學為測定出該NaOH固體的變質(zhì)程度,繼續(xù)將上述白色沉淀過濾、洗凈、

干燥,稱得其質(zhì)量為2.0g,則原試劑中NaOH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6)   (假定試劑中無其它雜質(zhì))。

【反思】久置的氫氧化鈉變質(zhì)的原因是         (7)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真題專題匯編專題五探究題(四) 題型:探究題

(10哈爾濱 36).(5分)甲、乙同學在學完酸的化學性質(zhì)后,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結(jié)束,甲、乙同學依次將廢液緩慢倒入同一潔凈的廢液缸中,然后進行了討論。

【觀察與討論1】甲同學在做實驗時沒有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于是對氫氧化鈣溶液和稀鹽酸能發(fā)生反應表示懷疑。但乙同學認為,甲同學實驗時向氫氧化鈣溶液中應先滴幾滴酚酞試液,再滴加適量的稀鹽酸,當觀察到(1)          時。就可以說明兩種物質(zhì)能發(fā)生反應。

【觀察與討論2】當乙同學沿廢液缸內(nèi)壁緩慢傾倒液體時,觀察到廢液缸中先有氣泡產(chǎn)生,然后又出現(xiàn)了白色沉淀。經(jīng)過討論確定,甲、乙同學試管中廢液含有的溶質(zhì)分別是(2) 

           (3)            (均寫化學式),才會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

為了科學處理試驗后產(chǎn)生的廢液,甲、乙同學決定對廢液缸中最終廢液溶質(zhì)的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最終廢液中含有什么溶質(zhì)?

【猜想與假設】甲同學猜想:廢液中含有NaCl、CaCl2兩種物質(zhì)

              乙同學猜想:廢液中含有NaCl、Na2CO3兩種物質(zhì)

【活動與探究】甲、乙同學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分別同時進行了如下實驗:

      甲同學實驗: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鈉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

得出結(jié)論:甲猜想不成立,則 乙猜想成立。

乙同學實驗: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鈣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

得出結(jié)論:乙猜想成立,則甲猜想不成立。

【反思與評價】請對甲同學由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jié)論給予評價(4)                     。

【表達與交流】甲、乙同學確認了最終廢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你認為處理該廢液的方法是

              (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真題專題匯編專題五探究題(四) 題型:探究題

(10大連55).現(xiàn)有粗銅粉末,其中含有少量的鐵、鋅和金。某活動小組想要測定其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設計以下實驗方案:

步驟Ⅰ: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粗銅樣品,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過濾,將濾渣洗滌、干燥后稱量;

步驟Ⅱ:去“步驟Ⅰ”中所得濾渣在空氣中充分灼燒,冷卻到室溫后稱量;

步驟Ⅲ:根據(jù)測得數(shù)據(jù)推算出粗銅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

⑴步驟Ⅰ:驗證稀鹽酸過量的方法是_________;如果不對濾渣進行洗滌而直接干燥,稱量結(jié)果將會(填“偏高”或“偏低”)。

⑵“步驟Ⅱ”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同學認為,按以上方案完成“步驟Ⅰ”,在進行“步驟Ⅱ”時,將所得濾渣在空氣中充分灼燒后,再補充適當操作,也可以推算出粗銅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補充的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真題專題匯編專題五探究題(四) 題型:探究題

(10大連56).某工廠在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甲、乙兩種廢水。甲廢水中主要含有硫酸和硫酸鎂;乙廢水中主要含有氫氧化鈉(其他成分含量很少,可忽略)。為了研究廢水處理方案,某活動小組取來一定量該工廠的甲、乙兩種廢水,在實驗室里進行模擬實驗。要求不外加其他試劑,使處理后的廢水呈中性并回收得到硫酸鎂固體。寫出實驗步驟。

提示:2NaOH+MgSO4=Na2SO4+Mg(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真題專題匯編專題六化學方程式計算(一) 題型:計算題

(10濱州26).鈣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右圖所示為某種補鈣劑“鈣爾奇”說明書的一部分。取1片鈣爾奇,放入盛有10g稀鹽酸的燒杯中,其中碳酸鈣跟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其它成分與鹽酸不反應)。燒杯內(nèi)物質(zhì)質(zhì)量變?yōu)?1.34g。

 

 

 

試計算:

(1)每片鈣爾奇中含碳酸鈣的質(zhì)量。

(2)服用這種補鈣劑,每人每天攝入鈣元素的質(zhì)量。

(3)所用稀鹽酸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