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91625  191633  191639  191643  191649  191651  191655  191661  191663  191669  191675  191679  191681  191685  191691  191693  191699  191703  191705  191709  191711  191715  191717  191719  191720  191721  191723  191724  191725  191727  191729  191733  191735  191739  191741  191745  191751  191753  191759  191763  191765  191769  191775  191781  191783  191789  191793  191795  191801  191805  191811  191819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取用氧化銅的儀器是

A. 燃燒匙 B. 滴管 C. 鑷子 D. 藥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謠言止于智者。

網(wǎng)絡上流傳著三段視頻:①某消費者用打火機點著了粉絲,且越燒越旺,稱這種粉絲“塑料做的”。②一名女士將紫萊放入水中泡發(fā),隨后撈起撕扯有韌性,判定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做的”。③

一位網(wǎng)友在燒杯中倒入某橙味飲料,,再將一張白色“紙巾”放入燒杯進行攪拌,兩分鐘后“紙巾”變成了橙色,燒杯中的飲料則褪成無色。網(wǎng)友結論說,“這飲料全都是色素!

請回答下列問題言

(1)粉絲主要成分是淀粉(C6H10O6),在空氣中能直接燃燒,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檢驗粉絲主要營養(yǎng)成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紫菜富含蛋白質,鑒別真假紫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視頻回中的“紙巾”實際是色母片,能夠“吸色”是色母片的最主要功能,如在燒杯中投入______________,攪拌后也能起到類似效果。該實驗不能說明色素是否超標。專家介紹擔心這些果汁的色素含量,不如擔心飲料里所含的糖分。如攝入糖分過多,剩余部人體內會轉化成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廢舊酸性鋅錳干電池結構及主要成分示意如圖。

某興趣小組擬采用如下方法回收其中的幾種物質。試回答下列問題。

(1)回收廢舊干電池可以減少固體廢棄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環(huán)境的污染。

(2)實驗室進行操作1時,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

(3)固體B回收后常用作化肥,則檢驗固體B中陽離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收過程中要除去溶液D中過量的H2O2后才能進行后續(xù)操作,如利用流程中的物質達到此目的,操作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虛線框里發(fā)生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另設計一種方案完成虛線框內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請以氫氣、氮氣、氧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五種氣體中,按要求將相應物質的化學式填寫在題中的空白處。

(1)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氣體是_____________;

(2)能支持燃燒的氣體是_____________

(3)焊接金屬時常用作保護氣的是_____________;

(4)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氣體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酸和堿的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 氧元素 B. 氫元素 C. 氮元素 D. 金屬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利用傳感器二氧化碳性質再探究。實驗步驟如下:

(1)如圖1所示裝置的氣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燒瓶內收集滿CO2氣體,三個注射器內各裝有85mL的液體(分別是水、飽和石灰水、40%的氫氧化鈉溶液)。連接好裝置和壓強傳感器。

(2)三位同學同時迅速將注射器內85mL的液體(水、飽和石灰水、40%的氫氧化鈉溶液)注入各自燒瓶中,關閉活塞。

(3)一段時間后,同時振蕩燒瓶。觀察傳感器定量實時地傳回燒瓶內氣壓變化形成的圖情況如圖2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

(1)導致曲線1中CD段氣壓急速減小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改變裝置藥品的情況下,進一步降低E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線2中發(fā)生的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線2與曲線3差異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比曲線1、2、3,不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

①CO2能與水發(fā)生反應;②1體積水約溶解1體積CO2;③CO2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

④檢驗CO2用飽和澄清石灰水較合適;⑤吸收CO2用NaOH溶液較合適

(4)已知本實驗中提供的氫氧化鈉溶液足量,Y則燒瓶內250mLCO2氣體理論上最多能生成的碳酸鈉質量為多少?(本實驗條件中CO2的密度約為2g/L,最后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造福生活。

1926年,英國科學家貝納爾提出預言:只要有足夠的壓強,任何元素都能變成金屬.如把氫氣放到-260℃和250至260個標準大氣壓下,就能把每個氫原子非常緊密地擠在一起,而得到金屬氫,F(xiàn)在,預言終于在實驗室里實現(xiàn)了。金屬氫是一種高密度的儲能材料.金屬形成后,可保持穩(wěn)定的狀態(tài)。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大規(guī)模制取氫氣較合適的方法是在催化劑作用下,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反應的化學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氫氣被看作是理想的“綠色能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氫能的開發(fā)和利用面臨著許多困難,金屬氫的使用主要解決氫能開發(fā)利用中的困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屬氫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氫氣和金屬氫的主要區(qū)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利用如圖裝置探究鐵與氧化鐵化合的生成物成分。

【認識儀器】由儀器N可知該反應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

【查閱資料】鐵的氧化物中只有Fe3O4能被磁鐵吸引。

某些鐵的氧化物加熱時能與氧氣反應。

【提出猜想】猜想①是FeO;

猜想②是Fe3O4

猜想③是FeO和Fe3O4混合物。

【實驗步驟】

①連接組裝儀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方法是:關閉彈簧夾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稱取16.0g氧化鐵粉末與質量為m的鐵粉,均勻混合后,放入玻璃管。

③通入CO2,當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時,夾上彈簧夾M,開始加熱玻璃管。

④當固體全部呈黑色后,停止加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倒在濾紙上,取樣,滴加稀鹽酸,無氣泡產(chǎn)生,用磁鐵吸引,粉末被部分吸引。

【實驗結論】猜想_________成立。所加鐵粉質量m的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

【問題討論】實驗中澄清石灰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資料表明:高鐵酸鉀(K2FeO4)固體也能用于制取氧氣,原理如下:

方法一:4K2FeO42Fe2O3+4K2O+3O2

方法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某同學想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氧氣,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同學選擇方法_______(填“一”或“二”)作為實驗方案。實驗時液面應位于______(填“X”或“y”或“Z”)處。氣體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用該套裝置制取另一種氣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應把混合氣體通過

A、少量的水 B、灼熱的氧化銅 C、澄清的石灰水 D、點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