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
A. 用一定質量的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
B. 電解水
C. 向稀鹽酸和氯化鋇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碳酸鈉溶液
D. 向一定質量的氯化鎂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沒有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就沒有今日豐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實不是化學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A. 某種金屬礦物的產(chǎn)地 B. 功能材料的制造
C. 農(nóng)藥化肥的研制 D. 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中有一瓶標簽破損的固態(tài)銨鹽,它可能是NH4Cl、NH4NO3、NH4HCO3、(NH4)2SO4中的一種,請利用下圖所示的溶液進行實驗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①:該銨鹽是NH4Cl
猜想②:該銨鹽是
猜想③:該銨鹽是NH4HCO3
猜想④:該銨鹽是(NH4)2SO4
【實驗探究】
步驟一:取少量樣品放入試管中,沒有嗅到強烈的氨味,加入適量水溶解得到無色液體,選用圖中的 溶液滴入試管中,無氣泡放出,則猜想③不成立。
步驟二:在步驟一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圖中的Ba(NO3)2溶液,沒有白色沉淀生成,則猜想 不成立。
步驟三:另取適量樣品放入試管中,加水溶解配成溶液,滴加圖中的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則猜想 成立。
【拓展應用】銨鹽可作氮肥,它會與堿性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請寫出硝酸銨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所以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為避免降低肥效,銨態(tài)氮肥不要與堿性物質混合施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測定液化氣中丙烷(C3H8)在氧氣不足時的燃燒產(chǎn)物,將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氣置于一個封閉的容器中引燃,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
物質 | 丙烷 | 氧氣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應前質量/g | 4.4 | 12.8 | 0 | 0 | 0 |
反應后質量/g | 0 | 0 | 7.2 | 4.4 | a |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X可能含有氫元素 B. X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 表中a的值為5.6 D. X只含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溶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對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穩(wěn)定、無色的
B.飽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的任何物質
C.用洗發(fā)液洗除去頭發(fā)上的油污屬于乳化現(xiàn)象
D.氫氧化鈉溶解在水中,溫度要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想在實驗室用NaOH溶液與CO2氣體制取Na2CO3溶液。但是經(jīng)過檢驗,發(fā)現(xiàn)很難得到純凈的Na2CO3溶液,在老師的幫助下查閱了相關資料,制定了計劃。
【查閱資料】
①CO2通入NaOH溶液時極易因CO2過量而產(chǎn)生NaHCO3,且無明顯現(xiàn)象。
②NaHCO3溶液煮沸時不會發(fā)生分解反應;NaHCO3溶液與CaCl2溶液不反應
③NaHCO3+NaOH=Na2CO3+H2O
④Na2CO3+CaCl2=CaCO3↓+2NaCl
【制取步驟】
①量取兩份50 mL相同濃度的NaOH溶液備用;
②用一份50 mL NaOH溶液吸收過量的CO2氣體,至CO2氣體不再溶解;
③小心煮沸②溶液1-2分鐘;
④在得到的③的溶液中加入另一份50 mL NaOH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即得。
【實驗探究】制得的Na2CO3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雜質是___________。
為檢驗制得的溶液是否為純凈的Na2CO3溶液,請你與小明同學一起完成下列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
取少量制得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顯中性的CaCl2溶液 | ________。 | 溶液中含有Na2CO3 | |
將上步實驗所得混合物進行過濾,將濾液分成兩份 | 取其中一份加入足量的____, | 無氣泡產(chǎn)生 | 制得的溶液中不含_____, |
取另一份加入______, | 制得的溶液中含NaOH |
【結論】所制得的不是純凈的Na2CO3溶液。
【評價與反思】小芳同學認為可以用過量的Ca(OH)2溶液替代CaCl2溶液進行以上實驗,你認為是否可行,并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