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探究一】(1)制取裝置包括加熱和不需加熱兩種,實驗室常用亞硫酸鈉(Na2SO3)固體與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二氧化硫氣體,且同時生成硫酸鈉和水,因此不需要加熱;(2)實驗室常用亞硫酸鈉(Na2SO3)固體與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二氧化硫氣體,且同時生成硫酸鈉和水,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氣的大,溶于水且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H2SO3),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實驗室用裝置A、C可 制取一種常見氣體氧氣;
(3)根據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污染空氣的實驗尾氣不能隨意排放分析作答.
【探究二】實驗步驟:根據二氧化碳能夠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和二氧化碳相似分析解答;
①將滴管內的蒸餾水滴到B 瓶中的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顏色沒有發(fā)生變化;
②通入干燥的SO2氣體,發(fā)現A 瓶中試紙不變色,B 瓶中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了酸使試紙變色,試紙變成紅色.
(1)該興趣小組同學設計的以上實驗方案運用了控制變量研究的方法.
(2)通過上述實驗能得出的結論是 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的酸使試紙變成紅色.
(3)上圖2 裝置中有收集沒實驗尾氣,容易造成空氣污染.
【探究三】:傾斜裝置A,使稀硫酸(足量)與固體M 充分反應,待反應停止后,B中溶液紫紅色變淺并增重,說明A中有能被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的氣體生成,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的氣體為二氧化硫,所以固體M中含有Na2SO3;C中液體增重,說明A中還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導致C裝置質量增加,所以固體M中還有Na2CO3;反應結束后,量氣管共收集到VmL氣體,說明經過B、C裝置后還有不溶于溶液的氣體產生,只能是氫氣,所以固體M中還有Al,再結合題目分析解答.
解答 解:【探究一】(1)實驗室常用亞硫酸鈉(Na2SO3)固體與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二氧化硫氣體,且同時生成硫酸鈉和水,故答案為:Na2SO3+H2SO4=Na2SO4+H20+SO2↑;
(2)亞硫酸鈉(Na2SO3)固體與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氣的大,溶于水且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H2SO3),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實驗室用裝置A、C 在加熱條件下使高錳酸鉀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故答案為:B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某同學設計出如圖1所示裝置制取并檢驗SO2的性質,對污染空氣的實驗尾氣不隨意排放.你認為該裝置的優(yōu)點有:減少污染;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滴斗內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SO2═CaSO3↓+H2O.
【探究二】①將滴管內的蒸餾水滴到B 瓶中的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顏色沒有發(fā)生變化;
②通入干燥的SO2氣體,發(fā)現A 瓶中試紙不變色,B 瓶中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了酸使試紙變色,試紙變成紅色.
(1)該興趣小組同學設計的以上實驗方案運用了控制變量研究的方法.
(2)通過上述實驗能得出的結論是 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的酸使試紙變成紅色,用化學方程式表示:H2O+SO2═H2SO3.
(3)上圖2 裝置中沒有收集實驗尾氣,容易造成空氣污染,即上圖2 裝置中有一個明顯的不足之處,該裝置的缺陷是:沒有收集實驗尾氣,容易造成空氣污染.
【探究三】:傾斜裝置A,使稀硫酸(足量)與固體M 充分反應,待反應停止后,B中溶液紫紅色變淺并增重,說明A中有能被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的氣體生成,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的氣體為二氧化硫,所以固體M中含有Na2SO3;C中液體增重,說明A中還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導致C裝置質量增加,所以固體M中還有Na2CO3;反應結束后,量氣管共收集到VmL氣體,說明經過B、C裝置后還有不溶于溶液的氣體產生,只能是氫氣,所以固體M中還有Al,再結合題目分析解答.
(1)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固體M 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有:Al、Na2SO3、Na2CO3.
(2)B、C裝置不能交換位置,因為B裝置用來檢驗并吸收二氧化硫氣體,C裝置用來吸收二氧化碳氣體,若交換位置,將無法判斷是否存在二氧化硫氣體,即無法判斷M中是否含有亞硫酸鈉.
(3)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還有一種不能確定存在的物質是Na2SO4.為進一步確定該物質是否存在,有同學提出如下方案:實驗完畢后,拆下儀器A,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觀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此方案不可行,因為Na2SO3、Na2CO3與H2SO4反應生成Na2SO4,會干擾對結果的判斷;可將稀硫酸換成稀鹽酸,即能防止如上干擾.
故本題答案為::【探究一】(1)Na2SO3+H2SO4=Na2SO4+H20+SO2↑;
(2)BD;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減少污染;Ca(OH)2+SO2═CaSO3↓+H2O.
【探究二】②紅.
(1)控制變量.
(2)H2O+SO2═H2SO3.
(3)沒有收集實驗尾氣,容易造成空氣污染.
【探究三】:(1)Al、Na2SO3、Na2CO3.
(2)否,B裝置用來檢驗并吸收二氧化硫氣體,C裝置用來吸收二氧化碳氣體,若交換位置,將無法判斷是否存在二氧化硫氣體,即無法判斷M中是否含有亞硫酸鈉.
(3)不可行,因為Na2SO3、Na2CO3與H2SO4反應生成Na2SO4,會干擾對結果的判斷;將稀硫酸換成稀鹽酸.
點評 此題為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變紅的同類題,完成此題時可從題干敘述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依據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類比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硫的性質,能夠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水滅火,是因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 |
B. | 鋁抗腐蝕性比鐵強,是因為鋁不及鐵活潑 | |
C. | 使用石墨做鉛筆芯,是因為石墨化學性質穩(wěn)定 | |
D. | 食品防腐遠離甲醛,是因為甲醛能使人體蛋白質變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KMnO4$\stackrel{△}{→}$O2$→_{△}^{Fe}$Fe2O3$\stackrel{H_{2}O}{→}$Fe(OH)3 | |
B. | CaCO3$\stackrel{高溫}{→}$CaO$\stackrel{H_{2}O}{→}$Ca(OH)2溶液$→_{溶液}^{Na_{2}CO_{3}}$NaOH溶液 | |
C. | CuO$\stackrel{稀H_{2}SO_{4}}{→}$CuSO4溶液$\stackrel{Hg}{→}$HgSO4溶液$\stackrel{△}{→}$HgO$\stackrel{△}{→}$O2 | |
D. | Cu$\stackrel{稀HCl}{→}$CuCl2$\stackrel{KOH}{→}$Cu(OH)2$\stackrel{△}{→}$Cu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