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13?柳州)下列燃料不屬于化石燃料的是( )
【答案】分析:天然氣、煤、石油屬于化石燃料.在我國能源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解答:解: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遺體在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積礦產.包括煤、油頁巖、石油、天然氣等.
A、煤屬于化石燃料.
B、石油屬于化石燃料.
C、天然氣屬于化石燃料.
D、氫氣可以人工制造,不屬于化石燃料.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斷一種物質是否屬于化石燃料方面的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柳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柳州)水煤氣是一種工業(yè)上常用的氣體燃料,一般用焦炭和水蒸氣在高溫下反應制得,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氣雜質.某化學興趣小組對水煤氣的主要成分進行研究.
【查閱資料】
(1)白色的無水硫酸銅粉末遇水變成藍色;
(2)Na2CO3與少量鹽酸反應生成NaHCO3和NaCl,與過量鹽酸反應時生成NaCl,H2O,CO2
【實驗假設】
①可燃氣只是CO
②可燃氣體只是H2
③可燃氣體是CO,H2的混合氣.
【實驗過程】
實驗小組按以下流程進行實驗(水煤氣中CO2,H2O已被充分吸收);

實驗中,發(fā)現黑色氧化銅變紅,且
無水硫酸銅變藍色
無水硫酸銅變藍色
,證明水煤氣含有H2;還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水煤氣含有另一可燃氣體為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

【實驗反思】
根據實驗結論,甲同學認為實驗應保證安全,防止中毒,對尾氣的處理方法是
用容器收集起來
用容器收集起來

【實驗拓展】
(1)實驗后,乙同學認為欲檢驗所用NaOH是否完全消耗,可向溶液中滴入幾滴稀鹽酸,若沒有氣體產生,則溶液中還有NaOH剩余,但丙同學認為乙同學的設計是錯誤的,理由是
如果氫氧化鈉被完全消耗,生成的Na2CO3與少量鹽酸反應生成NaHCO3和NaCl,也沒有氣體產生
如果氫氧化鈉被完全消耗,生成的Na2CO3與少量鹽酸反應生成NaHCO3和NaCl,也沒有氣體產生

(2)丁同學通過本次實驗,結合查閱的資料發(fā)現,不用任何其它試劑,只用試管和膠頭滴管就可以鑒別稀鹽酸和碳酸鈉兩種無色溶液.正確的鑒別方案及結論是
把兩種溶液分別加入兩支試管中,用膠頭滴管吸取其中的一種溶液,向另一只試管中滴加,
如果開始時沒有氣泡產生,滴加一會兒后產生氣泡,說明膠頭滴管中的溶液是稀鹽酸,另一種是碳酸鈉溶液;
如果一開始就有氣泡產生,說明膠頭滴管中的溶液是碳酸鈉溶液,另一種是稀鹽酸
把兩種溶液分別加入兩支試管中,用膠頭滴管吸取其中的一種溶液,向另一只試管中滴加,
如果開始時沒有氣泡產生,滴加一會兒后產生氣泡,說明膠頭滴管中的溶液是稀鹽酸,另一種是碳酸鈉溶液;
如果一開始就有氣泡產生,說明膠頭滴管中的溶液是碳酸鈉溶液,另一種是稀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柳州二模)學會分類讓我們對同類物質有更清晰的認識,下表中分類正確的是( �。�
A 常見干燥劑 濃硫酸、氫氧化鈉固體、生石灰、濃鹽酸
B 常見合金 不銹鋼、焊錫、生鐵、鋁合金
C 常見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棉花
D 常見堿 燒堿、純堿、熟石灰、火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柳州二模)寫出下反應的列化學方程式
(1)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2)用石灰漿粉刷墻壁,干燥后墻面變得既白又硬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柳州二模)小明在書中看到有關金屬鈉的一段描敘“鈉是一種化學性質極活潑的金屬,與冷水發(fā)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并生成氫氧化鈉和氫”.金屬鎂是否也有類似的性質?小明進行如下的實驗探究:將一表面光亮的鎂條放入冷水中并滴入酚酞試液,無變化,將水加熱,有氣泡產生,溶液變?yōu)榧t色,趁熱取出部分溶液,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發(fā)現溶液的紅色褪去了.小明對此現象進行了分析.
(1)溶液變紅說明反應后溶液pH
7(選填“<”、“>”或“=”)
(2)寫出鎂與水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溶液紅色褪去的最可能的兩點原因是什么?
(4)選擇其中的一種原因,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并填寫下表
實驗方法和步驟 實驗現象(預期) 分析
分別取上述紅色溶液于兩支試管中,分別在與空氣接觸和隔絕空氣的條件下放置,觀察
(或分別在冷卻與不冷卻的條件下放置)
分別取上述紅色溶液于兩支試管中,分別在與空氣接觸和隔絕空氣的條件下放置,觀察
(或分別在冷卻與不冷卻的條件下放置)
前者褪色,后者不褪色
前者褪色,后者不褪色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使溶液的堿性減弱,導致紅色褪去(或溫度降低使溶液的堿性減弱)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使溶液的堿性減弱,導致紅色褪去(或溫度降低使溶液的堿性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