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下列與化學有關的生活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A.純凈水中不含任何化學物質
B.葡萄糖酸鋅中的鋅是指鋅的單質
C.煤氣泄漏應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
D.防止家里菜刀生銹可以刷油漆

分析 A、根據(jù)任何物質本身就是一種化學物質,進行分析判斷.
B、食品、藥品、營養(yǎng)品、礦泉水等物質中的“鋅”等不是以單質、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質量(質量分數(shù))來描述.
C、根據(jù)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點燃或遇電火花等可能發(fā)生爆炸進行分析判斷.
D、鐵與水、氧氣充分接觸時容易生銹,使鐵制品與氧氣和水隔絕可以防止生銹.

解答 解:A、水本身就是一種化學物質,故選項說法錯誤.
B、葡萄糖酸鋅中的鋅不是以單質、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這里所指的“鋅”是強調存在的元素,與具體形態(tài)無關,故選項說法錯誤.
C、煤氣泄露,與空氣混合后的氣體明火、靜電、電火花或加熱易爆炸,關閉閥門、開窗通風,可以稀釋燃氣、降低溫度,防止發(fā)生燃燒或爆炸,故選項說法正確.
D、家里菜刀生銹,不能采用刷油漆的方法,可以采用將菜刀擦干,放置在干燥處或涂上一層植物油的方法,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防止鐵制品生銹的原理(隔絕氧氣和水)、防止爆炸的措施、加深對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在小口容器內盛有下列各混合氣體,點燃可能發(fā)生爆炸的是( 。
A.H2和N2B.H2和空氣C.H2和COD.CH4和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請你猜測在空氣中燃燒鎂條反應前后剩余固體質量與鎂條質量相比的變化情況,并做出合理解釋.寫出鎂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試劑廠出品30%的過氧化氫溶液(俗稱“雙氧水”),而實驗時需要5%的過氧化氫溶液100g,計算:
(1)實驗所需過氧化氫和水各多少g?
(2)欲用30%的溶液配制,則需30%的溶液多少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科學家發(fā)現(xiàn)在特殊條件下水能表現(xiàn)出有趣的結構和性質.例如,在一定條件下給水施加弱電場,能使水在常溫常壓下結成冰(俗稱“熱冰”,結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弱電場下,水分子變成了其他物質的分子
B.水結成“熱冰”的過程中原子個數(shù)發(fā)生變化
C.上述變化過程中分子之間的間隔沒有發(fā)生變化
D.利用該性質,人們可能在常溫常壓下建成溜冰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在實驗室打開一瓶濃鹽酸,能夠觀察到瓶口有白霧,白霧上升一段距離后消失.這一現(xiàn)象無法說明(  )
A.鹽酸顯酸性B.氯化氫分子在不斷運動
C.氯化氫分子有間隔D.氯化氫分子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下列情況主要由原子結構中的哪一部分決定:
(1)元素的種類質子數(shù);
(2)元素的分類最外層電子數(shù);
(3)元素的化學性質最外層電子數(shù);
(4)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我國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無土栽培技術可以有效拓展植物栽培的空間.植物可以進行無土栽培的原因是( 。
A.土壤對植物生長并沒有作用
B.根吸收的只是水和無機鹽
C.植物吸收的并不是土壤中的無機鹽
D.根只吸收水和含氮、磷、鉀的三類無機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經(jīng)過一年學習,我們能用學到的化學知識解決許多問題:
(1)醫(yī)生用X射線檢查腸胃病時,讓病人服用BaSO4的懸濁液進行胃部檢查,如果誤服BaCO3會導致病人中毒,其中毒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BaCO3+2HCl═BaCl2+H2O+CO2↑;胃酸過多的病人,則服用含有小蘇打的藥物以減輕病痛,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該藥物不適合胃潰瘍患者,理由是會產(chǎn)生CO2,引起胃脹加重病情.
(2)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空襲南聯(lián)盟的發(fā)電廠時,使用了一種“石墨炸彈”.這種炸彈爆炸后釋放出大量纖維狀的石墨覆蓋在發(fā)電廠的設備上,使設備短路而停電,石墨纖維能使設備短路的原因是石墨具有導電性;北約軍隊準備使用的還有一種“油氣炸彈”.這種炸彈爆炸時首先釋放出大量可燃性氣體,然后將可燃性氣體引爆.這時,躲在保護工事里的人即使不被炸死,也會因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可燃性氣體燃燒消耗氧氣,使人缺氧窒息而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