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從中獲取的相關信息正確的是( 。
A.生成丙、丁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1
B.該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C.該反應中共有4種化合物
D.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物質的質量比為1:4

分析 觀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根據(jù)微粒的構成分析物質的類別;分析反應物、生成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據(jù)其意義分析判斷有關的問題等.

解答 解:由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甲烷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方程式是: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A、由方程式可知,該反應中生成丙、丁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2,故錯誤;
B、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反應是氧化反應,該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故正確;
C、由方程式可知,該反應中有3種化合物,故錯誤;
D、由方程式可知,甲、乙兩物質的質量比為16:(32×2)=1:4.故正確.
故選BD.

點評 了解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通過給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基本概念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化學是一門什么樣的科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2014年12月28日,青煙威榮高鐵正式通車.
(1)如圖1高鐵車頭的玻璃是用無機玻璃、樹脂、塑料等粘和而成,能耐受強大的撞擊力,這種玻璃屬于復合   材料.
(2)高鐵建設需要消耗大量的鋁、鐵等金屬.
①工業(yè)上常用電解氧化鋁的方法冶煉金屬鋁,該反應屬于B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②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中利用CO氣體模擬煉鐵的原理,如圖2所示.

Ⅰ.為了避免裝置A中玻璃管在加熱時可能發(fā)生爆炸,加熱前應先通一氧化碳排出玻璃管內的空氣.
Ⅱ.裝置A玻璃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Ⅲ.裝置B除了吸收CO2氣體外,還有可收集純凈的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逸出污染空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4.A-H都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A、B均為黑色粉末:D、F為紅色固體,且D為單質;C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請回答:
(1)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C+2CuO$\frac{\underline{\;高溫\;}}{\;}$2Cu+CO2↑,反應②所屬基本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
(2)能實現(xiàn)反應④的一個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Cu+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015年10月,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fā)現(xiàn)青蒿素(化學式為C15H22O5)而獲得諾貝爾獎,青蒿素在加熱條件下易分解.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青蒿素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高B.青蒿素是由C15H22O5分子構成
C.青蒿素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D.提取青蒿素宜在低溫下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在點燃的條件下,磷的一種單質與氧氣發(fā)生如圖所示的微觀化學反應,試回答:

(1)在乙中虛線右側畫出缺少的相關粒子的圖形.
(2)從甲圖中可判斷該磷單質是由分子(填微粒種類)構成的;
(3)乙到丙變化的微觀實質是每2個磷原子和5個氧原子重新組合成一個五氧化二磷分子;.
(4)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P4+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驗證物質性質的實驗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
測硬度
B.
測密度
C.
測導電性
D.
測酸堿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是某工廠進行電解飽和食鹽水生產的原理圖,則在電解飽和食鹽水時,肯定不能得到的產品是( 。
A.NaOHB.HNO3C.H2D.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實驗設計是化學實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請根據(jù)下列實驗要求回答相關問題:
【活動與探究一】用對比實驗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查閱資料:藍色石蕊試紙遇酸變紅
實驗一實驗二
(1)實驗一中振蕩3個礦泉水塑料瓶,觀察到塑料瓶變癟的程度為A>B>C,其中變渾濁的瓶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對比A瓶與C(填“B”或“C”)瓶的實驗現(xiàn)象,可證明CO2能與NaOH發(fā)生反應.
(2)實驗二觀察到C裝置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結論是CO2+H2O═H2CO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活動與探究二】探究燃燒條件:若B處盛放木炭.

Ⅰ.先在A處通入氮氣一段時間后,在B處加熱,B、C處沒有明顯變化;
Ⅱ.待B處冷卻至室溫,在A處通入氧氣一段時間后,B、C處沒有明顯變化;
Ⅲ.在A處繼續(xù)通入氧氣,然后在B處加熱,發(fā)現(xiàn)木炭燃燒,C處變渾濁.
(3)Ⅰ與Ⅲ對比,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氧氣;Ⅱ與Ⅲ對比,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著火點.
【活動與探究三】定量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實驗四
(4)實驗四中,反應的原理為2Cu+O2$\frac{\underline{\;\;△\;\;}}{\;}$2Cu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裝置一比裝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裝置一中氧氣反應的更充分;
根據(jù)如表提供的實驗數(shù)據(jù),完成如表:
硬質玻璃管中空氣的體積反應前注射器中空氣體積反應后注射器中氣體體積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30mL20mL12mL16%
定量實驗操作中易產生誤差,如果反應前氣球中存在氣體(其量小于注射器內的空氣),而實驗后冷卻至室溫,將氣球內的氣體全部擠出讀數(shù),導致實驗測得結果偏。ㄌ睢捌 、“偏大”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