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如圖是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有黑色物質生成;
(2)實驗開始時先點燃火柴的目的是為了引燃鐵絲;
(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屬于化合反應.
(4)若將氧氣換成空氣,則該反應不能進行(填“能”或“不能”);
(5)做鐵絲在氧氣里燃燒的實驗時,預先在集氣瓶李裝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目的是防止濺落的高溫熔化物炸裂集氣瓶底.

分析 (1)據(jù)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解答;鐵絲能在氧氣中燃燒;
(2)點燃火柴的目的是為了引燃鐵絲;
(3)據(jù)反應原理書寫方程式,并據(jù)反應特點分析反應類型;
(4)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5)在集氣瓶中鋪上沙子和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濺落的熔化物炸裂集氣瓶底.

解答 解:(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有黑色物質生成;
(2)實驗開始時先點燃火柴的目的是:為了引燃鐵絲;
(3)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四氧化三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該反應由兩種物質生成了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
(4)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純氧氣少,氧氣濃度不夠,鐵絲不能燃燒;
(5)在集氣瓶中鋪上沙子和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濺落的高溫熔化物炸裂集氣瓶底;
故答案為:(1)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有黑色物質生成;
(2)為了引燃鐵絲;
(3)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化合;
(4)不能;
(5)防止濺落的高溫熔化物炸裂集氣瓶底.

點評 此題據(jù)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考查了化學變化的特征、現(xiàn)象、反應類型、注意事項等問題,要結合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是水分解的微觀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一組是( 。

①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基本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③水通電分解是化學變化;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學性質的微粒
④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請從下列物質中選擇適當?shù)奈镔|填空(填字母編號):
A.干冰          B.酒精           C.稀鹽酸           D.食醋
E.石灰石        F.維生素C        G.熟石灰           H.活性炭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A;  
(2)工業(yè)上可用于除鐵銹的是C;
(3)蔬菜中富含的營養(yǎng)物質F;  
(4)可作冰箱除味劑的是H;
(5)醫(yī)療上常用的消毒劑B;  
(6)用于檢驗二氧化碳的是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是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全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鐵絲不燃燒的原因可能是?(三點)
(2)集氣瓶內為什么要預先裝少量水或鋪一層細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按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依照一定的規(guī)律將1~18號元素順次排列成如表.
最外層電子數(shù)
電子層數(shù)
ⅤⅡ0
H//////He
LiBeBCNOFNe
NaMgAlSiPSClAr
運用所學過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根據(jù)上表進行填空.
(1)在化學反應中,第Ⅰ縱列的元素比較容易失去電子;第Ⅵ縱列、第Ⅶ縱列的元素比較容易得到電子,(除去H之外)通常都達到8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可見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
(2)從原子結構上看同一橫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電子層數(shù),同一縱列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
(3)在表中,和氖原子核外電子排步相同的兩種陰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分別是和,三種陽離子的離子符號分別是Na+、Mg2+、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先稱取一定質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放入大試管中加熱至質量不再變化為止.實驗測得固體混合物質量隨加熱時間變化的相關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請計算
(1)產(chǎn)生氧氣的質量為多少?
(2)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豆腐起源于安徽省淮南八公山.食用豆腐能獲得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學式為C6H13NO2).下列有關亮氨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亮氨酸中碳、氫、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72:13:14:32
B.一個分子由22個原子構成
C.一個分子中含有一個氧分子
D.不屬于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鈮酸鋰(LiNbO3)晶體是目前用途最廣泛的新型無機材料之一.下列關于鈮酸鋰說法正確的是( 。
A.鈮酸鋰是由鈮、鋰、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B.鈮酸鋰是由五個原子構成的
C.鈮酸鋰是一種氧化物
D.鈮酸鋰中鈮、鋰、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實驗儀器的名稱:a長頸漏斗;b酒精燈.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表達式為(用化學式表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制取的裝置可以選用AC.(填字母,下同)實驗室可以用裝置A和裝置B兩個裝置來產(chǎn)生氧氣,但通常選擇用裝置B,是因為B裝置操作簡單,不用加熱
(3)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管口塞團棉花的原因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實驗室制取氧氣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a將高錳酸鉀裝入試管,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鐵架臺上; b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 點燃酒精燈給試管加熱;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e 熄滅酒精燈; f 將導氣管從水中取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A.(在下面ABC的選項中選)
A bacdfe      B bacdef          C bdacfe
如果最后兩步顛倒,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是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試管.
某同學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實驗過程中及結束時,若發(fā)現(xiàn)試管破了,造成試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B.(在下面ABCD的選項中選)
①沒有給試管均勻預熱;②試管外壁有水;③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④忘了加催化劑;⑤加熱時試管與燈芯接觸;⑥加熱后立即用冷水沖洗.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⑤⑥C ②③④⑤⑥D ①⑤⑥
(4)將細鐵絲伸入上述收集的一瓶氧氣中,發(fā)現(xiàn)沒有燃燒,可能的原因有:收集的氧氣不純.
(5)實驗結束時,乙同學發(fā)現(xiàn)收集到的氧氣大于理論產(chǎn)量,針對這一現(xiàn)象,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應生成的二氧化錳分解放出氧氣; 猜想Ⅱ:反應生成的錳酸鉀分解放出氧氣. 猜想Ⅲ二氧化錳和錳酸鉀都分解生成氧氣
實驗驗證】同學們分為兩組,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①第一組同學取一定質量的二氧化錳裝入試管,在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測得二氧化錳的質量不變.則猜想Ⅰ錯誤.
②第二組同學取錳酸鉀裝入試管,在250℃條件下加熱,沒有用測定質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確的結論.該組同學選擇的實驗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木條復燃,說明有氧氣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