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7分)小明在查閱資料時得知CO2在高溫時能與木炭反應生成CO ,他決定對該反應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CO2與木炭在高溫條件下反應是否生成CO?
【實驗探究】小明設計了下圖的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小題1:A中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檢查裝置A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B中裝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O2氣體中混有的少量HCl氣體。C中裝有濃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E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經檢驗F處的氣體為CO。結論:CO2在高溫條件下與木炭反應生成了CO。
【實驗反思】
有同學對A裝置作如下改進:在錐形瓶中放入一小試管,將長頸漏斗下端插入小試管中,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拓展】
撤去B,按A→C→D→E順序連接。然后A中用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溶液混合生成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此時要檢驗該實驗條件下D中木炭所發(fā)生反應的所有生成物,除在F處點燃并檢驗生成物外,還需要補充和完善的實驗是__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
小題1:CaCO3+2HCl=CaCl2+H2O+CO2↑  
小題2: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
小題3:干燥CO2     
小題4:吸收CO2    
【實驗反思】可通過控制加酸的量,控制產生氣體的快慢;同時起到液封的作用。
【實驗拓展】
2H2O2 2H2O+O2
在D、E之間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氣瓶來檢驗CO2氣體
濃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干燥CO2,E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反應剩余的二氧化碳的,在錐形瓶中放入一小試管,將長頸漏斗下端插入小試管中,這樣鹽酸就不能一下都與大理石接觸,從而可以控制加酸的量,來控制產生氣體的快慢;同時也起到了液封的作用?梢杂贸吻迨宜南礆馄縼頇z驗CO2氣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 “硫酸、硝酸鋇、氫氧化鈉、碳酸鈉”四種物質之間的反應進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根據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初步判斷上述四種溶液兩兩之間能發(fā)生        個反應;其中有氣體、沉淀生成的化學方程式為:(請各寫出一個)
(1)                   ;(2)                   。
【實驗一】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確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王同學按下列方法進行了實驗:

請回答:
在A的實驗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的目的是            ;
B裝置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實驗二】定量分析稀硫酸與兩種混合物反應后溶液的成分
劉同學稱取38.2g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溶液于燒杯中,
向其中逐滴滴加質量分數為15.3%的稀硫酸,同時記錄實驗數據,
測得加入稀硫酸的質量與生成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右圖所示。
①當加入16g稀硫酸時,溶液中的溶質
                      (寫化學式)
②求混合物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請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到0.1%)
【實驗三】實驗分析四種化合物溶液混合后的成分
洪同學按以下流程進行了實驗:

操作Ⅰ的名稱是         ,固體D的化學式是        ;
如溶液B中滴入酚酞,呈無色,則B中一定沒有       離子;一定含有       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學習小組利用右圖裝置完成如下實驗,以驗證所學物質的性質。

(1)若A中盛有濃鹽酸,B中盛有紫色的石蕊試液,將A、B中液體分別滴入燒杯①、②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是        。
(2)化學反應通常伴隨能量的變化,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是否發(fā)生了反應。在不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若A中盛有稀鹽酸,燒杯①中盛有固體氫氧化鈉,將A中的稀鹽酸滴入燒杯①,觀察到氣球變癟,則證明反應發(fā)生了。有的同學提出:該現象不足以證明NaOH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他的理由是:         。(填一種即可)
(3)若將集氣瓶中充滿CO2,先將B中盛放的NaOH溶液滴入燒杯②中少量,會看到氣球微微變鼓;再將A中的液體滴入燒杯①。請根據下列實驗現象將下表中的試劑補充完整。
現象
裝置

氣球變癟又恢復原狀

氣球變癟

氣球先變癟后又變得更鼓
滴管A
 
 
H2O
燒杯①
H2O
固體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懷柔25)下列實驗操作及現象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實驗目的
主要操作及現象
A
驗證某固體是碳酸鈉
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
B
驗證某溶液的溶質是堿
滴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
C
檢驗羊毛纖維
抽絲灼燒,有燒焦的羽毛氣味
D
檢驗二氧化碳
把燃著的木條伸入氣體中,木條熄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設計及操作,其現象足以說明結論的是
 
操 作
現 象
結 論
A
在某氫氧化鈉溶液樣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過濾,在濾液中滴入2滴酚酞試液
出現白色沉淀,
酚酞不變紅
該氫氧化鈉溶液一定部分變質
B
將濃鹽酸和大理石反應放出的氣
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
終未渾濁
該石灰水
一定變質
C
向滴有酚酞的稀氫氧化鈉溶液的
試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鹽酸
紅色褪去
氫氧化鈉與鹽酸一定發(fā)生了反應
D
將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試管倒扣
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水槽中
試管內液
面上升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一定發(fā)生了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4分)小涵是一個勤于思考、喜歡鉆研的同學,下課后他對課上老師演示硫酸除去鐵銹的實驗產生了疑問,并提出問題和同學們一起探究:
【提出問題】硫酸中哪一種粒子(H2O、H+、SO42-)能除去鐵銹?
【提出猜想】 
猜想1 能除去鐵銹的粒子是H2O
猜想2 能除去鐵銹的粒子是        
猜想3 能除去鐵銹的粒子是        
【設計實驗】
實 驗 步 驟
現    象
結     論
(1)取一支試管,放入生銹的鐵釘,并加入2ml蒸餾水,振蕩
鐵銹沒有消失
說明       不能除去鐵銹
(2)取一支試管,放入生銹的鐵釘,并加入2ml Na2SO4溶液,振蕩
                   
說明SO42-不能除去鐵銹
(1)取一支試管,放入生銹的鐵釘,并加入2ml稀硫酸,振蕩
鐵銹消失
你得出的結論是      
                    
【反思與評價】韜韜同學很快寫出了硫酸除鐵銹的化學方程式               ,韜韜經過思考后認為第(1)步沒有必要進行,他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人通過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吸入空氣中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為了驗證吸入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采用了下圖裝置進行實驗。

小題1:驗證二氧化碳錐形瓶1和2中盛放的是________。連續(xù)數次吸氣時,開關A和B的狀態(tài)分別是________ (以“打開”或“關閉”進行說明);調整開關A和B,再進行連續(xù)數次呼氣操作。整個過程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證明吸入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小題2:驗證水蒸氣更換錐形瓶1和2中的藥品,連續(xù)進行吸氣和呼氣操作(步驟同上),為了得出正確的結論,還需要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小蘇試圖研究CO的還原性,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下列信息:草酸(H2C2O4)與濃硫酸混合加熱會產生CO反應如下:


于是她設計了下圖的實驗裝置。
完成下列問題:
(1)圖A是利用草酸制取CO的發(fā)生裝置。根據實驗原理,應選擇  ▲ 圖(填“甲”、“乙”、或“丙”)。
(2)裝置C的作用是       ▲     。(3)為檢驗裝置D中產生的氣體,E裝置中的液體應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化學性趣小組對某廢液的成分進行探究,已知廢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Na2SO4、NaCl、Cu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廢液的組成,該小組同學做了如下探究(提示:Na2CO3與HCl反應時,分兩步進行,首先發(fā)生反應: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再發(fā)生反應:NaHCO3+HC=NaCl+CO2↑+H2O):
①觀察廢液為無色溶液,則廢液中一定沒有                           ;
②取適量廢液,向其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紅色,則廢液呈       性;
③另取適量廢液,逐滴加入稀鹽酸,開始無明顯現象,再繼續(xù)滴加,有氣泡產生,則廢液中一定含有                             ;
④另取適量廢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稀HNO3,沉淀完全溶解,則廢液中一定沒有                             
⑤經過上述實驗,廢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質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