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下列操作或現(xiàn)象與分子對應的特性不一致的選項是( 。
選項操作或現(xiàn)象分子的特性
A干冰升華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B熱脹冷縮分子大小隨溫度變化而變化
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D水通電分解可得到氫氣和氧氣化學變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B.BC.CD.D

分析 根據(jù)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环肿又g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分子性質(zhì)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zhì)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解:A、干冰升華,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故選項解釋正確.
B、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而不是大小)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故選項解釋錯誤.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酒香,故選項解釋正確.
D、水通電分解可得到氫氣和氧氣,是因為水分子分裂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氫分子、氧分子分別聚集成氫氣、氧氣,該事實說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zhì)(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zhì)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粗鹽中含有可溶性雜質(zhì)(MgCl2、CaCl2)和不溶性雜質(zhì)(泥沙等某興趣小組稱取粗鹽樣品5.0g進行粗鹽提純實驗:

(1)稱取5.0g粗鹽,用10mL的蒸餾水分次溶解,稱量剩余的粗鹽質(zhì)量為1.0g.
(2)粗鹽溶解后要過濾,過濾選用的儀器是如圖所示的①②③⑥(填序號)
(3)蒸發(fā):蒸發(fā)到出現(xiàn)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蒸發(fā)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液體局部過熱造成液滴飛濺.
(4)計算產(chǎn)率:用玻璃棒將所得精鹽轉移到紙片上,稱得其質(zhì)量為3.6g,則精鹽產(chǎn)率為90%.
(5)該實驗得到的精鹽屬于混合物(填“純凈物”或“混合物”),理由是過濾只是除去不溶性雜質(zhì),還含有能溶于水的(MgCl2、CaCl2)雜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我們不僅要節(jié)約每一滴水,同時還應該防止水的污染.下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你認為合理的是( 。
①禁止使用農(nóng)藥和洗衣粉;        
②工業(yè)廢水經(jīng)處理達標后再排放;
③抑制水中所有動植物的生長;    
④生活污水凈化后再排放.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所示是某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與生成物分子及其數(shù)目變化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圓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構成
B.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C.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D.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與數(shù)目都未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我市蘊藏著豐富的赤鐵礦資源,常用赤鐵礦來冶煉鐵.若赤鐵礦與治煉得到鐵的質(zhì)量比為10:7,請你計算:160t赤鐵礦理論上可冶煉得到多少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請根據(jù)提示完成下列填空:
(1)凈化水的方法有①過濾 ②加明礬吸附沉降 ③蒸餾 ④消毒殺菌 ⑤活性炭吸附.其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填序號)③.
(2)要將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凈化成生活用的自來水,將上述所選用的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是(填序號)②①⑤④.
(3)自來水消毒方法有多種,次氯酸鈣[Ca(ClO)2]是常用的消毒劑,次氯酸鈣中含有的金屬元素是鈣.生活中軟化硬水可采取煮沸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鈉(Na2SeO4),則在硒酸鈉中,硒元素的化合價是( 。
A.+4B.-4C.+6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關于物質(zhì)的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干冰升華
B.水加熱沸騰變成水蒸氣
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
D.空氣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有關洗滌問題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洗潔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食醋可用來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
C.酒精能洗去瓷磚上的水銹
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