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氧化硫氣體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為了探究二氧化硫能與水反應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質,四位同學設計了如下一組實驗:取幾朵用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按圖進行實驗,觀察紙花顏色的變化.下列有關的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
A.小雨同學認為,若實驗Ⅰ中紫色小花變色,也不能證明酸性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B.小軍同學認為,實驗Ⅱ的目的是證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C.小濤同學認為,若實驗Ⅲ中的紫色小花變色,則證明假設成立
D.小芳同學對實驗方案提出了質疑,她認為還需補充一個實驗才能使探究活動獲得成功

分析 A、稀醋酸顯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
B、實驗Ⅱ的目的是證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C、若實驗Ⅲ中的紫色小花變色,可能是因為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生成了顯酸性的物質,也可能是二氧化硫能使石蕊變色;
D、為了證明實驗Ⅲ正確,需要設計一個對比試驗,即把紫色小花伸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氣瓶中,觀察紫色小花是否變色.

解答 解:A、稀醋酸顯酸性,若實驗Ⅰ中紫色小花變色,能證明酸性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實驗Ⅱ的目的是證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該選項說法正確;
C、若實驗Ⅲ中的紫色小花變色,也不能證明假設成立,這是因為紫色小花變色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硫氣體導致的,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小芳同學對實驗方案提出了質疑,她認為還需補充一個實驗才能使探究活動獲得成功,補充的實驗是:把紫色小花伸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氣瓶中,如果紫色小花不變色,則可以證明若實驗Ⅲ中的紫色小花變色,則證明假設成立,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D.

點評 合理設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某澄清溶液由HNO3、Na2SO4、K2CO3、CuCl2四種物質中的兩種組成,向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產(chǎn)生沉淀的質量(m)與加入Ba(OH)2溶液的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則該溶液所含的溶質是硝酸、氯化銅;滴加Ba(OH)2后最終反應產(chǎn)生的沉淀是氫氧化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中國藝術的奇葩--馬踏飛燕,出自于東漢時期.青銅乃銅錫合金,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曾記載下列煉錫方法:SnO2+2C$\stackrel{高溫}{→}$ Sn+2CO↑,針對上述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O是還原劑B.C發(fā)生還原反應
C.SnO2是氧化劑D.SnO2發(fā)生氧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把下列物質分別少量的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后,可以得到有色溶液是A
A.硫酸銅        B.食鹽         C.面粉         D.氯化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1)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反之物質的用途又反映物質的性質.請?zhí)顚懴铝锌崭瘢?br />①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食品保護氣;
②石墨具有導電性,可用于制作干電池的電極;
③由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煉金屬;
④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異味和色素.
(2)能源與環(huán)境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
①目前人們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為使燃料充分燃燒,減少污染,可采用的方法除提供充足的氧氣外,還可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
②氫化鎂(MgH2)固體可作為氫動力汽車的能源提供劑.提供能源時MgH2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H2+2H2O=Mg(OH)2+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圖所示兩個實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②號試管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燒
B.久置后,④、⑥號試管中的鐵釘都不生銹
C.②、③號試管對比可得出燃燒的條件是需要與O2接觸
D.⑤、⑥號試管中鐵釘都沒有與氧氣接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為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1)從A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請寫出其中-條)A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或而B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或在t1℃時,A、B的溶解度相等.
(2)t2℃時,100g水中溶解25g A物質恰好飽和,若要把該飽和溶液稀釋成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溶液,應加水125g.
(3)t2℃時,分別將恰好飽和的A、B兩種物質的溶液降溫至t1℃時,此時所得A、B兩物質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大小關系為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蠟燭(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閉容器中熄滅的原因是什么?燃燒的產(chǎn)物是什么?小敏認為蠟燭熄滅的原因是燃燒消耗完了容器內的氧氣,并對燃燒產(chǎn)物提出猜想:
①燃燒的產(chǎn)物可能有CO2
②燃燒的產(chǎn)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燒的產(chǎn)物可能有C或CO或含有C、CO2、H2O和CO四種物質的任意組合.
實驗一:在密閉容器中點燃蠟燭至熄滅,抽取10毫升密閉容器中的氣體,注入到試管中的飽和澄清石灰水中,發(fā)現(xiàn)石灰水始終沒有變渾濁,從實驗的科學性考慮,下一步是B(選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燒產(chǎn)物中沒有CO2的結論
B.再多抽取一些氣體注入到試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飽和澄清石灰水的質量
實驗二: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多功能傳感器進行有關量的測量,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結束后,鋁板表面有黑色
固體顆粒,同時傳感器采得實驗前后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相對濕度氧氣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蠟燭點燃前 48.4% 18.7%0.058% 
 蠟燭熄滅后 71.6% 15.6% 3.643% 0.0182%
由實驗及結果分析,密閉容器內蠟燭熄滅的原因是氧氣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蠟燭燃燒生成的產(chǎn)物是C、CO2、H2O和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為確定某大理石樣品的純度,某興趣小組進行如下實驗:稱取該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雜質不參加反應)加入燒杯中,向其中逐漸加入稀鹽酸至完全反應.反應結束后,稱量燒杯的總質量(溶解的氣體忽略不計),有關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燒杯 大理石 稀鹽酸 反應后燒杯總質量
質量(克) 90 8.5 50145.2
(1)實驗中判斷碳酸鈣已經(jīng)完全反應的方法是繼續(xù)滴入稀鹽酸,觀察到不再生成氣泡.
(2)實驗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3.3克,請計算該大理石樣品的純度.(計算結果精確到0.1%)
(3)大理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實際應用中應避免與酸性物質(或者酸)接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