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8.下列物質的用途錯誤的是(  )
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甲醛溶液用于浸泡海鮮食品
C.KNO3用作復合肥料D.稀有氣體用于霓虹燈

分析 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根據物質的性質分析物質的用途即可.

解答 解:A、熟石灰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有堿性,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壤,說法正確.
B、甲醛有毒,同時可以使蛋白質變性,影響蛋白質的質量,故說法錯誤;
C、KNO3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屬于復合肥,故說法正確;
D、稀有氣體充入燈泡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所以稀有氣體用于制作霓虹燈,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 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解答本題要掌握各種物質的性質方面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確定物質的用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2015年8月12日晚11時許,天津濱海新區(qū)第五大街與躍進路交叉口的一處集裝箱碼頭發(fā)生爆炸.在倉庫內的危險品主要是三大類,一是具氧化性物質,是硝酸銨、硝酸鉀;二是易燃物體,主要是金屬鈉和金屬鎂;三是劇毒物質,以氰化鈉為主.
(1)題中涉及到的物質中可做復合肥的是KNO3(填化學式).
(2)金屬鈉燃燒不能用水滅火,因為金屬鈉會跟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
(3)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燃燒造成的,關于燃燒的有關說法錯誤的是①④(填序號).
①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就會發(fā)生燃燒         ②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
③沙土撲滅金屬燃燒的原理是使可燃物隔絕空氣   ④燃燒一定會引起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敘述與對應的示意圖表示正確的是( 。
A.
水的電解
B.
向氫氧化鈉中滴加過量稀鹽酸的溶液
C.
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制氧氣
D.
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分別與足量鋅、鐵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曲線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
A.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
B.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上燃燒起來,應立即用水澆滅
C.遇到火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墻壁跑離著火區(qū)域
D.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是一些微觀粒子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屬于同一族
B.示意圖中只有③和⑥是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離子
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
D.③和④的化學性質不完全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綠色化學”它包括“綠色生產”和“綠色銷毀”等內容,“綠色生產”要求原料物質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轉入到期望的產品中,蜀美化工由C2H4(乙烯)合成C4H8O2(乙酸乙酯)的過程中,為使原子利用了達到100%,在催化劑作用下還需加入的反應物是( 。
A.CH3COOHB.H2O和COC.O2和H2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當魚、肉的新鮮度發(fā)生變化時,其浸出液的pH值也會發(fā)生相應變化,如圖所示,當魚、肉的浸出液pH變大時,其新鮮度的變化情況為(  )
A.越來越新鮮
B.趨向腐敗變質
C.沒有發(fā)生變化
D.魚肉越來越新鮮,其他肉類則趨向腐敗變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小科參觀某養(yǎng)魚池時,發(fā)現農民向養(yǎng)魚池撒一種黃色固體,用來增加魚池中的含氧量.小科對這種固體很好奇,進行了詢問.但農民告訴他固體的主要成分是過氧化鈣或過氧化鈉(溶質不溶于水且不與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為此,小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這個固體是什么物質呢?
【查閱資料】部分內容如下:過氧化鈣(CaO2)過氧化鈉(Na2O2)都是淡黃色固體,常溫下都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相應的碳酸鹽和氧氣;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和氧氣.
【證據與結論】

(1)如果要驗證這種固體與水反應產生氧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填字母,下同).
(2)如果要驗證這種固體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氧氣,并且得到比較純凈的氧氣,則裝置連接的順序是BCEF;收集到的氧氣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3)小科把實驗(1)和(2)中的殘留液體靜置一段時間后,。1)中的上層清液,通入二氧化碳,如果發(fā)現白色沉淀,則這種固體是過氧化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