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①吏民      ②不然,何以至此   
B.①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      ②今事有急,故來告良   
C.①殺人如不能      ②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   
D.①乃令張良留       ②張良入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加粗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①吏民      ②不然,何以至此   
B.①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      ②今事有急,故來告良   
C.①殺人如不能      ②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   
D.①乃令張良留       ②張良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二全優(yōu)指導語文粵教版 粵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韋丹字文明,京兆萬年人,早孤,從外祖顏真卿學。順宗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為舍人。新羅國君死,詔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國,賜州縣十官,賣以取貲。丹曰:“使外國,不足于資,宜上請,安有貿(mào)官受錢?”即具疏所宜費,帝命有司與之。還為容州刺史。教民耕織,止惰游,興學校,民貧自鬻者,贖歸之,禁吏不得掠為隸。始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種茶、麥,仁化大行。以諫議大夫召,有直名。劉辟反,議者欲釋不誅,丹上疏,以為“孝文世,法廢人慢,當以威,今不誅辟,則可使者唯兩京耳”。憲宗褒美。拜晉慈隰州觀察使,封武陽郡公。閱歲,自陳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張職,為國家費,不如屬之河東,帝從之。徙為江南西道觀察使。丹計口受俸,委馀于官,罷八州冗食者,收其財。始,民不知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則戛而焚。丹召工教為陶,聚材于場,度其費為估,不取贏利。人能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賦,徐取其償;逃未復者,官為為之;貧不能者,畀以財。身往勸督。有吏主倉十年,丹覆其糧,亡三千斛,丹曰:“吏豈自費邪?”籍其家,盡得文記,乃權吏所奪,召諸吏曰:“若恃權取于倉,罪也,與若一月還之!苯灶D首謝,及期無敢違。有卒違令當死,釋不誅,去,上書告丹不法,詔丹解官待辨。會卒,年五十八。驗卒所告,皆不實,丹治狀愈明。大和中,裴誼觀察江西,上言為丹立祠堂,刻石紀功,不報。宣宗讀《元和實錄》,見丹政事卓然,它日與宰相語:“元和時治民孰第一?”周墀對:“臣嘗守江西,韋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歿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蹦嗽t觀察使上丹功狀,命刻功于碑。

(節(jié)選自《新唐書·韋丹傳》)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從外祖顏真卿學    孤:幼年喪父。

B.

州,周十三里      城:構筑城墻。

C.

法廢人慢,當以威     濟:渡過難關。

D.

與若一月還之       期:約定時間。

(2)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韋丹“助民安居”的一組是

①民貧自鬻者,贖歸之

②教種茶、麥,仁化大行

③罷八州冗食者,收其財

④度其費為估,不取贏利

⑤免半賦,徐取其償

⑥韋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  ]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韋丹為人率直,敢于發(fā)表不同意見。舊例規(guī)定,凡出使外國,朝廷賜下州縣官員名額,賣出后充作資費;韋丹認為費用應由朝廷支付,不可賣官求錢。

B.

韋丹認為法令廢弛就會導致人們對它的輕視,因而主張嚴懲謀反的劉辟;對所治三州,認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費國家錢財,不如劃歸河東管轄。

C.

韋丹對貪污現(xiàn)象仔細核查,責之甚嚴。倉庫主管十年間侵吞糧食三千斛,韋丹抄沒其家,查得實據(jù),下令一月之內(nèi)如數(shù)補還,保住國家財產(chǎn)不受損失。

D.

韋丹去世之后,裴誼建議為他設立祠堂,刻石紀功,當朝宰相也認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噬嫌谑窍铝钣^察使上報韋丹的功績并刻碑表彰。

(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逃未復者,官為為之;貧不能者,畀以財。

(2)驗卒所告,皆不實,丹治狀愈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市海淀區(qū)2011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為沭陽主簿。擢進士第,編校昭文書籍。遷提舉司天監(jiān),日官皆市井庸販,法象圖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渾儀、景表、五壺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饑,遣括察訪,發(fā)常平倉錢粟,疏溝瀆,治廢田,救水患。遷集賢校理,察訪兩浙農(nóng)田水利。時大民車,人未縣官意,相挻為憂;又市易司患蜀鹽之不禁,欲盡實私井而輦解池鹽給之。言者論二事如織,皆不省。括侍帝側,帝顧曰:“卿知籍車乎?”曰:“知之!钡墼唬骸昂稳?”對曰:“敢問欲何用?”帝曰:“北邊以馬取勝,非車不足以當之!崩ㄔ唬骸败噾(zhàn)之利,見于歷世。然古人所謂兵車者,輕車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間輜車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謂之太平車,但可施于無事日爾!钡巯苍唬骸叭搜詿o及此,朕當思之。”遂問蜀鹽事,對曰:“一切實私井而運解鹽,一使出于官售,誠善。然忠、萬、戎、瀘間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絕也,勢須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償費!钡垲h之。明日,二事俱

  遼蕭禧來理河東黃嵬地,留館不肯辭,曰:“必得請而后反!钡矍怖ㄍ。括詣樞密院閱故牘,得頃歲所議疆地書,指古長城為境,今爭蓋三十里遠,表論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幾誤國事!泵援媹D示禧,禧議始屈。賜括白金千兩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楊益戒來就議,括得地訟籍數(shù)十,預使吏士誦之,益戒有所問,則顧吏舉以答。他日復問,亦如之。益戒無以應,謾曰:“數(shù)里之地不忍,而輕絕好乎?”括曰:“今北朝棄先君之大信,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會,契丹知不可,遂舍黃嵬。括乃還,在道圖其山川險易迂直,風俗之純龐,人情之向背,為《使契丹圖抄》上之。

  括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又紀平日與賓客言者為《筆談》,多載朝廷故實、耆舊出處,傳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傳》)

  注:解:解州,地名。

(1)

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時大民車   籍:征用

B.

人未縣官意  諭:告訴

C.

二事俱寢    寢:停止

D.

契丹知不可  奪:改變

(2)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

A.

治廢田,救水患     威用其民

B.

但可施于無事日爾    括得地訟籍數(shù)十

C.

人言無及此,朕當思之  今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D.

爭蓋三十里遠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

(3)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

日官皆市井庸販,法象圖器,大抵漫不知

掌管天文歷算的官員都是市井小販一樣平庸的人,對于天象和歷算的圖譜儀器,大多全然不懂。

B.

市易司患蜀鹽之不禁,欲盡實私井而輦解池鹽給之

市易司擔心蜀地私鹽販賣不能禁止,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鹽井,而運解州的池鹽去供應蜀地。

C.

括詣樞密院閱故牘,得頃歲所議疆地書

沈括到樞密院去翻看以前的檔案文件,查找到了近幾年商定邊境的文件。

D.

在道圖其山川險易迂直,風俗之純龐,人情之向背

沈括在路上還想著沿途山川的險峻和平緩,道路的迂曲和順直,風俗的單純和復雜,人心的背棄和不滿。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

渾儀、景表、五壺浮漏等天文儀器都是在沈括擔任提舉司天監(jiān)之后設置的,這些儀器后來都得以使用。

B.

對于蜀鹽一事,沈括認為鹽應該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馬上禁止私井,官府將會得不償失。

C.

面對遼國索要土地的無理要求,沈括據(jù)理力爭,從容應對,并取得了最終勝利,顯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

沈括博學善文,他把平時與賓客談論的事情記錄下來,寫成了《夢溪筆談》,至今流傳于世。

(5)

文言文《沈括傳》中說“大臣殊不究本末,幾誤國事”,其中“究本末”既指要探究事情的原委,也指要抓住問題的關鍵。請結合文中的一個事例,說說你對“不究本末,幾誤國事”的理解,并聯(lián)系實際談談這句話給你的啟示。(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陜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學2012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為沭陽主簿。擢進士第,編校昭文書籍。遷提舉司天監(jiān),日官皆市井庸販,法象圖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渾儀、景表、五壺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饑,遣括察訪,發(fā)常平倉錢粟,疏溝瀆,治廢田,救水患。遷集賢校理,察訪兩浙農(nóng)田水利。時大民車,人未縣官意,相為憂;又市易司患蜀鹽之不禁,欲盡實私井而輦解池鹽給之。言者論二事如織,皆不省,括侍帝側,帝顧曰:卿知籍車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對曰:敢問欲何用?帝曰:北邊以馬取勝,非車不足以當之。括曰:車戰(zhàn)之利,見于歷世。然古人所謂兵車者,輕車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間輜車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謂之太平車,但可施于無事日爾。帝喜曰:人言無及此,朕當思之。遂問蜀鹽事,對曰:一切實私井而運解鹽,一使出于官售,誠善。然忠、萬、戎、瀘間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絕也,勢須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償費。帝頷之。明日,二事俱。

  遼蕭禧來理河東黃嵬地,留館不肯辭,曰:必得請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詣樞密院閱故牘,得頃歲所議疆地書,指古長城為境,今爭蓋三十里遠,表論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幾誤國事。命以畫圖示禧,禧議始屈。賜括白金千兩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楊益戒來就議,括得地訟籍數(shù)十,預使吏士誦之,益戒有所問,則顧吏舉以答。他日復問,亦如之。益戒無以應,謾曰:數(shù)里之地不忍,而輕絕好乎?括曰:今北朝棄先君之大信,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會,契丹知不可,遂舍黃嵬。括乃還,在道圖其山川險易迂直,風俗之純龐,人情之向背為《使契丹圖抄》上之。

  括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又紀平日與賓客言者為《筆談》,多載朝廷故實、耆舊出處,傳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傳》)

  注:解:解州,地名。

(1)

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時大民車    籍:征用

B.

人未縣官意   諭:告訴

C.

二事俱     寢:停止

D.

契丹知不可   奪:改變

(2)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

A.

治廢田,救水患        威用其民

B.

人言無及此,朕當思之     今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C.

但可施于無事日爾       括得地訟籍數(shù)十

D.

爭蓋三十里遠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

(3)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

渾儀、景表、五壺浮漏等天文儀器都是在沈括擔任提舉司天監(jiān)之后設置的,這些儀器后來都得以使用。

B.

對于蜀鹽一事,沈括認為鹽應該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馬上禁止私井,官府將會得不償失。

C.

面對遼國索要土地的無理要求,沈括據(jù)理力爭,從容應對,并取得了最終勝利,顯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

沈括博學善文,他把平時與賓客談論的事情記錄下來,寫成了《夢溪筆談》,至今流傳于世。

(4)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日官皆市井庸販,法象圖器,大抵漫不知。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括詣樞密院閱故牘,得頃歲所議疆地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道圖其山川險易迂直,風俗之純龐,人情之向背,為《使契丹圖抄》上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中學教材全解 高考總復習全解 語文 一輪復習·必修課程 山東人民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課內(nèi)語段,完成文后練習。

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耄岬眯质轮!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庇谑琼棽畯鸵谷,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1)

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

張良出,要項伯

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D.

沛公奉卮酒為壽

(2)

加粗字的用法與“臣活之”中的“活”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交戟之衛(wèi)士欲不內(nèi)

B.

沛公霸上

C.

范增數(shù)項王

D.

人如恐不勝

(3)

從用法特點的角度看,下列加粗的字與“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項是

[  ]

A.

見相如

B.

常以身蔽沛公

C.

吏民

D.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4)

下列加粗字的意思與“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

相如持璧卻立

B.

沛公起如廁,招樊噲出

C.

循守舊

D.

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5)

與“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中“所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B.

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

C.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

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6)

下列加粗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

B.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C.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D.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7)

翻譯下面的句子。

(1)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________

(2)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________

(3)孰與君少長?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桂壯紅皮書·高中同步系列·活題巧解巧練·高二語文(上) 題型:013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韋丹字文明,京兆萬年人。新羅國君死,詔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國,賜州縣十官,賣以取費,號“私覿官”。丹曰:“使外國,不足于資,宜上請,安有貿(mào)官受錢?”即具疏所宜費,帝命有司與之,因著令。未行,有新羅立君死,還為容州刺史。教民耕織,止惰游,興學校,民貧自鬻者,贖歸之,禁吏不得掠為隸。如城州,周三十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種茶/麥,仁化大行。以大夫召,有直名。劉辟反,議者欲釋不誅,丹上疏,以為“孝文世,法廢人慢,當濟以威,今不誅辟,則可使民者惟兩京耳”。憲宗褒美。徙為江南西道觀察使。始,民不知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則戛而焚。丹召工教為陶,聚材于場,度其費為估,不取贏利。人能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賦,徐取其償。貧不能者,畀以財。身往勸督。置南北市,為營以舍軍,歲中旱,募人就功,厚與直,給其食。有吏主倉十年,丹覆其糧,亡三千斛,丹曰:“吏豈自費邪?”籍其家,盡得文記,乃權吏所奪。召諸吏曰:“若恃權取于倉,罪也,與若期一月還之!皆頓首謝,及期無敢違 有卒違令當死,釋不誅,去,上書告丹不法,詔丹解官待辯。會卒,年五十。驗卒所告,皆不實,丹治狀愈明。宣宗讀《元和實錄》,歲丹政事卓然,它日與宰相語:“元和時治民孰第一?”周犀對曰:“臣嘗守江西,惟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歿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新唐書·循吏列傳》)

 

1.對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故事,使外國,賜州縣十官  故事:舊日的典章制度

B.則可使者惟兩京耳      使者:出使的人

C.度其費為估,不取贏利    贏利:獲得的利潤

D.吏豈自費邪         自費:自己耗資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不足資,宜上請       請奉命求救孫將軍

B.即具疏宜費         師之為,鄭必知之

C.帝命有司與之,著令     拔刀斫前奏案

D.今不誅辟,可使者惟兩京耳  遇水旱疾疫,開倉廩,悉府庫以賑之

 

3.對下列各句中“之”字稱代內(nèi)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帝命有司與     稱代前文的“所宜費”

B.民貧自鬻者,贖歸  稱代前文的“民貧自鬻者”

C.與若期一月還    稱代前文的“恃權取于倉(的糧食)”

D.老幼思不忘     稱代前文的“韋丹”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韋丹“仁化大行”的一組是

①即具疏所宜費,帝命有司與之,因著令

②民貧自鬻者,贖歸之,禁吏不得掠為隸

③丹召工教為陶

④貧不能者,畀以財

⑤歲中旱,募人就功,厚與直,給其食

⑥籍其家,盡得文記

[  ]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5.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韋丹力主革除陳規(guī)舊法。他認為出使外國所用的資費,應該由朝廷撥付,不應該沿襲陳規(guī)賣官籌款;实勐爮牧怂囊庖,修改了法令制度。

B.韋丹擔任言官以正直聞名。他認為如不以強力威懾,人們就會輕忽法令;劉辟反叛如不加討伐,朝廷就無法統(tǒng)籌全國。為此他得到了皇帝的贊揚。

C.韋丹執(zhí)法寬厚仁慈。對于依仗權勢從官倉強取糧食的主倉吏,他只是責令限期歸還。對于違法令被判死刑的兵卒,他也沒有執(zhí)行,而是將這個兵卒釋放了。

D.韋丹為政功績顯著。他擔任地方官以仁化為本,多方造福地方百姓。他被誣告的罪名經(jīng)查也盡屬不實,這更顯現(xiàn)出他的政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導學大課堂必修五語文粵教版 粵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绷荚唬骸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吾得兄事之!睆埩汲觯項伯。

  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迸婀唬骸爸Z!

  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1)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君安與項伯有     故:交情。

B.

秦時與臣       游:交往。

C.

今事有急,故來告良  幸:幸運。

D.

張良出,項伯     要:通“邀”,邀請。

(2)

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

張良出,要項伯。

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D.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3)

比較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籍吏民,封府庫,待將軍

②今人有大功擊之,不義也

③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④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  ]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4)

下列句子所表述的言行,不能表現(xiàn)劉邦矯言假辯的一項是

[  ]

A.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B.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C.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

把文段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6~2007學年蘇州五市三區(qū)高三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請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題。

  張昭,字潛夫。自言漢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縣。祖楚平,壽張今。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調(diào)長安,值巢寇亂,不知所終。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時盜賊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積十年不能得。乃發(fā)哀行服,躬耕海濱。青州王師范開學館,延置儒士,再以書幣招直,署賓職。師范降梁,直脫難北歸,以《周易》、《春秋》教授,學者自遠而至,時號逍遙先生。

  昭始十歲,能誦古樂府、詠史詩百余篇;未冠,遍讀《九經(jīng)》,盡通其義。處儕類中,緩步闊視,以為馬、鄭不己若也。后至贊皇,遇程生者,專史學,以為專究經(jīng)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滯,繁而寡要;若極談王霸,經(jīng)緯治亂,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漢書》十余義商榷,乃授昭 《荀紀》、《國志》等,后又盡得十三史,五七年間,能馳騁上下數(shù)千百年事。又注《十代興亡論》。處亂世,躬耕負米以養(yǎng)親。

  后唐莊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軍門,昭因至魏,攜文數(shù)十軸謁興唐尹張憲。憲家富文籍,每與昭燕語,講論經(jīng)史要事,恨相見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監(jiān)察御史里行。憲為北京留守,昭亦從至晉陽。莊宗及難,聞鄴中兵士推戴明宗,憲部將符彥超合戍將應之。昭謂憲日:“得無奉表勸進為自安之計乎?”憲日:“我本書生,見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極。茍靦顏求生,何面目見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憲遂死之,時論重昭能成憲之節(jié)。

  時有害昭者,昭日:“明誠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無悔。”眾執(zhí)以送彥超,彥超曰:“推官正人,無得害之!薄

  長興二年,丁內(nèi)艱,賻絹布五十匹,米麥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聞其居喪哀毀,復賜以錢幣。服除,改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充史館修撰。上言乞復本朝故主,置觀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彈事,諫官月給諫紙。并從之。又奏請勸農(nóng)耕及置常平倉等數(shù)事!

  宋初,拜吏部尚書。乾德元年郊祀,昭為鹵簿使,奏復宮闕、廟門、郊壇夜警晨嚴之制。禮畢,進封鄭國公,與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選。谷嘗誣奏事,引昭為證,昭免冠抗論。太祖不說,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陳國公。開寶五年,卒,年七十九。

(節(jié)選自《宋史暳寫?詼???罰?/P>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率多拘滯,繁而寡  要:要領

B.

多自軍門  效:獻,盡力

C.

又奏請農(nóng)耕及置常平倉等數(shù)事  勸:勉勵

D.

以本官致仕  致仕:登上仕途

(2)

文中“恨相見之晚”中的“之”字,與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

竊憐愛之,愿令得補黑衣數(shù)

C.

夫晉,何厭有?

D.

既泣三日,乃誓療之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張昭的父親在動亂的年代,共計十年,千里尋父,歷盡艱辛,終究沒有能夠找到父親,于是為父親辦喪事。王師范邀請儒生,連續(xù)幾次用書籍和錢財來請張昭的父親,他才去了。

B.

張昭年少時就才華橫溢,鶴立雞群。后來更遇名師,得到程生的指點,于是學問得到極大的提高。

C.

張憲也是一位飽學之士,對張昭有知遇之恩。后來張憲部下聯(lián)合戍將準備兵變,張昭試探張憲的打算,他對張憲能成古人之義表示贊同。

D.

宋朝初年,張昭官拜吏部尚書,又進封鄭國公。因為同僚陶谷胡亂奏事,并且強拉著他作證,他堅持原則,結果太宗很不高興。

(4)

把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祖楚平,壽張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

譯:

(2)相泣而去,憲遂死之,時論重昭能成憲之節(jié)。

譯:

(3)上言乞復本朝故事,置觀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彈事

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蘇省泗陽中學2007屆高三階段檢測 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張昭,字潛夫。自言漢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縣。祖楚平,壽張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調(diào)長安,值巢寇亂,不知所終。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時盜賊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積十年不能得。乃發(fā)哀行服,躬耕海濱。青州王師范開學館,延置儒士,再以書幣招直,署賓職。師范降梁,直脫難北歸,以《周易》、《春秋》教授,學者自遠而至,時號逍遙先生。

  昭始十歲,能誦古樂府、詠史詩百余篇;未冠,遍讀《九經(jīng)》,盡通其義。處儕類中,緩步闊視,以為馬、鄭不己若也。后至贊皇,遇程生者,專史學,以為專究經(jīng)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滯,繁而寡要;若極談王霸,經(jīng)緯治亂,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漢書》十余義商榷,乃授昭《荀紀》、《國志》等,后又盡得十三史,五七年間,能馳騁上下數(shù)千百年事。又注《十代興亡論》。處亂世,躬耕負米以養(yǎng)親。

  后唐莊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軍門,昭因至魏,攜文數(shù)十軸謁興唐尹張憲。憲家富文籍,每與昭燕語,講論經(jīng)史要事,恨相見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監(jiān)察御史里行。憲為北京留守,昭亦從至晉陽。莊宗及難,聞鄴中兵士推戴明宗,憲部將符彥超合戍將應之。昭謂憲日:“得無奉表勸進為自安之計乎?”憲日:“我本書生,見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極。茍靦顏求生,何面目見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憲遂死之,時論重昭能成憲之節(jié)。

  時有害昭者,昭日:“明誠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無悔。”眾執(zhí)以送彥超,彥超曰:“推官正人,無得害之。”……

  長興二年,丁內(nèi)艱,賻絹布五十匹,米麥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聞其居喪哀毀,復賜以錢幣。服除,改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充史館修撰。上言乞復本朝故主,置觀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彈事,諫官月給諫紙。并從之。又奏請勸農(nóng)耕及置常平倉等數(shù)事!

  宋初,拜吏部尚書。乾德元年郊祀,昭為鹵簿使,奏復宮闕、廟門、郊壇夜警晨嚴之制。禮畢,進封鄭國公,與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選。谷嘗誣奏事,引昭為證,昭免冠抗論。太祖不說,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陳國公。開寶五年,卒,年七十九。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二十二》)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率多拘滯,繁而寡       要:要領

B.

多自軍門           效:獻,盡力

C.

又奏請農(nóng)耕及置常平倉等數(shù)事  勸:勉勵

D.

以本官致仕           致仕:登上仕途

(2)

文中“恨相見之晚”中的“之”字,與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

竊憐愛之,愿令得補黑衣數(shù)

C.

夫晉,何厭有?

D.

既泣三日,乃誓療之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張昭的父親在動亂的年代,共計十年,千里尋父,歷盡艱辛,終究沒有能夠找到父親,于是為父親辦喪事。王師范邀請儒生,連續(xù)幾次用書籍和錢財來請張昭的父親,他才去了。

B.

張昭年少時就才華橫溢,鶴立雞群。后來更遇名師,得到程生的指點,于是學問得到極大的提高。

C.

張憲也是一位飽學之士,對張昭有知遇之恩。后來張憲部下聯(lián)合戍將準備兵變,張昭試探張憲的打算,他對張憲能成古人之義表示贊同。

D.

宋朝初年,張昭官拜吏部尚書,又進封鄭國公。因為同僚陶谷胡亂奏事,并且強拉著他作證,他堅持原則,結果太祖很不高興。

(4)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祖楚平,壽張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

譯:________

②相泣而去,憲遂死之,時論重昭能成憲之節(jié)。

譯:________

③上言乞復本朝故事,置觀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彈事

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蘇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請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的題。
  張昭,字潛夫。自言漢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縣。祖楚平,壽張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調(diào)長安,值巢寇亂,不知所終。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時盜賊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積十年不能得。乃發(fā)哀行服,躬耕海濱。青州王師范開學館,延置儒士,再以書幣招直,署賓職。師范降梁,直脫難北歸,以《周易》、《春秋》教授,學者自遠而至,時號逍遙先生。
  昭始十歲,能誦古樂府、詠史詩百余篇;未冠,遍讀《九經(jīng)》,盡通其義。處儕類中,緩步闊視,以為馬、鄭不己若也。后至贊皇,遇程生者,專史學,以為專究經(jīng)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滯,繁而寡要;若極談王霸,經(jīng)緯治亂,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漢書》十余義商榷,乃授昭《荀紀》、《國志》等,后又盡得十三史,五七年間,能馳騁上下數(shù)千百年事。又注《十代興亡論》。處亂世,躬耕負米以養(yǎng)親。
  后唐莊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軍門,昭因至魏,攜文數(shù)十軸謁興唐尹張憲。憲家富文籍,每與昭燕語,講論經(jīng)史要事,恨相見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監(jiān)察御史里行。憲為北京留守,昭亦從至晉陽。莊宗及難,聞鄴中兵士推戴明宗,憲部將符彥超合戍將應之。昭謂憲日:“得無奉表勸進為自安之計乎?”憲日:“我本書生,見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極。茍靦顏求生,何面目見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憲遂死之,時論重昭能成憲之節(jié)。
  時有害昭者,昭曰:“明誠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無悔!北妶(zhí)以送彥超,彥超曰:“推官正人,無得害之!薄
  長興二年,丁內(nèi)艱,賻絹布五十匹,米麥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聞其居喪哀毀,復賜以錢幣。服除,改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充史館修撰。上言乞復本朝故主,置觀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彈事,諫官月給諫紙。并從之。又奏請勸農(nóng)耕及置常平倉等數(shù)事!
  宋初,拜吏部尚書。乾德元年郊祀,昭為鹵簿使,奏復宮闕、廟門、郊壇夜警晨嚴之制。禮畢,進封鄭國公,與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選。谷嘗誣奏事,引昭為證,昭免冠抗論。太祖不說,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陳國公。開寶五年,卒,年七十九。(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二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率多拘滯,繁而寡/要:要領
B.多自軍門/效:獻,盡力
C.又奏請農(nóng)耕及置常平倉等數(shù)事/勸:勉勵
D.以本官致仕/致仕:登上仕途
2.文中“此古人之志也”中的“之”字,與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竊憐愛,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
C.夫晉,何厭有?
D.既泣三日,乃誓療之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昭的父親在動亂的年代,共計十年,千里尋父,歷盡艱辛,終究沒有能夠找到父親,于是為父親辦喪事。王師范邀請儒生,連續(xù)幾次用書籍和錢財來請張昭的父親,他才去了。
B.張昭年少時就才華橫溢,鶴立雞群。后來更遇名師,得到程生的指點,于是學問得到極大的提高。
C.張憲也是一位飽學之士,對張昭有知遇之恩。后來張憲部下聯(lián)合戍將準備兵變,張昭試探張憲的打算,他對張憲能成古人之義表示贊同。
D.宋朝初年,張昭官拜吏部尚書,又進封鄭國公。因為同僚陶谷胡亂奏事,并且強拉著他作證,他堅持原則,結果太宗很不高興。
4.請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處儕類中,緩步闊視,以為馬、鄭不己若也。    
譯:                                    
(2)相泣而去,憲遂死之,時論重昭能成憲之節(jié)。    
譯:                                    
(3)上言乞復本朝故事,置觀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彈事    
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