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組句子從句式特點看相同的一組是 |
A.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項伯乃……具告以事 B.是以事行而不悖 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C.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 吾屬今為之虜矣 D.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胡可壅也?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杭州師大附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選擇題每題2分,翻譯題每句3分,共14分)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盆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小題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而吾與子之所共食(享用)不知東方之既白(已經(jīng)) |
B.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簡直)正襟危坐(危險) |
C.挾飛仙以遨游(持,帶。這里意為偕同)知不可乎驟得(突然) |
D.舉匏尊以相屬(致意,引申為勸酒)方其破荊州(當) |
A.蘇子愀然輮使之然也 |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慢慢而游 |
C.惟江上之清風句讀之不知 |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拘于時 |
A.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 B.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C.舞幽壑之潛蛟 | D.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
A.上文第一段抒寫客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才把悲傷愁苦“托遺響于悲風”,通過簫聲傳達出來?偷幕卮鸨憩F(xiàn)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超脫、積極的人生觀。 |
B.上文第二段表現(xiàn)了作者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變”和“不變”的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比較理性地對待生活。 |
C.上文第三段寫客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后,轉悲為喜,開懷暢飲,“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照應開頭,極寫游賞之樂,而至于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
D.《赤壁賦》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zhì)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的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就:走 |
B.于是撰書詞,具馬幣具:具備 |
C.使大夫恒無變其初恒:永久 |
D.敢不敬蚤夜以求從祝規(guī)蚤:通“早” |
A.①③⑥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②⑤ |
A.前段記敘烏大夫與從事的對話,兩問兩答,問簡而答詳,意在用石處士襯托烏大夫的為人。 |
B.后段主要敘寫送行者的祝酒詞,四祝一答,祝詳而答簡,表露出擔心、憂慮以及勸勉之情。 |
C.本文從表面看,通篇沒有作者自己的話;其實是用間接手法來議論,是一篇以記敘形式發(fā)表評論的佳作。 |
D.這篇散文的語言頗有特色,如敘說石處士辯論古今人事時,運用了比喻、類比、排比等手法,氣勢不凡。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項王軍壁垓下壁:名詞活用為動詞,扎營、駐扎 |
B.項王則夜起,飲帳中夜:在夜間,名作狀 |
C.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暴:暴躁 |
D.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屬:跟隨,讀zhǔ |
A.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思垂空文以自見 |
B.籍獨不愧于心乎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
C.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
D.漢軍不知項王所在 縱一葦之所如 |
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
B.然今卒困于此 若屬且為之所虜 |
C.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 |
D.若非吾故人乎 嬰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與 |
A.開篇就把人物置身于特殊的典型環(huán)境之中:“軍壁垓下”點出大戰(zhàn)發(fā)生的地點,“兵少食盡”、“圍之數(shù)重”、再加上四面楚歌,可見楚軍局勢之危。 |
B.本文是歷史傳記,其中有很多細節(jié)描寫,如“夜聞楚歌”、“項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等,這些細節(jié)是作者添加的細枝末節(jié),這有悖于歷史客觀事實,在傳記文學中是不值得提倡的。 |
C.《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寫了三大戰(zhàn)役,巨鹿之戰(zhàn),勇冠三軍,成為天下注目的英雄;鴻門宴上,坐失良機,埋了悲劇的種子;垓下之圍,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愴。 |
D.項羽的《垓下歌》和劉邦的《大風歌》十分確切地表明了“詩言志”的道理。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情感、志向。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題目
音樂的靈魂
吳長青
我們身邊不乏有各式的音樂,在體魄健全的人看來,音樂不外是裝點生活的一種方式,一種人性的張揚,甚至是一種招徠。
電視畫面上那個弱智的周舟,生活近乎難以自理,一旦握起指揮棒,悠揚的樂聲隨即流淌在棒端,那份怡然自得的神韻,著實讓人回味不已。我無法回答是什么力量,使他變得如此的睿智。我也無法解釋,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里那個剛出了一盤《光明隨想》CD唱片的盲人金元輝,是如何在黑暗的世界里嫻熟地演奏鋼琴,而且極為出神入化。于是,我便認為是音樂走進了他們的心靈,音樂是有靈魂的。
音樂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大家,海頓、格魯克、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勞斯,馬勒、勛伯格。他們的光輝至今照耀在歐洲大地,照耀在人類的浩字。多瑙河上的帆船、阿爾卑斯山下的牧場,無一處不傳響著大師們創(chuàng)造的經(jīng)典。美麗的俄羅斯大地上到處可見柴科夫斯基音樂中飛翔的天鵝和一瀉如洗的天鵝湖。
音樂是有靈魂的。音樂刻畫著人類靈魂的普遍狀態(tài)!笆且詭煏缫楋L于盛衰,季札鑒微于興廢,精之至也。夫樂本心術,故響浹肌髓。”(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師曠季札能從樂調(diào)里看出各諸侯國的興亡,是師曠季札聰慧?非也。劉勰說得好,音樂本來是用以表達人的心情的,所以它可以深入到人的靈魂深處。難怪人們聽到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天真的“鱒魚”被漁夫欺騙,捉到了岸上,仿佛也看到自由與桎梏,無邪與欺騙,天真與狡詐,命運的作弄與掙扎!镑V魚”的命運,有時不也就是人類的命運嗎?
音樂使人陷入哲學的深思。我驚詫于音樂的力量,它隱藏在人類精神家園的深處。世界不是所有人都能觸摸到它,“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列子·湯問》)伯牙、鐘子期算是歷史上知音的最佳代言人,是音樂溝通了兩個本不相干的生命個體。人的靈魂深處棲居著音樂的靈魂,音樂的靈魂維系著人類的靈魂。漢代司馬遷曾斷言:“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币魳贰案行膭佣,蕩氣回腸”。我們在驚嘆音樂的同時,又不能不感喟人類面對藝術的自慚形穢。音樂是有靈性的,音樂的靈性穿透時空,人類搭乘航天飛機飛越外星球,人類把地球與外星人溝通的媒介交給了音樂,也許只有音樂才是地球人最好的表達方式。
有誰能詮釋盡音樂,又有誰能讀盡音樂。音樂猶如幽靈,鐘情于每一個熱愛它的人。音樂沒有高貴和淺陋,貝多芬的悲愴,莫扎特的高貴,柴科夫斯基的憂郁和凄苦……音樂植根于全人類,它寄予著人類的思考,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音樂,人們用音樂來表述民族精神。西方會因有莫扎特的鋼琴曲而自豪,東方也會因為有劉天華的二胡而欣慰;西方會因有《馬賽曲》而熱血沸騰,東方也會因《義勇軍進行曲》將一個民族凝聚在一起。透過音樂,我們即可窺見一個民族的全部精神力量。即使跨越千山萬水,飄洋過海,音樂最終極的能量沒有變。
在第55屆華納電影節(jié)上,當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聽到他的作品《鋼琴家》獲得金棕櫚獎時,剎那間,他的眼淚一下子流了下來。電影中以波蘭鋼琴家斯波爾曼為代表的猶太人反抗納粹的命運,其實就是音樂的命運,音樂不會因自然災難毀滅,更不會毀滅在人類自己制造的災難里,音樂的精神是永恒的。
音樂,猶如文字般的描繪,畫面般的鋪展。面對有靈魂的音樂,我們不需任何心服,便也有了一份平和,一份尊重。
(選自《現(xiàn)代教育報》2002年6月21日)
1.從全文的敘述說明來看,音樂在人類生活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答題不超過40字)(5分)
伯牙與鐘子期、地球人與外星人本來都是“不相干的生命個體”,為什么他們卻能通過音樂來溝通(答題不超過18字)。(4分)
3.請具體解釋“我們在驚嘆音樂的同時,又不能不感喟人類面對藝術的自慚形穢!钡暮x(5分)
4.對這篇散文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一開始就將音樂在體魄健全的人與弱智的人身上的不同作用進行對比,提出樂人周舟弱智為什么能變睿智的問題,引發(fā)讀者思考,制造了懸念,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
B.這篇文章容進了古今中外大批的音樂名人,既有歐洲的海頓、貝多芬,又有中國古代的師曠、鐘子期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這就使得文章情節(jié)生動,波瀾起伏。
C.文章引用劉勰和司馬遷的話,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增加了文章的內(nèi)涵。引用前者是說明音樂可以反映國家興亡,引用后者是說明音樂可以通氣活血,凈化心靈。
D.音樂具有靈魂,是因為它刻畫著人類靈魂的普遍狀態(tài),正是由于這個特點,所以“音樂的靈魂”才能作為全文的線索,把大量散亂的材料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文章“形散神不散”。
E.文末一句話暗示我們要熱愛音樂這門藝術,這樣我們的人生就會多一些平和,多一些超脫,變得高尚。這正是文章的點睛之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屆安徽省合肥市高三年級第一次教學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9分)
文學文本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載體。我國現(xiàn)代著名學者章太炎曾經(jīng)給文學下過一個定義,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這個定義實在是太過寬泛了,但卻指明了中國古代文學文本的載體曾經(jīng)是“竹”和“帛”。竹是指竹簡,帛是指帛書。古代曾經(jīng)把文字寫在竹簡或白絹上。除此之外,還有鑄在鐘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F(xiàn)在,又有電子文本這樣一種全新的載體。不管是什么載體,都只是文學文本存在的物質(zhì)外殼,不是文學文本本身。換一個說法,各種各樣記錄了文學符碼的載體,可以叫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內(nèi)容,也就是閱讀中的意義整體,相應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們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學文本。德國現(xiàn)代哲學家海德格爾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說,貝多芬的四重奏的樂譜放在出版社的倉庫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沒有兩樣。的確,一箱箱《莎士比亞戲劇集》從印刷廠搬出來放在貨運車箱里,和其他貨物有什么區(qū)別呢?所以,對于文學文本的栽體,對于第一文本,我們在文學理論批評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關注的。
那么,文學文本自身、它的本體究竟指什么呢?為了說清“文學文本”這個概念,我們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文本在英語里是text,在詞源上與編織物(textile)有關系;文本也可以說是一種編織體。文本學已經(jīng)成為一門學科,作為術語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層次結構的能指系統(tǒng);它由構成文本的實體將特定意義傳達給讀者。這里所說的“能指”、“實體”有許多種,比如說建筑、舞蹈、音樂、繪畫,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實體構成的。文學文本用語言文字作為能指。但用語言文字作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學文本,哲學、經(jīng)濟學、物理學的著作也是以語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語言文字作為能指。文學文本,是具有層次結構的語言組合體,它用語言文字傳達具有審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審美意味的形象。層次性在這里是很關鍵的。理解文學文本,解讀文學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體性、多層次性,不能是平面的、單一的。所謂“層次結構”,包括了表層和深層,構成文學文本的具體層次主要有語音、字形、詞義、句式、篇章結構、整體形象、意蘊與意味。
文學文本有口語文本和文字文本之分。人類最早的文學是口頭文學。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據(jù)說是采詩官從民間采集起來加工整理的,其中的作品原先是以口頭文本的形式存在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原先也是口頭傳唱的!端疂G傳》、《三國演義》的故事都曾經(jīng)長期以口頭形式傳播?谡Z文本在流傳中常常會發(fā)生許多變異。口語的文學文本至今沒有完全消失,近年常見的人們在酒席間講的笑話,有些就屬于口語文學。在旅游的時候,導游有時也會給游客講唱富有當?shù)靥厣目谡Z文學。
(選白王先霈《文學文本細讀講演錄·開頭的話》,有刪改)
1.從原文看,下列對“文學文本”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學文本有著多樣化的載體,并且隨著時代的進程不斷變化發(fā)展。
B.文學文本是具有層次結構的能指系統(tǒng),可將特定意義傳達給讀者。
C.文學文本是以用語言文字塑造審美形象為主要目的的語言組合體。
D.文學文本由至今仍在特定環(huán)境中流傳的口語的文學文本發(fā)展而來。
2.下列對原文結構和內(nèi)容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第一段用一箱箱《莎士比亞戲劇集》與貨物沒有區(qū)別的例子,表明第一文本是指各種各樣記錄文學符碼的載體。
B.第二段指出以語言文字為能指的文本與建筑等其他文本的區(qū)別,強調(diào)對前者的解讀要注意到它的立體性、多層次性。
C.第三段主要運用例證方式,從中外經(jīng)典作品成型的角度分析口語文學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口語文本具有變異性。
D.文章基本結構采用總分式,先從作為載體的第一文本人手,再深入到作為本體的第二文本,最后加以分類辨析。
3.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只有“文字之著于竹帛者”才是文學,口頭文學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
B.我們要研究的真正意義的文學文本就是被接受者掌握的第一文本的內(nèi)容。
C.文學理論批評研究范圍不包含文學符碼的載體,而專注于閱讀中的意義整體。
D.建筑、繪畫等文本由于具有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因而不能表達相同的意義。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北省孝感高中2009-2010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節(jié)選)
建筑不僅僅是技術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中國古代建筑經(jīng)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tǒng)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采的藝術形象,并在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點。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1、富有裝飾性的屋頂
中國古代的匠師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利用屋頂以取得藝術效果的可能性!对娊(jīng)》里就有“作廟翼翼”之句,說明三千年前的詩人就已經(jīng)在詩中歌頌祖廟舒展如翼的屋頂。到了漢朝,后世的五種基本屋頂式樣就已經(jīng)具備了。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創(chuàng)造了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yōu)美的曲線。同時,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適當?shù)牡耧,檐口的瓦也加以裝飾性的處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為屋頂加上顏色和光澤,再加上后來又陸續(xù)出現(xiàn)其它許多屋頂式樣,以及由這些屋頂組合而成的各種具有藝術效果的復雜形體,使中國古代建筑在運用屋頂形式創(chuàng)造建筑的藝術形象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經(jīng)驗,成為中國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襯托性建筑的應用
襯托性建筑的應用,是中國古代宮殿、寺廟等高級建筑常用的藝術處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襯托主體建筑。最早應用的并且很有藝術特色的襯托性建筑便是從春秋時代就已開始的建于宮殿正門前的“闕”。到了漢代,除宮殿與陵墓外,祠廟和大中型墳墓也都使用,F(xiàn)存的四川雅安高頤墓闕,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漢代墓闕的典型作品。漢代以后的雕刻、壁畫中?梢钥吹礁鞣N形式的闕,到了明清兩代,闕就演變成現(xiàn)在故宮的午門。其它常見的富有藝術性的襯托性建筑還有宮殿正門前的華表、牌坊、照壁、石獅等。
3、色彩的運用
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筑裝飾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筑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因為木料不能經(jīng)久,所以,中國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zhì)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以后又用丹紅裝飾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處繪制彩畫。
【小題1】下列各項中對“富有裝飾性的屋頂”的分析和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利用屋頂以取得藝術效果的可能性,中國古代的匠師可能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 |
B.據(jù)各種資料研究證明,后世的五種基本屋頂式樣大概在漢朝就已經(jīng)具備了。 |
C.能夠創(chuàng)造出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yōu)美的曲線,是因為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了木結構本身所具有的特點。 |
D.大量采用琉璃瓦,為屋頂加上顏色和光澤,并又陸續(xù)出現(xiàn)其它許多屋頂式樣,以及由這些屋頂組合而成的各種具有藝術效果的復雜形體的具體時代不好確定,但唐朝就已經(jīng)采用了。 |
A.漢代墓闕的典型作品現(xiàn)存的有四川雅安高頤墓闕,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 |
B.襯托性建筑的應用,是中國古代宮殿、寺廟等高級建筑不常用的藝術處理手法。 |
C.宮殿正門前的華表、牌坊、照壁、石獅等是屬于常見的富有藝術性的襯托性建筑。 |
D.中國建筑很早就知道為了保護木質(zhì)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方法。 |
A.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僅是一種藝術,而非技術科學。 |
B.“富有裝飾性的屋頂”“襯托性建筑的應用”和“色彩的運用”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極為突出的三個方面的特點。 |
C.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在“色彩的運用”的同時,努力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 |
D.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在消化,吸收“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采的藝術形象。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胡同是北京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伴隨著三千年北京城的發(fā)展,演繹了老北京人生活方式獨有的“京味”特色!拔母铩睍r期,有人提出過“水井假說”,認為胡同可能是元代蒙語的漢字表音。接下來,未經(jīng)考證的假說被搬上銀幕,以訛傳訛的結果是,某些媒體、出版物甚至導游詞、中學語文書也紛紛效仿,把胡同說成是來自蒙語“水井”幾成定論,竟然忽視了北京早期胡同的存在。
隨著對胡同研究的深入,珍藏古籍和考古成果不斷被發(fā)掘,“水井假說”遭到質(zhì)疑。比如“假說”認為,北京地名中有二眼井、四眼井,可能就是元代用蒙語稱井為“胡同”的證據(jù)。事實上,“四眼井”指井有四個井口,在元朝以前已經(jīng)存在。如杭州的四眼井、六眼井,為唐鄴侯李泌所開六井之一;安徽池州市“包公井”,又稱四眼井,竣于宋代包拯任池州知州時。以上城市中的四眼井均在元以前得名,這里的小巷也都不稱胡同。四眼井還是宋代標準的水井形式,在建立元朝前300年已繪入《清明上河圖》中。可見,這些地名與蒙語沒有關系。
說到蒙語井的讀音,與漢語胡同的發(fā)音也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元世祖忽必烈時,命人編撰的蒙漢對譯辭書《至元譯語》地理門里,蒙語井曰“忽都”;明洪武二十二年(1382年)所編諸蕃語言和漢語的對譯辭書《華夷譯語》中,蒙語井曰“古都黑”。無論如何,蒙語井的發(fā)音都不可能變成胡同。
其實,胡同是城里的小巷,有連接暢通的意思,與城同時并存。古代巷、衖不分,都是巷字。南北朝時,衖的發(fā)音有南北之分。南方念弄,又叫里弄、弄堂、衖通。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記》中就寫有衖通,在衖通下特別注明“‘弄’,小巷之意”。衖的北音讀虹,西漢《毛萇詩傳》: 虹,胡洞切。南北朝以后,衖增加小巷的別稱,南音小巷稱弄、北音小巷稱胡洞,各占我國南北地域 ,互不相擾。順便說一句,金朝時胡同寫作“胡洞”;明朝把加了行的“彳胡亍 彳同亍 ”正式定為街巷通名;清末簡寫為“胡同”。
遼金時,胡洞一詞已在北方民間廣泛流傳。在金末的北曲雜劇(明人稱元曲)中,還出現(xiàn)了由胡同派生出的形容詞,如關漢卿《單刀會》“殺出一條血胡同來”;王實甫《歌舞麗春堂》中“更打著軍兵簇擁,可兀的似錦胡同”等都出自元朝建立前的金中都舊城。
宣南留存的遼金胡同相對窄小,有別于北城寬大的明清胡同,顯示出早期工業(yè)者按行業(yè)聚集在一起,就如韓愈《師說》里“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的特征。天德三年 (1151年),金主海陵王完顏亮下令遷都燕京,派人按北宋汴京制度增廣燕城,遂改名為中都。此時的汴京,由于商業(yè)和手工業(yè)迅速發(fā)展,坊墻被拆除,已形成開放型街市。所以,金中都的街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遼南京即唐幽州的舊街巷,當時坊墻在逐漸拆除中; 另一部分屬擴建后形成的新街巷,從遼南京東垣即今爛漫胡同附近,向東擴建到虎坊橋以西,這一帶東西向主干道明顯比西部密集,故在東西向主干道兩側還分布有南北向次干道,F(xiàn)在要拆除的所謂大吉片,正處遼燕京的關廂、金中都城的東城墻左邊,集街坊、胡同、城門、城墻和護城河于一體,對遼金民居生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歷史給予我們很多寶貴的經(jīng)驗與財富,同時歷史也賦予我們責任與使命。發(fā)掘歷史的同時,我們更應該保護好重要的歷史遺存。當我們還在遺憾“梁陳方案”已成為永遠不能再回歸的歷史文件時,卻仍在拆除著我們子孫本可以引以為傲的古文化遺存。
在物質(zhì)財富不斷積累的今天,在人民生活大大得到改善的同時,希望主管領導能多一些文物保護意識,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多投入一點財力、物力、人力用于保護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讓遼金胡同成為留給后世的人文財富,別再讓歷史留下更多的遺憾。
從原文看,下列關于“胡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胡同與城同時并存,就是城市里的小巷,南方也叫做弄堂。
B.胡同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我國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有上千年的時間。
C.胡同經(jīng)由金代胡洞、元朝水井、明朝“彳胡亍 彳同亍 ”演變而來。
D.胡同的變化顯示出早期手工業(yè)者按行業(yè)聚集在一起的特點。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關于胡同可能是元代蒙語的漢字表音的說法,隨著對胡同的深入研究,已經(jīng)表明是不可靠的。
B.北京的胡同都是集街坊、胡同、城門、城墻、護城河于一體,因此具有很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C.南北朝以后,我國南北地域的小巷各有稱謂且互不相擾,北方稱小巷為胡洞,南方稱小巷為弄。
D.胡洞一詞在遼金時就在北方民間廣泛流傳了,這一點可以從元曲中找到非常有力的佐證材料。
下列對原文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說胡同可能是元代蒙語的漢字表音的“水井假說”以訛傳訛,是因為它忽視了北京早期胡同的出現(xiàn)。
B.北京城的胡同由窄小逐漸走向?qū)挻蟮陌l(fā)展趨勢,與當時社會的經(jīng)濟和文化的迅速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
C.遼金時期胡同對研究當時的民居生活有很重要的歷史價值,因此,有關方面應采取積極的保護措施。
D.胡同本身是歷史遺存,也是文化財富,在發(fā)掘的同時更應該要保護,我們不能再給子孫留下遺憾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金華市2010高考科目調(diào)研測試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源遠流長的鳴蟲文化
許多人也許都有這樣的兒時記憶:用幾個玻璃瓶精心飼養(yǎng)一些或 自己或大人打著手電筒循聲捉來的蟋蟀,有時喂點辣椒,有時喂點南瓜花,甚至喂雞蛋黃。沒事時讓它們與朋友們的蟋蟀一決高下,觀賞它們力與勇的角逐。當見到自己麾下的“戰(zhàn)將”長須飛舞,奮勇拼殺,凱旋得意,其他蟋蟀狼狽逃竄時,便不免感到一絲絲的快意……
《詩經(jīng)·七月》篇中寫道:“五月螽斯動股,六月沙雞(還是螽斯的一種)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 可見細心的人們很早就已經(jīng)把螽斯與蟋蟀的活動同季節(jié)聯(lián)系起來。唐朝《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宮中秋興,妃妾輩皆以小金籠貯蟋蟀,置于枕畔,夜聽其聲,庶民主家亦效之”。到宋朝時期,斗蟋蟀已經(jīng)成為一項相當普遍的娛樂活動,當時“家家皆養(yǎng)促織”,“不論老幼男女,皆以引斗為樂”。到了明代,玩賞蟋蟀品種不斷增加,進而擴大到螽斯等類群,當時人們用土炕進行批量人工繁殖蟋蟀與螽斯。清代康熙皇帝十分喜歡 螽斯和蟋蟀,在宮中設有專門負責繁殖它們的工匠。晚清以后螽斯和蟋蟀飼養(yǎng)幾乎已普及到千家萬戶,為各階層人士青睞。
我國飼養(yǎng)蟋蟀的歷史早于螽斯,因為它們除了會鳴叫外還會格斗。 斗蟋蟀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的民俗活動,是最具東方色彩的我國古文化的一部分。在蟋蟀愛好者眼里,它們的格斗并不亞于古羅馬斗獸場的血腥
格斗場面,這些小小的昆蟲戰(zhàn)斗起來,同樣具有經(jīng)得起創(chuàng)傷,忍得住傷痛,頑強拼搏的精神,那種“英猛之態(tài),甚可觀也”的氣概,以及勝利者發(fā)出的”口瞿口瞿、口瞿口瞿……”的凱旋之音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應該是飼養(yǎng)蟋蟀在我國長興不衰的原因之一。當然,蟋蟀得寵另一個原因是它也充當了人類的賭博工具。有人專門考證,飼養(yǎng)蟋蟀的記錄至少從兩三千年前就開始有了,甚至早在新石器時代,甲骨文中的“秋”宇就形似蟋蟀。養(yǎng)斗蟋蟀在唐代就已經(jīng)開始,而且當時以此為賭博方式的風氣盛行。史稱“蟋蟀宰相”的南宋宰相賈似道和“蟋蟀皇帝”朱瞻基(明宣宗)更是把這種風氣發(fā)展到了極點,“贏得”了史學家“玩蟲喪國”的罵名。與他們一樣昏庸的明朝重臣馬士英,同樣因為玩蟲誤國,步了其后塵,被史學家戲稱“蟋蟀相公”。 當時的民間也同樣如此。景德鎮(zhèn)出土的大量“大明宣德年制”蟋蟀盆罐更是足以說明,斗蟋蟀在當時早已風靡全國。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國許多城市相繼成立了蟋蟀協(xié)會、蟋蟀俱樂部等蟋蟀研究、娛樂性組織,蟋蟀市場在許多城市,尤其是我國北方地區(qū),盛況空前,臺灣民間也同樣保留著這一風俗!岸敷遍_始登上大雅之堂,天津國際友好城市藝術節(jié),舉辦了蟋蟀格斗觀摩賽。北京亞運會期間,蟋蟀格斗獲準在北京龍?zhí)逗䦶R會舉行比賽。美國一電臺在它的《看東方》節(jié)目中,甚至把中國的“斗蟋”作為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向世界介紹。
(2007年第4期《大自然探索》)
【小題1】根據(jù)原文,下列對螽斯和蟋蟀的介紹不準確的一項是( )
A.古人很早就能把螽斯與蟋蟀的活動同季節(jié)聯(lián)系起來。 |
B.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從宮廷到民間,養(yǎng)蟋蟀已經(jīng)廣泛流行。 |
C.到宋朝時,斗蟋蟀就已成為一項相當普遍的娛樂活動,南宋宰相賈似道更因其對蟋蟀的嗜愛而贏得“蟋蟀宰相”的稱號。 |
D.明清時期,玩賞蟋蟀的品種不斷增加,人工繁殖蟋蟀與螽斯技術已有相當發(fā)展。 |
A.我國飼養(yǎng)蟋蟀的歷史悠久,飼養(yǎng)蟋蟀的記錄至少從兩三千年前就開有了。 |
B.蟋蟀間的格斗非常具有觀賞性,其頑強拼搏的精神令人贊嘆。 |
C.蟋蟀十分擅長鳴叫,尤其是格斗勝利者發(fā)出的凱旋之音更具魅力。 |
D.養(yǎng)斗蟋蟀進行賭博活動的風氣很早就開始盛行。 |
A.從古至今的詩文中,有許多生動地描寫?zhàn)B斗蟋蟀的例子。 |
B.養(yǎng)斗蟋蟀在我國自古以來有著廣泛的基礎,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流雅士,喜愛者不乏其人。 |
C.蟋蟀格斗所表現(xiàn)的頑強拼博的精神,本身就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
D.今天,我國許多地區(qū)還保留著這一風俗,“斗蟋”開始登上大雅之堂。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