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兩朝開濟老臣心——濟:扶助。 B.千載誰堪伯仲間——堪:能夠,可以。 C.出師未捷身先死——身:身體。 D.鏡中衰鬢已先斑——斑:斑白,花白。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李謩
(唐)盧肇
謩,開元中吹笛為第一部,近代無比。有故,自教坊請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觀其妙。時州客舉進士者十人,皆有資業(yè),乃醵二千文,同會鏡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風韻,尤敬人神。以費多人少,遂相約各召一客。會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記得,不遑他請。其鄰居獨孤生者,年老,久處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數(shù)間,嘗呼為“獨孤丈”。至是遂以應(yīng)命。
到會所,澄波萬頃,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漸移舟于湖心。時輕云蒙籠,微風拂浪,波瀾陡起。李生捧笛,其聲始發(fā)之后,昏曀齊開,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來。坐客皆更贊詠之,以為鈞天之樂不如也。獨孤生乃無一言,會者皆怒。李生以為輕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靜思作一曲,更加妙絕,無不賞駭。獨孤生又無言。鄰居召至者甚慚悔,白于眾曰:“獨孤村落幽處,城郭稀至,音樂之類,率所不通!睍屯V責之,獨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輕薄,為復是好手?”獨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會也?”
獨孤曰:“公試吹《涼州》!敝燎K,獨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聲調(diào)雜夷樂,得無有龜茲之侶乎?”李生大駭,起拜曰:“丈人神絕!某亦不自知,本師實龜茲人也。”又曰:“第十三疊誤入《水調(diào)》,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頑蒙,實不覺!豹毠律巳〈抵。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進。獨孤視之曰:“此都不堪取,執(zhí)者粗通耳!蹦藫Q之,曰:“此至入破①,必裂,得無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聲發(fā)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動至第十三疊揭示謬誤之處敬伏將拜。及“入破”,笛遂敗裂,不復終曲。李生再拜,眾皆帖息,乃散。
明旦,李生并會客皆往候之。至則唯茅舍尚存,獨孤生不見矣。越人知者皆訪之,竟不知其所去。
[注] ①入破:唐朝大曲一般有十多遍,可以分為三段,即散序、中序、破。前兩段音樂舒緩,只歌不舞,“破”的第一遍為“入破”,入破后絲鼓合鳴,節(jié)奏急促,舞者開始入場。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公私更宴,以觀其妙 更:交替,輪換。
B.時州客舉進士者十人 舉:提拔,推舉。
C.公如是,是輕薄 輕。狠p視,鄙薄。
D.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進 進:獻上。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以日晚方記得 秦以攻取之外
B.獨孤生乃無一言 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
C.仿佛如有鬼神之來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
D.竟不知其所去 某所,而母立于茲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宮廷樂師李謩的演奏獨步天下,一次偶然的機緣,讓他遇到了身懷絕技卻不為人知的獨孤生,懂得了學無止境、天外有天的道理。
B.小說善于運用鋪墊襯托的藝術(shù)手法,以“賓”襯“主”,以高襯高,用不同凡響的李謩,襯托出獨孤生的神妙超絕。
C.作者善于創(chuàng)造意境,營造了一個與音樂相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湖光山色的描摹或渲染氣氛,或烘托演技,寫景寫人,情景相生。
D.為了突出獨孤生這一人物形象,作者把著力點放在對他的笛聲的描摹上,用響遏行云、吹裂笛子來刻畫他演技的高超,用聽眾的反應(yīng)來突出演奏藝術(shù)的震撼力,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用“/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遂 吹 聲 發(fā) 入 云 四 座 震 栗 李 生 蹙 踖 不 敢 動 至 第 十 三 疊 揭 示 謬 誤 之 處 敬 伏 將 拜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公私更宴,以觀其妙更:交替,輪換。 |
B.時州客舉進士者十人舉:提拔,推舉。 |
C.公如是,是輕薄輕薄:輕視,鄙薄。 |
D.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進進:獻上。 |
A.以日晚方記得秦以攻取之外 |
B.獨孤生乃無一言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 |
C.仿佛如有鬼神之來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 |
D.竟不知其所去某所,而母立于茲 |
A.宮廷樂師李謩的演奏獨步天下,一次偶然的機緣,讓他遇到了身懷絕技卻不為人知的獨孤生,懂得了學無止境、天外有天的道理。 |
B.小說善于運用鋪墊襯托的藝術(shù)手法,以“賓”襯“主”,以高襯高,用不同凡響的李謩,襯托出獨孤生的神妙超絕。 |
C.作者善于創(chuàng)造意境,營造了一個與音樂相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湖光山色的描摹或渲染氣氛,或烘托演技,寫景寫人,情景相生。 |
D.為了突出獨孤生這一人物形象,作者把著力點放在對他的笛聲的描摹上,用響遏行云、吹裂笛子來刻畫他演技的高超,用聽眾的反應(yīng)來突出演奏藝術(shù)的震撼力,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遼寧省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郴州市一中2012屆高三第六次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試題。
送何太虛北游序
[元]吳澄
士可以游乎?“不出戶,知天下”,何以游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上智也,適周而問禮,在齊而聞韶,自衛(wèi)復歸于魯,而后雅、頌各得其所也。夫子而不周、不齊、不衛(wèi)也,則猶有未問之禮,未聞之韶,未得所之雅、頌也。上智且然,而況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然則彼謂不出戶而能知者,非歟?曰: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學,治身心而外天下國家者也,而吾圣人之學不如是。圣人生而知也,然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①而已。若夫山川風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數(shù)、前言往行,非博其聞見于外,雖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聞寡見,不免孤陋之譏。取友者,一鄉(xiāng)未足,而之一國;一國未足,而之天下;猶以天下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淵明所以欲尋圣賢遺跡于中都也。然則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異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國也,奔趨乎爵祿之府,伺候乎權(quán)勢之門,搖尾而乞憐,脅肩而取媚,以僥幸于寸進。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豈有意于行吾志哉!豈有意于稱吾職哉!茍可以奪攘其人,盈厭吾欲,囊橐既充,則陽陽而去爾。是故昔之游者為道,后之游者為利。游則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虛之游,惡得無言乎哉!太虛以穎敏之資,刻厲之學,善書工詩,綴文研經(jīng),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谖磭L談爵祿,目未嘗睹權(quán)勢,一旦而忽有萬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獨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筆僅記姓名,則曰:“吾能書!”屬辭稍協(xié)聲韻,則曰:“吾能詩!”言語布置,粗如往時所謂舉子業(yè),則曰:“吾能文!”闔門稱雄,矜己自大,坎井之蛙,蓋不知甕外之天、井外之海為何如,挾其所已能,自謂足以終吾身沒吾世而無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虛肯如是哉?書必鐘、王,詩必陶、韋,文不柳、韓、班、馬不止也。此太虛今日之所以游也。澄所速事之祖母,太虛之從祖姑也。故謂余為兄,余謂之為弟云。
——選自《四部叢刊》本《國朝文類》巷三十四(有刪節(jié))
[注釋]①衷:善。彝:常,即規(guī)律、本性!敖抵员椭啤敝干咸熨n予的好善的本性。
8.下列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智也,適周而問禮適:到……去
B豈有意于稱吾職哉稱:符合
C盈厭吾欲,囊橐既充 厭:通“饜”,滿足
D闔門稱雄,矜己自大 矜:莊重
10.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勸游贈序。作者借何太虛出游一事闡釋了游與學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了
開拓見聞擴大生活領(lǐng)域?qū)τ谌说恼J識的積極作用。
B.作者雖然肯定了“治身心而外天下國家”的老氏之學,但明確指出讀書人要
行萬里路,“博其聞見于外”,才能開拓視野,廣其學識。
C作者猛烈批評了在游歷上的兩種錯誤傾向:一是游于權(quán)門,求取官職;二是
得官后以在官場之名出游,以搜刮錢財為目的。
D本文觀點鮮明,運用對比論證手法,論理詳盡,意義深遠,具有很強的說服
力,至今不乏勸勉忠誡作用,值得借鑒學習。
11.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取友者,一鄉(xiāng)未足,而之一國;一國未足,而之天下;猶以天下為未足,而
尚友古之人焉。
譯文:
(2)挾其所已能,自謂足以終吾身沒吾世而無憾。
譯文: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新人教版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單元測試(2)語文試題 人教版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三新叢書·高考語文專項練習 題型:048
上拜釋之為公車令。頃之,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于是釋之追止太子、梁王,無得入殿門。遂劾不下公門,不敬奏之。薄太后聞之,文帝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薄太后乃使使承詔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釋之,拜為中大夫。……后拜釋之為廷尉!
其后有人盜高廟坐前玉環(huán),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釋之案律,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之無道,乃盜先帝廟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贬屩夤陬D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差。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菚r,中尉條侯周侯王恬開見釋之持。張廷尉由此天下稱之。
1.下列句中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上拜釋之為公車令。公車令:官署名。令:長官。
B.不下司馬門。司馬門:司馬氏的大門。
C.拜為中大夫。中大夫:官名。
D.后拜釋之為廷尉。廷尉:官名,掌刑獄。
2.下列句子譯文正確的一項是
[ ]
①文帝由是奇釋之。
②張廷尉由此天下稱之。
A.①漢文帝從此認為張釋之是個奇才。
②張廷尉從此受到天下人稱頌。
B.①漢文帝從此奇怪張釋之。
②張廷尉從此稱頌天下人。
C.①漢文帝從此覺得張釋之很奇怪。
②張廷尉從此被天下人稱頌。
D.①漢文帝從此,張釋之受到奇特的待遇。
②張廷尉從此譽滿天下。
3.下列句中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于是釋之追止太子、梁王。止:阻止。
B.遂劾不下公門。劾:彈劾,揭露罪狀。
C.文帝免冠謝曰。謝:謝罪。
E.太后乃使使承詔赦太子、梁王。承:接受。
4.比較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①“下”和“屬”意義相近 ②兩個“當”意義不同
B.①“下”和“屬”意義相遠 ②兩個“當”意義相同
C.①“下”和“屬”意義相近 ②兩個“當”意義相同
D.①“下”和“屬”意義相遠 ②兩個“當”意義不同
5.漢文帝對張釋之判案“大怒”的原因
張釋之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漢文帝希望張釋之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對“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的譯文正確的一項是
[ ]
A.不是我用來供奉宗廟的本意。
B.不是我恭恭敬敬維護宗廟的本意。
C.不符合我恭恭敬敬地維護宗廟的心意。
D.并不是我們一起供奉宗廟的來意。
6.請解釋下面句中加粗詞的意義:
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差。
A.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張釋之寧可使“上大怒”,卻不肯改變自己的判決,原因是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天利38套 2008全國各省市名!卧獙n}訓練·語文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