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轉(zhuǎn)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B.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D.微斯人,吾誰與歸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測試卷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李夢登,福建人。乾隆庚寅除孝豐知縣,不攜家室,與同志三數(shù)人,惘惘到縣。始謁巡撫,門者索金,不應,因持刺不許入。夢登則繩床坐軍門,竟日不去,曰:“予以吏事見,非有私謁。俟公他出,即輿前白事,奚以門者為?”門者勉為通謁。巡撫察其狀,戒之曰:“君悃愊①無華飾,甚善,然未嫻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書者致幕下,庶幾佐君不逮。”夢登前曰:“孝豐俸入,歲不過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夢登與偕來者,三數(shù)孝廉,皆讀書服古,朝夕講求,宜若可恃!毖矒徇又。無何,卒用公式劾免,歷官才三閱月也。
夢登居官,出無儀衛(wèi),門不設監(jiān)奴,有質(zhì)訟者,直詣廳事。夢登便為剖析,因而勸諭之,兩造皆歡然以解。比出縣門,終不見一胥吏。胥吏或請事,則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轉(zhuǎn)用奴隸勾檢者?若輩必欲謀食,盍罷為農(nóng),否則請俟我去耳。”縣庭無事,輒獨行阡陌間,與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執(zhí)手論文,娓娓竟日,縣人安之。
夢登之罷官也,代者至門,交印訖,長揖而去。問庫廩官物,猶前官封識也;陌覆炯唬骸白杂兄髡!辈飒z訟,曰:“悉勸平之。”然不自省得譴所由,以書徧抵同官,曰:“夢登為縣僅三月,未嘗得罪百姓,有事未嘗不盡心,然竟坐免,何故?”
夢登罷官,窶②甚,不能歸,百姓爭食之。負販小民,侵曉,各以所羨果蔬粟米,雜沓投門外,比門啟,取給饔飱,亦不辨所從來。然閑居周一歲,未嘗有大匱乏。最后,縣人醵③金為治歸計,并制青蓋為贈,題名至萬人,榮其行。嘗受惠于夢登者,凡數(shù)輩,徒步負擔,送夢登抵其家。
(節(jié)選自《清稗類鈔·吏治類》)
【注】①悃愊:kǔn bì,至誠。②窶:jù,貧窮。③醵:jù,湊錢,集資。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乾隆庚寅除孝豐知縣 除:廢除,罷免
B.各以所羨果蔬粟米 羨:有余,剩余
C.比門啟,取給饔飱 比:等到
2.D.縣人醵金為治歸計 治:處理,辦理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B. 因持刺不許入 相如因持璧卻立
C. D. 嘗受惠于夢登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巡撫看到李夢登,先是“戒之”,對他予以表揚和勸誡,體現(xiàn)了巡撫對他的賞識和關愛,然而自負的李夢登并不領情,巡撫只好“哂之”,以示無奈。
B.李夢登為官縣衙不設門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達辦事廳;出門不帶儀仗衛(wèi)隊。他認為官員被稱為父母官,就應該愛民如子。這體現(xiàn)了他廉正、親民的特點。
C.李夢登任期雖短,卻深得民心。他被罷官以后,因為窮困有家難回,當?shù)匕傩占娂娊訚,最后又集資、制萬民傘,送他回家。這從側面反映了他的清廉、愛民。
D.李夢登自認為干得不錯,對于自己為什么被免職感到困惑不解,文章說是“卒用公式劾免”,其實不愿也不會迎合攀附上司才是李夢登被免職的真實原因。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書者致幕下,庶幾佐君不逮。(4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輩必欲謀食,盍罷為農(nóng)。(3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不自省得譴所由,以書徧抵同官。(3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文句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B.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zhàn)/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fā)/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
C.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
D.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李夢登,福建人。乾隆庚寅除孝豐知縣,不攜家室,與同志三數(shù)人,惘惘到縣。始謁巡撫,門者索金,不應,因持刺不許入。夢登則繩床坐軍門,竟日不去,曰:“予以吏事見,非有私謁。俟公他出,即輿前白事,奚以門者為?”門者勉為通謁。巡撫察其狀,戒之曰:“君悃愊①無華飾,甚善,然未嫻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書者致幕下,庶幾佐君不逮。”夢登前曰:“孝豐俸入,歲不過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夢登與偕來者,三數(shù)孝廉,皆讀書服古,朝夕講求,宜若可恃!毖矒徇又。無何,卒用公式劾免,歷官才三閱月也。
夢登居官,出無儀衛(wèi),門不設監(jiān)奴,有質(zhì)訟者,直詣廳事。夢登便為剖析,因而勸諭之,兩造皆歡然以解。比出縣門,終不見一胥吏。胥吏或請事,則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轉(zhuǎn)用奴隸勾檢者?若輩必欲謀食,盍罷為農(nóng),否則請俟我去耳!笨h庭無事,輒獨行阡陌間,與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執(zhí)手論文,娓娓竟日,縣人安之。
夢登之罷官也,代者至門,交印訖,長揖而去。問庫廩官物,猶前官封識也;陌覆炯唬骸白杂兄髡!辈飒z訟,曰:“悉勸平之!然不自省得譴所由,以書徧抵同官,曰:“夢登為縣僅三月,未嘗得罪百姓,有事未嘗不盡心,然竟坐免,何故?”
夢登罷官,窶②甚,不能歸,百姓爭食之。負販小民,侵曉,各以所羨果蔬粟米,雜沓投門外,比門啟,取給饔飱,亦不辨所從來。然閑居周一歲,未嘗有大匱乏。最后,縣人醵③金為治歸計,并制青蓋為贈,題名至萬人,榮其行。嘗受惠于夢登者,凡數(shù)輩,徒步負擔,送夢登抵其家。
(節(jié)選自《清稗類鈔·吏治類》)
【注】①悃愊:kǔn bì,至誠。②窶:jù,貧窮。③醵:jù,湊錢,集資。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乾隆庚寅除孝豐知縣 除:廢除,罷免
B.各以所羨果蔬粟米 羨:有余,剩余
C.比門啟,取給饔飱 比:等到
【小題2】D.縣人醵金為治歸計 治:處理,辦理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B.因持刺不許入 相如因持璧卻立
C. D. 嘗受惠于夢登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題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巡撫看到李夢登,先是“戒之”,對他予以表揚和勸誡,體現(xiàn)了巡撫對他的賞識和關愛,然而自負的李夢登并不領情,巡撫只好“哂之”,以示無奈。 |
B.李夢登為官縣衙不設門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達辦事廳;出門不帶儀仗衛(wèi)隊。他認為官員被稱為父母官,就應該愛民如子。這體現(xiàn)了他廉正、親民的特點。 |
C.李夢登任期雖短,卻深得民心。他被罷官以后,因為窮困有家難回,當?shù)匕傩占娂娊訚詈笥旨Y、制萬民傘,送他回家。這從側面反映了他的清廉、愛民。 |
D.李夢登自認為干得不錯,對于自己為什么被免職感到困惑不解,文章說是“卒用公式劾免”,其實不愿也不會迎合攀附上司才是李夢登被免職的真實原因。 |
A.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
B.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zhàn)/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fā)/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 |
C.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 |
D.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9分,每小題3分)
何處是江南
在古往今來的各式地名中,最為奇妙的應該數(shù)“江南”了。
這個地名早在先秦就已問世。但到隋代為止,它主要指長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帶。
“江南”的現(xiàn)代意義起源于唐代的貞觀十道。這個地方先是被叫作“江東”。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中國傳統(tǒng)中有以左代東的習慣,這一地名又被雅稱為“江左”。貞觀元年,唐太宗將天下分為十個監(jiān)察區(qū),稱“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至今貴州、東至海的一大片地區(qū)。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又將江南道從西到東依次分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其中江南東道包括今閩、浙及蘇南、皖南地區(qū)。
唐朝人非常強調(diào)地域差異,可是被舉出來進行對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叭薄笨偸橇钊讼肫饜毫拥淖匀画h(huán)境、殘酷的人文環(huán)境。而江南呢,從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來是因為它處于環(huán)境質(zhì)量的另一個極端,此地從南朝以來便是有名的“佳麗地”。
這種對比方式讓我們有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區(qū)之間大致是平行的關系,沒有哪一個區(qū)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現(xiàn)。當時較為突出的地域成見是山東與關中的對立,兩地經(jīng)常相互取笑、斗氣。史載唐太宗曾談起山東人如何、關中人又如何,言辭間頗有“同異”,大臣張行成當即跪奏說:“臣聞天子以四海為家,不當以東西為限!碧铺诓琶腿恍盐。而在南方,各區(qū)域之間有一個明顯的落差關系。嶺南自不必說,因為地多瘴癘。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為僻處一隅,有“蜀道難”之稱。杜甫有聯(lián)著名的詩“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由此可見一斑。
真正能夠讓人想起南方的好處來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兩個地域之和的簡稱。“淮南”指長江和淮河之間的那個地域,當時留下來一個著名的口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僅此一處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開元二十一年時已有“江南西”“江南東”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經(jīng)簡稱為“江西”,照此邏輯,“江南東”該簡稱為“江東”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廣狹兩層含義,廣義地說,它指貞觀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亂以后道(方鎮(zhèn))的數(shù)目增加到幾十個,并且轉(zhuǎn)化為事實上的高層政區(qū),此時仍常用貞觀十道作為一種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狹義,即唐中葉的“江南東道”,此時它已分屬宣歙、浙東、浙西三個觀察使管轄。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對于兩浙已處于邊緣。而浙東(今浙東、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兩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吳和越的區(qū)別,在當時人心目中,吳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雖然有時人們把揚州也視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穩(wěn)定地以今蘇南、浙北為中心。
下列對“江南”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因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問世,所以可稱最為奇妙的地名。
B.“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優(yōu)越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代表與塞北相對的另一極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嶺南從不屬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屬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簡稱為“江西”,而江南東道則簡稱為“江東”。
下列對文意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從“江東”變?yōu)椤敖蟆,再變(yōu)椤敖稀,只是把江南的雅稱還原為古稱。
B.唐人在南北對比中發(fā)現(xiàn)北方各地區(qū)大致平行,南方各區(qū)域有明顯的落差。
C.從杜甫的兩句詩中,可以進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東北和西南的環(huán)境差異。
D.貞觀十道最初是形式上的全國行政區(qū)劃名,到唐后期已變成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
根據(j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正因為唐太宗在山東與關中的對立中明顯地抱有地域成見,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評。
B.揚州地處長江以北,但富庶繁華,當時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視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亂后方鎮(zhèn)的數(shù)目大為增加,因而“江南東道”的管轄范圍較玄宗時已有所縮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吳越之間的區(qū)別,那么當時的兩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外國語學校高三下學期三月月考語文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9分,每小題3分)
何處是江南
在古往今來的各式地名中,最為奇妙的應該數(shù)“江南”了。
這個地名早在先秦就已問世。但到隋代為止,它主要指長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帶。
“江南”的現(xiàn)代意義起源于唐代的貞觀十道。這個地方先是被叫作“江東”。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中國傳統(tǒng)中有以左代東的習慣,這一地名又被雅稱為“江左”。貞觀元年,唐太宗將天下分為十個監(jiān)察區(qū),稱“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至今貴州、東至海的一大片地區(qū)。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又將江南道從西到東依次分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其中江南東道包括今閩、浙及蘇南、皖南地區(qū)。
唐朝人非常強調(diào)地域差異,可是被舉出來進行對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叭薄笨偸橇钊讼肫饜毫拥淖匀画h(huán)境、殘酷的人文環(huán)境。而江南呢,從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來是因為它處于環(huán)境質(zhì)量的另一個極端,此地從南朝以來便是有名的“佳麗地”。
這種對比方式讓我們有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區(qū)之間大致是平行的關系,沒有哪一個區(qū)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現(xiàn)。當時較為突出的地域成見是山東與關中的對立,兩地經(jīng)常相互取笑、斗氣。史載唐太宗曾談起山東人如何、關中人又如何,言辭間頗有“同異”,大臣張行成當即跪奏說:“臣聞天子以四海為家,不當以東西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區(qū)域之間有一個明顯的落差關系。嶺南自不必說,因為地多瘴癘。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為僻處一隅,有“蜀道難”之稱。杜甫有聯(lián)著名的詩“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由此可見一斑。
真正能夠讓人想起南方的好處來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兩個地域之和的簡稱!盎茨稀敝搁L江和淮河之間的那個地域,當時留下來一個著名的口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僅此一處而已!敖稀痹谏衔奶岬介_元二十一年時已有“江南西”“江南東”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經(jīng)簡稱為“江西”,照此邏輯,“江南東”該簡稱為“江東”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廣狹兩層含義,廣義地說,它指貞觀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亂以后道(方鎮(zhèn))的數(shù)目增加到幾十個,并且轉(zhuǎn)化為事實上的高層政區(qū),此時仍常用貞觀十道作為一種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狹義,即唐中葉的“江南東道”,此時它已分屬宣歙、浙東、浙西三個觀察使管轄。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對于兩浙已處于邊緣。而浙東(今浙東、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兩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吳和越的區(qū)別,在當時人心目中,吳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雖然有時人們把揚州也視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穩(wěn)定地以今蘇南、浙北為中心。
【小題1】下列對“江南”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因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問世,所以可稱最為奇妙的地名。 |
B.“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優(yōu)越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代表與塞北相對的另一極端。 |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嶺南從不屬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屬于“江南”。 |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簡稱為“江西”,而江南東道則簡稱為“江東”。 |
A.從“江東”變?yōu)椤敖蟆,再變(yōu)椤敖稀,只是把江南的雅稱還原為古稱。 |
B.唐人在南北對比中發(fā)現(xiàn)北方各地區(qū)大致平行,南方各區(qū)域有明顯的落差。 |
C.從杜甫的兩句詩中,可以進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東北和西南的環(huán)境差異。 |
D.貞觀十道最初是形式上的全國行政區(qū)劃名,到唐后期已變成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 |
A.正因為唐太宗在山東與關中的對立中明顯地抱有地域成見,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評。 |
B.揚州地處長江以北,但富庶繁華,當時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視作地道的江南。 |
C.安史之亂后方鎮(zhèn)的數(shù)目大為增加,因而“江南東道”的管轄范圍較玄宗時已有所縮小。 |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吳越之間的區(qū)別,那么當時的兩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四川省高三下學期三月月考語文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9分,每小題3分)
何處是江南
在古往今來的各式地名中,最為奇妙的應該數(shù)“江南”了。
這個地名早在先秦就已問世。但到隋代為止,它主要指長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帶。
“江南”的現(xiàn)代意義起源于唐代的貞觀十道。這個地方先是被叫作“江東”。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中國傳統(tǒng)中有以左代東的習慣,這一地名又被雅稱為“江左”。貞觀元年,唐太宗將天下分為十個監(jiān)察區(qū),稱“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至今貴州、東至海的一大片地區(qū)。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又將江南道從西到東依次分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其中江南東道包括今閩、浙及蘇南、皖南地區(qū)。
唐朝人非常強調(diào)地域差異,可是被舉出來進行對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總是令人想起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殘酷的人文環(huán)境。而江南呢,從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來是因為它處于環(huán)境質(zhì)量的另一個極端,此地從南朝以來便是有名的“佳麗地”。
這種對比方式讓我們有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區(qū)之間大致是平行的關系,沒有哪一個區(qū)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現(xiàn)。當時較為突出的地域成見是山東與關中的對立,兩地經(jīng)常相互取笑、斗氣。史載唐太宗曾談起山東人如何、關中人又如何,言辭間頗有“同異”,大臣張行成當即跪奏說:“臣聞天子以四海為家,不當以東西為限!碧铺诓琶腿恍盐颉6谀戏,各區(qū)域之間有一個明顯的落差關系。嶺南自不必說,因為地多瘴癘。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為僻處一隅,有“蜀道難”之稱。杜甫有聯(lián)著名的詩“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由此可見一斑。
真正能夠讓人想起南方的好處來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兩個地域之和的簡稱!盎茨稀敝搁L江和淮河之間的那個地域,當時留下來一個著名的口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僅此一處而已!敖稀痹谏衔奶岬介_元二十一年時已有“江南西”“江南東”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經(jīng)簡稱為“江西”,照此邏輯,“江南東”該簡稱為“江東”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廣狹兩層含義,廣義地說,它指貞觀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亂以后道(方鎮(zhèn))的數(shù)目增加到幾十個,并且轉(zhuǎn)化為事實上的高層政區(qū),此時仍常用貞觀十道作為一種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狹義,即唐中葉的“江南東道”,此時它已分屬宣歙、浙東、浙西三個觀察使管轄。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對于兩浙已處于邊緣。而浙東(今浙東、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兩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吳和越的區(qū)別,在當時人心目中,吳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雖然有時人們把揚州也視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穩(wěn)定地以今蘇南、浙北為中心。
1.下列對“江南”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因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問世,所以可稱最為奇妙的地名。
B.“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優(yōu)越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代表與塞北相對的另一極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嶺南從不屬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屬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簡稱為“江西”,而江南東道則簡稱為“江東”。
2.下列對文意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從“江東”變?yōu)椤敖蟆保僮優(yōu)椤敖稀,只是把江南的雅稱還原為古稱。
B.唐人在南北對比中發(fā)現(xiàn)北方各地區(qū)大致平行,南方各區(qū)域有明顯的落差。
C.從杜甫的兩句詩中,可以進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東北和西南的環(huán)境差異。
D.貞觀十道最初是形式上的全國行政區(qū)劃名,到唐后期已變成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
3.根據(j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正因為唐太宗在山東與關中的對立中明顯地抱有地域成見,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評。
B.揚州地處長江以北,但富庶繁華,當時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視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亂后方鎮(zhèn)的數(shù)目大為增加,因而“江南東道”的管轄范圍較玄宗時已有所縮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吳越之間的區(qū)別,那么當時的兩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題
說到先秦文獻之版本美,就是說它的“文字載體”美。世界上有過各種各樣的文字載體:古巴比倫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紙草,古印度人用貝葉,古希臘人用羊羔皮,古俄羅斯人用樺樹皮……他們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沒有制作過專用的文字載體。古代中國人也曾利用過天然材料,比如龜甲、牛胛骨之類,還利用過陶器、玉器、青銅器等,創(chuàng)造出了“甲骨卜辭”和“金石文本”。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缺點:不易復制,不易儲藏,不易遞運,故很難成“書”,以供跨時空閱讀、使用。
到了兩三千年之前,我國先民們開始用質(zhì)地輕柔的縑帛來寫字,這很美,但是太貴了;于是人們就剖開竹子,削成輕巧細長的竹片來寫書。這竹片非常廉宜,叫做竹簡。竹簡(或木簡)作為專用文字載體,是中國也是世界書籍制度史上的一項重要首創(chuàng)。它廉宜,可以批量復制,可以傳輸,可以儲存,一句話,可以成“書”了。我國周秦兩漢魏晉兩三千年間,使用的就是這種“簡書”。傳世至今的上古經(jīng)典文本,原本都出自“簡書”。
西周末年,文字載體和文字錄入方式實現(xiàn)了一次空前的變革:時人有文,不再使用甲骨契刻了,也不依靠青銅器皿了,而是改用竹簡與縑帛。春秋后期,鄭國有位鄧析,在子產(chǎn)“鑄刑鼎”之后,造出了一部“竹刑”,就是用竹簡錄寫的國家刑典。鄧析與孔子是同時代人,孔子讀《易》,“韋編三絕”,這也說明早在孔子之前,社會上就已經(jīng)有了“竹書”。《論語》中有“子軾負版者”的話,說是孔子向背負版籍的人行注目禮,這“版”(木牘)便是政府登錄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畫“土地四至圖”和刻制“家族譜系表”。西晉時期,有個叫不(fǒu)準的人,盜掘了汲縣的戰(zhàn)國魏襄王的墳墓,發(fā)現(xiàn)了一批殉葬品,光是竹簡就裝了十幾大車,還被他當火把燒掉了不少。后經(jīng)人整理,清理出了《古本竹書紀年》和《穆天子傳》等好幾種書,記載了炎黃舜禹時期的許多重要史事。它的發(fā)現(xiàn),確證了上古就有簡書的存在。
《論語》中又有“子張書諸紳”的話,紳是絲織品,在絲織品上錄文記事,看來已成為當時的日常活動了。另外,元魏時的《齊民要術》中說: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以丹書帛,置于枕中,以為國寶”。加之考古發(fā)現(xiàn)先秦人手抄的帛書《老子》,這又證明那時節(jié)確有帛書的流布。神仙家把“帛書”尊為“天降圣書”,不無緣故。
簡的出現(xiàn),使書面作品的批量復制成為可能,這才有了專供“傳授知識”的“書”的生產(chǎn),這才為諸子著作的涌現(xiàn)準備了前提,也為私人辦學提供了條件,中國南北朝以前的書,基本上都是“簡書”,其文化學意義怎么估量也不算高。
(摘編自陳洪彝《閑話“簡書”》)
【小題1】下列關于古代文獻“文字載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古人一般就地取用一些天然材料作為文字的載體,而不會去制作專用的,但這些天然材料都不易復制、儲存和遞運,所以很難成“書”。 |
B.“甲骨卜辭”是將文字刻在龜甲、牛胛骨等甲骨類材料上,而“金石文本”則是將文字燒制或鑄刻在陶、玉、青銅等材質(zhì)的器皿之上。 |
C.兩三千年之前中國先民找到新的書寫載體,其中“帛”雖然輕柔美好但價格昂貴,相比而言,以竹木加工而成的“簡”輕巧細長且非常廉宜。 |
D.竹簡(或木簡)擁有之前甲骨、金玉等文字載體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是一種專用文字載體,也是中國甚至世界書籍制度史上的一項重要創(chuàng)造。 |
A.西周末年,人們開始以簡書、帛書替代甲骨與青銅器皿契刻,這一巨大的轉(zhuǎn)變是文字載體和文字錄入方式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變革。 |
B.西晉盜墓者不(fǒu)準從戰(zhàn)國魏襄王的墓中挖掘并整理出《古本竹書紀年》、《穆天子傳》等書,從而確證了上古就有簡書存在的事實。 |
C.《論語》和《齊民要術》中在織物上書寫的相關記載,再加上考古發(fā)現(xiàn)的先秦時期《老子》手抄本,可以證明先秦時的確已有帛書流傳。 |
D.專供“傳授知識”的“書”的生產(chǎn)、諸子著作的涌現(xiàn)以及私人辦學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簡”的出現(xiàn)使得書面作品的批量復制成為可能。 |
A.我國周秦之后至南北朝以前的書,基本上都是“簡書”,其中一些成為傳世至今的經(jīng)典文本,這些“簡書”具有極高的文化學意義。 |
B.鄧析用竹簡錄寫國家典刑——“竹刑”、孔子讀《易》“韋編三絕”等,都可以說明至遲在春秋后期,社會上就已經(jīng)有了“竹書”。 |
C.從《論語》“子軾負版者”以及“子張書諸紳”等話中可以看出,在木牘和絲織品上錄文記事,幾乎已經(jīng)成為當時的日;顒恿。 |
D.《齊民要術》上記載越國大夫范蠡以帛書為國寶,足見當時帛書的珍貴,由此大概可知為何神仙家把“帛書”尊為“天降圣書”。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上海市冠龍高級中學2008屆高三語文摸底考試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