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用法和意義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不可求,從吾所好
②于我浮云
③富與貴,是人所欲也
④君子無終食間違仁

A.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A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用法和意義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不可求,從吾所好
②于我浮云
③富與貴,是人所欲也
④君子無終食間違仁
A.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詞語意義和用法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二蟲又何知
②均二策
然猶有未樹也
④此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1. A.
    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2. B.
    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3. C.
    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4. D.
    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黃岡重點作業(yè) 高二語文(下) 題型:013

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詞語意義和用法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二蟲又何知

②均二策

然猶有未樹也

④此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  ]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安徽省肥西農(nóng)興中學2010-2011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文言文閱讀賞析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對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神明自得  神明:神的總稱

B.

圣心備焉   圣心:圣人之心

C.

騏驥一躍   騏驥:駿馬

D.

金石可   鏤:雕刻

(2)

下列句中加粗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B.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C.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D.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3)

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

A.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B.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C.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D.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4)

對上面選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個比喻論證學習要逐步積累,要堅持不懈,要專心致志。

B.

人們掌握知識、培養(yǎng)品德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積累、逐步發(fā)展、由不知到知、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

C.

“騏驥”、“駑馬”兩個比喻暗示了客觀條件有好有壞,在作者看來,好的客觀條件對于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

D.

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進行對比論證,意在說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用心專一。

(5)

對下列橫線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組是

[  ]

A.

學(鼓勵,勉勵)  中規(guī)(圓規(guī))  槁(曬干)

B.

繩(合乎)     者(挺拔)  受繩(經(jīng)墨線比量過)

C.

礪(接近)     就(磨刀石) 參(驗、檢查)

D.

(多次)省     須臾(片刻)  博見(見得廣)

(6)

下列句子加橫線的詞,與例句中加粗橫線的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君子博學而參省乎己

[  ]

A.

青,取之于,而青于

B.

蚓無爪牙之,筋骨之

C.

食埃土,飲黃泉

D.

木直中,輮以為輪

(7)

翻譯以下句子

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習周報 語文 魯人高二版 2009-2010學年 第9期 總第165期 魯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仁者無敵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達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跽埼鹨!”

(選自《孟子·梁惠王》)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死者一灑之 比:替,為

B.

深耕易    耨:除草

C.

彼陷其民   溺:困境

D.

堅甲利矣   兵:士卒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①天下莫強

有仁人在位

B.

①如之則可

②終繼五國遷滅,

C.

①叟所知也

②王無異于百姓以王為愛也

D.

養(yǎng)其父母

②百姓皆王為愛也

(3)

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以下句子中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A.

敗于齊

B.

地方百里而可以

C.

稅斂

D.

寡人

E.

抑王興甲兵,士臣

(4)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粱惠王再三戰(zhàn)敗,只想雪恥復(fù)仇,“愿比死者一灑之”體現(xiàn)了其愛民之心。

B.

孟子認為只有法治清明,刑期無刑,降低稅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yè),這體現(xiàn)了其“養(yǎng)民”的思想。

C.

人民飽食暖衣之余,就要提高其教育水準,孟子提出“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這體現(xiàn)了其“仁政”思想的另一方面——“教民”。

D.

孟子通過對“彼奪其民時”的分析得出:只有采取愛民行為的人才會無敵于天下。這不僅是指秦、楚、齊等國,其實也直指梁惠王。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題。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1)下列句中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陳力就,不能者止
列:行列。
B.危而不持,顛而不
扶:攙扶。
C.則將焉用彼
相:輔助者。
D.龜玉毀于
櫝:匣子。

(2)對下列句中加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夫子欲
②是誰過與
③則修文德以來
④而在蕭墻內(nèi)也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3)以下五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孔子主張禮治的一組是

[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②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⑤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4)孔子稱呼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如“求也”、“冉也”等。而在本文中,對冉有的稱呼,卻省去了這個“也”字,三次直呼“求”。對此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省去“也”,表現(xiàn)出孔子的語氣急促,態(tài)度嚴肅。

B.突出孔子聲色俱厲的那種神態(tài)。

C.突出了孔子的義正辭嚴和冉有的理屈詞窮。

D.突出孔子對冉有的觀點及做法深惡痛絕。

(5)對這段文字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孔子批評了冉有口是心非、編造借口、不說老實話的兩面派態(tài)度。

B.孔子主張財物均勻分配,上下和好相處,相安無事。

C.孔子主張以德服人,用禮樂教化人,實行仁義之政。

D.季氏攻打顓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魯國國君削弱自己的權(quán)力。

(6)把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固而近于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世必為子孫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來之,則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題。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1)下列句中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陳力就,不能者止
列:行列。
B.危而不持,顛而不
扶:攙扶。
C.則將焉用彼
相:輔助者。
D.龜玉毀于
櫝:匣子。

(2)對下列句中加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夫子欲
②是誰過與
③則修文德以來
④而在蕭墻內(nèi)也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3)以下五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孔子主張禮治的一組是

[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②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⑤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4)孔子稱呼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如“求也”、“冉也”等。而在本文中,對冉有的稱呼,卻省去了這個“也”字,三次直呼“求”。對此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省去“也”,表現(xiàn)出孔子的語氣急促,態(tài)度嚴肅。

B.突出孔子聲色俱厲的那種神態(tài)。

C.突出了孔子的義正辭嚴和冉有的理屈詞窮。

D.突出孔子對冉有的觀點及做法深惡痛絕。

(5)對這段文字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孔子批評了冉有口是心非、編造借口、不說老實話的兩面派態(tài)度。

B.孔子主張財物均勻分配,上下和好相處,相安無事。

C.孔子主張以德服人,用禮樂教化人,實行仁義之政。

D.季氏攻打顓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魯國國君削弱自己的權(quán)力。

(6)把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固而近于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世必為子孫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來之,則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