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句子的翻譯,有錯誤的一項是

A.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燕國看見欺凌的恥辱除掉了。
B.失其所與,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
C.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之所以派部隊把守函谷關,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
      事故。
D.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秦國的大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fā)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
      常態(tài)。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01 月考題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句子的翻譯,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燕國看見欺凌的恥辱除掉了。
B.失其所與,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
C.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之所以派部隊把守函谷關,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事故。
D.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秦國的大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fā)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問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夜(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下來)而出
B. 越國以(邊邑)遠
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來,共其乏困
D. (使……缺,損害)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2.“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A.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
B.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C.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D. 以為得之矣
3. 翻譯正確的一組句子是(    )
①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 既東 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A.  ①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 等到他在東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
B.  ① 您曾經(jīng) 對晉君 有恩,他答應以焦、瑕兩城作為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展疆土。
C.  ①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展疆土。
D.  ①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以焦、瑕作為酬勞,可是他早晨剛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 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
4. 對“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 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
B. 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C. 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
D. 越過秦國而把 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5. 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燭之武“夜縋而出”,說明當時鄭國的情況十分危急。
B. 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與秦國不相上下。
C. 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
D. 燭之武說秦國退兵的理由一共有兩條。
6. 下面是對燭之武這個人物性格的分析評價,其中正確的幾項是(    )
A. 懷才不遇,牢騷滿腹 
B. 能言善辯,智能過人
C. 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D. 巧舌如簧,挑撥離間
E. 不卑不亢,善于激將
F. 無中生有,撥弄是非
7. 用原文填空:燭之武臨危受命,說退秦師,表現(xiàn)出他能言善辯、智能過人。其說辭大體可分三個層次,二 、三層次中又可各分兩小層意義:
第一小層:不卑不亢,引出話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 小層:分析情勢,說明利害:
a. 亡鄭,對晉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存鄭,對秦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小層:回顧歷史,預見未來:
a. 過去,晉國曾過河拆橋,忘恩負義:___________________
 b. 將來,晉國必貪得無厭,進犯秦國: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碧釉唬骸胺畬④娨愿F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3分)
A.今行而無信:相信
B.計不知所出耳顧:不過,只是。表示輕微的轉折
C.秦王必見臣說:通“悅”,喜歡,高興
D.進兵北地略:掠奪,奪取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今行無信秦王必喜善見臣
B.愿得將軍首以獻秦而燕國見陵恥除矣
C.樊於期前曰今得聞教
D.樊將軍窮困來歸丹愿得將軍之首獻秦
小題3:從后兩段文字內(nèi)容看,對荊軻形象評價有誤的一項是(      ) (3分)
A.擅長辭令,一席話以誠感人,終使樊將軍甘心自刎獻首。
B.果斷堅決,見太子丹“不忍”,便“私見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計,正確判斷行刺秦王的關鍵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為取“信物”誘使樊將軍自刎。
小題4: 翻譯下面句子 (9分)
(1) 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3分)
(2) 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3分)
(3) 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03 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后,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秦始皇帝使剛成君蔡澤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于秦,秦使張?zhí)仆嘌啵c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zhí)浦^文信侯曰:“臣嘗為文信侯伐趙,趙怨臣,曰:‘得唐者,與百里地!裰,必經(jīng)趙,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強也。
  甘羅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質矣。吾自請張卿相秦而不肯行!备柿_曰:“臣請行之!蔽男藕钸吃唬骸叭ィ∥疑碜哉堉豢,汝焉能行之?”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羅見張卿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zhàn)勝攻取,破城墮邑,不知其數(shù),臣之功不如也!备柿_曰:“應侯之用于秦也,孰與文信侯專?”張卿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备柿_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歟?”曰:“知之!备柿_曰:“應侯欲攻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而立死于杜郵。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睆?zhí)圃唬骸罢堃蛉孀有!绷钛b治行。
  行有日,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葓筅w。”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見,使甘羅于趙,趙襄王郊迎甘羅,甘羅說趙王曰:“王聞燕太子丹入質秦歟?”曰:“聞之。”曰:“聞張?zhí)葡嘌鄽e?”曰:“聞之!薄把嗵拥と肭卣,燕不欺秦也。張?zhí)葡嘌嗾,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趙,危也。燕秦不相欺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壁w王立自割五城以廣河間。秦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羅還報秦,乃封甘羅以為上卿。復以始甘茂田宅賜之。 (節(jié)選自《史記·甘茂列傳》)
  注釋:①相傳項橐七歲時就曾難倒過孔子。
1.下面加線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君其試臣,何叱乎——遽:急忙
B.應侯欲攻趙,武安君之——難:感到為難
C.始皇召見,使甘羅于趙——使:派……出使
D.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U>報趙——報:告知
2.下面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臣嘗為文信侯伐趙,趙怨臣 ②夫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
③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于秦   ④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
A.①②中的“為”字意義與用法相同,③④中的“于”字意義與用法不同
B.①②中的“為”字意義與用法不同,③④中的“于”字意義與用法也不同
C.①②中的“為”字意義與用法相同,③④中的“于”字意義與用法也相同
D.①②中的“為”字意義與用法不同,③④中的“于”字意義與用法相同
3.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一項的是( 。
A.秦始皇派遣張?zhí)频窖鄧ト蜗鄧珡執(zhí)圃鴰Пゴ蜻^趙國,他覺得趙國一定會怨恨自己,對自己不利,所以以此為借口推托。
B.張?zhí)撇桓胰ィ瑓尾豁f雖然心里不快,但沒也沒有辦法勉強他,結果年僅十二歲的甘羅看出了呂不韋的心事,主要請求去說服張?zhí)啤?
C.甘羅用武安君白起得罪了呂不韋,結果被呂不韋逼死的例子警告張?zhí),如果他不聽呂不韋的話,只能是死路一條。
D.甘羅在出使趙國時,仔細分析了秦、趙、燕之間的關系,成功地勸說趙王割給秦國五座城池,后來秦國還不費吹灰之力就又取得了原屬燕國的十一座城池。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guī)矩;人主欲自知,則必直士。故天子立輔弼,設師保所以舉過也。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猶其。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務在自知。
堯有欲諫之鼓,舜有誹謗之木,湯有司過之士,猶恐不能自知;今賢非堯、舜、湯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由自知哉?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敗莫大于不自知。
魏文侯燕飲,令諸大夫論己;蜓跃且。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說,知于顏色。任座趨而出。次及翟黃,翟黃曰:“君,賢君也。臣聞其主賢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賢也!蔽暮钕苍唬骸翱煞礆e?”翟黃對曰:“奚為不可?臣聞忠臣畢其忠,而不敢遠其死。座殆尚在于門!钡渣S往視之,任座在于門,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階而迎之,終以座為上客。文侯微翟黃,則幾失忠臣矣。
(選自《呂氏春秋·自知》,有改動)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湯有司過之士過:過失
B.魏文侯燕飲燕:通“宴”
C.次及翟黃次:依次
D.文侯微翟黃,則幾失忠臣矣微:卑微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小題3: 下列語句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夫故不能自知,人主猶其——人本來就不能了解自身,君主尤其嚴重
B.文侯不說,知于顏色——魏文侯嘴上不說,但知道任座是給自己顏色看
C.忠臣畢其忠,而不敢遠其死——忠臣竭盡他的忠心,卻不敢遠離君主而獲罪死亡
D.終以座為上客——最終把任座待為上等賓客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子設立輔佐自己的大臣,設立負責批評教育的老師,就是用來指出天子的過失的。
B.堯設置了進諫的鼓,舜設立了供人書寫批評意見的木牌,可還是擔心自己有錯不能自知。
C.任座認為魏文侯得到了中山之地沒有封給弟弟卻封給了自己的兒子,不是賢德的君主。
D.翟黃以為任座直諫得罪了君主,會死在宮門外,出去見他還活著,就把他召進了宮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蘇省濱海中學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文言文閱讀

  韓億,字宗魏,其先真定靈壽人,徙開封之雍丘。舉進士,為大理評事、知永城縣,有治聲。他邑訟不決者,郡守皇甫選輒屬億治之。通判陳州,會河決,治堤費萬計,億不賦民而營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誣其子為他姓,以專其貲。嫂訴于官,甲輒賂吏掠服之,積十余年,訴不已。億召甲出乳醫(yī)示之,冤遂辨。遷尚書屯田員外郎。河北旱,轉運使不以實聞,億獨言歲饑,愿貸民租。有誣其子綱請求受金者,億請自置獄按之,事雖辨,猶降通判大名府。

  吳植知臨江軍,使人納金于宰相王欽若,因衙吏至京師,審之,語頗泄,欽若知不可掩,執(zhí)吏以聞。詔付臺①治,而植自言未嘗納金,反誣吏誤以問所親語達欽若。億窮治之,蓋植以病懼廢,金未達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欽若,詔釋不問。自薛奎后,億獨掌臺務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歲出官粟六萬石,賑糶貧民。是歲大旱,億倍數(shù)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饑。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數(shù)千頃。雛、茂州地接羌夷,蕃部歲至永康官場鬻馬,億慮其覘兩川,奏徙場黎州境上。

  唃廝啰與趙元昊相攻,來獻捷。朝廷議加唃廝啰節(jié)制。億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諭令解仇,乃因而加賞,非所以綏御四方也。”議遂寢。元昊歲遣人至京師,出入民間無他禁,億請下詔為除館舍禮之,官主貿(mào)易,外雖若煩擾,實羈防之。

  知開封府范仲淹獻《百官圖》,指宰相呂夷簡差除不平,而陰薦億可用。仲淹既貶,帝以諭億。億曰:“仲淹舉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舉臣以私,則臣委質以來,未嘗交托于人。”遂除戶部、參知政事。會忻州大震,諫官韓琦言宰相王隨非輔弼才,又言億子綜為群牧判官,不當自請以兄綱代之。遂與宰相皆罷。卒,贈太子太保,謚忠憲。

  億性方重,治家嚴飭,雖燕居,未嘗有惰容。見親舊之孤貧者,常給其昏葬。

(《宋史》)

  注:①臺:御史臺。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億不民而營筑之     賦:征稅

B.

億獨言歲饑,愿民租   貸:借款

C.

戶部、參知政事    除:授官

D.

億性方重,治家嚴飭    飭:謹慎

(2)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夠表明韓億“有才干”的一組是

①他邑訟不決者,郡守皇甫選輒屬億治之

②自薛奎后,億獨掌臺務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萬石,賑糶貧民

④慮其覘兩川,奏徙場黎州境上

⑤請下詔為除館舍禮之,官主貿(mào)易

⑥見親舊之孤貧者,常給其昏葬

[  ]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洋州惡霸李甲,為霸占家產(chǎn)而逼嫂改嫁,誣稱她的孩子是別人的,還賄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從。韓億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斷。

B.

通過審查吳植的衙吏,朝廷發(fā)現(xiàn)了吳植賄賂一事,王欽若見事不可掩蓋,就主動請罪,而吳植為推脫罪責,反誣陷衙吏錯把他問候親近人的話說給了王欽若。

C.

有一年益州大旱,韓億打破慣例,拿出多于往年幾倍的官糧先救濟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沒有遭受饑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幾千頃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

范仲淹向皇上獻《百官圖》,指責宰相呂夷簡官員選拔不公,并暗地里推薦韓億。范仲淹遭貶之后,皇上告訴了韓億,韓億說自己從做官以來,從來沒有為官職結交托請別人。

(4)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有誣其子綱請求受金者,億請自置獄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不能諭令解仇,乃因而加賞,非所以綏御四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9分)

韓億,字宗魏,其先真定靈壽人,徙開封之雍丘。舉進士,為大理評事、知永城縣,有治聲。他邑訟不決者,郡守皇甫選輒屬億治之。通判陳州,會河決,治堤費萬計,億不賦民而營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誣其子為他姓,以專其貲。嫂訴于官,甲輒賂吏掠服之,積十余年,訴不已。億召甲出乳醫(yī)示之,冤遂辨。遷尚書屯田員外郎。河北旱,轉運使不以實聞,億獨言歲饑,愿貸民租。有誣其子綱請求受金者,億請自置獄按之,事雖辨,猶降通判大名府。

    吳植知臨江軍,使人納金于宰相王欽若,因衙吏至京師,審之,語頗泄,欽若知不可掩,執(zhí)吏以聞。詔付臺①治,而植自言未嘗納金,反誣吏誤以問所親語達欽若。億窮治之,蓋植以病懼廢,金未達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欽若,詔釋不問。自薛奎后,億獨掌臺務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歲出官粟六萬石,賑糶貧民。是歲大旱,億倍數(shù)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饑。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數(shù)千頃。雛、茂州地接羌夷,蕃部歲至永康官場鬻馬,億慮其覘兩川,奏徙場黎州境上。

    唃廝啰與趙元昊相攻,來獻捷。朝廷議加唃廝啰節(jié)制。億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諭令解仇,乃因而加賞,非所以綏御四方也!弊h遂寢。元昊歲遣人至京師,出入民間無他禁,億請下詔為除館舍禮之,官主貿(mào)易,外雖若煩擾,實羈防之。

    知開封府范仲淹獻《百官圖》,指宰相呂夷簡差除不平,而陰薦億可用。仲淹既貶,帝以諭億。億曰:“仲淹舉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舉臣以私,則臣委質以來,未嘗交托于人!彼斐龖舨、參知政事。會忻州大震,諫官韓琦言宰相王隨非輔弼才,又言億子綜為群牧判官,不當自請以兄綱代之。遂與宰相皆罷。卒,贈太子太保,謚忠憲。

    億性方重,治家嚴飭,雖燕居,未嘗有惰容。見親舊之孤貧者,常給其昏葬。

   注:①臺:御史臺。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億不賦民而營筑之         賦:征稅

  B.億獨言歲饑,愿貸民租     貸:借款

  C.遂除戶部、參知政事       除:授官

  D.億性方重,治家嚴飭       飭:謹慎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夠表明韓億“有才干”的一組是(3分)      (    )

①他邑訟不決者,郡守皇甫選輒屬億治之    ②自薛奎后,億獨掌臺務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萬石,賑糶貧民                ④慮其覘兩川,奏徙場黎州境上

⑤請下詔為除館舍禮之,官主貿(mào)易          ⑥見親舊之孤貧者,常給其昏葬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洋州惡霸李甲,為霸占家產(chǎn)而逼嫂改嫁,誣稱她的孩子是別人的,還賄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從。韓億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斷。

  B.通過審查吳植的衙吏,朝廷發(fā)現(xiàn)了吳植賄賂一事,王欽若見事不可掩蓋,就主動請罪,而吳植為推脫罪責,反誣陷衙吏錯把他問候親近人的話說給了王欽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韓億打破慣例,拿出多于往年幾倍的官糧先救濟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沒有遭受饑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幾千頃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獻《百官圖》,指責宰相呂夷簡官員選拔不公,并暗地里推薦韓億。皇上告訴了韓億,韓億說自己從做官以來,從來沒有為官職結交托請別人。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有誣其子綱請求受金者,億請自置獄按之。(3分)

                                                                    

(2)億窮治之,蓋植以病懼廢,金未達而事已露也。(3分)

                                                                       

(3)今不能諭令解仇,乃因而加賞,非所以綏御四方也。(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9分)
韓億,字宗魏,其先真定靈壽人,徙開封之雍丘。舉進士,為大理評事、知永城縣,有治聲。他邑訟不決者,郡守皇甫選輒屬億治之。通判陳州,會河決,治堤費萬計,億不賦民而營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誣其子為他姓,以專其貲。嫂訴于官,甲輒賂吏掠服之,積十余年,訴不已。億召甲出乳醫(yī)示之,冤遂辨。遷尚書屯田員外郎。河北旱,轉運使不以實聞,億獨言歲饑,愿貸民租。有誣其子綱請求受金者,億請自置獄按之,事雖辨,猶降通判大名府。
吳植知臨江軍,使人納金于宰相王欽若,因衙吏至京師,審之,語頗泄,欽若知不可掩,執(zhí)吏以聞。詔付臺①治,而植自言未嘗納金,反誣吏誤以問所親語達欽若。億窮治之,蓋植以病懼廢,金未達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欽若,詔釋不問。自薛奎后,億獨掌臺務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歲出官粟六萬石,賑糶貧民。是歲大旱,億倍數(shù)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饑。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數(shù)千頃。雛、茂州地接羌夷,蕃部歲至永康官場鬻馬,億慮其覘兩川,奏徙場黎州境上。
唃廝啰與趙元昊相攻,來獻捷。朝廷議加唃廝啰節(jié)制。億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諭令解仇,乃因而加賞,非所以綏御四方也!弊h遂寢。元昊歲遣人至京師,出入民間無他禁,億請下詔為除館舍禮之,官主貿(mào)易,外雖若煩擾,實羈防之。
知開封府范仲淹獻《百官圖》,指宰相呂夷簡差除不平,而陰薦億可用。仲淹既貶,帝以諭億。億曰:“仲淹舉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舉臣以私,則臣委質以來,未嘗交托于人!彼斐龖舨、參知政事。會忻州大震,諫官韓琦言宰相王隨非輔弼才,又言億子綜為群牧判官,不當自請以兄綱代之。遂與宰相皆罷。卒,贈太子太保,謚忠憲。
億性方重,治家嚴飭,雖燕居,未嘗有惰容。見親舊之孤貧者,常給其昏葬。
注:①臺:御史臺。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億不賦民而營筑之賦:征稅
B.億獨言歲饑,愿貸民租貸:借款
C.遂除戶部、參知政事除:授官
D.億性方重,治家嚴飭飭:謹慎
小題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夠表明韓億“有才干”的一組是(3分)     (   )
①他邑訟不決者,郡守皇甫選輒屬億治之   ②自薛奎后,億獨掌臺務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萬石,賑糶貧民               ④慮其覘兩川,奏徙場黎州境上
⑤請下詔為除館舍禮之,官主貿(mào)易         ⑥見親舊之孤貧者,常給其昏葬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洋州惡霸李甲,為霸占家產(chǎn)而逼嫂改嫁,誣稱她的孩子是別人的,還賄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從。韓億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斷。
B.通過審查吳植的衙吏,朝廷發(fā)現(xiàn)了吳植賄賂一事,王欽若見事不可掩蓋,就主動請罪,而吳植為推脫罪責,反誣陷衙吏錯把他問候親近人的話說給了王欽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韓億打破慣例,拿出多于往年幾倍的官糧先救濟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沒有遭受饑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幾千頃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獻《百官圖》,指責宰相呂夷簡官員選拔不公,并暗地里推薦韓億;噬细嬖V了韓億,韓億說自己從做官以來,從來沒有為官職結交托請別人。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有誣其子綱請求受金者,億請自置獄按之。(3分)
                                                                    
(2)億窮治之,蓋植以病懼廢,金未達而事已露也。(3分)
                                                                      
(3)今不能諭令解仇,乃因而加賞,非所以綏御四方也。(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韓億,字宗魏,其先真定靈壽人,徙開封之雍丘。舉進士,為大理評事、知永城縣,有治聲。他邑訟不決者,郡守皇甫選輒屬億治之。通判陳州,會河決,治堤費萬計,億不民而營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誣其子為他姓,以專其貲。嫂訴于官,甲輒賂吏掠服之,積十余年,訴不已。億召甲出乳醫(yī)示之,冤遂辨。遷尚書屯田員外郎。河北旱,轉運使不以實聞,億獨言歲饑.愿民租。有誣其子綱請求受金者,億請自置獄按之,事雖辨,猶降通判大名府。

    吳植知臨江軍,使人納金于宰相王欽若,因衙吏至京師,審之,語頗泄,欽若知不可掩,執(zhí)吏以聞。詔付臺①治。而植自言未嘗納金,反誣吏誤以問所親語迭欽若。億窮治之,蓋植以病懼廢,金未達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欽若,詔釋不問。自薛奎后,億獨掌臺務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歲出官粟六萬石,賑糶貧民。是歲大旱,億倍數(shù)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饑。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數(shù)千頃。維、茂州地接羌夷,蕃部歲至永康官場鬻馬,億慮其覘兩川。奏徙場黎州境上。

   角廝啰與趙元昊相攻,來獻捷。朝廷議加角廝啰節(jié)制。億日:“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諭令解仇,乃因而加賞,非所以綏御四方也。”議遂寢。元昊歲遣人至京師,出入民間無他禁,億請下詔為除館舍禮之,官主貿(mào)易,外雖若煩擾,實羈防之。

    知開封府范仲淹獻<百官圖》,指宰相呂夷簡差除不平,而陰薦億可用。仲淹既貶,帝以諭億。億日:“仲淹舉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舉臣以私。則臣委質以來,未嘗交托于人!彼戶部、參知政事。會忻州大震,諫官韓琦言宰相王隨非輔弼才,又言億子綜為群牧判官,不當自請以兄綱代之。遂與宰相皆罷。卒,贈太子太保,謚惠憲。

    億性方重,治家嚴,最燕居,未嘗有情客。見素舊之孤貧者,常給其昏葬。

    (《宋史·列傳第七十四》),有刪節(jié))

注:①臺:御史臺。

1.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億不民而營筑之        賦:征稅   

B.億獨言歲饑,愿民租    貸:借款

C.遂戶部、參知政事      除:授官

D.億性方重,治家嚴      飭:謹慎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夠表明韓億“有才干”的一組是

  ①他邑訟不決者,郡守皇甫選輒屬億治之    ②自薛奎后,億獨掌臺務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萬石,賑糶貧民            ④慮其覘兩川,奏徙場黎州境上

  ⑤請下詔為除館舍禮之,官主貿(mào)易      ⑥見親舊之孤貧者,常給其昏葬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洋州惡霸李甲,為霸占家產(chǎn)而逼嫂改嫁,誣稱她的孩子是別人的,還賄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從。韓億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斷。

B.通過審查吳植的衙吏,朝廷發(fā)現(xiàn)了吳植賄賂一事,王欽若見事情不可掩蓋,就主動請罪,而吳植為推脫罪責,反誣陷衙吏錯把他問候親近人的話說給了王欽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早,韓億打破慣例,拿出多于往年幾倍的官糧先救濟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沒有遭受饑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幾千頃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獻《百官圖》,指責宰相呂夷簡選拔官員不公,并暗地里推薦韓億。皇上告訴了韓億,韓億說自己從做官以來,從來沒有為官職結交托請別人。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有誣其子綱請求受金者,億請自置獄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億窮治之,蓋植以病懼廢,金未達而事已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不能諭令解仇,乃因而加賞,而所以綏御四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全優(yōu)設計必修二語文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左傳·僖公三十年》)

(1)

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項的一項是

[  ]

A.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B.

夫晉,何厭之有

C.

君之所知也

D.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2)

下面句中加粗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

而出〔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B.

越國以遠(邊遠。)

C.

行李之往來,其乏困(通“供”,供給。)

D.

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使……缺,損害。)

(3)

“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

A.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

B.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C.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D.

以為得之矣

(4)

下列句子分別屬于哪種情況?

①意動

②名詞作狀語

③名詞作動詞

④賓語前置

(1)越國以鄙遠( 。

(2)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

(3)夫晉,何厭之有( 。

(4)夜縋而出(  )

(5)

燭之武所言于秦有利無害的一句是

[  ]

A.

亡鄭以陪鄰

B.

越國以鄙遠

C.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6)

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其”指秦國,“貳于楚”是說鄭對晉懷有二心,同楚親近。

B.

焉用亡鄭以陪鄰

“以陪鄰”的意思是:而給鄰國(指晉國)擴大土地。

C.

君之所知也

“所知”的內(nèi)容是“晉國早晨渡河回國,晚上就筑墻將焦、瑕兩地劃給秦國了”。

D.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唯君圖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慮損晉利秦這件事。

(7)

下列翻譯正確的一組句子是

①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  ]

A.

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

B.

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以焦、瑕兩城作為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展疆土。

C.

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展疆土。

D.

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以焦、瑕作為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