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詞語古今異義完全一致的一項是 |
A、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B、郡縣逼迫,催臣上道 C、阮籍猖狂 D、將有事于西疇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5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北省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
項脊軒志 【明】歸有光 |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shèn)漉(lù),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shǔn),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堦(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dài)諸父異爨(cuàn),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yù), 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眿炗衷唬骸叭赕ⅲ▃ǐ)在吾懷,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闭Z未畢, 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qū)區(qū)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注】①爨:灶。②扃牖:關(guān)上窗戶。 。ㄟx自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人民教育出版社)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案:書桌 B.大母過余日 過:路過,經(jīng)過 C.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勝:美,光彩 D.后五年,吾妻來歸 歸:女子出嫁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其制稍異于前 B.余稍為修葺 庭中通南北為一 C.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 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 D.垣墻周庭,以當南日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一段寫修葺后的項脊軒,既表現(xiàn)了作者喜悅之情、愉悅之感,又巧妙地引出了下文,與寫。 B.作者善于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細節(jié)和場面,表現(xiàn)人物的風貌,寄托內(nèi)心的感情。事小情真,曲盡其妙。 C.文章最后一段,由亭亭如蓋的樹想到了人,睹物傷懷,物是人非,沒有一個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含蓄地抒發(fā)了喪妻的悲慟之情。 D.項脊軒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也是文章的描敘的重點。項脊軒的前后變化反映了作者家族的興衰,人事的變遷,寄托了作者對親人的深沉懷念之情。 4.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活題巧解巧練·高一語文(下) 題型:048
閱讀下文,回答后面問題。
邴原十一歲而喪父,家貧,早孤。鄰有書舍,原過其旁而泣。師問曰:“童子何想?”原曰:“弧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則羨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睅熞喟г远鵀橹唬骸坝麜啥!”答曰:“無錢資!睅熢唬骸巴悠堄兄,我徒相教,不求資也。”于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jīng)》、《論語》。自在童齔之中,嶷然有異。及長,金玉其行。欲遠游學,詣安丘孫崧。崧辭曰:“君鄉(xiāng)里鄭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贬略唬骸班嵕龑W覽古今,博聞強識,鉤深致遠,誠學者之師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說,誠可謂苦藥良針矣,然猶未達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規(guī)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豈可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謂仆以鄭為東家丘,君以仆為西家愚夫邪?”崧辭謝焉。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原重其意,難辭之,持書而別。原心以為求師啟學,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書何為哉?乃藏書于家而行。
(《三國志》卷十一注)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師亦哀原之言而為之泣。(悲傷)
B.崧辭曰。(推托)
C.鄭君學覽古今,博聞強識。(見識)
D.君乃舍之。(就)
(2)下列句子加粗的部分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完全不同的一項是
[ ]
A.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
C.君鄉(xiāng)里鄭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原過其旁而泣 子路拱而立
B.一則羨其不孤 秦貪,負其強
C.豈可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勃之陋也
D.當以書相分 斧斤以時入山林
(4)下列句子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 ]
A.(師)于是就遂書。
B.(師)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鄭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邴原童年喪父,家境貧寒,因而時常感傷哭泣。
B.邴原舍鄭君而求學于孫崧,是因為孫崧的學問更大。
C.邴原認為孫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樣誤解了自己。
D.邴原把書藏在家里不讀,是因為他對求學有更深的認識。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一導(dǎo)練語文(蘇教) 蘇教版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安徽省宣城中學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二次(5月)月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8屆寧夏銀川一中高三年級第六次月考測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4全國各省市高考模擬試題匯編·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題。
邴原十一歲而喪父,家貧,早孤。鄰有書舍,原過其旁而泣。師問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則羨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睅熞喟г远鵀橹,曰:“欲書可耳!”答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茍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資也。” 于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jīng)》、《論語》。自在童齔之中,嶷然有異。及長,金玉其行。欲遠游學,詣安丘孫崧。崧辭曰:“君鄉(xiāng)里鄭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鄭君學覽古今,博聞強識,鉤深致遠,誠學者之師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說,誠可謂苦藥良針矣,然猶未達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規(guī)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豈可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謂仆以鄭為東家丘,君以仆為西家愚夫邪?”崧辭謝焉。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痹仄湟猓y辭之,持書而別。原心以為求師啟學,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書何為哉?乃藏書于家而行。(《三國志》卷十一注)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師亦哀原之言而為之泣! “В罕瘋
B.崧辭曰! ∞o:推托
C.鄭君學覽古今,博聞強識!∽R:見識
D.君乃舍之! ∧耍壕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部分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完全不同的一項是
[ ]
A.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
C.君鄉(xiāng)里鄭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原過其旁而泣。
子路拱而立。
B.一則羨其不孤。
秦貪,負其強。
C.豈可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D.當以書相分。
斧斤以時入山林。
4.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 ]
A.(師)于是遂就書。
B.(師)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鄭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邴原童年喪父,家境貧寒,因而時常感傷哭泣。
B.邴原舍鄭君而求學于孫崧,是因為孫崧的學問更大。
C.邴原認為孫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樣誤解了自己。
D.邴原把書藏在家里不讀,是因為他對求學有更深的認識。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問題。
邴原十一歲而喪父,家貧,早孤。鄰有書舍,原過其旁而泣。師問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則羨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睅熞喟г远鵀橹,曰;“欲書可耳!”答曰:“無錢資!睅熢唬骸巴悠堄兄,我徒相教,不求資也!庇谑撬炀蜁。一冬之間,誦《孝經(jīng)》、《論語》。自在童齔之中,嶷然有異。及長,金玉其行。欲遠游學,詣安丘孫崧。崧辭曰:“君鄉(xiāng)里鄭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鄭君學覽古今,博聞強識,鉤深致遠,誠學者之師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說,誠可謂苦藥良針矣,然猶未達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規(guī)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豈可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謂仆以鄭為東家丘,君以仆為西家愚夫邪?”崧辭謝焉。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痹仄湟,難辭之,持書而別。原心以為求師啟學,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書何為哉?乃藏書于家而行。
(《三國志》卷十一注)
(1)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師亦哀原之言而為之泣! “В罕瘋
B.崧辭曰! 辭:推托
C.鄭君學覽古今,博聞強識 識:見識
D.君乃舍之! ∧耍壕
(2)下列句子中加線的部分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完全不同的一項是( )
A.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
C.君鄉(xiāng)里鄭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4)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A.(師)于是遂就書。
B.(師)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鄭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邴原童年喪父,家境貧寒,因而時常感傷哭泣。
B.邴原舍鄭君而求學于孫崧,是因為孫崧的學問更大。
C.邴原認為孫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樣誤解了自己。
D.邴原把書藏在家里不讀,是因為他對求學有更深的認識。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邴原十一歲而喪父,家貧,早孤。鄰有書舍,原過其旁而泣。師問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則羨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睅熞喟г远鵀橹,曰;“欲書可耳!”答曰:“無錢資!睅熢唬骸巴悠堄兄,我徒相教,不求資也。”于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jīng)》、《論語》。自在童齔之中,嶷然有異。及長,金玉其行。欲遠游學,詣安丘孫崧。崧辭曰:“君鄉(xiāng)里鄭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贬略唬骸班嵕龑W覽古今,博聞強識,鉤深致遠,誠學者之師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說,誠可謂苦藥良針矣,然猶未達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規(guī)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豈可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謂仆以鄭為東家丘,君以仆為西家愚夫邪?”崧辭謝焉。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痹仄湟,難辭之,持書而別。原心以為求師啟學,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書何為哉?乃藏書于家而行。
(《三國志》卷十一注)
(1)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師亦哀原之言而為之泣。 哀:悲傷
B.崧辭曰。 辭:推托
C.鄭君學覽古今,博聞強識 識:見識
D.君乃舍之! ∧耍壕
(2)下列句子中加線的部分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完全不同的一項是(。
A.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
C.君鄉(xiāng)里鄭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4)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師)于是遂就書。
B.(師)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鄭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邴原童年喪父,家境貧寒,因而時常感傷哭泣。
B.邴原舍鄭君而求學于孫崧,是因為孫崧的學問更大。
C.邴原認為孫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樣誤解了自己。
D.邴原把書藏在家里不讀,是因為他對求學有更深的認識。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