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文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dāng)今之世者,必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dāng)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五蠹》) A.韓非子用假設(shè)的方式進(jìn)行論證,是為了證明“仁義用于古不用于今”的觀點。 B.韓非子認(rèn)為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進(jìn)行大膽革新,而不是拘泥于古法和舊制度。 C.韓非子主張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有進(jìn)步意義。 D.韓非子以守株待兔設(shè)喻,揭示了“法先王”的可笑,增強(qiáng)了文章的生動性。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吉林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蘇省揚州中學(xué)2010-2011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2011學(xué)年浙江省富陽場口中學(xué)高二11月期中教學(xué)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jì)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zé),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乙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身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彼烊,不復(fù)與言。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組是()(2分)
A.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jì)考察 |
B.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洗頭 |
C.自令放為句末語氣詞,表疑問 |
D.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zé)同“擇”,選擇 |
A.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
C.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不足為外人道也 |
D.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 |
A.《報任安書》采用書信體的形式,對朋友展示自己生死抉擇時內(nèi)心的矛盾和痛苦。《漁父》采用寓言對話體的形式,通過兩人的對話,展開思想交鋒,真實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現(xiàn)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
B.選文乙著重記敘了屈原與漁父的兩次問答,第一次對話揭示出屈原的悲劇是性格悲;第二次對話突出了屈原的高潔品質(zhì),屈原在政治理想破滅后,緊緊地抱著詩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浪漫。 |
C.司馬遷“就極刑而無慍色”,身受腐刑卻能不以為辱,反而把它作為著書立說的動力,實在是難能可貴,是我們的精神榜樣。 |
D.從上述兩個文段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司馬遷隱忍堅強(qiáng)的性格和沉郁悲痛感情,也能體會到屈原對生命的意志和尊嚴(yán)的詮釋。司馬遷和屈原樹立了兩種人格榜樣:一個擇生,一個擇死,一個以生踐志,一個以死明志,對后世知識分子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累遷通事舍人遷:調(diào)動官職,這里指升官。 |
B.高其選高:高,與“低”相對。 |
C.副四海之望副:相稱,符合。 |
D.蒙被百姓被:蒙受,普及。 |
A.①而篤志為文章②子路率爾而對曰 |
B.①以承宗廟、母天下②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
C.①遺之衣,曰:“請遺天下衣!雹谖嵝,不忍為之下 |
D.①帝示濟(jì)及瑗,濟(jì)等益懼②事如此,此必及我 |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A.來濟(jì),名門之后,幼時遭家庭變故,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但他從小立志學(xué)習(xí),擅長議論,通曉時務(wù),仕途升遷,官運亨通。在處置太子一事上,他敢于直言,最終太宗采納了他的建議。 |
B.高宗執(zhí)意立武氏為后,來濟(jì)和韓瑗以史強(qiáng)諫,認(rèn)為應(yīng)該選擇出身名門、講究禮儀、有美德的大家閨秀為后。在當(dāng)初分封武氏的事件中,他們兩人據(jù)理力爭,認(rèn)為另立新人,恐怕不行。 |
C.高宗曾經(jīng)詢問治國之計,來濟(jì)以齊桓公為例,獻(xiàn)上了“省徭役”之策,既表現(xiàn)了他治國的才能,又顯示了對百姓的愛護(hù)。 |
D.來濟(jì)因為褚遂良事件被一貶再貶,后在突厥入侵時領(lǐng)兵抵抗,沒穿盔甲飛馬沖入敵陣,身陷敵手,以自己的生命來彌補(bǔ)自己的過錯。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福建省建陽一中高二上學(xué)期第二次階段考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
與吳質(zhì)書
魏·曹丕
①二月三日,丕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fù)四年。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yuǎn),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jié)。
②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zāi)。徐、陳、應(yīng)、劉①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dāng)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shù)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觀其姓名,已為鬼錄。追思昔游,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可復(fù)道哉?
③觀古今文人,類不護(hù)細(xì)行,鮮能以名節(jié)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zhì),恬淡寡欲,有箕山②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論》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詞義典雅,足傳于后,此子為不朽矣。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學(xué)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間者歷覽諸子之文,對之抆淚,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為繁富。公干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仲宣獨自善于辭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無以遠(yuǎn)過。
④昔伯牙絕弦于鐘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諸子但為未及古人,自一時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來者難誣,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⑤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fù)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蔽岬虏患爸昱c之齊矣。以犬羊之質(zhì),服虎豹之文;無眾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恐永不復(fù)得為昔日游也。少壯真當(dāng)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⑥頃何以自娛?頗復(fù)有所述造不?東望于邑③,裁書敘心。丕白。
(選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xué)語文實驗課本《文言讀本》)
注:①指徐干、陳琳、應(yīng)瑒、劉禎等。 ②相傳堯讓位給許由,許由不受,隱居于箕山。 ③“于邑”同“嗚咽”。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zāi)離:離散 |
B.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遂:如愿 |
C.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逮:及、達(dá)到 |
D.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更:經(jīng)歷 |
A.以犬羊之質(zhì),服虎豹之文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酒酣耳熱,仰而賦詩善刀而藏之 |
C.昔伯牙絕弦于鐘期,仲尼履醢于子路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
D.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
A.昔年疾疫流行,曹丕的很多文友相繼病逝。他痛失知己,傷心不已,曾將亡友的詩文遺作整理,輯錄成集,以作紀(jì)念。 |
B.文章以傷逝為主,追念舊游,哀悼亡友,自傷年高,表現(xiàn)了對朋友的真摯懷念和對歲月流逝的無限惆悵。 |
C.文章深情地回憶了作者與包括徐偉長在內(nèi)的建安七子各人的交往,第三段更對建安七子的德行、才學(xué)及其詩文予以詳細(xì)地評述。 |
D.這篇書信體抒情散文“前段念往,后段悲來”,有一層慷慨悲涼的情感色彩,這與當(dāng)時已為帝的曹丕遭逢建安時期戰(zhàn)亂不無關(guān)系。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32――36題。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xùn),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不敢復(fù)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yuǎn)近,而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廷,贈謚褒美,顯榮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不有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lǐng),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故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語段節(jié)選自張溥的《五人墓碑記》
3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 民間
B.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 不同尋常
C.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看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惋惜
3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及用法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 因為,介詞
B.不能容于遠(yuǎn)近 被,介詞
C.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什么,疑問代詞
D.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 或者,連詞
34、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激昂大義,蹈死不顧。 (被大義所激勵,踏上死路也不回頭。)
B.不敢復(fù)有株治。 (不敢再有牽連治罪的事發(fā)生。)
C.佯狂不知所之者。 (有假裝瘋癲,不知逃到哪里去的。)
D.令五人者保其首領(lǐng)。 (假使讓這五人保住他們的頭領(lǐng)。)
35、下列對選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閹之亂”時,縉紳多“易其志”,而出身“編伍”的五人卻能“蹈死不顧”,通過對比,突出了五人不畏強(qiáng)暴的正義感。
B.拿高爵顯位者為保全性命,或脫身以逃,或剪發(fā)杜門的辱人賤行與五人的英勇犧牲作比,突出了五人之死死得高尚,死得有意義。
C.把周公贈謚褒美,顯榮于身后之事與五人得以加其土封,使四方之士“拜且泣”的結(jié)局進(jìn)行對比,以突出五人之死的影響之大。
D.拿五人自身如果“老于戶牖之下”盡其天年,與現(xiàn)在“激昂大義”而死進(jìn)行對比,以突出現(xiàn)在的死價值重大影響深遠(yuǎn)。
36、下列不屬于體現(xiàn)五人之死重大意義的一項是
A.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B.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
C.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zāi)離:離散 |
B.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遂:如愿 |
C.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逮:及、達(dá)到 |
D.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更:經(jīng)歷 |
A.以犬羊之質(zhì),服虎豹之文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酒酣耳熱,仰而賦詩善刀而藏之 |
C.昔伯牙絕弦于鐘期,仲尼履醢于子路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
D.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
A.昔年疾疫流行,曹丕的很多文友相繼病逝。他痛失知己,傷心不已,曾將亡友的詩文遺作整理,輯錄成集,以作紀(jì)念。 |
B.文章以傷逝為主,追念舊游,哀悼亡友,自傷年高,表現(xiàn)了對朋友的真摯懷念和對歲月流逝的無限惆悵。 |
C.文章深情地回憶了作者與包括徐偉長在內(nèi)的建安七子各人的交往,第三段更對建安七子的德行、才學(xué)及其詩文予以詳細(xì)地評述。 |
D.這篇書信體抒情散文“前段念往,后段悲來”,有一層慷慨悲涼的情感色彩,這與當(dāng)時已為帝的曹丕遭逢建安時期戰(zhàn)亂不無關(guān)系。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11月份高三百題精練(1)科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3題。
顏含,字弘都,瑯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聞。兄畿,咸寧中得疾,闔家營視,頓廢生業(yè),雖在母妻,不能無倦矣。含乃絕棄人事,躬親侍養(yǎng),足不出戶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淳行,贈以甘旨,含謝而不受;騿柶涔,答曰:“病者綿昧,生理未全,既不能進(jìn)啖,又未識人惠,若當(dāng)謬留,豈施者之意也!”
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含課勵家人,盡心奉養(yǎng),每日自嘗省藥饌,察問息耗,必簪屨束帶。
本州辟,不就。東宮初建,含以儒素篤行補(bǔ)太子中庶子。豫討蘇峻功,封西平縣侯,拜侍中,除吳郡太守。王導(dǎo)問含曰:“卿今蒞名郡,政將何先?”答曰:“王師歲動,編戶虛耗,南北權(quán)豪競招游食,國弊家豐,執(zhí)事之憂。且當(dāng)征之勢門,使反田桑,數(shù)年之間,欲令戶給人足,如其禮樂,俟之明宰!焙鶜v簡而有恩,明而能斷,然以威御下。導(dǎo)嘆曰:“顏公在事,吳人斂手矣!蔽粗,復(fù)為侍中。以年老遜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祿大夫,門施行馬,賜床帳被褥,敕太官四時致膳,固辭不受。
于時論者以王導(dǎo)帝之師傅,名位隆重,百僚宜為降禮。太常馮懷以問于含,含曰:“王公雖重,理無偏敬,降禮之言,或是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識時務(wù)!奔榷嫒嗽唬骸拔崧劮粏柸嗜。向馮祖思問佞于我,我有邪德乎?”
人嘗論少正卯、盜跖其惡孰深。或曰:“正卯雖奸,不至剖人棄膳,盜跖為甚!焙唬骸盀閻赫寐,人思加戮;隱伏之奸,非圣不誅。由此言之,少正為甚!北娤谭。
郭璞嘗遇含,欲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與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無勞蓍龜!
桓溫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滿,不許。惟與鄧攸深交;騿柦笕菏績(yōu)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鄧伯道之清,卞望之之節(jié),余則吾不知也。”其雅重行實,抑絕浮偽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遺命素棺薄斂。謚曰靖。喪在殯而鄰家失火,移棺紼斷,火將至而滅,僉以為淳誠所感也。
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躬親侍養(yǎng) 躬:親自
B.含課勵家人 課:督促
C.豫討蘇峻功 豫:預(yù)先
D.為惡彰露 彰:明顯,顯著
2.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顏含“雅重行實,抑絕浮偽”的一組是
(1)本州辟,不就 (2)隱伏之奸,非圣不誅 (3)簡而有恩,明而能斷
(4)數(shù)年之間,欲令戶給人足 (5)惟與鄧攸深交 。6)遺命素棺薄斂
A.(1)(2)(3) B.(4)(5)(6) C.(1)(3)(5) D.(2)(4)(6)
3.下列對文中有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顏含少時以孝悌聞名鄉(xiāng)里。其兄顏畿有病,母親和妻子服侍的有些厭倦,顏含卻放棄一切家務(wù),辛勤服侍,十幾年如一日,江南豪右石崇聽說了,非常敬佩,特贈美味以表敬意。
B.顏含曾被任命為吳郡太守,宰相王導(dǎo)問他上任后先干什么,他回答說:“先把游民從有錢人家征召出來,使他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不要幾年,就會戶給人足,禮樂教化得以恢復(fù)!
C.顏含為人正直,不趨炎附勢。有人想巴結(jié)王導(dǎo),征求他的意見,他沒有附和;強(qiáng)權(quán)人物桓溫請求和他結(jié)為兒女親家,他因為桓溫的權(quán)位達(dá)到了極點,沒有答應(yīng)。
D.顏含儒雅質(zhì)樸,品行敦厚,因此深受晉成帝的器重;為他辦喪事期間鄰居家失火,移動棺材時繩索又?jǐn)嗔耍鸺磳焦撞臅r就滅了,人們都認(rèn)為是他的德行感動了神明。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闔家營視,頓廢生業(yè),雖在母妻,不能無倦矣。
(2)于時論者以王導(dǎo)帝之師傅,名位隆重,百僚宜為降禮。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
B.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咎:責(zé)怪 |
C.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適:前往 |
D.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識:認(rèn)識 |
A.余與四人擁火以入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
B.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古之人不余欺 |
C.不出,火且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
D.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 |
A.奇特美麗的景色,往往在偏遠(yuǎn)險要的地方,而能觀賞到的人卻很少。 |
B.蘇軾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尊重事實的精神,也讓他在游覽中獲得喜悅。 |
C.兩段文字夾敘夾議,因事見理,其思想在當(dāng)今社會也具有深遠(yuǎn)的現(xiàn)實意義。 |
D.王文概括地敘寫景物,記敘得簡要明白;蘇文以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取勝。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