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文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dāng)今之世者,必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dāng)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五蠹》)

A.韓非子用假設(shè)的方式進(jìn)行論證,是為了證明“仁義用于古不用于今”的觀點。
B.韓非子認(rèn)為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進(jìn)行大膽革新,而不是拘泥于古法和舊制度。
C.韓非子主張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有進(jìn)步意義。
D.韓非子以守株待兔設(shè)喻,揭示了“法先王”的可笑,增強(qiáng)了文章的生動性。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吉林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5題。
  郭躬字仲孫,潁川陽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習(xí)《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為決曹掾,斷獄至三十年,用法平。諸為弘所決者,退無怨情。年九十五卒。躬少傳父業(yè),講授徒眾常數(shù)百人。后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車都尉竇固出擊匈奴,騎都尉秦彭為副。彭在別屯而輒以法斬人,固奏彭專擅,請誅之。顯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議。議者皆然固奏,躬獨曰:“于法,彭得斬之!钡墼唬骸败娬鳎N疽唤y(tǒng)于督。彭既無斧鉞,可得專殺人乎?”躬對曰:“一統(tǒng)于督者,謂在部曲也。今彭專軍別將,有異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關(guān)督帥。且漢制棨戟即為斧鉞,于法不合罪!钡蹚墓h。又有兄弟共殺人者,而罪未有所歸。帝以兄不訓(xùn)弟,故報兄重而減弟死。中常侍孫章宣詔,誤言兩報重,尚書奏章矯制,罪當(dāng)腰斬。帝復(fù)召躬問之,躬對“章應(yīng)罰金”。帝曰:“章矯詔殺人,何謂罰金?”躬曰:“法令有故、誤,章傳命之謬,于事為誤,誤者其文則輕!钡墼唬骸吧。”
  后三遷,元和三年,拜為廷尉。躬家世掌法,務(wù)在寬平,及典理官,決獄斷刑,多依矜恕,乃條諸重文可從輕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減死罪一等,勿笞,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發(fā)覺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減死罪使戍邊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無慮萬人,又自赦以來,捕得甚眾,而詔令不及,皆當(dāng)重論。伏惟天恩莫不蕩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獨不沾澤。臣以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邊!泵C宗善之,即下詔赦焉。(節(jié)選自《后漢書·郭陳列傳》)
1. 對下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家世衣冠/衣冠:借指士大夫、官紳  
B. 兵事呼吸,不容先關(guān)督帥/關(guān):關(guān)押  
C. 伏惟天恩莫不蕩宥/伏惟:伏在地上想    
D.今死罪亡命無慮萬人/無慮:大約、大概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太守寇恂弘為決曹掾、诮美于徐公
B.①事皆施行,著令、谝匀嗣,有益
C.①顯宗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條諸重文可從輕者四十一事奏之
D.①諸弘所決者,退無怨情、谇覞h制棨戟即斧鉞
3.下面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郭躬掌法寬平的一組是(     )
①于法,彭得斬之
②躬以明法律,召入議
③法令有故、誤,章傳命之謬,于事為誤,誤者其文則輕
④今彭專軍別將,有異于此
⑤乃條諸重文可從輕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⑥臣以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詣金城
A.③⑤⑥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4.下列各項對文章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郭躬家族世代為官,父親郭弘是當(dāng)年著名的斷案專家,郭躬年輕時繼承父業(yè),精通法律,后來做了郡吏,被公府征召。
B.郭躬認(rèn)為,按照法律,秦彭應(yīng)該斬首,但是現(xiàn)今秦彭另率一支軍隊駐扎于別處,情況不一樣。
C.郭躬認(rèn)為,犯罪有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兩種,對過失犯罪的應(yīng)比故意犯罪的處罰要輕。
D.郭躬認(rèn)為皇恩浩蕩寬宏,在押死刑犯在大赦時都獲得了新生,但大赦令還沒恩及那些已經(jīng)逃亡的死刑犯。
5.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翻譯下列句子。
①躬以明法律,召入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條諸重文可從輕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蘇省揚州中學(xué)2010-2011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題。

追和①陶淵明詩引

蘇轍

  東坡先生謫居儋耳,置家羅浮之下,獨與幼子過負(fù)擔(dān)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華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無所嗜好,以圖史為園囿,文章為鼓吹,至是亦皆罷去。獨猶喜為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

  是時,轍亦?担瑫鴣砀嬖唬骸肮胖娙擞袛M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則始于吾。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詩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今將集而并錄之,以遺后之君子。其為我志之。然吾于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淵明臨終,疏告儼等:‘吾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俗患,黽勉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瘻Y明此語,蓋實錄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也。

  嗟乎!淵明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xiāng)里小兒,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為獄吏所折困,終不能悛,以陷大難,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淵明,其誰肯信之?雖然,子瞻之仕其出進(jìn)退,猶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處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眳^(qū)區(qū)之跡,蓋未足以論士也。

  轍少而無師,子瞻既冠而學(xué)成,先君命轍師焉。子瞻嘗稱轍詩有古人之風(fēng),自以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xùn)|坡,其學(xué)日進(jìn),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詩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與淵明比。轍雖馳驟從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淵明,轍繼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東齋引。

  注釋:①依照別人詩詞的格律或內(nèi)容作詩。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轍亦海康    遷:貶官

B.

而實腴     癯:清瘦

C.

自量為己必俗患 貽:留下

D.

其出進(jìn)退    處:處所

(2)

下列句子中,對蘇軾追和陶詩的理由解釋最恰當(dāng)的一組是

[  ]

A.

①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 ②如其為人,實有感焉

B.

①惟有追和古人者     ②少而窮苦

C.

①詩有古人之風(fēng)      ②其學(xué)日進(jìn)

D.

①平生出仕,以犯世患   ②自托于淵明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蘇軾垂暮之年,遠(yuǎn)謫天涯,生活非常艱難,其他讀書寫作活動大都終止了,唯喜歡寫詩,尤其喜歡讀陶淵明的詩歌,追和陶詩。

B.

文中對陶淵明其詩其人的評價全用蘇軾來信的原文來表現(xiàn),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這樣更貼近蘇軾的本意,也含蓄地表達(dá)了蘇轍對陶詩不做評論的態(tài)度。

C.

文章第一段雖不是直接論蘇軾和陶詩,卻談了蘇軾和陶詩的寫作背景,暗示蘇軾和陶詩與他當(dāng)時的處境和心境有關(guān)。

D.

本文是蘇轍應(yīng)蘇軾要求為其和陶詩寫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蘇詩的成就,對蘇軾追和陶詩的心機(jī)委婉地表達(dá)了自己的觀點,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論。

(4)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此所以深服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也。(《追和陶淵明詩引》)

(2)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始得西山宴游記》)

(3)為國者無使為積威所劫哉。ā读鶉摗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2011學(xué)年浙江省富陽場口中學(xué)高二11月期中教學(xué)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jì)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zé),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身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彼烊,不復(fù)與言。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組是()(2分)

A.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jì)考察
B.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洗頭
C.自令放為句末語氣詞,表疑問
D.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zé)同“擇”,選擇
【小題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C.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不足為外人道也
D.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
【小題3】下列對文段的敘述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報任安書》采用書信體的形式,對朋友展示自己生死抉擇時內(nèi)心的矛盾和痛苦。《漁父》采用寓言對話體的形式,通過兩人的對話,展開思想交鋒,真實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現(xiàn)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B.選文乙著重記敘了屈原與漁父的兩次問答,第一次對話揭示出屈原的悲劇是性格悲;第二次對話突出了屈原的高潔品質(zhì),屈原在政治理想破滅后,緊緊地抱著詩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浪漫。
C.司馬遷“就極刑而無慍色”,身受腐刑卻能不以為辱,反而把它作為著書立說的動力,實在是難能可貴,是我們的精神榜樣。
D.從上述兩個文段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司馬遷隱忍堅強(qiáng)的性格和沉郁悲痛感情,也能體會到屈原對生命的意志和尊嚴(yán)的詮釋。司馬遷和屈原樹立了兩種人格榜樣:一個擇生,一個擇死,一個以生踐志,一個以死明志,對后世知識分子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小題4】翻譯文中有下劃線的句子(6分)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②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題。(12分,每小題3分)
來濟(jì),揚州江都人。父護(hù)兒,隋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化及難,闔門死之,濟(jì)幼得免。轉(zhuǎn)側(cè)流離,而篤志為文章,善議論,曉暢時務(wù),擢進(jìn)士。貞觀中,累遷通事舍人。太子承乾敗,太宗問侍臣何以處之,莫敢對。濟(jì)曰:“陛下上不失為慈父,太子得盡天年,則善!钡奂{之。除考功員外郎。十八年,初置太子司議郎,高其選,而以濟(jì)為之,兼崇賢館直學(xué)士。
帝將以武氏為后,濟(jì)諫曰:“王者立后,以承宗廟、母天下,宜擇禮義名家、幽閑令淑者,副四海之望,稱神祇之意。故文王興姒,《關(guān)睢》之化,蒙被百姓,其福如彼;成帝縱欲,以婢為后,皇統(tǒng)中微,其禍如此。惟陛下詳察。”初,武氏被寵,帝特號“宸妃”。濟(jì)與韓瑗諫:“妃有常員,今別立號,不可!蔽涫弦蚜ⅲ蛔园。后更謾言濟(jì)等忠鯁,恐前經(jīng)執(zhí)奏,輒懷反仄,請加賞慰,而實銜之。帝示濟(jì)及瑗,濟(jì)等益懼。
顯慶初,兼太子賓客,進(jìn)爵為侯。帝嘗從容問馭下所宜,濟(jì)曰:“昔齊桓公出游,見老人,命之食,曰:‘請遺天下食!z之衣,曰:‘請遺天下衣!唬骸岣畮煊邢,安得而給?’老人曰:‘春不奪農(nóng)時,即有食;夏不奪蠶工,即有衣!墒茄灾♂嬉,馭下之宜也!庇跁r山東役丁,歲別數(shù)萬人,又議取庸以償雇,紛然煩擾,故濟(jì)對及之。二年,兼詹事。尋坐褚遂良事,貶臺州刺史。久之,徙庭州。龍朔二年,突厥入寇,濟(jì)總兵拒之,謂其眾曰:“吾嘗絓刑罔,蒙赦死,今當(dāng)以身塞責(zé)!彼觳唤殡卸Y賊,沒焉,年五十三。贈楚州刺史,給靈輀還鄉(xiāng)。
(《新唐書·來濟(jì)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累遷通事舍人遷:調(diào)動官職,這里指升官。
B.高其選高:高,與“低”相對。
C.副四海之望副:相稱,符合。
D.蒙被百姓被:蒙受,普及。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而篤志為文章②子路率爾而對曰
B.①以承宗廟、母天下②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C.①遺之衣,曰:“請遺天下衣!雹谖嵝,不忍為之下
D.①帝示濟(jì)及瑗,濟(jì)等益懼②事如此,此必及我
小題3:以下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現(xiàn)來濟(jì)正直耿介的一組是(   )
①善議論,曉暢時務(wù)②太子得盡天年,則善   ③帝納之。除考功員外郎 
④妃有常員,今別立號,不可 ⑤省徭役,馭下之宜也   ⑥遂不介胄而馳賊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④⑤D.②③⑥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來濟(jì),名門之后,幼時遭家庭變故,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但他從小立志學(xué)習(xí),擅長議論,通曉時務(wù),仕途升遷,官運亨通。在處置太子一事上,他敢于直言,最終太宗采納了他的建議。
B.高宗執(zhí)意立武氏為后,來濟(jì)和韓瑗以史強(qiáng)諫,認(rèn)為應(yīng)該選擇出身名門、講究禮儀、有美德的大家閨秀為后。在當(dāng)初分封武氏的事件中,他們兩人據(jù)理力爭,認(rèn)為另立新人,恐怕不行。
C.高宗曾經(jīng)詢問治國之計,來濟(jì)以齊桓公為例,獻(xiàn)上了“省徭役”之策,既表現(xiàn)了他治國的才能,又顯示了對百姓的愛護(hù)。
D.來濟(jì)因為褚遂良事件被一貶再貶,后在突厥入侵時領(lǐng)兵抵抗,沒穿盔甲飛馬沖入敵陣,身陷敵手,以自己的生命來彌補(bǔ)自己的過錯。
小題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宇文化及難,闔門死之,濟(jì)幼得免。(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太子承乾敗,太宗問侍臣何以處之,莫敢對。 (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福建省建陽一中高二上學(xué)期第二次階段考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
與吳質(zhì)書
魏·曹丕
①二月三日,丕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fù)四年。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yuǎn),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jié)。
②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zāi)。徐、陳、應(yīng)、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dāng)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shù)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觀其姓名,已為鬼錄。追思昔游,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可復(fù)道哉?
③觀古今文人,類不護(hù)細(xì)行,鮮能以名節(jié)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zhì),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論》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詞義典雅,足傳于后,此子為不朽矣。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學(xué)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間者歷覽諸子之文,對之抆淚,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為繁富。公干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仲宣獨自善于辭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無以遠(yuǎn)過。
④昔伯牙絕弦于鐘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諸子但為未及古人,自一時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來者難誣,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⑤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fù)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蔽岬虏患爸昱c之齊矣。以犬羊之質(zhì),服虎豹之文;無眾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恐永不復(fù)得為昔日游也。少壯真當(dāng)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⑥頃何以自娛?頗復(fù)有所述造不?東望于邑,裁書敘心。丕白。
(選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xué)語文實驗課本《文言讀本》)
注:①指徐干、陳琳、應(yīng)瑒、劉禎等。 ②相傳堯讓位給許由,許由不受,隱居于箕山。 ③“于邑”同“嗚咽”。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zāi)離:離散
B.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遂:如愿
C.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逮:及、達(dá)到
D.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更:經(jīng)歷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
A.以犬羊之質(zhì),服虎豹之文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酒酣耳熱,仰而賦詩善刀而藏之
C.昔伯牙絕弦于鐘期,仲尼履醢于子路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D.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小題3】下列各項關(guān)于文章的闡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昔年疾疫流行,曹丕的很多文友相繼病逝。他痛失知己,傷心不已,曾將亡友的詩文遺作整理,輯錄成集,以作紀(jì)念。
B.文章以傷逝為主,追念舊游,哀悼亡友,自傷年高,表現(xiàn)了對朋友的真摯懷念和對歲月流逝的無限惆悵。
C.文章深情地回憶了作者與包括徐偉長在內(nèi)的建安七子各人的交往,第三段更對建安七子的德行、才學(xué)及其詩文予以詳細(xì)地評述。
D.這篇書信體抒情散文“前段念往,后段悲來”,有一層慷慨悲涼的情感色彩,這與當(dāng)時已為帝的曹丕遭逢建安時期戰(zhàn)亂不無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32――36題。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xùn),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不敢復(fù)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yuǎn)近,而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廷,贈謚褒美,顯榮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不有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lǐng),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故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語段節(jié)選自張溥的《五人墓碑記》

3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                                 民間

B.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                                   不同尋常

C.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看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惋惜

3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及用法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                                 因為,介詞

B.不能容于遠(yuǎn)近                                       被,介詞

C.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什么,疑問代詞

D.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                               或者,連詞

34、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激昂大義,蹈死不顧。               (被大義所激勵,踏上死路也不回頭。)

B.不敢復(fù)有株治。                     (不敢再有牽連治罪的事發(fā)生。)   

C.佯狂不知所之者。                   (有假裝瘋癲,不知逃到哪里去的。)

D.令五人者保其首領(lǐng)。                 (假使讓這五人保住他們的頭領(lǐng)。)

35、下列對選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閹之亂”時,縉紳多“易其志”,而出身“編伍”的五人卻能“蹈死不顧”,通過對比,突出了五人不畏強(qiáng)暴的正義感。

B.拿高爵顯位者為保全性命,或脫身以逃,或剪發(fā)杜門的辱人賤行與五人的英勇犧牲作比,突出了五人之死死得高尚,死得有意義。

C.把周公贈謚褒美,顯榮于身后之事與五人得以加其土封,使四方之士“拜且泣”的結(jié)局進(jìn)行對比,以突出五人之死的影響之大。

D.拿五人自身如果“老于戶牖之下”盡其天年,與現(xiàn)在“激昂大義”而死進(jìn)行對比,以突出現(xiàn)在的死價值重大影響深遠(yuǎn)。

36、下列不屬于體現(xiàn)五人之死重大意義的一項是

A.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B.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

C.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言文。
與吳質(zhì)書
魏·曹丕
①二月三日,丕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fù)四年。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yuǎn),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jié)。
②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zāi)。徐、陳、應(yīng)、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dāng)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shù)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觀其姓名,已為鬼錄。追思昔游,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可復(fù)道哉?
③觀古今文人,類不護(hù)細(xì)行,鮮能以名節(jié)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zhì),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論》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詞義典雅,足傳于后,此子為不朽矣。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學(xué)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間者歷覽諸子之文,對之抆淚,既痛逝者,行自念也?阻罢卤硎饨,微為繁富。公干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仲宣獨自善于辭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無以遠(yuǎn)過。
④昔伯牙絕弦于鐘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諸子但為未及古人,自一時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來者難誣,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⑤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fù)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蔽岬虏患爸,年與之齊矣。以犬羊之質(zhì),服虎豹之文;無眾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恐永不復(fù)得為昔日游也。少壯真當(dāng)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⑥頃何以自娛?頗復(fù)有所述造不?東望于邑,裁書敘心。丕白。
(選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xué)語文實驗課本《文言讀本》)
注:①指徐干、陳琳、應(yīng)瑒、劉禎等。 ②相傳堯讓位給許由,許由不受,隱居于箕山。 ③“于邑”同“嗚咽”。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zāi)離:離散
B.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遂:如愿
C.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逮:及、達(dá)到
D.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更:經(jīng)歷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
A.以犬羊之質(zhì),服虎豹之文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酒酣耳熱,仰而賦詩善刀而藏之
C.昔伯牙絕弦于鐘期,仲尼履醢于子路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D.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小題3:下列各項關(guān)于文章的闡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昔年疾疫流行,曹丕的很多文友相繼病逝。他痛失知己,傷心不已,曾將亡友的詩文遺作整理,輯錄成集,以作紀(jì)念。
B.文章以傷逝為主,追念舊游,哀悼亡友,自傷年高,表現(xiàn)了對朋友的真摯懷念和對歲月流逝的無限惆悵。
C.文章深情地回憶了作者與包括徐偉長在內(nèi)的建安七子各人的交往,第三段更對建安七子的德行、才學(xué)及其詩文予以詳細(xì)地評述。
D.這篇書信體抒情散文“前段念往,后段悲來”,有一層慷慨悲涼的情感色彩,這與當(dāng)時已為帝的曹丕遭逢建安時期戰(zhàn)亂不無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11月份高三百題精練(1)科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

滄浪亭記

蘇舜欽(宋)

  予以罪廢,無歸,扁舟南游,旅于吳中,始僦①舍以處。時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

  一日過郡學(xué),東顧蘋樹郁然,阜廣水,不類乎城中。并水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shù)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杠③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云錢氏有國,近戚孫承秸之池館也。坳隆勝勢,遺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gòu)亭北原碕④,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榦⑤,光影會合軒戶之間,尤與風(fēng)月為相宜。

  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哉!

  噫!人固動物⑥耳。情橫于內(nèi)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則溺,以為當(dāng)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惟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既而獲斯境,安于沖曠,不與眾驅(qū),因之復(fù)能見內(nèi)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閩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為勝焉!

 。圩ⅲ茛儋郑ji)):租賃。

 、陟郏y)):熱。

 、鄹埽盒。

 、艽J(q0):曲折的河岸。

  ⑤榦(g4n):樹干。

 、迍游铮菏芡馕镉绊懚袆。

(1)

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阜廣水     崇:高

B.

形骸既則神不煩 適:到……去

C.

不亦哉     鄙:鄙陋

D.

予既而獲斯境  廢:(被)罷黜

(2)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

A.

予以罪廢,無

又間令吳廣之次旁叢祠中

B.

南,其地益闊

嚴(yán)大國威以修敬也

C.

光影會合軒戶之間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藍(lán)

D.

因之復(fù)能見內(nèi)外失得之原

浩浩如馮虛御風(fēng)

(3)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

并水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

靠近水邊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條小路

B.

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

我因喜愛而在此流連,于是就用四萬錢買下了它

C.

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

日子就在盤算著細(xì)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D.

情橫于內(nèi)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情感充塞在內(nèi)心,性情壓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

(4)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首段既寫了作者剛到蘇州時居住環(huán)境的惡劣,又表達(dá)了他被罷官后內(nèi)心的郁悶。

B.

第二段敘寫發(fā)現(xiàn)、購置風(fēng)景勝地和筑滄浪亭的經(jīng)過,描繪了園中的優(yōu)美景象。

C.

第三段寫作者在園中乘舟暢游,心曠神怡,進(jìn)而生發(fā)出“覺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D.

尾段作者表達(dá)了對仕途險惡的徹悟,抒發(fā)了寄情山水,與民同樂,傲然自得的情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3題。

顏含,字弘都,瑯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聞。兄畿,咸寧中得疾,闔家營視,頓廢生業(yè),雖在母妻,不能無倦矣。含乃絕棄人事,躬親侍養(yǎng),足不出戶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淳行,贈以甘旨,含謝而不受;騿柶涔,答曰:“病者綿昧,生理未全,既不能進(jìn)啖,又未識人惠,若當(dāng)謬留,豈施者之意也!”

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含課勵家人,盡心奉養(yǎng),每日自嘗省藥饌,察問息耗,必簪屨束帶。

本州辟,不就。東宮初建,含以儒素篤行補(bǔ)太子中庶子。豫討蘇峻功,封西平縣侯,拜侍中,除吳郡太守。王導(dǎo)問含曰:“卿今蒞名郡,政將何先?”答曰:“王師歲動,編戶虛耗,南北權(quán)豪競招游食,國弊家豐,執(zhí)事之憂。且當(dāng)征之勢門,使反田桑,數(shù)年之間,欲令戶給人足,如其禮樂,俟之明宰!焙鶜v簡而有恩,明而能斷,然以威御下。導(dǎo)嘆曰:“顏公在事,吳人斂手矣!蔽粗,復(fù)為侍中。以年老遜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祿大夫,門施行馬,賜床帳被褥,敕太官四時致膳,固辭不受。

于時論者以王導(dǎo)帝之師傅,名位隆重,百僚宜為降禮。太常馮懷以問于含,含曰:“王公雖重,理無偏敬,降禮之言,或是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識時務(wù)!奔榷嫒嗽唬骸拔崧劮粏柸嗜。向馮祖思問佞于我,我有邪德乎?”

人嘗論少正卯、盜跖其惡孰深。或曰:“正卯雖奸,不至剖人棄膳,盜跖為甚!焙唬骸盀閻赫寐,人思加戮;隱伏之奸,非圣不誅。由此言之,少正為甚!北娤谭。

郭璞嘗遇含,欲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與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無勞蓍龜!

桓溫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滿,不許。惟與鄧攸深交;騿柦笕菏績(yōu)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鄧伯道之清,卞望之之節(jié),余則吾不知也。”其雅重行實,抑絕浮偽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遺命素棺薄斂。謚曰靖。喪在殯而鄰家失火,移棺紼斷,火將至而滅,僉以為淳誠所感也。

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躬親侍養(yǎng)    躬:親自

B.含課勵家人   課:督促

C.豫討蘇峻功   豫:預(yù)先

D.為惡彰露    彰:明顯,顯著

2.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顏含“雅重行實,抑絕浮偽”的一組是

(1)本州辟,不就   (2)隱伏之奸,非圣不誅   (3)簡而有恩,明而能斷

(4)數(shù)年之間,欲令戶給人足  (5)惟與鄧攸深交 。6)遺命素棺薄斂

A.(1)(2)(3)  B.(4)(5)(6)  C.(1)(3)(5)  D.(2)(4)(6)

3.下列對文中有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顏含少時以孝悌聞名鄉(xiāng)里。其兄顏畿有病,母親和妻子服侍的有些厭倦,顏含卻放棄一切家務(wù),辛勤服侍,十幾年如一日,江南豪右石崇聽說了,非常敬佩,特贈美味以表敬意。

B.顏含曾被任命為吳郡太守,宰相王導(dǎo)問他上任后先干什么,他回答說:“先把游民從有錢人家征召出來,使他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不要幾年,就會戶給人足,禮樂教化得以恢復(fù)!

C.顏含為人正直,不趨炎附勢。有人想巴結(jié)王導(dǎo),征求他的意見,他沒有附和;強(qiáng)權(quán)人物桓溫請求和他結(jié)為兒女親家,他因為桓溫的權(quán)位達(dá)到了極點,沒有答應(yīng)。

D.顏含儒雅質(zhì)樸,品行敦厚,因此深受晉成帝的器重;為他辦喪事期間鄰居家失火,移動棺材時繩索又?jǐn)嗔耍鸺磳焦撞臅r就滅了,人們都認(rèn)為是他的德行感動了神明。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闔家營視,頓廢生業(yè),雖在母妻,不能無倦矣。

(2)于時論者以王導(dǎo)帝之師傅,名位隆重,百僚宜為降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小題
(一)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二)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蘇軾《石鐘山記》)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明:照明
B.既其出,則或其欲出者咎:責(zé)怪
C.余自齊安舟行臨汝適:前往
D.因笑謂邁曰:“汝之乎?”識:認(rèn)識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余四人擁火以入獨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B.入愈深,其進(jìn)愈難古人不余欺
C.不出,火盡又有若老人咳笑于山谷中者
D.而余亦悔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淺深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奇特美麗的景色,往往在偏遠(yuǎn)險要的地方,而能觀賞到的人卻很少。
B.蘇軾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尊重事實的精神,也讓他在游覽中獲得喜悅。
C.兩段文字夾敘夾議,因事見理,其思想在當(dāng)今社會也具有深遠(yuǎn)的現(xiàn)實意義。
D.王文概括地敘寫景物,記敘得簡要明白;蘇文以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取勝。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謂之后洞。(3分)
(2)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