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發(fā)現(xiàn) 非我也,歲也——年成 B、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快 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致力 C、金就礪則利——接近、靠近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D、風(fēng)雪嚴(yán)寒,從數(shù)騎出——跟隨 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去、前往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01 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中新教材同步導(dǎo)學(xué)(高一·上) 題型:048
閱讀下文,解答文后問題。
梁惠王①曰:“晉國②,天下莫強(qiáng)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壹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溽;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墒怪畦枰該榍爻畧(jiān)甲利兵矣。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溽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以王敵?故曰:‘仁者無敵!跽埼鹨桑
孟子見梁襄王③,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吾對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倭夯萃酰簯(zhàn)國時魏國國君,分元前369年至前319年在位。即位后八年,從安邑遷都大梁,所以叫梁惠王。
、跁x國:這里指魏國。是梁惠王自稱本國。
、哿合逋酰毫夯萃踔印9318至前296年在位。
1.下列句子加粗字的正確解釋和讀音是:
[ ]
①卒然問曰 ②天下惡乎定?
2.對“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中的“入”“出”解釋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入:在國內(nèi) 出:在國外
B.入:對內(nèi) 出:對外
C.入:在家里 出:在外面
D.入:在家 出:外出
3.“其如是,孰能御之”中“御”字的詞義是:
[ ]
4.“彼奪其民時”的“彼”指代的是:
[ ]
5.下列句中的“莫”與“天下莫強(qiáng)焉”中的“莫”字意義,用法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 ]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寡人恥之,愿比死者壹灑之
A.我為此感到羞恥,希望能替全體死難者雪恥復(fù)仇。
B.我為此感到羞恥,希望給死者以撫恤。
C.這是很羞慚的事,希望能替全體死難者雪恥復(fù)仇。
D.這是很羞慚的事,愿意給死者以撫恤。
7.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 ]
A.遠(yuǎn)看他不像個國君,到他跟前也看不出威嚴(yán)的樣子。
B.看他比不了別國的國君,跟隨他的人看不出有怕他的。
C.看他比不了別國的國君,到他跟前也看不出威嚴(yán)的樣子。
D.遠(yuǎn)看他不像個國君,跟隨他的人看不出有怕他的。
8.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 ]
A.如今天下為爭奪牧場,沒有不喜歡殺人的。
B.如今天下放牧的人,沒有不以殺人為手段的。
C.如今天下的國君,沒有不以殺人為手段的。
D.如今天下的國君,沒有不喜歡殺人的。
9.誠如是,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 ]
A.果真如此,百姓就會歸順?biāo),好像是水就要向下流,蓬勃興旺的局面誰能抵擋得住呢?
B.國君如此誠實(shí),百姓就會歸順?biāo)孟袷撬鸵蛳铝,蓬勃興旺的局面誰能抵擋得住呢?
C.果真如此,百姓就會歸順?biāo),好像水自然要向下流,蓬勃興旺的局面誰能抵擋得住呢?
D.國君如此誠實(shí),百姓就會歸順?biāo),好像水自然要向下流,精力充沛誰能抵擋得住呢?
10.下列說法與孟子主張不一致的一項(xiàng)是:
[ ]
A.國君應(yīng)愛民保民;反對一切使生靈涂炭的戰(zhàn)爭。
B.國君應(yīng)以仁政治理天下;反對嗜殺百姓。
C.梁惠王、梁襄王都在嗜殺者之列;應(yīng)以愛民保民為本。
D.國君愛民保民,百姓歸附,天下一統(tǒng),社會也就安定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閱讀下文,解答文后問題。
梁惠王①曰:“晉國②,天下莫強(qiáng)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壹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溽;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墒怪畦枰該榍爻畧(jiān)甲利兵矣。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溽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以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孟子見梁襄王③,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吾對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倭夯萃酰簯(zhàn)國時魏國國君,分元前369年至前319年在位。即位后八年,從安邑遷都大梁,所以叫梁惠王。
②晉國:這里指魏國。是梁惠王自稱本國。
、哿合逋酰毫夯萃踔。公元前318至前296年在位。
1.下列句子加粗字的正確解釋和讀音是:
[ ]
①卒然問曰 ②天下惡乎定?
2.對“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中的“入”“出”解釋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入:在國內(nèi) 出:在國外
B.入:對內(nèi) 出:對外
C.入:在家里 出:在外面
D.入:在家 出:外出
3.“其如是,孰能御之”中“御”字的詞義是:
[ ]
4.“彼奪其民時”的“彼”指代的是:
[ ]
5.下列句中的“莫”與“天下莫強(qiáng)焉”中的“莫”字意義,用法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 ]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寡人恥之,愿比死者壹灑之
A.我為此感到羞恥,希望能替全體死難者雪恥復(fù)仇。
B.我為此感到羞恥,希望給死者以撫恤。
C.這是很羞慚的事,希望能替全體死難者雪恥復(fù)仇。
D.這是很羞慚的事,愿意給死者以撫恤。
7.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 ]
A.遠(yuǎn)看他不像個國君,到他跟前也看不出威嚴(yán)的樣子。
B.看他比不了別國的國君,跟隨他的人看不出有怕他的。
C.看他比不了別國的國君,到他跟前也看不出威嚴(yán)的樣子。
D.遠(yuǎn)看他不像個國君,跟隨他的人看不出有怕他的。
8.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 ]
A.如今天下為爭奪牧場,沒有不喜歡殺人的。
B.如今天下放牧的人,沒有不以殺人為手段的。
C.如今天下的國君,沒有不以殺人為手段的。
D.如今天下的國君,沒有不喜歡殺人的。
9.誠如是,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 ]
A.果真如此,百姓就會歸順?biāo),好像是水就要向下流,蓬勃興旺的局面誰能抵擋得住呢?
B.國君如此誠實(shí),百姓就會歸順?biāo),好像是水就要向下流,蓬勃興旺的局面誰能抵擋得住呢?
C.果真如此,百姓就會歸順?biāo),好像水自然要向下流,蓬勃興旺的局面誰能抵擋得住呢?
D.國君如此誠實(shí),百姓就會歸順?biāo),好像水自然要向下流,精力充沛誰能抵擋得住呢?
10.下列說法與孟子主張不一致的一項(xiàng)是:
[ ]
A.國君應(yīng)愛民保民;反對一切使生靈涂炭的戰(zhàn)爭。
B.國君應(yīng)以仁政治理天下;反對嗜殺百姓。
C.梁惠王、梁襄王都在嗜殺者之列;應(yīng)以愛民保民為本。
D.國君愛民保民,百姓歸附,天下一統(tǒng),社會也就安定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甘肅省蘭州一中2011-2012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6高等學(xué)校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語文(北京卷)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高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設(shè)計(jì)必修四語文粵教版 粵教版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bào)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bào)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bào)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bào)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bào)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bào)電話:027-86699610 舉報(bào)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