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詞語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彼有食可守,待終喪/汝歿六月二日
B.汝子始十歲/蓋東野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
C.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如土石何
D.吾佐董丞相汴州/今王鼓樂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加粗詞語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彼有食可守,待終喪/汝歿六月二日
B.汝子始十歲/蓋東野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
C.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如土石何
D.吾佐董丞相汴州/今王鼓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能力型全程導學高一語文(下冊) 題型:048

  南宮生,吳人,偉軀干,博涉書傳。少任俠,善擊劍走馬,尤善彈,指飛鳥下之……

  有二將軍,恃武橫甚,數(shù)毆辱士類,號虎冠。其一嘗召生飲;蛟唬骸氨诵锊豢杀M也!”生笑曰:“使酒人烏能勇,吾將柔之矣!”即命駕往。坐上坐,為話古賢將事,其人竦聽,據(jù)樽下拜起為壽,至罷會,無失儀。

  其一嘗遇生客次,顧生不下已,目慴①生而起,他日見生獨騎出,從健兒帶刀策馬踵生后,若將肆暴者。生故緩轡,當中道進,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詣生謝,請結歡,生能義氣服人類如此。注:①慴(zh6瞪眼)

(選自明高啟《南宮生傳》)

1.下列加粗字注音、釋義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①博涉書
②尤善
③彼不可近
④策馬生后
A.①傳(chu2n,傳遞)
②彈(d4n,彈弓)
 、坌铮x),過量飲酒)
④踵(zh%ng,腳跟)
B.①傳(zhu4n,自傳)
②彈(t2n,使彈弓)
  ③酗(x),撒酒瘋)
④踵(zh%ng,走到)
C.①傳(zhu4n,經(jīng)傳)
②彈(t2n,用彈弓射)
  ③酗(x),撒酒瘋)
④踵(zh%ng,走到)
D.①傳(zhu4n,經(jīng)傳)
②彈(d4n,彈弓)
 、坌铮x),飲酒過量)
④踵(zh%ng,腳后跟)

2.對下列加粗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①數(shù)毆辱士 ②生能義氣服人如此

[  ]

A.①同類 ②這一類

B.①類似 ②大致

C.①人類 ②種類

D.①同類 ②大致

3.補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詞語,補后抄在橫線上。

①據(jù)樽下拜起為壽 ②其一嘗遇主客次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4.選出下列帶點詞用法相同的兩句。

A.彼酗不可

B.指飛鳥

C.不敢突冒呵

D.吾將之矣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①使酒人烏能勇

[  ]

A.借酒使性的人怎么能勇敢

B.假使撒了酒瘋如何能勇猛

C.借酒的人不能勇敢

D.假使過多飲酒就不能勇敢

②至罷會,無失儀

[  ]

A.等到喝完酒,也不能失去常態(tài)

B.一直到散席,都沒有失禮

C.等到喝完酒,沒有一人失禮

D.一直到散席,都沒有人失禮

6.南宮生能使第一個將軍“據(jù)樽下拜起為壽”的原因是

[  ]

A.即命駕往

B.為話古賢將事

C.無失儀

D.吾將柔之矣

7.第二個將軍“不敢突冒呵避”的原因是

[  ]

A.顧生不下己

B.知生非懦懦

C.生能義氣服人類如此

D.欲“請結歡”

8.正確表達這篇文字內(nèi)容的一項是

[  ]

A.南宮生是個能文能武的人

B.南宮生對待下屬軍官的態(tài)度

C.南宮生使人敬服主要靠正氣和說理

D.南宮生主要以說理和正氣使人敬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題。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1)下列句中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陳力就,不能者止
列:行列。
B.危而不持,顛而不
扶:攙扶。
C.則將焉用彼
相:輔助者。
D.龜玉毀于
櫝:匣子。

(2)對下列句中加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夫子欲
②是誰過與
③則修文德以來
④而在蕭墻內(nèi)也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3)以下五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孔子主張禮治的一組是

[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②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⑤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4)孔子稱呼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如“求也”、“冉也”等。而在本文中,對冉有的稱呼,卻省去了這個“也”字,三次直呼“求”。對此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省去“也”,表現(xiàn)出孔子的語氣急促,態(tài)度嚴肅。

B.突出孔子聲色俱厲的那種神態(tài)。

C.突出了孔子的義正辭嚴和冉有的理屈詞窮。

D.突出孔子對冉有的觀點及做法深惡痛絕。

(5)對這段文字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孔子批評了冉有口是心非、編造借口、不說老實話的兩面派態(tài)度。

B.孔子主張財物均勻分配,上下和好相處,相安無事。

C.孔子主張以德服人,用禮樂教化人,實行仁義之政。

D.季氏攻打顓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魯國國君削弱自己的權力。

(6)把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固而近于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世必為子孫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來之,則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題。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1)下列句中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陳力就,不能者止
列:行列。
B.危而不持,顛而不
扶:攙扶。
C.則將焉用彼
相:輔助者。
D.龜玉毀于
櫝:匣子。

(2)對下列句中加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夫子欲
②是誰過與
③則修文德以來
④而在蕭墻內(nèi)也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3)以下五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孔子主張禮治的一組是

[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②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⑤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4)孔子稱呼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如“求也”、“冉也”等。而在本文中,對冉有的稱呼,卻省去了這個“也”字,三次直呼“求”。對此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省去“也”,表現(xiàn)出孔子的語氣急促,態(tài)度嚴肅。

B.突出孔子聲色俱厲的那種神態(tài)。

C.突出了孔子的義正辭嚴和冉有的理屈詞窮。

D.突出孔子對冉有的觀點及做法深惡痛絕。

(5)對這段文字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孔子批評了冉有口是心非、編造借口、不說老實話的兩面派態(tài)度。

B.孔子主張財物均勻分配,上下和好相處,相安無事。

C.孔子主張以德服人,用禮樂教化人,實行仁義之政。

D.季氏攻打顓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魯國國君削弱自己的權力。

(6)把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固而近于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世必為子孫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來之,則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中(試驗本)學科課程導學叢書(高三·下)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也。祖系,吳大鴻臚。父悌,吳平后入晉,為邵陵太守。洪少好學,家貧,躬自伐薪以貿(mào)紙筆,夜輒寫書誦習,遂以儒學知名。性寡欲,無所愛玩,不知棋局幾道,摴蒲[注]齒名。為人木,不好榮利,閉門卻掃,未嘗交游。于杭余山見何幼道、郭文舉,目而已,各無所言。時或尋書問義,不千里崎嶇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覽典籍,尤好神仙導養(yǎng)之法。從祖玄,吳時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以其煉丹秘術授弟子鄭隱。洪就隱學,悉得其法焉。后師事南海太守上黨鮑玄。玄亦內(nèi)學,逆占將來,見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傳玄業(yè),兼綜練醫(yī)術,凡所著撰,皆精是非,而才學畜贍。(選自《晉書·列傳第四十二》)

  注:摴蒲:古代賭博游戲。

①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躬自伐薪以貿(mào)紙筆(貿(mào):買。)

B.為人木,不好榮利(訥:語言遲鈍。)

C.目而已,各無所言(擊:看。)

D.皆精是非,而才學畜贍(覈:核實。)

②對“夜輒寫誦習,遂以儒學知名。”中的“書”字意思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與“時或尋問義,不遠千里崎嶇冒涉”中“書”的意思相同。

B.與“適得府君,明日來迎汝”中“書”的意思相同

C.與“彼童子之師,授之而習其句讀者”中“書”的意思相同

D.與“相如顧召趙御史曰”中的“書”意思相同

E.與以上幾句中“書”的意思都不相同

③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a(chǎn)句和b句用法相同,c句與d句用法也相同。

B.a(chǎn)句和b句用法不同,c句與d句用法相同。

C.a(chǎn)句和b句用法不同,c句與d句用法也不同

D.a(chǎn)句和b句用法相同,c句與d句用法不同

④劃線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a性寡欲,無所愛玩

b洪就隱學,悉得其法焉。

A.a(chǎn)(葛洪)生性沒有過多的欲望,沒有喜愛玩的東西。

b葛洪于是就學習鄭隱,學到了全部的煉丹的方法。

B.a(chǎn)(葛洪)生性沒有過多的欲望,沒有喜愛、欣賞的東西。

b葛洪于是就學習鄭隱,學到了全部的煉丹的方法。

C.a(chǎn)(葛洪)生性沒有過多的欲望,沒有喜愛、欣賞的東西。

b葛洪去跟鄭隱學習,全都掌握了煉丹的方法。

D.a(chǎn)(葛洪)生性沒有過多的欲望,沒有喜歡玩的東西。

b葛洪去跟鄭隱學習,全都掌握了煉丹的方法。

⑤根據(jù)文中所述,葛洪是怎樣一個人?

[  ]

a出身官宦世家 b出身貧寒人家 c喜歡學習 d沒什么業(yè)余愛好 e不善言辭 f好交朋友 g不追求功名利祿 h擅長內(nèi)學和醫(yī)術 i才學淵博

A.bcdefgh
B.a(chǎn)cdeghi
C.bcefghi
D.a(chǎn)cefgh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問題。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以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與汝相養(yǎng)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1.對下列句中加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汝之純明而不蒙其澤乎 克:能
B.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   業(yè):繼承……的事業(yè)
C.斂不其棺       憑:憑借
D.吾實為之,其又何   尤:怨恨
2.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與其他三項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B.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
C.傳之非其真也
D.東野之書,耿蘭之報
3.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兩段選文都以“嗚呼”兩個嘆詞開頭,表明作者的感情變得更加強烈。
B.選文第一段寫作者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的矛盾心情,文章語意反復而一氣貫通,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C.選文第二段主要表現(xiàn)作者的痛悔、內(nèi)疚之情,多用整句,情緒激宕,一氣呵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第二段選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表明作者因為十二郎之死的打擊,更因自己身體狀況特差,所以已預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
4.翻譯下列句子。
(1)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文本選段,完成下面的題。
  故曰: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絕圣棄知,大盜乃止;摘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zhí)煜轮シ,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師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guī)矩,攫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則天下不鑠矣;人含其聰,則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楊、墨、師曠、工倕、離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亂天下者也,法之所無用也。
1.下列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國之利器不可以人/示:顯露。
B.玉毀珠,小盜不起/擿:扔掉。
C.殘?zhí)煜轮シǎ瘹棧汉ε隆?BR>D.則天下不矣/鑠:炫耀。
2.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魚不可脫淵②故跖之徒問跖曰
B.①故絕圣棄知,大盜止②是圣人之過也
C.①掊斗折衡,民不爭②毀絕鉤繩棄規(guī)矩
D.①而天下始人含明矣②而天下始人有巧矣
3.下列六句話分別編成四組,全部是莊子“絕圣棄智”主張的一項是(    )
①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②摘玉毀珠,小盜不起
③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
④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
⑤毀絕鉤繩而棄規(guī)矩
⑥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⑤⑥
4.下列有關文意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莊子認為斷絕圣人,摒棄智慧,社會就會安定,大盜就能中止;丟棄那些貴重的器物,不崇尚珠寶金玉,人們就不會偷盜。
B.莊子認為是斗斛、秤桿等量器的出現(xiàn),造成了百姓的爭斗,要解決這種爭斗,最好的辦法是“掊斗折衡”。
C.莊子基于自己被壓迫的階層和對為統(tǒng)治者服務的儒家的仇恨,明確提出要折斷工倕的手指,鉗住楊朱、墨翟善辯的嘴巴。
D.莊子認為,天下出現(xiàn)邪惡的原因,在于曾參、史魚、楊朱、墨翟、師曠、工倕和離朱之流炫耀自己的品德和智慧,迷亂了天下人。
5.把下面的文字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殫殘?zhí)煜轮シ,而民始可與論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含其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上海市吳淞中學2011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后唐莊宗過河,荊渚高季昌①謂其門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僅獲自免,龍德③已來止求安活。我今入覲,亦要嘗之。彼若經(jīng)營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鎮(zhèn),可為子孫之福。此行決矣!奔茸躁I回,謂震曰:“新主百戰(zhàn)方得河南,對勛臣夸手鈔《春秋》,又豎指云:‘我于指頭上得天下。’則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獵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無憂!蹦酥髅媪_城,拒敵之具。不三年,莊宗不守。英雄之料頃刻不差,宜乎貽厥子孫、

  注:①高季昌:后梁時擔任荊州節(jié)度使,莊宗渡黃河滅梁之后高季昌在荊州稱王,建南平國。荊渚,即荊州。②梁祖:梁太祖朱全忠。③龍德:梁末帝年號。④貽:留傳;遺留。

(1)

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某梁祖( 。

(2)且游獵旬日不回(  )

(3)既自回( 。

(4)宜乎貽子孫。ā 。

(2)

下列句中加粗字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

A.

中外情何以堪

B.

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C.

沛公居山東

D.

則束載、厲兵、秣馬

(3)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

門客梁震曰   爾無忘乃父之志

B.

龍德來止求安活  學而不可以

C.

子孫之!   ∪朔綖榈顿蓿覟轸~肉,何辭

D.

筑西面羅城    良入,具告沛公

(4)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彼若經(jīng)營四方,必不縻我

________________

(2)則功在一人,臣佐何有

________________

(5)

概括高季昌入宮覲見莊宗的根本目的:________________

(6)

從高季昌的話中,概括新主莊宗的兩個主要特點。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題。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笨鬃釉唬骸扒!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社稷之臣也——是:這
B.且爾言矣——過:超過
C.君子疾夫曰欲之——舍:避而不談
D.而必為之——辭:托詞
2.比較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冉有、季路于孔子
②圖窮匕
③則將焉用彼
④今由與求也,夫子
A.兩個“見”字相同,兩個“相”字也相同
B.兩個“見”字相同,兩個“相”字不同
C.兩個“見”字不同,兩個“相”字相同
D.兩個“見”字不同,兩個“相”字也不同
3.從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B.……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D.則將焉用彼相矣
4.下列各句中括號里補充出來的省略成分,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
A.昔者先王以(顓臾)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B.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之)也
C.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之)也
D.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己)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
5.以下五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孔子“主張禮治”的一組是(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②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⑤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6.把文段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黑龍江省實驗中學2006-2007學年度上學期高一學年期末考試 語文試卷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題。

  (唐玄宗天寶)六載十月,帝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險固,吐蕃舉國守之,今頓兵其下,殺數(shù)萬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無,不如且厲兵秣馬,俟其有釁,然后取之!钡垡獠豢。將軍董延光自請將兵取石堡城,帝命忠嗣分兵助之。忠嗣不得已奉詔,而不盡輔延光所欲。延光怨之。李光弼乃言于忠嗣曰:“大夫以愛士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雖迫于制書(皇帝的命令),實奪其謀也。何以知之?今以數(shù)萬之眾授之,而不立重賞,士卒安肯為之盡力乎!然此天子意也,彼無功,必歸罪于大夫。大夫軍府充盈,何愛數(shù)萬緞帛不以杜其讒口乎!”忠嗣曰:“今以數(shù)萬之眾爭一城,得之未足制敵,不得亦無害于國。故忠嗣不欲為之.今受責天子,不過以金吾、羽林一將軍歸宿衛(wèi),其次不過黔中上佐,忠嗣豈以數(shù)萬人命易一官乎!”延光過期不克,言忠嗣阻撓軍計。帝怒,李林甫因使人誣告忠嗣,敕征入朝,貶漢陽太守。八載,帝使哥舒翰攻石堡城,拔之。唐士卒死者數(shù)萬,果如忠嗣之言。

(摘自宋朝范祖禹《唐鑒》卷九)

(1)

下面各句中,加粗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

A.

①彼無功,必歸罪大夫  ②今君王既棲會稽之上

B.

①士卒安肯為盡力乎 、谖崞美我者,私我也

C.

①大夫愛士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 、谖瀹之宅,樹之

D.

①今以數(shù)萬之眾授之,不立重賞 、诒,水為之,寒于水

(2)

下列各項中,都表示王忠嗣不愿攻打石堡城的原因的一組是

①石堡險固,吐蕃舉國守之。

②今頓兵其下,殺數(shù)萬人不能克,

③忠嗣不得已奉詔。

④不立重賞,士卒安肯為之盡力乎!

⑤彼無功,必歸罪于大夫。

⑥得之未足制敵,不得亦無害于國。

[  ]

A.

①②⑤

B.

①②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3)

下列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

王忠嗣勸皇帝不要攻打石堡城,意見未被采納。延光主動請求攻打石堡城,皇帝于是命令王忠嗣分兵幫助延光。忠嗣表面上接受詔令,但內(nèi)心不愿成就延光的功勞。

B.

延光怨恨王忠嗣不幫助自己作戰(zhàn),李光弼規(guī)勸忠嗣順從皇帝的旨意,派兵配合延光作戰(zhàn),并指出他的吝嗇會給他帶來殺身之禍。

C.

王忠嗣認為攻取石堡城傷亡太大,而且對國家也沒有太大的益處,忠嗣更不愿用幾萬人的生命去為自己換得官職,最終沒有改變自己的主意。

D.

延光率軍攻城,超過了戰(zhàn)爭取勝的時間,未能攻下,王忠嗣遭到了誣告被貶為漢陽太守。此后,唐軍接連攻打了八年才攻下了石堡城。

(4)

把下面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陽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1)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