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對課文《師說》第2段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該段運用了三組對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惡劣習氣。
B.該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眾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結(jié)論。
C.該段再以擇師教子和自身“恥師焉”作對比,得出了“小學而大遺”的結(jié)論。
D.該段最后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對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
      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的結(jié)論。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課文《師說》第2段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該段運用了三組對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惡劣習氣。
B.該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眾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結(jié)論。
C.該段再以擇師教子和自身“恥師焉”作對比,得出了“小學而大遺”的結(jié)論。
D.該段最后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對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的結(jié)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題。
魯迅的后園
李建民
  ①紹興我去了兩次,都是朝著魯迅先生去的。
 、诎俨輬@是新臺門周氏家族共同擁有的一個普通菜園子,因為荒蕪,雜草叢生,人們雅稱其為“百草園”。魯迅說: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渲兴坪醮_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酆髨@是我對魯迅的發(fā)見。
 、荇斞甘䴕q進三味書屋就學,前后長達五年時間。老師壽鏡吾授業(yè)極嚴,但嚴中有寬,這書屋的南北二洞門連接空間,便是業(yè)間的“談余小憩”后園——我所說的地理上的后園,就是這三味書屋后面偌大的空間。在這人跡罕至的后園,我卻似乎聽到一群孩子放下書本之后群擁而至的歡呼聲和咯咯笑聲,那種從課堂上剛剛解放出來的孩子的笑聲、那種只可以釋放十幾、二十分鐘的笑聲,鈴鐺一樣的扣人心弦!這有如天籟之音的笑聲在這四面是墻的后園來回沖撞。
 、葸@是地理上的魯迅在故里的一個后園。這百草園是兒時周樹人的樂園,同時也是成人魯迅的失樂園!它記載著一個鼎盛家族的由興而衰,小小心靈早歷了人世滄桑。它出現(xiàn)在魯迅的童年時代,之后的魯迅的另一個后園,可不是地理上的、故里和童年的,而是人生和思想的另一個后園。
 、拮鳛槊暌暪硌厶炜盏哪且粋后園,則是《秋夜》里出現(xiàn)的長著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的后園,這已是一個戰(zhàn)斗與斗爭中的魯迅思想的后園。在這個看似詩意橫生的“后園”,潔白的梔子花開時,棗樹又要做小粉紅花的夢。在魯迅的意識里,是思索和敬奠這些蒼翠精致的英雄們!面對諸如那個強盜出身的紹興革命軍首領嚷著要殺死他,“我就到了南京,在教育部辦事”;因為寫文章的魯迅就是“我”,弄到段祺瑞將我撤職,并要逮捕我,我就到廈門大學做教授。約有半年,和校長以及別的幾個教授沖突了,便到了廣州中山大學做了教務長兼文科教授。后來國民黨清黨大肆殺入,魯迅回到上海以譯作謀生。但因為加入自由大同盟,國民黨通緝他便躲了起來,后加入左翼作家聯(lián)盟,所有譯作全被
禁止。這就是不斷抗爭,不斷迂回的魯迅先生遭遇的人生境況總不盡人意的人生后園,它增強了魯迅的戰(zhàn)斗力與意志力。設想沒有這么多的思想與生活的阻擾,這封建士大夫家庭出來的長房長孫周樹人,最多的努力就是使這個業(yè)已失去昔日光彩的家族恢復到中落之前的境況。破落的前臺沒有了,負笈遠行的世態(tài)炎涼又讓他看清楚腐朽社會真面目的后園,糾正了只信進化論的“偏頗”后,魯迅的思想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21歲周作人作了這首《自題小像》詩,三十年后51歲的魯迅書寫了這首詩,可見其間的無奈和以血薦乾坤的氣概!后園不盡都是詩意,后園充滿著戰(zhàn)斗與號角,人生的后園與精神的后園在一個優(yōu)秀人物身上都是那么的重要!
 、唪斞赣醒裕袊亩氖肥堑弁鯇⑾嗟募易V,就因為史官單一地從帝王的視點出發(fā),忽略了更廣大的人群,尤其忽略了他們的精神狀況。我們的英雄史詩其實也在重復史碑對人們的精神狀況的忽略,私人性、精神性的內(nèi)容對于我們認識歷史與世界的補充其實是很重要的。任何的惟制度文物和公共事件構(gòu)成的歷史肯定是殘缺不全的,不真實的。所以許多的英雄式的歷史人物的前臺與后園其實是并重的。甚至后園會有更多歷史與事件的真實!從魯迅故居那個“栽花一年,看花十日”的三味書屋的后園,到已成了歷史云煙的人生舞臺不幸的后園,我看到了一種鐵骨錚錚的必然。有如后園的那棗,直刺刺地要刺破夜空,劃亮時代。安逸與幸福固然讓我們分享時代的前臺榮光,浸淫其間又讓我們在靡聲中軟化,是站立還是萎靡?思想者不能放棄選擇!
 、噙@是我從魯迅故里徜徉出來的一個閃念,現(xiàn)在的孩子很少有自主的選擇,他們的父母只為他們選擇了課堂而不是后園;長大的我們,則更多的選擇物質(zhì)和名利的前庭,所以我們?nèi)鄙黉J利與偉岸!魯迅故里粉墻青瓦的老街依舊人流熙攘,滑稽的孔乙己塑像不知道是為了紀念孔乙己還是紀念魯迅,我在覺得他的傳神之外,總覺出他還夾雜在我們?nèi)巳褐姓Q。雖然不復見祥林嫂那苦樣,阿Q也只在影視書畫上作戲謔的解讀,可那滿街的臭豆腐昭示著一種不散的偏愛。想說什么呢?魯迅作品人物的后代還有我們。ㄟx自2010年《散文選刊》第8期,有刪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
A.本文思路清晰,過渡自然,樸實無華卻不失生動的語言和深刻的主旨搭配很好,給人言近旨遠,文質(zhì)皆修的感覺。
B.開篇介紹了百草園的概況和童年的魯迅在百草園中的快樂生活與后文寫成年魯迅的生活際遇形成了鮮明對比。
C.文章第⑥段中寫到魯迅先生遭遇的種種不盡人意的人生境況,表現(xiàn)了魯迅的抗爭精神,但也抹上了一層明知其不可為而偏為之的悲劇色彩。
D.文章最后一段筆鋒一轉(zhuǎn),談及現(xiàn)代社會人們追名逐利、精神缺失的現(xiàn)實,在對比中凸顯本文主旨,更有現(xiàn)實針對性,表現(xiàn)了作者對“思想和人生的后園”的呼喚。
E.這篇文章以游記的方式寫人生雜感,借魯迅先生的后園,談對魯迅一生奮斗軌跡的認識,挖掘魯迅作品背后的精神價值。
(2)從全文看,“魯迅的后園”指什么?請加以歸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龠@有如天籟之音的笑聲在這四面是墻的后園來回沖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谶@百草園是兒時周樹人的樂園,同時也是成人魯迅的失樂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⑦自然段中說“所以許多的英雄式的歷史人物的前臺與后園其實是并重的”,請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作者這樣說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題目。(11分)
智慧之書     
余光中
①知識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識一定勝過古人,但智慧則未必。新知識往往比舊知識豐富、正確,但是真正的智慧卻難分新舊。知識,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卻需要再三玩味,反復咀嚼,不斷印證。如果一本書愈讀愈有味,而所獲也愈豐,大概就是智慧之書了。據(jù)說《天路歷程》的作者班揚,生平只熟讀一部書:《圣經(jīng)》。彌爾頓是基督教的大詩人,當然也熟讀《圣經(jīng)》,不過他更博覽群書。其結(jié)果,班揚的成就也不比彌爾頓遜色多少。真能善讀一本智慧之書的讀者,離真理總不會太遠,無論知識怎么爆炸也會得魚忘筌的吧。
②叔本華說:“只要是重要的書,就應該立刻再讀一遍。”他所謂的重要的書,正是我所謂的智慧之書。要考驗一本書是否不朽,最可靠的試金石當然是時間。古人的經(jīng)典之作,已經(jīng)有時間為我們鑒定過了;今人的呢,可以看看是否經(jīng)得起一讀再讀。一切創(chuàng)作之中,最耐讀的恐怕是詩了。就我而言,“峨眉山月半輪秋”和“岐王宅里尋常見”,我讀了幾十年,幾百遍了,卻并未讀厭,所以趙翼的話“至今已覺不新鮮”,是說錯了。其實,散文、小說、戲劇甚至各種知識性文章等等,只要是杰作,自然也都耐讀。奇怪的是,詩最短,應該一覽無遺,卻時常一覽不盡。相反地,卷帙浩繁、令人讀來廢寢忘食的許多偵探故事和武俠小說,往往不能引人看第二遍。凡以情節(jié)取勝的作品,真相大白之后也就完了。真正好的小說,很少依賴情節(jié)。詩最少情節(jié),就連敘事詩的情節(jié),也比小說稀薄,所以詩最耐讀。
③朱光潛說他拿到一本新書,往往選翻一兩頁,如果發(fā)現(xiàn)文字不好,就不讀下去了。我要買書時,也是如此。這種態(tài)度,不能斥為形式主義,因為一個人必須想得清楚,才能寫得清楚;反之,文字夾雜不清的人,思想一定也混亂。所以文字不好的書,不讀也罷。有人立刻會說,文字清楚的書,也有一些淺薄得不值一讀。當然不錯,可是文字既然清楚,淺薄的內(nèi)容也就一目了然,無可久遁。倒是偶爾有一些書,文字雖然不夠清楚,內(nèi)容卻有其分量,未可一概抹殺。某些哲學家之言便是如此。不過這樣的哲學家,我也只能稱為有分量的哲學家,無法稱為清晰動人的作家。如果有一位哲學家的哲學與唐君毅的相當或相近,而文字卻比較清暢,我寧可讀他的書,不讀唐書。一位作家如果在文字表達上不為讀者著想,那就有一點“目無讀者”,也就不能怪讀者可能“目無作家”了。朱光潛的試金法,頗有道理。
④凡是值得讀的智慧之書,都值得精讀,而且再三誦讀。古人所謂的“一目十行”,只是修辭上的夸張!耙荒渴小敝挥袃煞N情形:一是那本書不值得讀,二是那個人不會讀書。精讀一本書或一篇作品,也有兩種情形。一是主動精讀,那當然自由得很;二是被迫精讀,那就是以該書或該文為評論、翻譯或教課的對象。要把一本書論好、譯好或教好,怎能不加精讀?所以評論家(包括編者、選家、注家)、翻譯家、教師等等都是很特殊的讀者,被迫的精讀者。這種讀者一方面為勢所迫,只許讀通,不許讀錯,一方面較有專業(yè)訓練,當然讀得更精。經(jīng)得起這批特殊讀者再三精讀的書,想必是佳作。經(jīng)得起他們讀上幾十年幾百年的書,一定成為經(jīng)典了。普通的讀者呢,當然也有他們的影響力,但是往往接受特殊讀者的“意見領導”。
【小題1】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5分)

A.班揚與彌爾頓相比,成就并不遜色多少:這說明知識多不一定就意味著智慧高。
B.古人的經(jīng)典之作可以讓人一讀再讀,不會生厭;“至今已覺不新鮮”一說未必準確。
C.詩歌情節(jié)最少,這是詩歌最耐讀的根本原因。
D.一個人必須想得清楚,才能寫出清楚的文字;文字夾雜不清,一定意味著寫作的人思想混亂。
E.被迫精讀者因為有專業(yè)訓練而且“為勢所迫”,所以精讀能力要比主動精讀者更強。
【小題2】對作者所說的“有分量的哲學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其人寫作,雖有一定的內(nèi)容,但文字表達卻不太清楚。
B.他們思想混亂,因而文字夾雜不清,淺薄得不值一讀。
C.他們的作品亦有可取之處,不能一概抹殺。
D.他們稱不上“清晰動人的作家”,是因為在文字上有點“目無讀者”。
【小題3】從全文看,一本書是否為智慧之書,它的試金石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題目。(11分)
智慧之書     
余光中
①知識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識一定勝過古人,但智慧則未必。新知識往往比舊知識豐富、正確,但是真正的智慧卻難分新舊。知識,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卻需要再三玩味,反復咀嚼,不斷印證。如果一本書愈讀愈有味,而所獲也愈豐,大概就是智慧之書了。據(jù)說《天路歷程》的作者班揚,生平只熟讀一部書:《圣經(jīng)》。彌爾頓是基督教的大詩人,當然也熟讀《圣經(jīng)》,不過他更博覽群書。其結(jié)果,班揚的成就也不比彌爾頓遜色多少。真能善讀一本智慧之書的讀者,離真理總不會太遠,無論知識怎么爆炸也會得魚忘筌的吧。
②叔本華說:“只要是重要的書,就應該立刻再讀一遍。”他所謂的重要的書,正是我所謂的智慧之書。要考驗一本書是否不朽,最可靠的試金石當然是時間。古人的經(jīng)典之作,已經(jīng)有時間為我們鑒定過了;今人的呢,可以看看是否經(jīng)得起一讀再讀。一切創(chuàng)作之中,最耐讀的恐怕是詩了。就我而言,“峨眉山月半輪秋”和“岐王宅里尋常見”,我讀了幾十年,幾百遍了,卻并未讀厭,所以趙翼的話“至今已覺不新鮮”,是說錯了。其實,散文、小說、戲劇甚至各種知識性文章等等,只要是杰作,自然也都耐讀。奇怪的是,詩最短,應該一覽無遺,卻時常一覽不盡。相反地,卷帙浩繁、令人讀來廢寢忘食的許多偵探故事和武俠小說,往往不能引人看第二遍。凡以情節(jié)取勝的作品,真相大白之后也就完了。真正好的小說,很少依賴情節(jié)。詩最少情節(jié),就連敘事詩的情節(jié),也比小說稀薄,所以詩最耐讀。
③朱光潛說他拿到一本新書,往往選翻一兩頁,如果發(fā)現(xiàn)文字不好,就不讀下去了。我要買書時,也是如此。這種態(tài)度,不能斥為形式主義,因為一個人必須想得清楚,才能寫得清楚;反之,文字夾雜不清的人,思想一定也混亂。所以文字不好的書,不讀也罷。有人立刻會說,文字清楚的書,也有一些淺薄得不值一讀。當然不錯,可是文字既然清楚,淺薄的內(nèi)容也就一目了然,無可久遁。倒是偶爾有一些書,文字雖然不夠清楚,內(nèi)容卻有其分量,未可一概抹殺。某些哲學家之言便是如此。不過這樣的哲學家,我也只能稱為有分量的哲學家,無法稱為清晰動人的作家。如果有一位哲學家的哲學與唐君毅的相當或相近,而文字卻比較清暢,我寧可讀他的書,不讀唐書。一位作家如果在文字表達上不為讀者著想,那就有一點“目無讀者”,也就不能怪讀者可能“目無作家”了。朱光潛的試金法,頗有道理。
④凡是值得讀的智慧之書,都值得精讀,而且再三誦讀。古人所謂的“一目十行”,只是修辭上的夸張!耙荒渴小敝挥袃煞N情形:一是那本書不值得讀,二是那個人不會讀書。精讀一本書或一篇作品,也有兩種情形。一是主動精讀,那當然自由得很;二是被迫精讀,那就是以該書或該文為評論、翻譯或教課的對象。要把一本書論好、譯好或教好,怎能不加精讀?所以評論家(包括編者、選家、注家)、翻譯家、教師等等都是很特殊的讀者,被迫的精讀者。這種讀者一方面為勢所迫,只許讀通,不許讀錯,一方面較有專業(yè)訓練,當然讀得更精。經(jīng)得起這批特殊讀者再三精讀的書,想必是佳作。經(jīng)得起他們讀上幾十年幾百年的書,一定成為經(jīng)典了。普通的讀者呢,當然也有他們的影響力,但是往往接受特殊讀者的“意見領導”。
小題1: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5分)
A.班揚與彌爾頓相比,成就并不遜色多少:這說明知識多不一定就意味著智慧高。
B.古人的經(jīng)典之作可以讓人一讀再讀,不會生厭;“至今已覺不新鮮”一說未必準確。
C.詩歌情節(jié)最少,這是詩歌最耐讀的根本原因。
D.一個人必須想得清楚,才能寫出清楚的文字;文字夾雜不清,一定意味著寫作的人思想混亂。
E.被迫精讀者因為有專業(yè)訓練而且“為勢所迫”,所以精讀能力要比主動精讀者更強。
小題2:對作者所說的“有分量的哲學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其人寫作,雖有一定的內(nèi)容,但文字表達卻不太清楚。
B.他們思想混亂,因而文字夾雜不清,淺薄得不值一讀。
C.他們的作品亦有可取之處,不能一概抹殺。
D.他們稱不上“清晰動人的作家”,是因為在文字上有點“目無讀者”。
小題3:從全文看,一本書是否為智慧之書,它的試金石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qū)、黃岡市2011屆高三上學期期末統(tǒng)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魯迅的后園

李建民

  ①紹興我去了兩次,都是朝著魯迅先生去的。

 、诎俨輬@是新臺門周氏家族共同擁有的一個普通菜園子,因為荒蕪,雜草叢生,人們雅稱其為“百草園”。魯迅說: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渲兴坪醮_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酆髨@是我對魯迅的發(fā)見。

 、荇斞甘䴕q進三味書屋就學,前后長達五年時間。老師壽鏡吾授業(yè)極嚴,但嚴中有寬,這書屋的南北二洞門連接空間,便是業(yè)間的“談余小憩”后園——我所說的地理上的后園,就是這三味書屋后面偌大的空間。在這人跡罕至的后園,我卻似乎聽到一群孩子放下書本之后群擁而至的歡呼聲和咯咯笑聲,那種從課堂上剛剛解放出來的孩子的笑聲、那種只可以釋放十幾、二十分鐘的笑聲,鈴鐺一樣的扣人心弦!這有如天籟之音的笑聲在這四面是墻的后園來回沖撞。

 、葸@是地理上的魯迅在故里的一個后園。這百草園是兒時周樹人的樂園,同時也是成人魯迅的失樂園!它記載著一個鼎盛家族的由興而衰,小小心靈早歷了人世滄桑。它出現(xiàn)在魯迅的童年時代,之后的魯迅的另一個后園,可不是地理上的、故里和童年的,而是人生和思想的另一個后園。

 、拮鳛槊暌暪硌厶炜盏哪且粋后園,則是《秋夜》里出現(xiàn)的長著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的后園,這已是一個戰(zhàn)斗與斗爭中的魯迅思想的后園。在這個看似詩意橫生的“后園”,潔白的梔子花開時,棗樹又要做小粉紅花的夢。在魯迅的意識里,是思索和敬奠這些蒼翠精致的英雄們!面對諸如那個強盜出身的紹興革命軍首領嚷著要殺死他,“我就到了南京,在教育部辦事”;因為寫文章的魯迅就是“我”,弄到段祺瑞將我撤職,并要逮捕我,我就到廈門大學做教授。約有半年,和校長以及別的幾個教授沖突了,便到了廣州中山大學做了教務長兼文科教授。后來國民黨清黨大肆殺入,魯迅回到上海以譯作謀生。但因為加入自由大同盟,國民黨通緝他便躲了起來,后加入左翼作家聯(lián)盟,所有譯作全被禁止。這就是不斷抗爭,不斷迂回的魯迅先生遭遇的人生境況總不盡人意的人生后園,它增強了魯迅的戰(zhàn)斗力與意志力。設想沒有這么多的思想與生活的阻擾,這封建士大夫家庭出來的長房長孫周樹人,最多的努力就是使這個業(yè)已失去昔日光彩的家族恢復到中落之前的境況。破落的前臺沒有了,負笈遠行的世態(tài)炎涼又讓他看清楚腐朽社會真面目的后園,糾正了只信進化論的“偏頗”后,魯迅的思想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办`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21歲周作人作了這首《自題小像》詩,三十年后51歲的魯迅書寫了這首詩,可見其間的無奈和以血薦乾坤的氣概!后園不盡都是詩意,后園充滿著戰(zhàn)斗與號角,人生的后園與精神的后園在一個優(yōu)秀人物身上都是那么的重要!

 、唪斞赣醒裕袊亩氖肥堑弁鯇⑾嗟募易V,就因為史官單一地從帝王的視點出發(fā),忽略了更廣大的人群,尤其忽略了他們的精神狀況。我們的英雄史詩其實也在重復在史碑對人們的精神狀況的忽略,私人性、精神性內(nèi)容的對于我們認識歷史與世界的補充其實是很重要的。任何的惟制度文物和公共事件構(gòu)成的歷史肯定是殘缺不全的,不真實的。所以許多的英雄式的歷史人物的前臺與后園其實是并重的。甚至后園會有更多歷史與事件的真實!從魯迅故居那個“栽花一年,看花十日”的三味書屋的后園,到已成了歷史云煙的人生舞臺不幸的后園,我看到了一種鐵骨錚錚的必然。有如后園的那棗,直刺刺地要刺破夜空,劃亮時代。安逸與幸福固然讓我們分享時代的前臺榮光,浸淫其間又讓我們在靡聲中軟化,是站立還是萎靡?思想者不能放棄選擇!

 、噙@是我從魯迅故里徜徉出來的一個閃念,現(xiàn)在的孩子很少有自主的選擇,他們的父母只為他們選擇了課堂而不是后園;長大的我們,則更多的選擇物質(zhì)和名利的前庭,所以我們?nèi)鄙黉J利與偉岸!魯迅故里粉墻青瓦的老街依舊人流熙攘,滑稽的孔乙己塑像不知道是為了紀念孔乙己還是紀念魯迅,我在覺得他的傳神之外,總覺出他還夾雜在我們?nèi)巳褐姓Q邸km然不復見祥林嫂那苦樣,阿Q也只在影視書畫上作戲謔的解讀,可那滿街的臭豆腐昭示著一種不散的偏愛。想說什么呢?魯迅作品人物的后代還有我們!

(選自2010年《散文選刊》第8期,有刪改)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

本文思路清晰,過渡自然,樸實無華卻不失生動的語言和深刻的主旨搭配很好,給人言近旨遠,文質(zhì)皆修的感覺。

B.

開篇介紹了百草園的概況和童年的魯迅在百草園中的快樂生活與后文寫成年魯迅的生活際遇形成了鮮明對比。

C.

文章第⑥段中寫到魯迅先生遭遇的種種不盡人意的人生境況,表現(xiàn)了魯迅的抗爭精神,但也抹上了一層明知其不可為而偏為之的悲劇色彩。

D.

文章最后一段筆鋒一轉(zhuǎn)談及現(xiàn)代社會人們追名逐利、精神缺失的現(xiàn)實,在對比中凸顯本文主旨,更有現(xiàn)實針對性,表現(xiàn)了作者對“思想和人生的后園”的呼喚。

(2)

從全文看,“魯迅的后園”指什么?請加以歸納。

(3)

作者在第⑦自然段中說“所以許多的英雄式的歷史人物的前臺與后園其實是并重的”,請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作者這樣說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題

山中避雨

豐子愷

前天同了兩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們倉皇奔走,看見前方有一小廟,廟門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開小茶店而帶賣香煙的,我們趨之如歸。茶店雖小,茶也要一角錢一壺。但在這時侯,即使兩角錢一壺,我們也不嫌貴了。

 茶越?jīng)_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覺得掃興;這時侯山中陰雨的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牽引了我的感興,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謂“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體會了這種境界的好處,然而兩個女孩子不解這種趣味,她們坐在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悶萬狀。我無法把我所體驗的境界為她們說明,也不愿使她們“大人化”而體驗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門口拉胡琴,除雨聲外,這是我們當時所聞的唯一的聲音,拉的的《梅花三弄》,雖然聲音摸得不大正確,拍子還拉得不錯。這好像是因為顧客稀少,他坐在門口拉這曲胡琴來代替收音朵作廣告的。可惜他拉了一會就罷,使我們所聞的只是嘈雜而冗長的雨聲,為了安慰兩個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來胡琴!澳愕暮俳栉遗貌缓?”他很客氣地把胡琴遞給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兩個女孩子很歡喜!澳銜模磕銜?”我就拉給她們聽。手法雖生,音階還摸得準。因為我小時侯曾經(jīng)請我家鄰近的柴主人阿慶教過《梅花三弄》,又請對面弄內(nèi)一個裁縫司務大漢教過胡琴上的工尺。阿慶功的教法很特別,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給你聽,卻不教你工尺的曲譜。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對他的拉奏望洋興嘆,始終學他不來。后來知道大漢識字,就請教他。他把小工調(diào)、正工調(diào)的音階置寫了一張紙給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門,F(xiàn)在所以能夠摸出夏天確的音階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經(jīng)驗,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漢的教授的。在山中的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從容地(因為快了要拉錯)拉了種種西洋小曲。兩女孩子和著歌唱,她像是西湖上賣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來看。一個女孩唱著《漁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著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們也齊唱起來,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我曾經(jīng)吃過七八年音樂教師飯,曾經(jīng)用鋼琴伴奏過混聲四部合唱,曾經(jīng)彈過貝多芬的奏鳴曲。但是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

 兩部空黃包車拉過,被我們雇定了。我付了茶錢,還了胡琴,辭別三家村的青年們,坐上車子。油布遮蓋我面前,看不見雨景。我回味剛才的經(jīng)驗,覺得胡琴這種樂器很有意思。鋼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數(shù)十百元一具,制造精,世間有幾人能夠享用呢?胡琴只要兩三角錢一把,雖然音域沒有小提琴優(yōu)美,裝配得法,其發(fā)音也還可聽。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里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幾個簡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漁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間,其藝術陶冶的效果,恐比學校的音樂課廣大得多呢。我離去三家村時,村里的青年們都送我上車,表示惜別,我也覺得有些兒依依。若沒有胡琴的因緣,三家村里的青年對于我這路人有何惜別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語云:“樂以教和!蔽易隽似甙四暌魳方處煕]有實證這這句話,不料這天在這荒村中實證了。

17、游山遇雨使作者感到了別樣的趣味,聯(lián)系全文看 “這種趣味”指的是什么?(4分)

18、文章最后說“古語云:樂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樂教師沒有實證這這句話,不料這天在這荒村中實證了!比绾卫斫膺@句話?(4分)

 

19、第4段中寫“三家村里的青年們也齊唱起來,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分析一下“鬧”字的表達效果?(4分)

 

20、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的情感也是經(jīng)歷了一波三折,請你試作概括。(5分)

 

21.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22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14分)

(1)水到渠成的意蘊抒發(fā)

(2)行動流水的語言風格

(3)對比手法的恰當運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揚州市2006~2007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調(diào)研測試試題、高一語文 題型:048

閱讀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下題。

燭之武退秦師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1)

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

于楚也(從屬二主)

B.

行李之往來(外交使節(jié))

C.

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假設)

D.

因人之力而之(損害)

(2)

下列各組加粗字,用法、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

A.

夫晉,何厭

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B.

用亡鄭以陪鄰

不闕秦,將取之

C.

還也

又欲肆西封

D.

人之力而敝之

請以劍舞,擊沛公于坐

(3)

對文章內(nèi)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本文敘事完備,有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和尾聲,敘述中多用伏筆,暗含意味。如“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表面交代晉軍、秦軍分駐兩地,實際上為下文燭之武分化秦晉提供可能,為瓦解秦晉聯(lián)盟埋下伏筆。

B.

本文篇幅雖然短小,但張弛有度,波瀾起伏。如第二段先寫佚之狐薦賢,語氣非?隙,讓人看到解圍的希望;再寫燭之武的拒絕和牢騷,為解圍又蒙上陰影;然而鄭伯的自責與勸告,又最終打動了燭之武,情節(jié)發(fā)展一波三折,堪稱“尺水興波”。

C.

本文集中表現(xiàn)出《左傳》善于“記言”的特點,燭之武的一段說辭,由鄭國必亡入手,以退為進;進而分析亡鄭于秦有害,于晉有益;然后指出晉國亡鄭以后,必然進犯秦國;最后點出晉國過河拆橋的不光彩歷史,不卑不亢,步步深入,顯示出高超的外交才能。

D.

本文除了成功刻畫了燭之武這一主要人物,一些次要人物也寫得極有光彩,如寫晉文公,在盟友變故友的情況下,晉侯并沒有盲目沖動,而表現(xiàn)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寥寥幾句,就把一個具有廣闊胸懷和深遠謀略的政治家的形象勾畫了出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