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各句修辭手法解說不當(dāng)?shù)囊豁検?

A.談到社會責(zé)任,有一些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yè)平時侃侃而談,然而面對災(zāi)后重建的現(xiàn)實,卻一語不發(fā),
      成了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一毛不拔”用了夸張的手法,形容非常吝嗇自私。
B.沒有思想解放就沒有改革開放的成果,解放思想并不是鼓勵“闖紅燈”,而是尋找那些規(guī)則設(shè)置的不
      合理處,加以改進。“紅燈”用了借代的手法,借用交通術(shù)語,代指規(guī)則。
C.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世界是紛繁無常的,關(guān)鍵是我們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疤煊胁粶y風(fēng)
      云,人有旦夕禍!庇昧藢Ρ鹊氖址,指生活中有難以預(yù)料的災(zāi)禍。
D.TCL集團總結(jié)了自身在通信設(shè)備市場的得失,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丟了西瓜”用了比喻的手法,指沒分清主次,得了小便宜,卻吃了大虧。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各句修辭手法解說不當(dāng)?shù)囊豁検?
[     ]
A.談到社會責(zé)任,有一些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yè)平時侃侃而談,然而面對災(zāi)后重建的現(xiàn)實,卻一語不發(fā),成了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耙幻话巍庇昧丝鋸埖氖址ǎ稳莘浅A邌葑运。
B.沒有思想解放就沒有改革開放的成果,解放思想并不是鼓勵“闖紅燈”,而是尋找那些規(guī)則設(shè)置的不合理處,加以改進。“紅燈”用了借代的手法,借用交通術(shù)語,代指規(guī)則。
C.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世界是紛繁無常的,關(guān)鍵是我們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用了對比的手法,指生活中有難以預(yù)料的災(zāi)禍。
D.TCL集團總結(jié)了自身在通信設(shè)備市場的得失,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皳炝酥ヂ,丟了西瓜”用了比喻的手法,指沒分清主次,得了小便宜,卻吃了大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西湖夢

①西湖勝跡中最能讓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是白堤和蘇堤。兩位大詩人、大文豪,不是為了風(fēng)雅,甚至不是為了文化上的目的,純粹為了解除當(dāng)?shù)厝嗣竦募部,興修水利,浚湖筑堤,終于在西湖中留下了兩條長長的生命堤壩。

②清人查容詠蘇堤詩云:“蘇公當(dāng)日曾筑此,不為游觀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觀的藝術(shù)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觀物,于是,這樣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間特別顯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論,游西湖最暢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獨個兒漫步于蘇堤。也沒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誦,也沒有后人的感慨來強加于我,也沒有一尊莊嚴(yán)的塑像壓抑我的輕松,它始終只是一條自然功能上的長堤,樹木也生得平適,鳥鳴也聽得自如。這一切都不是東坡學(xué)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這里做了太守,辦了一件盡職的好事。就這樣,才讓我看到一個在美的領(lǐng)域真正卓越到了從容的蘇東坡。

③但是,就白居易、蘇東坡的整體情懷而言,這兩道物化了的長堤還是太狹小的存在。他們是那個時代的精英。他們本該在更大的意義上統(tǒng)領(lǐng)一代民族精神,但卻僅僅因辭章而入選了一架僵硬機體中的零件,被隨處裝上拆下,東奔西顛,極偶然地調(diào)配到了這個湖邊,建成了這兩條生命堤壩。我們看到的,是中國歷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會實績的極致。

④多年以前,西湖邊也曾悠悠然站出來一個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隱居孤山20年,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遠(yuǎn)避官場與市囂,他的詩寫得著實高明,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來詠梅,幾乎成了千古絕唱。中國古代,隱士多的是,而林和靖憑著梅花、白鶴與詩句,把隱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蘇東坡固然值得羨慕,卻是難以追隨的;然而,要追隨林和靖卻不難,不管有沒有他的才分。梅妻鶴子有點煩難,其實也很寬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兒找不到幾叢花樹、幾只飛禽呢?在現(xiàn)實社會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個林和靖是最容易不過的。

⑤這種自衛(wèi)和自慰,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機智,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qū)崿F(xiàn)于社會,便躲進了一個自然小天地自娛自耗。他們消除了志向,漸漸又把這種消除當(dāng)作了志向。安貧樂道的達觀的人生修養(yǎng),成了中國文化人格結(jié)構(gòu)中一個寬大的地窖,盡管有濃重的霉味,卻是安全而寧靜。于是,十年寒窗,博覽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與社會交手不了幾個回合,便把一切埋進一座座孤山。

⑥結(jié)果,群體性的文化人格日趨黯淡。春去秋來,梅凋鶴老,文化成了一種無目的的浪費,在封閉式的道德完善導(dǎo)向下,總體上走向不道德。文明的突進,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鶴羽,像書簽一樣,夾在民族精神的史冊上。

作者認(rèn)為,“西湖勝跡中最能讓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是白堤和蘇堤”,其原因是什么?請分兩點簡要概括。

為什么作者說白居易、蘇東坡“是難以追隨的”,“然而,要追隨林和靖卻不難”?結(jié)合文章,談?wù)勀愕目捶ā?/p>

第五自然段中作者說:“這種自衛(wèi)和自慰,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機智,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狡黠”,你怎樣理解和評價這種“機智”和“狡黠”。

“機智”:

“狡黠”:

評價:

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這篇散文緣景而議,借白堤、蘇堤贊揚了白居易、蘇東坡為代表的中國文人的人品和文品,否定了林和靖式的中國文人。

B.因為白堤、蘇堤是“西湖間特別顯得自然的景物”,因此被作者稱為“兩條長長的生命堤壩”。

C.白堤和蘇堤還不足以體現(xiàn)白居易和蘇東坡的整體情懷,作者對此深感惋惜。

D.貧樂道的人生修養(yǎng)、封閉式的道德完善,埋藏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人格,使之日趨黯淡而走向不道德。

E.第五段末“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便把一切埋進一座座孤山”一句,形象地寫出了舊社會對知識分子的迫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名師全程點撥》叢書高三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4題。

 、佟端疂G》的人物描寫,向來就受到最高的評價。②所謂一百單八人個個面目不同,固然不免言之過甚,但全書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卻是事實。③記得有一本筆記,杜撰了一則施耐庵如何寫《水滸》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施耐庵先請高手畫師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畫了圖像,掛在一間房內(nèi),朝夕揣摩,久而久之,此三十六人的聲音笑貌在施耐庵的想象中都成熟了,然后下筆,故能栩栩如生。④這一則杜撰的施耐庵的創(chuàng)作方法,有它的顯然附會的地方,如說圖像是宋江等三十六人,就是從《宣和遺事》的記述聯(lián)想起來的,但是它所強調(diào)的朝夕揣摩,卻有部分的真理,雖然它這說法基本上是不科學(xué)的。⑤因為,如果寫定《水滸》的果真是施耐庵其人,那么,他在下筆之前,相對朝夕揣摩的,便該是民間流傳已久的歌頌梁山泊好漢的口頭文學(xué),而不是施耐庵自己請什么高手畫師所作的三十六人的圖像。

1.對文中下面兩個詞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言之過甚
附會

A.“言之過甚”意思是話說得太過頭了,“附會”意思是把沒有某種關(guān)系的事物說成有關(guān)系。

B.“言之過甚”意思是話說得太過頭了,“附會”是指文章的組織、布局、命意、修辭。

C.“言之過甚”意思是說得不符合實際,“附會”意思是把沒有某種關(guān)系的事物說成有關(guān)系。

D.“言之過甚”意思是說得不符合實際,“附會”是指文章的組織、布局、命意、修辭。

2.對第②句的結(jié)構(gòu)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這是由兩個分句構(gòu)成的一般復(fù)句。

B.這是由三個分句構(gòu)成的二重復(fù)句。第一層在“不同”和“固然”之間,是轉(zhuǎn)折關(guān)系;第二層在“言之過甚”和“但”字之間,也是轉(zhuǎn)折關(guān)系。

C.這是由兩個分句構(gòu)成的轉(zhuǎn)折復(fù)句。兩個分句的主語都是由主謂短語充當(dāng)?shù)摹?/P>

D.這是由四個分句構(gòu)成的二重復(fù)句。第一層在“言之過甚”與“但”字之間,轉(zhuǎn)折關(guān)系;這一層前后兩個逗號處,都是第二層,也都是轉(zhuǎn)折關(guān)系。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幾項是

[  ]

A.《水滸》的人物描寫,向來就受到最高的評價。這種評價突出體現(xiàn)在“一百單八人個個面目不同”這句話里。

B.《水滸》的人物描寫,談不上什么“個個面目不同”,作者對向來的評價持否定的態(tài)度。

C.《水滸》的人物描寫就是“個個面目不同”,作者對向來的評價沒有異議。

D.《水滸》中僅有少數(shù)人物的描寫是“個個面目不同”,作者對向來的評價,基本上持否定態(tài)度。

E.《水滸》的人物描寫,雖不能說“一百單八人個個面目不同”,但書中不少重要人物確實是“個個面目不同”的,作者對向來的評價基本上持肯定態(tài)度。

4.本文段第④句話的主要意思是

[  ]

A.這一則創(chuàng)作方法顯然有它附會的地方。

B.這一則創(chuàng)作方法所強調(diào)的朝夕揣摩,卻有部分的真理。

C.這一則創(chuàng)作方法基本上是不科學(xué)的。

D.這一則創(chuàng)作方法既有不足、又有可取之處,這句話主要是談其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北京市海淀區(qū)高三查漏補缺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9分 每小題3分)

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安定朝郡人,漢太尉嵩之曾孫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學(xué),游蕩無度,或以為癡。嘗得瓜果,輒進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經(jīng)》云 ‘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币驀@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缺,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xué),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qū)χ魈。謐乃感激,就鄉(xiāng)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居貧,躬自稼穡,帶經(jīng)而農(nóng)。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wù)。自號玄晏先生。著《禮樂》《圣真》之論。后得風(fēng)痹疾,猶手不輟卷。

或勸謐修名廣交。謐以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樂堯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蛴畜鹌溥^篤將損耗精神。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

城陽太守梁柳,謐從姑子也,當(dāng)之官,人勸謐餞之。謐曰:“柳為布衣時過吾,吾送迎不出門,食不過鹽菜,貧者不以酒肉為禮。今作郡而送之,是貴城陽太守而賤梁柳,豈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時魏郡召上計掾,舉孝廉;景元初,相國亦嘗詔之,謐皆不應(yīng)。其后武帝頻下詔敦逼不已,謐上疏自陳,辭切言至,遂見聽許。自表求帝借書,帝送一車書與之。太康三年卒,時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晉書•皇甫謐傳》)

【注釋】①鞅掌:事務(wù)繁雜。

1.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修身篤學(xué),自汝得之          篤:重視,專心

B.居貧,躬自稼穡,帶經(jīng)而農(nóng)    稼穡:種植和收割,泛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

C.耽玩典籍,忘寢與食          耽玩:潛心研究

D.自表求帝借書                表:表達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 心不入道,無以慰我     乃入見,何以戰(zhàn)

B.何爾魯鈍之甚也          甚矣,汝之不惠

C.當(dāng)之官,人勸謐餞之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孝經(jīng)》云 “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

《孝經(jīng)》上說“雖然每天用牛、羊、豬三牲來奉養(yǎng)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B.昔孟母三徙以成仁

從前,孟軻的母親遷居了三次,終于成為了一個仁義的母親。

C.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

何況生命的長短分明是被上天所預(yù)定所掌握的呢!

D.今作郡而送之,是貴城陽太守而賤梁柳

現(xiàn)在他當(dāng)了郡太守而以酒宴為他餞行,這樣做是看重城陽太守的官職卻看輕了梁柳本人。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皇甫謐原來不好學(xué),游蕩無節(jié)制,經(jīng)過叔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誨,終于受到感激,從此勤學(xué)不輟。

B.有人規(guī)勸皇甫謐追求美名,到官府廣交朋友,皇甫謐則認(rèn)為身處田園也可享受堯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謐與梁柳有親戚關(guān)系,當(dāng)梁柳要去就任城陽太守的時候,有人勸皇甫謐為梁柳餞行,而皇甫謐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貧者不把酒肉作為禮節(jié)。

D.官府、相國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謐出來做官,皇甫謐都沒有應(yīng)召。在皇上下詔敦促催逼不止的情況下,皇甫謐上奏不做官,結(jié)果不但被允許,還賜給一車書。

5.文中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上學(xué)到道理,黃昏死去也是值得的。結(jié)合文本并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銓@句話的感悟。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9分 每小題3分)
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安定朝郡人,漢太尉嵩之曾孫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學(xué),游蕩無度,或以為癡。嘗得瓜果,輒進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經(jīng)》云 ‘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币驀@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缺,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xué),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qū)χ魈。謐乃感激,就鄉(xiāng)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居貧,躬自稼穡,帶經(jīng)而農(nóng)。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wù)。自號玄晏先生。著《禮樂》《圣真》之論。后得風(fēng)痹疾,猶手不輟卷。
或勸謐修名廣交。謐以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樂堯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或有箴其過篤將損耗精神。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
城陽太守梁柳,謐從姑子也,當(dāng)之官,人勸謐餞之。謐曰:“柳為布衣時過吾,吾送迎不出門,食不過鹽菜,貧者不以酒肉為禮。今作郡而送之,是貴城陽太守而賤梁柳,豈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時魏郡召上計掾,舉孝廉;景元初,相國亦嘗詔之,謐皆不應(yīng)。其后武帝頻下詔敦逼不已,謐上疏自陳,辭切言至,遂見聽許。自表求帝借書,帝送一車書與之。太康三年卒,時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晉書?皇甫謐傳》)
【注釋】①鞅掌:事務(wù)繁雜。
小題1: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修身篤學(xué),自汝得之篤:重視,專心
B.居貧,躬自稼穡,帶經(jīng)而農(nóng)稼穡:種植和收割,泛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
C.耽玩典籍,忘寢與食耽玩:潛心研究
D.自表求帝借書表:表達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心不入道,無以慰我乃入見,何以戰(zhàn)
B.何爾魯鈍之甚也甚矣,汝之不惠
C.當(dāng)之官,人勸謐餞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小題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孝經(jīng)》云 “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
《孝經(jīng)》上說“雖然每天用牛、羊、豬三牲來奉養(yǎng)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B.昔孟母三徙以成仁
從前,孟軻的母親遷居了三次,終于成為了一個仁義的母親。
C.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
何況生命的長短分明是被上天所預(yù)定所掌握的呢!
D.今作郡而送之,是貴城陽太守而賤梁柳
現(xiàn)在他當(dāng)了郡太守而以酒宴為他餞行,這樣做是看重城陽太守的官職卻看輕了梁柳本人。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皇甫謐原來不好學(xué),游蕩無節(jié)制,經(jīng)過叔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誨,終于受到感激,從此勤學(xué)不輟。
B.有人規(guī)勸皇甫謐追求美名,到官府廣交朋友,皇甫謐則認(rèn)為身處田園也可享受堯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謐與梁柳有親戚關(guān)系,當(dāng)梁柳要去就任城陽太守的時候,有人勸皇甫謐為梁柳餞行,而皇甫謐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貧者不把酒肉作為禮節(jié)。
D.官府、相國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謐出來做官,皇甫謐都沒有應(yīng)召。在皇上下詔敦促催逼不止的情況下,皇甫謐上奏不做官,結(jié)果不但被允許,還賜給一車書。
小題5:文中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上學(xué)到道理,黃昏死去也是值得的。結(jié)合文本并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銓@句話的感悟。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北京市海淀區(qū)高三查漏補缺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9分 每小題3分)
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安定朝郡人,漢太尉嵩之曾孫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學(xué),游蕩無度,或以為癡。嘗得瓜果,輒進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經(jīng)》云 ‘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币驀@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缺,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xué),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qū)χ魈椤Vk乃感激,就鄉(xiāng)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居貧,躬自稼穡,帶經(jīng)而農(nóng)。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wù)。自號玄晏先生。著《禮樂》《圣真》之論。后得風(fēng)痹疾,猶手不輟卷。
或勸謐修名廣交。謐以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樂堯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或有箴其過篤將損耗精神。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
城陽太守梁柳,謐從姑子也,當(dāng)之官,人勸謐餞之。謐曰:“柳為布衣時過吾,吾送迎不出門,食不過鹽菜,貧者不以酒肉為禮。今作郡而送之,是貴城陽太守而賤梁柳,豈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時魏郡召上計掾,舉孝廉;景元初,相國亦嘗詔之,謐皆不應(yīng)。其后武帝頻下詔敦逼不已,謐上疏自陳,辭切言至,遂見聽許。自表求帝借書,帝送一車書與之。太康三年卒,時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晉書?皇甫謐傳》)
【注釋】①鞅掌:事務(wù)繁雜。
【小題1】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修身篤學(xué),自汝得之篤:重視,專心
B.居貧,躬自稼穡,帶經(jīng)而農(nóng)稼穡:種植和收割,泛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
C.耽玩典籍,忘寢與食耽玩:潛心研究
D.自表求帝借書表:表達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心不入道,無以慰我乃入見,何以戰(zhàn)
B.何爾魯鈍之甚也甚矣,汝之不惠
C.當(dāng)之官,人勸謐餞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小題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孝經(jīng)》云 “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
《孝經(jīng)》上說“雖然每天用牛、羊、豬三牲來奉養(yǎng)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B.昔孟母三徙以成仁
從前,孟軻的母親遷居了三次,終于成為了一個仁義的母親。
C.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
何況生命的長短分明是被上天所預(yù)定所掌握的呢!
D.今作郡而送之,是貴城陽太守而賤梁柳
現(xiàn)在他當(dāng)了郡太守而以酒宴為他餞行,這樣做是看重城陽太守的官職卻看輕了梁柳本人。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皇甫謐原來不好學(xué),游蕩無節(jié)制,經(jīng)過叔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誨,終于受到感激,從此勤學(xué)不輟。
B.有人規(guī)勸皇甫謐追求美名,到官府廣交朋友,皇甫謐則認(rèn)為身處田園也可享受堯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謐與梁柳有親戚關(guān)系,當(dāng)梁柳要去就任城陽太守的時候,有人勸皇甫謐為梁柳餞行,而皇甫謐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貧者不把酒肉作為禮節(jié)。
D.官府、相國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謐出來做官,皇甫謐都沒有應(yīng)召。在皇上下詔敦促催逼不止的情況下,皇甫謐上奏不做官,結(jié)果不但被允許,還賜給一車書。
【小題5】文中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上學(xué)到道理,黃昏死去也是值得的。結(jié)合文本并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銓@句話的感悟。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者,必歸宋清氏,清優(yōu)主之。長安醫(yī)工,得清藥,輔其方,輒易讎。成謄清。疾病疤瘍者,亦皆樂就清求藥,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yīng)。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枳券如山,未嘗詣取直圓。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fù)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歟?”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亦謬。”
  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shù)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shù)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yuǎn),運故大。豈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zhí)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yīng)益廣;虺鈼壋翉U,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藥如故。一旦復(fù)柄用,益厚報清。其遠(yuǎn)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嗚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yuǎn)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xiāng)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異于市人也!保ㄈ〔挠诹凇端吻鍌鳌罚
注:①市:買賣場所,后文也指經(jīng)商、交易。②讎: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價值,價錢。
1.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善藥        居:聚積,搜集     
B.積如山      券:借據(jù),欠條     
C.未嘗取直    詣:箭往     
D.終不復(fù)言      復(fù):回答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清優(yōu)主之         不害清為富也   
B.市人其異,皆笑之      清不怠遇其人   
C.清有道者飲          執(zhí)道不廢   
D.求者眾,其應(yīng)益廣      一旦復(fù)柄用,厚報清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      那些等待宋清饋贈的人在門前排成了隊     
B.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      他們的求利不也太短淺了嗎     
C.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yuǎn)者乎     現(xiàn)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樣從長遠(yuǎn)考慮回報的人嗎
D.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      天下那些窮困潦倒而還可以活下去的人就會多起來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生意場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計較的,宋清就是一個例證。   
B.宋清認(rèn)為做生意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計較蠅頭小剩不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與人交往不僅異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5.《宋清傳》中說“清之取利遠(yuǎn),遠(yuǎn)故大”,意思是“宋清謀取利益放眼于長遠(yuǎn),因為考慮長遠(yuǎn)所以獲得的利益較大”。這概括了宋清經(jīng)商的特點,請從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并結(jié)合當(dāng)下的社會生活談?wù)勛约簩@一概括的領(lǐng)悟。(不少于200字)
                                                                                         
6.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jǐn)嗑洹?    
  孟子曰:“仁者如射,發(fā)而不中,反求諸身。”吾 嘗 學(xué) 射矣 始 也 心 志 于 中 目 存乎 鵠 手 往 從 之 十 發(fā) 而 九 失 其 一 中 者 幸 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諸身,手持權(quán)衡,足蹈規(guī)矩,四肢百體,皆有法焉。一 法 不 修 一 病 隨 之 病 盡 而 法 完 則 心不 期 中 目 不 存 鵠 十 發(fā) 十 中 矣。(取材于蘇軾《仁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范公諱仲淹,字希文,世家蘇州。公生二歲而孤,母夫人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家世,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xué)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經(jīng)之旨,為文章,論說必本于仁義。祥符八年,舉進士,禮部選第一,為廣德軍司理參軍,始?xì)w迎其母以養(yǎng)。公少有大節(jié),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擇利害為趨舍。
  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請自守,乃知延州。公為將,務(wù)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澗城,墾營田。于慶州城大順,以據(jù)要害,又城胡蘆,奪賊地而耕之。賊以騎三萬來,公戒諸將:“戰(zhàn)而賊走,追勿過河!币讯\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賊既失計,乃引去。于是諸將皆服公。公待將吏,必使畏法而愛己。所得賜賚,皆以上意分賜諸將。公居三歲,士勇邊實,恩信大洽,乃決策謀取橫山,復(fù)靈武,而元昊數(shù)遣使稱臣請和,上亦召公歸矣。初,公既得熟羌為用,使以守邊,因徙屯兵就食內(nèi)地,而紓西人饋輸之勞。其所設(shè)施,去而人德之。
  慶歷三年春,召為樞密副使,五讓不許。既至數(shù)月,以為參知政事。每進見,必以太平責(zé)之。公嘆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奔榷显儋n手詔,趣使條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歲而罷,有司悉奏罷公前所施行而復(fù)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賴上察其忠,不聽。
  方公之病,上賜藥存問。既薨,輟朝一日。以其遺表無所請,使就問其家所欲。贈以兵部尚書,所以哀恤之甚厚。公為人外和內(nèi)剛,樂善泛愛。喪其母時尚貧,終身非賓客食不重肉,臨財好施,意豁如也。(取材于歐陽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銘》)
1.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憂傷
B.五不許——讓:推辭
C.必以太平責(zé)之——責(zé):責(zé)怪
D.言者遂以危事之——中:誣陷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南都——奚以九萬里而南為
B.決策謀取橫山——今其智反不能及
C.事有先后——凌萬頃之茫
D.其遺表無所請——亦足暢敘幽情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于慶州城大順,以據(jù)要害,又城胡蘆,奪賊地而耕之在慶州修筑大順城,來占據(jù)要害之地,又修筑胡蘆城,奪回叛賊的土地派人耕種。
B.因徙屯兵就食內(nèi)地,而紓西人饋輸之勞于是將駐扎邊地的軍隊撤回內(nèi)地謀生,因而解除了西部百姓供給運輸糧草的辛苦。
C.有司悉奏罷公前所施行而復(fù)其故有關(guān)部門上奏朝廷,全部廢止了范公以前施行的改革措施,恢復(fù)了過去的舊政策。
D.喪其母時尚貧,終身非賓客食不重肉母親去世的時候,他還十分貧窮,一輩子如果不是去人家做客,就從來都不吃肉。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他感傷家世之變,離家求學(xué),嚴(yán)格自勵,學(xué)有所成。
B.元昊在河西反叛,范仲淹主動請纓守御延州,他積極備戰(zhàn),發(fā)展農(nóng)耕,頗有遠(yuǎn)見。
C.范仲淹自作主張,竭力改革積弊,遭到反對,皇上雖知其忠心,但已不再聽信他。
D.范仲淹病重時,皇帝賜藥慰問,死后皇帝停朝一天,還追封他兵部尚書以示哀恤。
5.文言文中說范仲淹“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擇利害為趨舍”,意思是“他侍奉皇帝、對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信條,不因?qū)ψ约河欣蛴泻Χ鴽Q定取舍”。這句話概括了范仲淹為人處世的原則,請從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并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談?wù)勛约簩@一為人處世原則的領(lǐng)悟。(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名實篇
顏之推
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猶貌甚惡而責(zé)妍影于鏡也。
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顯而然諾虧。人之虛實真?zhèn)卧诤跣,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讓卿,王莽辭政,當(dāng)于爾時,自以巧密;后人書之,留傳萬代,可為骨寒毛豎也。近有大貴,以孝著聲,前后居喪,哀毀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嘗于苫之中,以巴豆涂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左右童豎,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謂其居處飲食,皆為不信。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天才鈍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朝廷以為文華,亦嘗出境聘。東萊王韓晉明篤好文學(xué),疑彼制作,多非機杼,遂設(shè)燕言,面相討試。竟日歡諧,辭人滿席,屬音賦韻,命筆為詩,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韻。眾客各自沈吟,遂無覺者。韓退嘆曰:“果如所量!”
鄴下有一少年,出為襄國令,頡自勉篤。公事經(jīng)懷,每加撫恤,以求聲譽。凡遣兵役,握手送離,或赍梨棗餅餌,人人贈別,云:“上命相煩,情所不忍;道路饑渴,以此見思!泵袷Q之,不容于口,及遷為泗州別駕,此費日廣,不可常周。一有偽情,觸涂難繼,功績遂損敗矣。
或問曰:“夫神滅形消,遺聲余價,亦猶蟬殼蛇皮,獸迒鳥跡耳,何預(yù)于死者,而圣人以為名教乎?”對曰:“勸也,勸其立名,則獲其實。且勸一伯夷,而千萬人立清風(fēng)矣;勸一季札,而千萬人立仁風(fēng)矣;勸一柳下惠,而千萬人立貞風(fēng)矣。故圣人欲其魚鱗鳳翼,不絕于世,豈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蓋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注、偻Q:童仆。②機杼:比喻詩文的構(gòu)思和布局。③燕:通“宴”,宴席。④觸涂:處處。⑤迒(hánɡ):(野獸的)腳印。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但察之未耳     熟:熟練
B.日歡諧竟:整,從頭到尾
C.遷為泗州別駕及:等到
D.豈不哉弘:偉大
小題2:下列句子,全都是“求虛名”做法的一組是                         (  )
①伯石讓卿,王莽辭政、谝孕⒅暎昂缶訂,哀毀逾制、垡园投雇磕槪焓钩莎,表哭泣之過、艹⒁詾槲娜A,亦嘗出境聘 ⑤握手送離,或赍梨棗餅餌,人人贈別、匏暮S朴,皆慕名者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作者認(rèn)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實的,往往清名播揚但金錢暗入,信譽昭著但許諾有虧。
B.東萊王韓晉明懷疑某一士族徒有虛名,于是設(shè)宴敘談,以作詩試探,結(jié)果驗證了他的想法。
C.人一旦有了虛假的行為,后面沒辦法處處相繼周全時,那么原先的功績也就會隨之而毀。
D.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人的原因是,一方面可勸勉世人立名,一方面可以從中獲得實惠。
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猶貌甚惡而責(zé)妍影于鏡也。
譯文:                                                                
(2)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
譯文:                                                                
參考譯文
名與實的關(guān)系,好比形與影的關(guān)系。德行技藝周厚,那名就一定好;容貌美麗,那影就一定美。如今不修身卻想在世上流傳美好的名聲,就好比容貌很丑卻要求鏡子里現(xiàn)出美麗的影子。
我見到世上的人,清名播揚但金錢暗入,信譽昭著但許諾有虧。人的虛或?qū)、真或偽固然在于心,但沒有不在行動上表現(xiàn)出來的,只是觀察得不仔細(xì)罷了。一旦觀察得真切,那種巧于作偽就還不如拙笨而誠實,(否則)接著招來的羞辱也夠大的。伯石的推讓卿位,王莽的辭謝政權(quán),在當(dāng)時,自以為既巧又密;可是被后人記載下來,留傳萬世,就叫人看了毛豎骨寒了。近來有個大貴人,以孝著稱,先后居喪,哀痛傷身過度,也足以超過一般人了。可他曾在茅屋之中,還用巴豆涂臉,(有意)使臉上成瘡,來顯出他哭泣得多么厲害。但這種做作不能蒙過身旁童仆的眼睛,反而使外邊人說他在服喪期間的居所飲食都在偽裝。因為一件偽裝的事情毀掉了百件真實的事情,這就是貪求虛名的欲望無休止的緣故。
有一個士族,讀的書不過二三百卷,天資笨拙,可家世殷實富裕,他向來矜持,多用牛酒珍寶玩好來結(jié)交那些名士。名士中對牛酒珍寶玩好感興趣的,一個個接著吹捧他,使朝廷也以為他有文采才華,曾經(jīng)派他出境訪問。東萊王韓晉明深愛文學(xué),對他的作品發(fā)生懷疑,懷疑大多數(shù)的作品不是他本人所命意構(gòu)思的,于是就設(shè)宴敘談,當(dāng)面討論測試。當(dāng)時整天歡樂和諧,詩人滿座,屬音賦韻,提筆作詩,這個士族倉促間就寫成,可全然沒有先前的風(fēng)格韻味。好在客人們各自在沉思吟味,沒有發(fā)覺。韓晉明宴會后嘆息道:“果真像我所估量的那樣!
鄴下有個少年,出任襄國縣令,能勤勉。公事經(jīng)手,常加撫恤,來謀求聲譽。每派遣兵差,都要握手相送,有時還拿出梨棗糕餅,人人贈別,說:“上邊有命令要麻煩你們,我感情上實在不忍;路上饑渴,送這些以思念!泵癖妼λQ贊,不絕于口。等到遷任泗州別駕官時,這種費用一天天增多,不可能經(jīng)常辦到?梢娨挥刑摷,就到處難以相繼,原先的功績也隨之而毀失。
有人問道:“(一個人的)精神滅亡了,形體消失了,遺留下來的名聲和評價,則如蟬殼蛇皮,鳥獸足跡,(毫無意義,)怎么同死去的人有關(guān)呢?可是圣人為何卻要用他們的名聲教育后人?”我回答說:“這是為了勸勉,勸勉大家樹立好名聲,就能獲得實際的名聲。而且褒獎了一個伯夷,就有千萬人樹立起清廉的風(fēng)氣了;褒獎了一個季札,就有千萬人樹立起仁愛的風(fēng)氣了;褒獎了一個柳下惠,就有千萬人樹立起貞節(jié)的風(fēng)氣了。所以圣人希望那些像魚鱗鳳翼一樣優(yōu)秀杰出的人,都能在世上不斷涌現(xiàn),難道不夠偉大嗎?天下悠悠眾生,都是愛慕名聲的,圣人大概就是順著他們這種心情表達出努力向善的意愿罷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