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組是
①固時俗之工巧兮 ②偭規(guī)矩而改錯 ③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④寧溘死以流亡
⑤怨靈修之浩蕩⑥佩繽紛其繁飾兮 ⑦芳與澤其雜糅

A.①③⑤⑥
B.①②⑥⑦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⑦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組是
①固時俗之工巧兮   ②偭規(guī)矩而改錯   ③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④寧溘死以流亡
⑤怨靈修之浩蕩兮   ⑥佩繽紛其繁飾兮 ⑦芳與澤其雜糅


  1. A.
    ①③⑤⑥
  2. B.
    ①②⑥⑦
  3. C.
    ②④⑤⑥
  4. D.
    ③④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組是
[     ]
①固時俗之工巧兮 ②偭規(guī)矩而改錯 ③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④寧溘死以流亡
⑤怨靈修之浩蕩 ⑥佩繽紛其繁飾兮 ⑦芳與澤其雜糅
A.①③⑤⑥
B.①②⑥⑦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句中,加下劃線的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1. A.
    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詭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對死亡的人也不同情。殞,死亡。恤,憐憫,“憐恤”“體恤”之“恤”也為此意。)許多人還要夸大其詞地同聲攻擊,把他們罵得體無完膚。(形容渾身受傷,比喻論點被全部駁倒。)
  2. B.
    日影反照,室洞然。(才)庭中為籬,已為墻。(當(dāng)初,最初)
  3. C.
    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句末語氣詞,與“何”相應(yīng),表示疑問語氣。)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為之記 。(副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也”)
  4. D.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這里指“山的南面”)又非蠢蠢求錢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指人們認(rèn)識事物和運用知識、經(jīng)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江蘇省南京市大附中江寧分校高一下期期末調(diào)研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13分)
(一)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笨鬃釉唬骸扒螅o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選自《季氏將伐顓臾》)
(二)
“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豈徒孔子知之,冉有亦知之,即季孫亦未嘗不知之。探其意中所懷挾者而告之曰,吾恐在此不在彼,亦因其所懼者而懼之也。季孫之憂,自在蕭墻而其欲則在顓臾知憂不在此而曰憂是以為君子之所疾。
(選自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七)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無乃爾是與過:過錯
B.陳力列,不能者止就:擔(dān)任
C.既來之,則之安:使……安定
D.豈孔子知之徒:只是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季氏將有事顓臾有動中,必?fù)u其精
B.危不持,顛而不扶襟三江帶五湖
C.今由求也,相夫子客亦知夫水月乎
D.冉有亦知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小題3】請用“/”給下面文言文斷句。(限3處)(3分)
自 在 蕭 墻 而 其 欲 則 在 顓 臾 知 憂 不 在 此 而 曰 憂 是 以 為 君 子 之 所 疾。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2分)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2分)
【小題5】“因其所懼者而懼之也”中兩個“懼”的內(nèi)涵分別是什么?結(jié)合兩段選文簡要回答。(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分校高一下期期末調(diào)研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13分)

(一)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笨鬃釉唬骸扒!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郑嵍环,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選自《季氏將伐顓臾》)

(二)

“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豈徒孔子知之,冉有亦知之,即季孫亦未嘗不知之。探其意中所懷挾者而告之曰,吾恐在此不在彼,亦因其所懼者而懼之也。季孫之憂,自在蕭墻而其欲則在顓臾知憂不在此而曰憂是以為君子之所疾。

(選自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七)

1.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無乃爾是與過:過錯

B.陳力列,不能者止就:擔(dān)任

C.既來之,則之安:使……安定

D.豈孔子知之徒:只是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季氏將有事顓臾有動中,必?fù)u其精

B.危不持,顛而不扶襟三江帶五湖

C.今由求也,相夫子客亦知夫水月乎

D.冉有亦知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3.請用“/”給下面文言文斷句。(限3處)(3分)

自 在 蕭 墻 而 其 欲 則 在 顓 臾 知 憂 不 在 此 而 曰 憂 是 以 為 君 子 之 所 疾。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2分)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2分)

5.“因其所懼者而懼之也”中兩個“懼”的內(nèi)涵分別是什么?結(jié)合兩段選文簡要回答。(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越國以遠(yuǎn)——鄙:邊邑
B.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濟(jì):救濟(jì)
C.既東鄭——封:疆界
D.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擴(kuò)張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夜縋出/今日往不反者,豎子也
B.焉用亡鄭陪鄰?/不敢興兵拒大王
C.夫晉,何厭有?/秦遇將軍,可謂深矣
D.秦伯說,鄭人盟/誠能得樊將軍之首,燕督亢之地圖獻(xiàn)秦王,秦王必說見臣
3.請將文中劃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文中看,秦伯退兵主要是從哪方面考慮的?這表現(xiàn)出秦伯是一個怎樣的人?請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13分)
(一)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笨鬃釉唬骸扒!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選自《季氏將伐顓臾》)
(二)
“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豈徒孔子知之,冉有亦知之,即季孫亦未嘗不知之。探其意中所懷挾者而告之曰,吾恐在此不在彼,亦因其所懼者而懼之也。季孫之憂,自在蕭墻而其欲則在顓臾知憂不在此而曰憂是以為君子之所疾。
(選自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七)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無乃爾是與過:過錯
B.陳力列,不能者止就:擔(dān)任
C.既來之,則之安:使……安定
D.豈孔子知之徒:只是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季氏將有事顓臾有動中,必?fù)u其精
B.危不持,顛而不扶襟三江帶五湖
C.今由求也,相夫子客亦知夫水月乎
D.冉有亦知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小題3:請用“/”給下面文言文斷句。(限3處)(3分)
自 在 蕭 墻 而 其 欲 則 在 顓 臾 知 憂 不 在 此 而 曰 憂 是 以 為 君 子 之 所 疾。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2分)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2分)
小題5:“因其所懼者而懼之也”中兩個“懼”的內(nèi)涵分別是什么?結(jié)合兩段選文簡要回答。(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訓(xùn)練必修二語文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年十八貢于鄉(xiāng),中紹興十八年進(jìn)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軍。至郡,興利除害,值歲不雨,講求荒政,多所全活。訖事,奏乞依格推賞納粟人。間詣郡學(xué),引進(jìn)士子與之講論。會浙東大饑,改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即日單車就道。朱熹始拜命,即移書他郡,募米商,蠲(免除)其征,及至,則客舟之米已輻湊。熹日鉤訪民隱,按行境內(nèi),單車徒從,所至人不及知。郡縣官吏憚其風(fēng)采,至自引去,所部肅然。凡丁錢、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整理)革之。于救荒之余,隨事處,必為經(jīng)久之計。有短熹者,謂其疏于為政,上謂王淮曰:“朱熹政事卻有可觀!惫庾诩次,改知漳州。奏除屬縣無名之賦七百萬。以習(xí)俗未知禮,采古喪葬嫁娶之儀,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說,教子弟。常病經(jīng)界不行之害,乃訪事宜,擇人物及方量之法上之。有旨先行漳州經(jīng)界。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貧,簞瓢屢空,晏如也。諸生之自遠(yuǎn)而至者,豆飯藜羹,率之共。往往稱貸于人以給用,而非其道義則一介不取也。其為學(xué),大抵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實,而以居敬為主。嘗謂圣賢道統(tǒng)之傳散在方冊,圣經(jīng)之旨不明,而道統(tǒng)之傳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窮圣賢之經(jīng)訓(xùn)。所著書皆行于世。熹沒,朝廷以其《大學(xué)》《語》《孟》《中庸》訓(xùn)說立于學(xué)官。平生為文凡一百卷,生徒問答凡八十卷,別錄十卷。

(節(jié)選自《宋史》卷四二九)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隨事處      畫:謀劃,籌劃。

B.

單車徒從     屏:屏退。

C.

大抵理以致其知  窮:窮究,追究到底。

D.

以研窮圣賢之經(jīng)訓(xùn)  訓(xùn):教訓(xùn)。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

悉厘革之       或五十步后止

B.

命父老解說,教子弟  薄賦斂,廣蓄積,實倉廩,備水旱

C.

反躬以踐實      愚人之所以為愚,皆出于此乎

D.

豆飯藜羹,率之共   豎子不足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朱熹主持南康軍時,正值當(dāng)?shù)匕l(fā)生嚴(yán)重旱災(zāi),朱熹很重視救災(zāi)措施,百姓大多得以活命;他還常到州郡的學(xué)校,招來學(xué)生,給他們講學(xué)。

B.

浙東大饑荒時,朱熹積極運糧救災(zāi),并單車獨行,外出考察百姓疾苦。州縣官員害怕受到懲罰,就有人毀謗朱熹政務(wù)荒疏。

C.

朱熹家境一向貧寒,以致常常斷糧,需向別人借貸以維持生活,學(xué)生從遠(yuǎn)方來求教,他只好用豆飯藜湯招待。

D.

朱熹為學(xué)強(qiáng)調(diào)敬事上天,加強(qiáng)自我修養(yǎng),寫作的文章有一百卷。死后,朝廷還把他注釋的“四書”定為學(xué)校的課本。

(4)

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至郡,興利除害,值歲不雨,講求荒政,多所全活。

(2)郡縣官吏憚其風(fēng)采,至自引去,所部肅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導(dǎo)練必修一語文粵教版 粵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朱建,楚人也。故嘗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復(fù)事布。布欲反時,問建,建諫止之。布不聽,聽梁父侯,遂反。漢既誅布,聞建諫之,高祖賜建號平原君,家徙長安。

  為人辯有口,刻廉剛直,行不茍合,義不取容。辟陽侯行不正,得幸呂太后,欲知建,建不肯見。及建母死,貧未有以發(fā)喪,方假貨服具。陸賈素與建善,乃見辟陽侯,賀曰:“平原君母死!北訇柡钤唬“平原君母死,何乃賀我?”陸生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義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誠厚送喪,則彼為君死矣!北訇柡钅朔畎俳鸲,列侯貴人以辟陽侯故,往賻[注]凡五百金。久之,人或毀辟陽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太后慚,不可言。大臣多害辟陽侯行,欲遂誅之。辟陽侯困急,使人欲見建。建辭曰:“獄急,不敢見君!苯饲笠娦⒒菪页奸b籍孺,說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聞。今辟陽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讒,欲殺之。今日辟陽侯誅,旦日太后含怒,亦誅君。君何不肉袒為辟陽侯言帝?帝聽君出辟陽侯,太后大歡。兩主俱幸君,君富貴益倍矣!庇谑情b籍孺大恐,從其計,言帝,帝果出辟陽侯。辟陽侯之囚,欲見建,建不見,辟陽侯以為背之,大怒。及其成功出之,大驚。

  呂太后崩,大臣誅諸呂,辟陽侯與諸呂至深,卒不誅。計畫所以全者,皆陸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時,淮南厲王殺辟陽侯,以黨諸呂故。孝文聞其客朱建為其策,使吏捕欲治。聞吏至門,建欲自殺。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自殺為?”建曰:“我死禍絕,不及乃身矣。”遂自刎。文帝聞而惜之,曰:“吾無殺建意也!蹦苏倨渥,拜為中大夫。使匈奴,單于無禮,罵單于,遂死匈奴中。

  贊曰:高祖以征伐定天下,而縉紳之徒聘其知辯,并成大業(yè)。朱建始名廉直,既距辟陽,不終其節(jié),亦以喪身。

(節(jié)選自《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

  注:賻,“f)”,贈送。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得幸呂太后,欲建     知:結(jié)交,交好。

B.

久之,人或辟陽侯     毀:誹謗,詆毀。

C.

計畫所以者        全:保全。

D.

淮南厲王殺辟陽侯,以諸呂故  黨:黨徒,同伙。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

B.

C.

D.

(3)

下列四組句子,能分別表現(xiàn)朱建“始名廉直”“不終其節(jié)”的一組是

[  ]

A.

①(辟陽侯)欲知建,建不肯見。

②建乃求見孝惠幸臣閎籍孺,說曰:“……兩主俱幸君,君富貴益倍矣!

B.

①辟陽侯之囚,欲見建,建不見。

②(辟陽侯)卒不誅。計畫所以全者,皆陸生、平原君之力也。

C.

①刻廉剛直,行不茍合,義不取容。

②建曰:“我死禍絕,不及乃身矣。”遂自刎。

D.

①使匈奴,單于無禮,罵單于。

②孝文聞其客朱建為其策。

(4)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

A.

朱建為人廉潔正直,從不曲意迎合別人。曾兩度在黥布手下為官,因諫止黥布謀反立下大功,被高祖賜號平原君,并移居長安。

B.

辟陽侯品行不端,朱建起初不愿與之交往,后因朱建喪母,而辟陽侯乘機(jī)施恩,他才與之交往。此后,朱建兩度幫助辟陽侯逃避大難。

C.

盡管朱建曾為辟陽侯及諸呂出謀劃策,孝文帝還是沒有嚴(yán)責(zé)他的意思,但他為了不連累家人而自殺,文帝甚至為他惋惜。

D.

朱建的悲劇啟示我們:為官者無論“窮”“達(dá)”,都應(yīng)該獨善其身,善始善終,絕不能有貪欲,更不能與壞人同流合污,甚至為虎作倀。

(5)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平原君母死,何乃賀我?

(2)今日辟陽侯誅,旦日太后含怒,亦誅君。

(3)朱建始名廉直,既距辟陽,不終其節(jié),亦以喪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6~2007學(xué)年度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高一年級語文科試卷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趙咨,字文楚,東郡燕人也。父暢,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舉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農(nóng)陳奇舉咨至孝有道,仍遷博士。靈帝初,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宦者所誅,咨乃謝病去。太尉楊賜特辟,使飾巾出入,請與講議。舉高第,累遷敦煌太守。以病免還,率子孫耕農(nóng)為養(yǎng)。

  盜嘗夜往劫之,咨恐母驚懼,乃先至門迎盜,因請為設(shè)食,謝曰:“老母八十,疾病須養(yǎng),居貧,朝夕無儲,乞少置衣糧。”妻子物余,一無所請。盜皆慚嘆,跪而辭曰:“所犯無狀,暴賢者!毖援叡汲觯勺芬晕锱c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議郎,辭疾不到,詔書切,州郡以禮發(fā)遣,前后再三,不得已應(yīng)召。

  復(fù)拜東海相。之官,道經(jīng)滎陽,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皓迎至亭次,即棄印綬,追至東海。謁咨畢,辭歸家。其為時人所貴若此。

  咨在官清簡,計日受奉,豪黨畏其儉節(jié)。視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議郎。抗疾京師,將終,告其故吏朱祗、蕭建等,使薄殮素棺,籍以黃壤,欲令速,早歸后土,不聽子孫改之。

  朱祗、蕭建送喪到家,子胤不忍父體與土并合,欲更改殯,祗、建譬以顧命,于是奉行,時稱咨明達(dá)。

(范曄《后漢書·趙咨傳》有刪節(jié))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A.

詔書切       讓:責(zé)備

B.

率子孫耕農(nóng)為養(yǎng)   躬:親自

C.

所犯無狀,暴賢者  干:追求

D.

欲令速       朽:腐朽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

A.

①咨謝病去   、诮窬亡趙走燕

B.

疾自乞     ②匈奴之為神

C.

①其時人所貴若此、谏砜退烙谇,天下笑

D.

①咨追以物之  、诠暳畬④娛秦王

(3)

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趙咨清廉儉樸的一組是(  )

①子胤不忍父體與土并合。

②躬率子孫耕農(nóng)為養(yǎng)。

③居貧,朝夕無儲,乞少置衣糧。

④乃先至門迎盜,因請為設(shè)食。

⑤咨在官清簡,計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蕭建等,使薄殮素棺。

[  ]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④⑤

(4)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A.

趙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喪父,因行孝道而聞名,州郡長官推舉他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辭不就。

B.

一伙強(qiáng)盜到趙咨家搶劫,趙咨鎮(zhèn)定自若,從容迎盜。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潔的德行使盜賊慚嘆離去。

C.

趙咨上任途中,曹皓路旁迎候,而趙咨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拋棄印綬,追至東海,拜見之后辭官歸家。文中記述這件事,是為了表現(xiàn)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賢達(dá)的思想性格。

D.

趙咨去世之后,其子趙胤不忍父親簡葬,打算更改殯法。故吏將趙咨臨終遺命相告,終于按原計劃實行。

(5)

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用“/”斷句。

望 塵 不 及 謂 主 簿 曰 趙 君 名 重 今 過 界 不 見 必 為天 下 笑

(6)

將第I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州郡召舉孝廉,并不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舉高第,累遷敦煌太守。以病免還,躬率子孫耕農(nóng)為養(yǎ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