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文學知識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著作,也是有關(guān)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論語》由孔子編寫,全書共20篇;孔子,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論語》的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B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月考題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文學知識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
A.《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著作,也是有關(guān)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論語》由孔子編寫,全書共20篇;孔子,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論語》的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文學知識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
A.《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著作,也是有關(guān)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論語》由孔子編寫,全書共20篇;孔子,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論語》的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溫州市楠江中學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 題型:013

對下列文學知識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
A.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著作,也是有關(guān)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

《論語》由孔子編寫,全書共20篇;孔子,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

《論語》的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練考新教堂 高二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文壇的一股清風

 �、賵筝d,青年女作家李勤寫了一篇文章,對梁曉聲的長篇小說《恐懼》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李勤說,梁曉聲是她所敬重的作家之一,卻寫出了令人“恐懼”的《恐懼》,實在是一個辛辣的諷刺。隨后,梁曉聲在致李勤的公開信中表示:“我從報上看到你的文章后,剪了下來,夾在書中,予以保留。我至少看過三遍,每看一遍,都引我思考一些問題�!庇纱怂械阶约簞�(chuàng)作上有“誤區(qū)”,毅然放棄了原來的兩套“三部曲”(“荒誕三部曲”和“金錢三部曲”)的計劃,盡管“荒誕三部曲”之二,已寫了近15萬字,也斷然擱置不再續(xù)寫。

 �、谶@在浮華、浮躁的文壇上,揚起一股清新的風,沁心的風。

 �、畚覜]有讀過《恐懼》。據(jù)報上介紹,寫的是一出賣色相求財?shù)某髣 F渲兴婕暗目植�、殘忍、丑惡、下流的情�?jié),觸目驚心,以致李勤讀了會產(chǎn)生“另一種恐懼”。我想,這里提出了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即文藝如何表現(xiàn)社會生活中的假惡丑的問題。假惡丑是真善美對立的存在,文藝要真實地表現(xiàn)生活,既要反映真善美,也不能回避假惡丑。然而,“人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制造”。文藝是一種美的創(chuàng)造,好的文藝應(yīng)該是美的文藝。生活丑一旦進入藝術(shù)領(lǐng)城,就得化為藝術(shù)美。文藝家的功力,就體現(xiàn)在這一“化”上。應(yīng)該說,梁曉聲對此是有所注意的。他說,他的兩個“三部曲”的基調(diào),一開始就定格在“審丑”的坐標上�!皩彸蟆�,就是要化丑為美。不過,意識到的不一定都能做到。因為,要“審丑”,必須注意兩點:一是作者要擁有高尚的審美理想,并據(jù)此對生活丑進行集中提煉與批判否定,二是對“丑”的描述揭示要把握好一個限度。否則,就不是“審丑”,而是“展丑”。梁曉聲說,他是毫不留情毫不妥協(xié)地把社會的潰瘍揭示給人們看。在這里,也許他關(guān)注丑多了一點,同時而忽視了更應(yīng)該記住美。而離開了審美理想、審美判讀,丑就不能化為美,也就離文藝之道遠矣。

  ④梁曉聲的可貴,在于他一得到提醒,哪怕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的意見,就認真思考,公開表示接受批語,并以實際行動擱筆不再續(xù)寫“荒誕”。這種嚴于自律,從善如流的態(tài)度,對比文壇上那種自我陶醉,自我炫耀,迷戀“文章是自己的好”,一聽批語就跳就叫的混濁現(xiàn)象,無疑是一股清風。

 �、堇^梁曉聲的公開信之后,又高興地看到了張承志的《文責初檢》,對他自己寫作上的錯誤與敗筆進行清點“清算”。他覺得他的知識修養(yǎng)體系中存在著很多毛病,“謹向讀者致歉!”并“將常懷自警,時時清算自己的文責”。這份“檢討書”,表明自省自律、自我批評的清新之風,正從我們一些不甘心“庸”“末”的富有大氣的作家身上散發(fā)開來,它將驅(qū)散那種浮華、浮躁、庸俗、混濁之氣,使文壇更多正氣、更具生氣。

 �、拮匀唬u者應(yīng)當像李勤那樣,批評既是尖銳的,又是實事求是的.與人為善的。潑臟水式的所謂批評,是不足取的。不過,這非本文所要論述的了。

1.①青年女作家李勤批評梁曉聲的長篇小說《恐懼》令人恐懼。她恐懼的是什么?②面對李勤的批評,梁曉聲感到自己創(chuàng)作有“誤區(qū)”,他所說的“誤區(qū)”又是指什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第三自然段中,作者說梁曉聲毫不妥協(xié)地揭示社會潰瘍時“也許他關(guān)注丑多了一點”,這句話實際指的是什么?②為什么作者在肯定梁曉聲勇于接受批評,嚴于自律,從善如流之后,還要寫到張承志?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結(jié)尾一段,作者說“這非本文所要論述的了”,既然非本文所要論述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理解不合文意的項有

[  ]

A.“這在浮華、浮躁的文壇上,揚起了一股清新的風、沁心的風。”句中的“這”指的是青年女作家李勤敢于寫文章批評名作家梁曉聲的長篇小說《恐懼》。

B.文學作品要揭露社會的潰瘍,但必須擁有高尚的審美理想,并據(jù)此對社會潰瘍進行集中提煉與批判否定。

C.梁曉聲嚴于自律,從善如流,張承志對自己寫作上的錯誤與敗筆進行清點“清算”,在文壇上揚起了一股清風,這股清風將驅(qū)散那種浮華、浮躁、庸俗、混濁之氣,使文壇更多正氣,更具生氣。

D.文藝如何表現(xiàn)社會生活中的假惡丑問題,這在文壇是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是審丑,還是展丑,與作家是否深入人生活密切相關(guān)。

E.第五段中“浮華、浮躁、庸俗、混濁之氣”是指文壇中那些描寫“荒誕”,自我陶醉,自我炫耀,迷戀“文章是自己的好”,一聽批語就跳就叫等混濁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

文壇的一股清風

 �、賵筝d,青年女作家李勤寫了一篇文章,對梁曉聲的長篇小說《恐懼》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李勤說,梁曉聲是她所敬重的作家之一,卻寫出了令人“恐懼”的《恐懼》,實在是一個辛辣的諷刺。隨后,梁曉聲在致李勤的公開信中表示:“我從報上看到你的文章后,剪了下來,夾在書中,予以保留。我至少看過三遍,每看一遍,都引我思考一些問題。”由此他感到自己創(chuàng)作上有“誤區(qū)”,毅然放棄了原來的兩套“三部曲”(“荒誕三部曲”和“金錢三部曲”)的計劃,盡管“荒誕三部曲”之二,已寫了近15萬字,也斷然擱置不再續(xù)寫。

  ②這在浮華、浮躁的文壇上,揚起一股清新的風,沁心的風。

 �、畚覜]有讀過《恐懼》。據(jù)報上介紹,寫的是一出賣色相求財?shù)某髣�。其中所涉及的恐怖、殘忍、丑惡、下流的情�?jié),觸目驚心,以致李勤讀了會產(chǎn)生“另一種恐懼”。我想,這里提出了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即文藝如何表現(xiàn)社會生活中的假惡丑的問題。假惡丑是真善美對立的存在,文藝要真實地表現(xiàn)生活,既要反映真善美,也不能回避假惡丑。然而,“人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制造”。文藝是一種美的創(chuàng)造,好的文藝應(yīng)該是美文藝。生活丑一旦進入藝術(shù)領(lǐng)域,就得化為藝術(shù)美。文藝家的功力,就體現(xiàn)在這一“化”上。應(yīng)該說,梁曉聲對此是有所注意的。他說,他的兩個“三部曲”的基調(diào),一開始就定格在“審丑”的坐標上。“審丑”,就是要化丑為美。不過,意識到的不一定都能做到。因為,要“審丑”,必須注意兩點:一是作者要擁有高尚的審美理想,并據(jù)此對生活丑進行集中提煉與批判否定,二是對“丑”的描述揭示要把握好一個限度。否則,就不是“審丑”,而是“展丑”。梁曉聲說,他是毫不留情毫不妥協(xié)地把社會的潰瘍揭示給人們看。在這里,也許他關(guān)注丑多了一點,同時而忽視了更應(yīng)該記住美。而離開了審美理想、審美判讀,丑就不能化為美,也就離文藝之道遠矣。

 �、芰簳月暤目少F,在于他一得到提醒,哪怕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的意見,就認真思考,公開表示接受批語,并以實際行動擱筆不再續(xù)寫“荒誕”。這種嚴于自律,從善如流的態(tài)度,對比文壇上那種自我陶醉,自我炫耀,迷戀“文章是自己的好”,一聽批語就跳就叫的混濁現(xiàn)象,無疑是一股清風。

 �、堇^梁曉聲的公開信之后,又高興地看到了張承志的《文責初檢》,對他自己寫作上的錯誤與敗筆進行清點“清算”。他覺得他的知識修養(yǎng)體系中存在著很多毛病,“謹向讀者致歉!”并“將常懷自警,時時清算自己的文責”。這份“檢討書”,表明自省自律、自我批評的清新之風,正從我們一些不甘心“庸”“末”的富有大氣的作家身上散發(fā)開來,它將驅(qū)散那種浮華、浮躁、庸俗、混濁之氣,使文壇更多正氣、更具生氣。

  ⑥自然,批評者應(yīng)當像李勤那樣,批評既是尖銳的,又是實事求是的,與人為善的。潑臟水式的所謂批評,是不足取的。不過,這非本文所要論述的了。

  1.①青年女作家李勤批評梁曉聲的長篇小說《恐懼》令人恐懼。她恐懼的是什么?②面對李勤的批評,梁曉聲感到自己創(chuàng)作有“誤區(qū)”,他所說的“誤區(qū)”又是指什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第三自然段中,作者說梁曉聲毫不妥協(xié)地揭示社會潰瘍時“也許他關(guān)注丑多了一點”,這句話實際指的是什么?②為什么作者在肯定梁曉聲勇于接受批評,嚴于自律,從善如流之后,還要寫到張承志?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結(jié)尾一段,作者說“這非本文所要論述的了”,既然非本文所要論述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理解不合文意的項有(�。�

  A.“這在浮華、浮躁的文壇上,揚起了一股清新的風、沁心的風�!本渲械摹斑@”指的是青年女作家李勤敢于寫文章批評名作家梁曉聲的長篇小說《恐懼》。

  B.文學作品要揭露社會的潰瘍,但必須擁有高尚的審美理想,并據(jù)此對社會潰瘍進行集中提煉與批判否定。

  C.梁曉聲嚴于自律,從善如流,張承志對自己寫作上的錯誤與敗筆進行清點“清算”,在文壇上揚起了一股清風,這股清風將驅(qū)散那種浮華、浮躁、庸俗、混濁之氣,使文壇更多正氣,更具生氣。

  D.文藝如何表現(xiàn)社會生活中的假惡丑問題,這在文壇是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是審丑,還是展丑,與作家是否深入生活密切相關(guān)。

  E.第五段中“浮華、浮躁、庸俗、混濁之氣”是指文壇中那些描寫“荒誕”,自我陶醉,自我炫耀,迷戀“文章是自己的好”,一聽批語就跳就叫等混濁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

文壇的一股清風

 �、賵筝d,青年女作家李勤寫了一篇文章,對梁曉聲的長篇小說《恐懼》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李勤說,梁曉聲是她所敬重的作家之一,卻寫出了令人“恐懼”的《恐懼》,實在是一個辛辣的諷刺。隨后,梁曉聲在致李勤的公開信中表示:“我從報上看到你的文章后,剪了下來,夾在書中,予以保留。我至少看過三遍,每看一遍,都引我思考一些問題。”由此他感到自己創(chuàng)作上有“誤區(qū)”,毅然放棄了原來的兩套“三部曲”(“荒誕三部曲”和“金錢三部曲”)的計劃,盡管“荒誕三部曲”之二,已寫了近15萬字,也斷然擱置不再續(xù)寫。

 �、谶@在浮華、浮躁的文壇上,揚起一股清新的風,沁心的風。

  ③我沒有讀過《恐懼》。據(jù)報上介紹,寫的是一出賣色相求財?shù)某髣�。其中所涉及的恐怖、殘忍、丑惡、下流的情�?jié),觸目驚心,以致李勤讀了會產(chǎn)生“另一種恐懼”。我想,這里提出了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即文藝如何表現(xiàn)社會生活中的假惡丑的問題。假惡丑是真善美對立的存在,文藝要真實地表現(xiàn)生活,既要反映真善美,也不能回避假惡丑。然而,“人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制造”。文藝是一種美的創(chuàng)造,好的文藝應(yīng)該是美文藝。生活丑一旦進入藝術(shù)領(lǐng)域,就得化為藝術(shù)美。文藝家的功力,就體現(xiàn)在這一“化”上。應(yīng)該說,梁曉聲對此是有所注意的。他說,他的兩個“三部曲”的基調(diào),一開始就定格在“審丑”的坐標上�!皩彸蟆保褪且鬄槊�。不過,意識到的不一定都能做到。因為,要“審丑”,必須注意兩點:一是作者要擁有高尚的審美理想,并據(jù)此對生活丑進行集中提煉與批判否定,二是對“丑”的描述揭示要把握好一個限度。否則,就不是“審丑”,而是“展丑”。梁曉聲說,他是毫不留情毫不妥協(xié)地把社會的潰瘍揭示給人們看。在這里,也許他關(guān)注丑多了一點,同時而忽視了更應(yīng)該記住美。而離開了審美理想、審美判讀,丑就不能化為美,也就離文藝之道遠矣。

 �、芰簳月暤目少F,在于他一得到提醒,哪怕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的意見,就認真思考,公開表示接受批語,并以實際行動擱筆不再續(xù)寫“荒誕”。這種嚴于自律,從善如流的態(tài)度,對比文壇上那種自我陶醉,自我炫耀,迷戀“文章是自己的好”,一聽批語就跳就叫的混濁現(xiàn)象,無疑是一股清風。

 �、堇^梁曉聲的公開信之后,又高興地看到了張承志的《文責初檢》,對他自己寫作上的錯誤與敗筆進行清點“清算”。他覺得他的知識修養(yǎng)體系中存在著很多毛病,“謹向讀者致歉!”并“將常懷自警,時時清算自己的文責”。這份“檢討書”,表明自省自律、自我批評的清新之風,正從我們一些不甘心“庸”“末”的富有大氣的作家身上散發(fā)開來,它將驅(qū)散那種浮華、浮躁、庸俗、混濁之氣,使文壇更多正氣、更具生氣。

  ⑥自然,批評者應(yīng)當像李勤那樣,批評既是尖銳的,又是實事求是的,與人為善的。潑臟水式的所謂批評,是不足取的。不過,這非本文所要論述的了。

  1.①青年女作家李勤批評梁曉聲的長篇小說《恐懼》令人恐懼。她恐懼的是什么?②面對李勤的批評,梁曉聲感到自己創(chuàng)作有“誤區(qū)”,他所說的“誤區(qū)”又是指什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第三自然段中,作者說梁曉聲毫不妥協(xié)地揭示社會潰瘍時“也許他關(guān)注丑多了一點”,這句話實際指的是什么?②為什么作者在肯定梁曉聲勇于接受批評,嚴于自律,從善如流之后,還要寫到張承志?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結(jié)尾一段,作者說“這非本文所要論述的了”,既然非本文所要論述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理解不合文意的項有(�。�

  A.“這在浮華、浮躁的文壇上,揚起了一股清新的風、沁心的風�!本渲械摹斑@”指的是青年女作家李勤敢于寫文章批評名作家梁曉聲的長篇小說《恐懼》。

  B.文學作品要揭露社會的潰瘍,但必須擁有高尚的審美理想,并據(jù)此對社會潰瘍進行集中提煉與批判否定。

  C.梁曉聲嚴于自律,從善如流,張承志對自己寫作上的錯誤與敗筆進行清點“清算”,在文壇上揚起了一股清風,這股清風將驅(qū)散那種浮華、浮躁、庸俗、混濁之氣,使文壇更多正氣,更具生氣。

  D.文藝如何表現(xiàn)社會生活中的假惡丑問題,這在文壇是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是審丑,還是展丑,與作家是否深入生活密切相關(guān)。

  E.第五段中“浮華、浮躁、庸俗、混濁之氣”是指文壇中那些描寫“荒誕”,自我陶醉,自我炫耀,迷戀“文章是自己的好”,一聽批語就跳就叫等混濁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活題巧解巧練·高一語文(下)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后邊的問題。

  魯迅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革命家”,還是傳播和利用自然科學知識的先驅(qū)。魯迅幼年時就喜歡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他幼年讀的書有《釋草小記》、《釋蟲小記》、《南方草木狀》、《廣群芳譜》、《花鏡》等。他還親手栽種過石竹、萬年青、映山紅、荷花等許多花草。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教生理和化學時,魯迅經(jīng)常“到西湖附近的山上去,做采集植物標本的工作”。他還計劃和周作人一起翻譯法國科學家法布爾的科學普及著作《昆蟲記》�?上н€沒動手譯,魯迅就與世長辭了。

  魯迅掌握的自然科學知識是相當豐富的。這不僅使他的雜文增加了批判的力量,而且也大大增強了感染力。魯迅對昆蟲學非常熟悉,所以他能隨手選取恰當?shù)睦ハx加以解剖。魯迅在《春末閑談》中指出“這細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兇手,還是一種很殘忍的兇手,又是一個學識技術(shù)都極高明的解剖學家,它用毒針在青蟲的‘運動神經(jīng)球上一螫’”,把它麻醉成半死不活狀態(tài),然后“在它身上產(chǎn)下蜂卵”,慢慢孵化子女。形象地刻畫出統(tǒng)治者利用愚民手段害民的“高招兒”。

  魯迅學過醫(yī)學,學過解剖學。他的雜文就有了“放大鏡”、“顯微鏡”的功能。他“也照污水,也看膿汁,有時研究淋菌,有時解剖蒼蠅”。因此,他的雜文準確、鮮明、生動,也更具有戰(zhàn)斗力。談到創(chuàng)作小說《狂人日記》,魯迅說:“大約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yī)學知識�!�

  對于造林、治水等課題,魯迅在一些文章中都有所涉及,并且論述得十分精辟。今天讀來仍然感到十分新鮮、親切。魯迅在1919年《墳·我之節(jié)烈觀》中說,“至于水旱饑荒,便是專拜龍神,迎大王,濫伐森林,不修水利的禍患,沒有新知識的結(jié)果……”近些年來出現(xiàn)的毀林事件,還不都是“沒有新知識”,即沒有自然科學知識造成的嗎?

  魯迅在《新秋雜識》中對武士蟻掠奪別的螞蟻的幼蟲作奴隸是深惡痛絕的,并指出人類何嘗不是如此呢?由于錯誤的教育方式,“孩子長大,不但失掉天真,還變得呆頭呆腦,是我們時時看見的……不是教科書,就是兒童書,黃河決口似的向孩子們滾過去。但那里面講的是什么呢?要將我們的孩子們造成什么東西呢?卻還沒有看見戰(zhàn)斗的批評家論及,似乎已經(jīng)不大有人注意將來了�!濒斞割A(yù)測的“將來”又如何呢?我們看到各種粗制濫造、內(nèi)容低下而裝飾華貴的課外書及各種各樣的參考書、教材不也正“黃河決口似的向孩子們滾過去”嗎?小學生的書包雖日見鼓脹,卻少有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一個人尤其青少年得不到自然科學的滋潤,就不懂得自然,不懂得人和自然的依存關(guān)系,也就不懂得自己在自然界中所處的位置和應(yīng)起的作用,更談不上用自然科學知識來武裝自己。因此,提倡讀點魯迅,讀點自然科學,對我們分辨是非,識別偽科學騙子和抨擊反科學謬論是大有裨益的。

(文/趙昌治)

(1)第二自然段中,加粗的短語分別指什么內(nèi)容?引用魯迅語的目的是什么?

①很殘忍的兇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字)

②極高明的解剖學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字)

③引用魯迅語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30字)

(2)末段畫線的這個比喻,作者旨在論證青少年應(yīng)怎樣學習?(根據(jù)文段意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說魯迅是“傳播和利用自然科學知識的先驅(qū)”,請從三個方面歸納。

傳播自然科學知識: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利用自然科學知識: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作者舉例說魯迅年幼就喜歡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是論證魯迅是“傳播和利用自然科學知識的先驅(qū)”的論據(jù)之一。

B.作者說魯迅雜文有“放大鏡”、“顯微鏡”的功能,這是比喻的說法,指魯迅的雜文深刻,入木三分。

C.“沒有新知識”意在論證“新知識”(即自然科學知識)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的重要性。

D.作者引用魯迅《新秋雜識》,目的是論證應(yīng)從孩子時起注重自然科學知識的培養(yǎng)。

E.本文的主旨是提倡讀點魯迅,讀點自然科學,用自然科學知識來武裝自己。

F.作者善于運用例證、引證等論證方法,從不同角度論證中心,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議論文,完成(1)~(4)題。

  魯迅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革命家”,他還是傳播和利用自然科學知識的先驅(qū)。魯迅幼年時就喜歡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他幼年讀的書有《釋草小記》、《釋蟲小記》、《南方草木狀》、《廣群芳譜》、《花鏡》等。他還親手栽種過石竹、萬年青、映山紅、荷花等許多花草。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教生理和化學時,魯迅經(jīng)�!暗轿骱浇纳缴先ィ霾杉参飿吮镜墓ぷ鳌�。他還計劃和周作人一起翻譯法國科學家法布爾的科學普及著作《昆蟲記》。可惜還沒動手譯,魯迅就與世長辭了。

  魯迅掌握的自然科學知識是相當豐富的。這不僅使他的雜文增加了批判的力量,而且也大大增強了感染力。魯迅對昆蟲學非常熟悉,所以他能隨手選取恰當?shù)睦ハx加以解剖。魯迅在《春末閑談》中指出“這細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兇手,還是一種很殘忍的兇手,又是一個學識技術(shù)都極高明的解剖學家,它用毒針在青蟲的‘運動神經(jīng)球’上一螫”,把它麻醉成半死不活狀態(tài),然后“在它身上產(chǎn)下蜂卵”,慢慢孵化子女。形象地刻畫出統(tǒng)治者利用愚民手段害民的“高招兒”。

  魯迅學過醫(yī)學,學過解剖學。他的雜文就有了“放大鏡”、“顯微鏡”的功能。他“也照污水,也看膿汁,有時研究淋菌,有時解剖蒼蠅”。因此,他的雜文準確、鮮明、生動,也更具有戰(zhàn)斗力。談到創(chuàng)作小說《狂人日記》,魯迅說:“大約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yī)學知識。”

  對于造林、治水等課題,魯迅在一些文章中都有所涉及,并且論述得十分精辟。今天讀來仍然感到十分新鮮、親切。魯迅在1919年《墳·我之節(jié)烈觀》中說,“至于水旱饑荒,便是專拜龍神,迎大王,濫伐森林,不修水利的禍患,沒有新知識的結(jié)果……”近些年來出現(xiàn)的毀林毀木事件,還不都是“沒有新知識”,即沒有自然科學知識造成的嗎?

  魯迅在《新秋雜識》中對武士蟻掠奪別的螞蟻的幼蟲作奴隸是深惡痛絕的,并指出人類何嘗不是如此呢?由于錯誤的教育方式,“孩子長大,不但失掉天真,還變得呆頭呆腦,是我們時時看見的……不是教科書,就是兒童書,黃河決口似的向孩子們滾過去。但那里面講的是什么呢?要將我們的孩子們造成什么東西呢?卻還沒有看見戰(zhàn)斗的批評家論及,似乎已經(jīng)不大有人注意將來了。”魯迅預(yù)測的“將來”又如何呢?我們看到各種粗制濫造、內(nèi)容低下而裝飾華貴的課外書及各種各樣的參考書、教材不也正“黃河決口似的向孩子們滾過去”嗎?小學生的書包雖日見鼓脹,卻少有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譬如建樓需要打底角,那自然科學知識應(yīng)是人們完善自己不可缺少的“底角”。一個人尤其青少年得不到自然科學的滋潤,就不懂得自然,不懂得人和自然的依存關(guān)系,也就不懂得自己在自然界中所處的位置和應(yīng)起的作用,更談不上用自然科學知識來武裝自己。因此,提倡讀點魯迅,讀點自然科學,對我們分辨是非,識別偽科學騙子和抨擊反科學謬論是大有裨益的。

(文/趙昌治)

(1)第二自然段中,加粗的短語分別指什么內(nèi)容?引用魯迅語的目的是什么?

①很殘忍的兇手:(不超過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極高明的解剖學家:(不超過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引用魯迅話的目的;(不超過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段畫線的這個比喻句,作者旨在論證青少年應(yīng)怎樣?(根據(jù)文段意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說魯迅是“傳播和利用自然科學知識的先驅(qū)”,試分別從三個方面歸納。

傳播自然科學知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自然科學知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A.作者舉例說魯迅幼年就喜歡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是論證魯迅是“傳播和利用自然科學知識的先驅(qū)”的論據(jù)之一。

B.作者說魯迅雜文有“放大鏡”、“顯微鏡”的功能,這是比喻的說法,說魯迅的雜文深刻,入木三分。

C.“沒有新知識”意在論證“新知識”(即自然科學知識)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的重要性。

D.作者引用魯迅《新秋雜識》,目的是論證應(yīng)從孩子時起注重自然科學知識的培養(yǎng)。

E.本文的主旨是提倡讀點魯迅,讀點自然科學,用自然科學知識來武裝自己。

F.作者善于運用例證、引證等論證方法,從不同角度論證中心,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議論文,完成(1)~(4)題。

  魯迅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革命家”,他還是傳播和利用自然科學知識的先驅(qū)。魯迅幼年時就喜歡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他幼年讀的書有《釋草小記》、《釋蟲小記》、《南方草木狀》、《廣群芳譜》、《花鏡》等。他還親手栽種過石竹、萬年青、映山紅、荷花等許多花草。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教生理和化學時,魯迅經(jīng)�!暗轿骱浇纳缴先�,做采集植物標本的工作”。他還計劃和周作人一起翻譯法國科學家法布爾的科學普及著作《昆蟲記》�?上н€沒動手譯,魯迅就與世長辭了。

  魯迅掌握的自然科學知識是相當豐富的。這不僅使他的雜文增加了批判的力量,而且也大大增強了感染力。魯迅對昆蟲學非常熟悉,所以他能隨手選取恰當?shù)睦ハx加以解剖。魯迅在《春末閑談》中指出“這細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兇手,還是一種很殘忍的兇手,又是一個學識技術(shù)都極高明的解剖學家,它用毒針在青蟲的‘運動神經(jīng)球’上一螫”,把它麻醉成半死不活狀態(tài),然后“在它身上產(chǎn)下蜂卵”,慢慢孵化子女。形象地刻畫出統(tǒng)治者利用愚民手段害民的“高招兒”。

  魯迅學過醫(yī)學,學過解剖學。他的雜文就有了“放大鏡”、“顯微鏡”的功能。他“也照污水,也看膿汁,有時研究淋菌,有時解剖蒼蠅”。因此,他的雜文準確、鮮明、生動,也更具有戰(zhàn)斗力。談到創(chuàng)作小說《狂人日記》,魯迅說:“大約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yī)學知識�!�

  對于造林、治水等課題,魯迅在一些文章中都有所涉及,并且論述得十分精辟。今天讀來仍然感到十分新鮮、親切。魯迅在1919年《墳·我之節(jié)烈觀》中說,“至于水旱饑荒,便是專拜龍神,迎大王,濫伐森林,不修水利的禍患,沒有新知識的結(jié)果……”近些年來出現(xiàn)的毀林毀木事件,還不都是“沒有新知識”,即沒有自然科學知識造成的嗎?

  魯迅在《新秋雜識》中對武士蟻掠奪別的螞蟻的幼蟲作奴隸是深惡痛絕的,并指出人類何嘗不是如此呢?由于錯誤的教育方式,“孩子長大,不但失掉天真,還變得呆頭呆腦,是我們時時看見的……不是教科書,就是兒童書,黃河決口似的向孩子們滾過去。但那里面講的是什么呢?要將我們的孩子們造成什么東西呢?卻還沒有看見戰(zhàn)斗的批評家論及,似乎已經(jīng)不大有人注意將來了。”魯迅預(yù)測的“將來”又如何呢?我們看到各種粗制濫造、內(nèi)容低下而裝飾華貴的課外書及各種各樣的參考書、教材不也正“黃河決口似的向孩子們滾過去”嗎?小學生的書包雖日見鼓脹,卻少有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譬如建樓需要打底角,那自然科學知識應(yīng)是人們完善自己不可缺少的“底角”。一個人尤其青少年得不到自然科學的滋潤,就不懂得自然,不懂得人和自然的依存關(guān)系,也就不懂得自己在自然界中所處的位置和應(yīng)起的作用,更談不上用自然科學知識來武裝自己。因此,提倡讀點魯迅,讀點自然科學,對我們分辨是非,識別偽科學騙子和抨擊反科學謬論是大有裨益的。

(文/趙昌治)

(1)第二自然段中,加粗的短語分別指什么內(nèi)容?引用魯迅語的目的是什么?

①很殘忍的兇手:(不超過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極高明的解剖學家:(不超過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引用魯迅話的目的;(不超過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段畫線的這個比喻句,作者旨在論證青少年應(yīng)怎樣?(根據(jù)文段意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說魯迅是“傳播和利用自然科學知識的先驅(qū)”,試分別從三個方面歸納。

傳播自然科學知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自然科學知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A.作者舉例說魯迅幼年就喜歡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是論證魯迅是“傳播和利用自然科學知識的先驅(qū)”的論據(jù)之一。

B.作者說魯迅雜文有“放大鏡”、“顯微鏡”的功能,這是比喻的說法,說魯迅的雜文深刻,入木三分。

C.“沒有新知識”意在論證“新知識”(即自然科學知識)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的重要性。

D.作者引用魯迅《新秋雜識》,目的是論證應(yīng)從孩子時起注重自然科學知識的培養(yǎng)。

E.本文的主旨是提倡讀點魯迅,讀點自然科學,用自然科學知識來武裝自己。

F.作者善于運用例證、引證等論證方法,從不同角度論證中心,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題。

    西南聯(lián)大有許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師沈從文先生的好朋友。

    金先生的樣子有點怪。他常年戴著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脫下。每一學年開始,給新的一班學生上課,他的第一句話總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對你們不尊重,請原諒�!彼髞砼淞艘桓毖坨R,這副眼鏡一只的鏡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這就更怪了。后來在美國講學期間把眼睛治好了。眼睛好一些了,眼鏡也換了,但那微微仰著腦袋的姿態(tài)一直還沒有改變。他身材相當高大,經(jīng)常穿一件煙草黃色的麂皮夾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圍一條很長的駝色的羊絨圍巾。除了體育教員,教授里穿夾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個人。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國治了后也還是不大好,走起路來有點深一腳淺一腳。他就這樣穿著黃夾克,微仰著腦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聯(lián)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著。

    金先生上課有時要提問,那么多的學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來,——聯(lián)大是沒有點名冊的,他有時一上課就宣布:“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庇谑撬写┘t衣的女同學就都有點緊張,又有點興奮。那時聯(lián)大女生在藍陰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紅毛衣成了一種風氣。穿藍毛衣、黃毛衣的極少。問題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風頭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聽著,完了,說:“Yes!請坐!”     

學生也可以提出問題,請金先生解答。學生提的問題深淺不一,金先生有問必答,很耐心。有一個華僑同學叫林國達,操廣東普通話,最愛提問題,問題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覺得邏輯這門學問是挺“玄”的,應(yīng)該提點怪問題。有一次他又站起來提了一個怪問題,金先生想了一想,說:“林國達同學,我問你一個問題:‘Mr.林國達is perpenticular to the blackboard(林國達君垂直于黑板),’這什么意思?”林國達傻了。林國達當然無法垂直于黑板,但這句話在邏輯上沒有錯誤。

  林國達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課,說:“林國達死了,很不幸�!边@一堂課,金先生一直沒有笑容。

    金先生是研究哲學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說。沈先生有時拉一個熟人去給少數(shù)愛好文學、寫寫東西的同學講一點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講的題目是《小說和哲學》。題目是沈先生給他出的。大家以為金先生一定會講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講了半天,結(jié)論卻是:小說和哲學沒有關(guān)系。有人問:那么《紅樓夢》呢?金先生說:“《紅樓夢》里的哲學不是哲學�!彼v著講著,忽然停下來:“對不起,我這里有個小動物。”他把右手伸進后脖頸,捉出了一個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為得意。   

     金先生是個單身漢,無兒無女,但是過得自得其樂。他養(yǎng)了一只很大的斗雞(云南出斗雞)。這只斗雞能把脖子伸上來,和金先生一個桌子吃飯。他到處搜羅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別的教授的孩子比賽。比輸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給他的小朋友,他再去買。

    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學系的教授外,時常來往的,據(jù)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沈從文,張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閑話片刻而已。金先生對林徽因的談吐才華,十分欣賞。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飯店請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納悶:老金為什么請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注:西南聯(lián)大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期間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在昆明聯(lián)合而成。

                                                    (選自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下列對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作者對金岳霖的描寫是漫畫式的。雖然夸張中有諷刺的意味,但展示的人物特點非常突出。

B.本文語言飄逸而深刻。這種韻味有點像巴金的《小狗包弟》,自然而然,少造作。

C.金先生的提問和解答輕松和幽默。他就是在這種輕松和幽默的氛圍中傳授知識。

D.文中金先生抓跳蚤的細節(jié)讓人讀后感覺他是一個可愛的大男孩,顯示出一個成年人難得的童趣和天真。 

E.金先生喜歡與孩子相處,做孩子的游戲,這一細節(jié)體現(xiàn)了其率真的性格,也展現(xiàn)了他對生活獨特的愛。

閱讀文中第二段,概括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金先生的“怪”。

答: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表達效果進行賞析。

(1)“他就這樣穿著黃夾克,微仰著腦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聯(lián)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著。”

答:                                                                          

(2)“他把右手伸進后脖領(lǐng),捉出了一個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為得意 ”

答:                                                                           

你從對金岳霖的描寫中可以看出當時西南聯(lián)大怎樣的校風,結(jié)合文本探究。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