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劃線詞語的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②罔羅天下放失舊聞 B.①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 ②致慎財賦,咸則三壤成賦 C.①南面倍依以朝諸侯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 D.①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 ②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0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3屆北京市高二下期期中測試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劃線詞語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A.未有知其修者 |
B.善萬物之得時 怠者不能修善刀而藏之 |
C.會有四方之事 |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乃中《經(jīng)首》之會 覆水難收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A.未有知其修者 | B.善萬物之得時 怠者不能修善刀而藏之 |
C.會有四方之事 |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北京市四中高二下期期中測試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劃線詞語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A.未有知其修者 | B.善萬物之得時 怠者不能修善刀而藏之 |
C.會有四方之事 |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5屆福建省晉江市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讀下列語段,完成小題
(韓)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鄙闲υ唬骸岸喽嘁嫔,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陳豨拜為鉅鹿守,辭于淮陰侯;搓幒铌涫郑僮笥遗c之步于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必g曰:“唯將軍令之!被搓幒钤唬骸肮,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标愗g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jǐn)奉教!”
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弟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fā)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qiáng)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xué)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不務(wù)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節(jié)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犧牲祭祀。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信由此日夜怨望望,埋怨,責(zé)怪
B.信嘗過樊將軍噲過,拜訪
C.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叛亂
D.弟舉兵,吾從此助公弟,弟弟,代陳豨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辟左右與之步于庭因擊沛公于坐
B.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
C.三至,必怒而自將荊軻逐秦王,秦王環(huán)柱而走
D.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因人之力而敝之
3.以下六句話編為四組,能說明韓信“伐己功,矜其能”的一組是( )
①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②大王乃肯臨臣
③臣多多而益善耳。 ④常稱病不朝從
⑤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 ⑥吾悔不用蒯通之計
A.②⑤ B.③④ C.①③ D.③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韓信認(rèn)為,雖然陳豨是陛下信任的臣子,但如果有人告發(fā)說他反叛,久而久之,皇上也會率兵圍剿。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對這種說法,陳豨非常相信。
B.韓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他,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發(fā),向呂后報告了韓信準(zhǔn)備反叛的情況。
C.蕭何欺騙了韓信,讓韓信進(jìn)宮祝賀,韓信進(jìn)宮后,呂后就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把他殺掉了。
D.司馬遷認(rèn)為,韓信還在布衣時就有野心,選擇“其旁可置萬家”的高地安葬他的母親。后來他果然圖謀叛亂,以至于被誅滅宗族。
5.翻譯下列句子。
(1)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2分)
(2)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fā)以襲呂后、太子。(3分)
(3)相國紿信曰:“雖疾,強(qiáng)入賀! (3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列文言文段,回答后面的問題。(選擇題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共19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dāng)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zé)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不許:臣之進(jìn)退,實(shí)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dá),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dú)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shí)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jǐn)拜表以聞。
(節(jié)選自李密《陳情表》)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 |
B.凡在故老,猶蒙矜育矜:自夸 |
C.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擢:提拔 |
D.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聽:準(zhǔn)許 |
A.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強(qiáng)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
B.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C.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
D.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 |
A.文中,李密刻意提到自己曾經(jīng)“少仕偽朝”的重大問題,表明自己并非懷念舊朝而不事二主,希望借此消除晉武帝的疑慮。 |
B.第二段,作者還著重陳述了劉氏病重至“朝不慮夕”的情形,以及與之血肉相連須臾難分的親情,以此表明不赴命的意愿。 |
C.李密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用古代賢君治國之道,為自己孝敬祖母找到不能立即奉詔的依據(jù),也更暗示武帝要以孝治國。 |
D.為人臣當(dāng)“盡節(jié)”于陛下,為人孫當(dāng)“報養(yǎng)”于祖母,在兩難境遇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即先盡孝道,后報皇恩。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甲)
⑴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⑵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⑶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⑷曰:不賂者以賂者喪。⑸蓋失強(qiáng)援,不能獨(dú)完。⑹故曰弊在賂秦也。 (蘇洵《六國論》)
(乙)
夫韓魏不能獨(dú)當(dāng)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方無事之國,佐當(dāng)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dāng)秦兵。以兩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yīng)付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yì:疆界,邊境)寸尺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殺;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蘇轍《六國論》)
(丙)
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dāng)是時,山東諸侯之立國也,未有能愈于秦國也;其溺于攻伐,習(xí)于虞詐,強(qiáng)食而弱肉者也,視秦?zé)o異也。兵連禍結(jié),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fù)增一秦也。唯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 (清·李楨《六國論》)
解釋三段文字中加點(diǎn)的詞語
當(dāng): 出身: 視:
與“未可專以罪秦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B.彼秦者將何為哉
C.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
D.戍卒叫,函谷舉
翻譯以上文字中劃線的句子
(1)以兩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
譯文:
(2)兵連禍結(jié),曾無虛歲。
譯文:
(甲)對文章論證層次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⑶⑷ ⑴ ⑸
A.⑴⑵ B. ⑷
⑸⑹ ⑵⑶ ⑹
⑵ ⑵⑶
C.⑴ ⑹ D.⑴ ⑹
⑶⑷⑸ ⑷⑸
蘇轍和李楨認(rèn)為六國滅亡的直接原因分別是什么?(請結(jié)合原文的內(nèi)容回答)
(1)蘇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甲)
⑴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⑵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⑶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⑷曰:不賂者以賂者喪。⑸蓋失強(qiáng)援,不能獨(dú)完。⑹故曰弊在賂秦也。 (蘇洵《六國論》)
(乙)
夫韓魏不能獨(dú)當(dāng)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方無事之國,佐當(dāng)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dāng)秦兵。以兩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yīng)付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yì:疆界,邊境)寸尺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殺;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蘇轍《六國論》)
(丙)
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dāng)是時,山東諸侯之立國也,未有能愈于秦國也;其溺于攻伐,習(xí)于虞詐,強(qiáng)食而弱肉者也,視秦?zé)o異也。兵連禍結(jié),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fù)增一秦也。唯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 (清·李楨《六國論》)
解釋三段文字中加點(diǎn)的詞語
當(dāng): 出身: 視:
與“未可專以罪秦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B.彼秦者將何為哉
C.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
D.戍卒叫,函谷舉
翻譯以上文字中劃線的句子
(1)以兩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
譯文:
(2)兵連禍結(jié),曾無虛歲。
譯文:
(甲)對文章論證層次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⑶⑷ ⑴ ⑸
A.⑴⑵ B. ⑷
⑸⑹ ⑵⑶ ⑹
⑵ ⑵⑶
C.⑴ ⑹ D.⑴ ⑹
⑶⑷⑸ ⑷⑸
蘇轍和李楨認(rèn)為六國滅亡的直接原因分別是什么?(請結(jié)合原文的內(nèi)容回答)
(1)蘇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甲)
⑴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⑵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⑶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⑷曰:不賂者以賂者喪。⑸蓋失強(qiáng)援,不能獨(dú)完。⑹故曰弊在賂秦也。 (蘇洵《六國論》)
(乙)
夫韓魏不能獨(dú)當(dāng)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方無事之國,佐當(dāng)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dāng)秦兵。以兩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yīng)付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yì:疆界,邊境)寸尺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殺;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蘇轍《六國論》)
(丙)
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dāng)是時,山東諸侯之立國也,未有能愈于秦國也;其溺于攻伐,習(xí)于虞詐,強(qiáng)食而弱肉者也,視秦?zé)o異也。兵連禍結(jié),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fù)增一秦也。唯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 (清·李楨《六國論》)
解釋三段文字中加點(diǎn)的詞語
當(dāng): 出身: 視:
與“未可專以罪秦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B.彼秦者將何為哉
C.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
D.戍卒叫,函谷舉
翻譯以上文字中劃線的句子
(1)以兩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
譯文:
(2)兵連禍結(jié),曾無虛歲。
譯文:
(甲)對文章論證層次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⑶⑷ ⑴ ⑸
A.⑴⑵ B. ⑷
⑸⑹ ⑵⑶ ⑹
⑵ ⑵⑶
C.⑴ ⑹ D.⑴ ⑹
⑶⑷⑸ ⑷⑸
蘇轍和李楨認(rèn)為六國滅亡的直接原因分別是什么?(請結(jié)合原文的內(nèi)容回答)
(1)蘇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2011年山東省重點(diǎn)中學(xué)高一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任布字應(yīng)之,河南人。力學(xué),家貧,嘗從人借書以讀。進(jìn)士及第,補(bǔ)安肅軍判官,輒刺問虜中事,上疏請飭邊備,仍奏河北利害。后契丹至澶淵,真宗識其名,特改大理寺丞、知安陽縣。
入權(quán)三司鹽鐵判官,判度支勾院。京城東南有泉涌出,為筑祥源觀,男女徒跣奔走瞻拜。布論之曰:“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彼焘柙紫嘁。又與徐奭、麻溫其試開封府進(jìn)士,而奭潛發(fā)封卷視之。降監(jiān)鄧州稅,徙知宿州。
時越州守闕,寇準(zhǔn)曰:“越州有職分田,歲入且厚,今爭者頗眾,非廉士莫可予。”乃徙布越州。有祖訟其孫者“醉酒詈我”,已而悔,日哭于庭曰:“我老無子,賴此孫以為命也!布聞之,貸其死,上書自劾,朝廷亦不之責(zé)。
寇準(zhǔn)貶,布亦徙建州,累遷尚書職方員外郎。歲余,出為梓州路轉(zhuǎn)運(yùn)使。富順監(jiān)鹽井,歲久鹵薄而課存,主者至破產(chǎn),或鬻子孫不能償。布奏除之。遷祠部郎中,擢江、淮置制發(fā)運(yùn)使。前使者多聚山海珍異之物以餉權(quán)要,布一切罷去。
召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還,拜右諫議大夫、知真定府;蛴『颖北佳裕骸捌醯、西夏方窺伺中國,備未可弛也。”筑甬道屬滹沱河,跨絕泥潦。未幾,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徙澶州。黃德和誣劉平降賊,欲收平家,布力言平非降賊者。復(fù)徙真定,未至,召為樞密副使。
布純約自守,及秉政,無所建明。子遜嘗上書,詆大臣及布皆為不才,御史魚周詢因奏疏曰:“布不才,其子能知之!乃以尚書工部侍郎罷知河陽。議者以周詢引遜語逐其父,為不知體;实v間,詔陪祀明堂,稱疾不赴。
始,布?xì)w洛中,作五知堂,謂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卒,贈太子太傅,謚恭惠。
(選自《宋史·任布傳》,有刪改)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疏請飭邊備飭:整頓,整治。 |
B.召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奉:奉命。 |
C.或欲省河北兵省:減少。 |
D.黃德和誣劉平降賊,欲收平家收:收買。 |
A.①嘗從人借書以讀②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
B.①乃徙布越州②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
C.①歲久鹵薄而課存②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
D.①御史魚周詢因奏疏曰②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⑤⑥ |
A.任布密切關(guān)注國家的邊境防御,他曾上書陳述河北的戰(zhàn)略利害關(guān)系并請求保持戒備,后來契丹果然發(fā)兵澶淵,他也因此受到真宗關(guān)注。 |
B.任布認(rèn)為京城東南有泉水涌出并非吉兆,反對朝廷以此愚弄百姓的錯誤做法,從而忤逆了宰相的意圖,又受考試作弊牽累而被降職。 |
C.任布曾經(jīng)在富順監(jiān)管鹽井,當(dāng)時井鹽產(chǎn)量降低,課稅卻沒有減少,有的甚至賣子賣孫也無法交足稅款,他上奏廢除了鹽稅。 |
D.魚周詢借任布的兒子詆毀大臣及任布都是庸才的機(jī)會,請求皇帝降了任布的職,人們認(rèn)為魚周詢的做法有失妥當(dāng)。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