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上下句銜接不對的一句。 A、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天下獨絕,奇山異水。 B、黔婁之妻有“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C、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D、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依次填入下面這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大多數人一想起蜜蜂,都會想到它為人類奉獻的蜂蜜、蜂膠、蜂王漿……_______
① 世界上有數萬種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類所種植的農作物中,也有1000多種離不開蜜蜂。
② 但這和蜜蜂對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貢獻——維持生物多樣性相比,實在太微不足道
③ 因為,蜜蜂是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軍。
④愛因斯坦曾經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那人類只能再活四年!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④② C. 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第Ⅱ卷(非選擇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本文選自她的小說《燭心》。 |
B.“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边@是爸爸在鼓勵女兒,時時盼望著孩子長大的肺腑之言。 |
C.本文寫法上是隨著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下來的,所以采用了插敘手法。 |
D.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夾竹桃的敗落,一方面象征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了人世,語義雙關。 |
A.爸爸種的夾竹桃落了,未成熟的青石榴也有掉落,預示爸爸生命之樹的凋謝。 |
B.進了家門來,靜悄悄的,渲染了低沉壓抑的氣氛。 |
C.瘦難妹妹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預示弟妹年齡還小還不懂事。 |
D.爸爸種的夾竹桃落了,未成熟的青石榴也有掉落,預示著今年會有天災人禍。 |
A.寫出了弟弟妹妹的天真可愛。 |
B.寫出了弟弟妹妹的懂事,自己玩耍,不用父母操心。 |
C.寫出了對弟弟妹妹懵懂無知的可氣。 |
D.從側面描寫“我”長大了,懂事了。 |
A.寫弟弟妹妹不懂事反襯“我”長大了,強調“我”肩上的擔子沉重;用弟妹的安然無知反襯爸爸去世的沉重。 |
B.當“我”獲悉爸爸去世的消息后,一下子感到人生責任落到自己肩上,危機使“我”頓時成長起來。 |
C.環(huán)境描寫“靜悄悄的”氣氛,反襯家中潛伏的危機,寫“夾竹桃”暗示爸爸生命垂危。 |
D.爸爸不在了,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保梢娭参镆灿徐`性,在哀悼它的主人。 |
A.運用插敘可以把時間跨度大的內容濃縮于一天之內,使內容豐富、緊湊。 |
B.插敘的成功運用使爸爸的性格得到了充分體現,如爸爸對“我”的期望、鼓勵、嚴格要求,對“我”的愛等等都是通過插敘的內容表現出來的。 |
C.插敘的內容占了文章的絕大部分篇幅,卻過渡自然,銜接緊湊,結構嚴謹。 |
D.文章插敘了“我”在一年級因懶惰而上學遲到的事,是為了表現“我”沒聽爸爸的話惹爸爸生氣后的自責和懺悔。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黃岡難點課課練 七年級 語文上冊 題型:048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俪錆M整個夏天的是一種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②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fā),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③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④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⑤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⑥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⑦夏天到了。
________________。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下,蓬蓬勃發(fā),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
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了風;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麥子打完了,該松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疤锛疑匍e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想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1.讀第一段,選出分析正確的一項
[ ]
A.第②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從觸覺的角度,寫出夏天草木的豐茂。
B.第③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從視覺的角度,寫夏天惱人的蟬鳴。
C.第④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從觸覺、視覺等角度,寫出夏天炎熱的氣候和夏收的緊張氣氛。
D.第⑤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從視覺、觸覺、嗅覺等多個角度,寫出夏天是充滿希望的。
2.第二段開頭的橫線上與下文銜接最為恰當的語句是
[ ]
A.夏天是充滿生機的。
B.夏天是多姿多彩的。
C.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
D.夏天的旋律是富于變化的。
3.第二段的方框內依次填入的詞語,最為恰當的一項
[ ]
A.標志 迸發(fā) 蒸騰 沖刺
B.象征 爆發(fā) 蒸發(fā) 沖擊
C.標志 爆發(fā) 蒸發(fā) 沖刺
D.象征 迸發(fā) 蒸騰 沖擊
4.第三段中連用四個“快”字,疊用“聽聽”、“看看”兩個動詞,在表達上各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
連用“快”字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疊用動詞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作者說文人筆下多是“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簡要分析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并說說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達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選一處對文章進行賞析(可以就主題思想、內容、結構、句式或詞語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江蘇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題。
夏之韻
(一)①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②好像爐子上的一鍋冷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了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漸漸a一片密密的厚發(fā),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b一堵黛色長墻。③輕飛曼舞的蜂蝶不多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④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⑤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香。⑥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c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⑦夏天到了。
(二)____________,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無不□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它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漫長,而是在暑氣的□下,蓬蓬勃發(fā),向秋的終點做著最后的□。
(三)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風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麥子打完了,該松一口氣了,又得趕緊給秋苗追肥、澆水!疤锛疑匍e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ㄋ模┻z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有著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想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金黃的夏季。
(1)讀第(一)段,選出分析正確的一項
[ ]
A.第②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從觸覺的角度,寫出夏天草木的豐茂。
B.第③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從視覺的角度寫夏天惱人的蟬鳴。
C.第④句運用擬人的手法,從觸覺、視覺等角度,寫出夏天炎熱的氣候和夏收的緊張氣氛。
D.第⑤句運用擬人的手法,從觸覺、視覺、嗅覺等多個角度,寫出夏天是充滿希望的。
(2)第(二)段開頭的橫線上與下文銜接最為恰當的語句是
[ ]
A.夏天是充滿生機的 |
B.夏天是多姿多彩的 |
C.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 |
D.夏天的旋律是富于變化的 |
(3)第(二)段的方框內依次填入的詞語,最為恰當的一組是
[ ]
A.標志 |
迸發(fā) |
蒸騰 |
沖刺 |
B.象征 |
爆發(fā) |
蒸發(fā) |
沖擊 |
C.標志 |
爆發(fā) |
蒸發(fā) |
沖刺 |
D.象征 |
迸發(fā) |
蒸騰 |
沖擊 |
(4)第(三)段中連用四個“快”字,疊用了“聽聽”“看看”兩個動詞,在表達上各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
連用“快”字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疊用動詞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作者說,文人筆下多是“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簡要分析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并說說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根據文意,將下面三個詞語分別填入第(一)段的空缺處。
釀成 |
滋成 |
凝成 |
a:________ |
b:________ |
c:________ |
(7)根據(一)(二)(三)段的內容,分別用四個字歸納夏的特點。
(一)________。 |
(二)________。 |
(三)________。 |
(8)說說你對夏天“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這句話含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寫出“歷代文人”描寫“春花”、“秋月”的古詩詞各一句。
春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題。
夏之韻
。ㄒ唬俪錆M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②好像爐子上的一鍋冷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了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漸漸
a一片密密的厚發(fā),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b一堵黛色長墻。③輕飛曼舞的蜂蝶不多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④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⑤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香。⑥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c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⑦夏天到了。。ǘ
____________,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無不□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它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漫長,而是在暑氣的□下,蓬蓬勃發(fā),向秋的終點做著最后的□。。ㄈ┫奶斓男墒蔷o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風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麥子打完了,該松一口氣了,又得趕緊給秋苗追肥、澆水!疤锛疑匍e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四)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有著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想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金黃的夏季。
(
1)讀第(一)段,選出分析正確的一項[
]A
.第②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從觸覺的角度,寫出夏天草木的豐茂。B
.第③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從視覺的角度寫夏天惱人的蟬鳴。C
.第④句運用擬人的手法,從觸覺、視覺等角度,寫出夏天炎熱的氣候和夏收的緊張氣氛。D
.第⑤句運用擬人的手法,從觸覺、視覺、嗅覺等多個角度,寫出夏天是充滿希望的。(
2)第(二)段開頭的橫線上與下文銜接最為恰當的語句是[
]
A .夏天是充滿生機的 |
B .夏天是多姿多彩的 |
C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 |
D .夏天的旋律是富于變化的 |
(
3)第(二)段的方框內依次填入的詞語,最為恰當的一組是[
]
A .標志 |
迸發(fā) |
蒸騰 |
沖刺 |
B .象征 |
爆發(fā) |
蒸發(fā) |
沖擊 |
C .標志 |
爆發(fā) |
蒸發(fā) |
沖刺 |
D .象征 |
迸發(fā) |
蒸騰 |
沖擊 |
(
4)第(三)段中連用四個“快”字,疊用了“聽聽”“看看”兩個動詞,在表達上各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連用“快”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疊用動詞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作者說,文人筆下多是“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簡要分析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并說說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根據文意,將下面三個詞語分別填入第(一)段的空缺處。
釀成 |
滋成 |
凝成 |
a :________ |
b :________ |
c :________ |
(
7)根據(一)(二)(三)段的內容,分別用四個字歸納夏的特點。
(一) ________。 |
(二) ________。 |
(三) ________。 |
(
8)說說你對夏天“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這句話含義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寫出“歷代文人”描寫“春花”、“秋月”的古詩詞各一句。春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甲】【乙】兩段選文,完成8-13題。(共14分)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余為兒童時,聞山游者說峽山寺,難為儔①遠地,嘗以為無緣能來。及茲獲游,周歷五峰,然后知峽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靈鷲寺時,述諸山居之所長,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劍池不流,天竺之石橋下無泉,麓山之力不副天奇 ,靈鷲擁前山,不可視遠,峽山亦少平地,泉出山,無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難也。況求友擇人而欲責全耶?去其所闕,用其所長,則大小之材無遺,致天下於治平②也,弗難矣
【注釋】①儔(chóu):伴侶,此處用作動詞,結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會安定。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A.去國懷鄉(xiāng) 去() | B.至若春和景明 景() |
C.然后知峽山之名于世 名() | D.去其所闕闕() |
2..選出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2分)
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至則無可用 | B.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 |
C.而未言其所不足/學而不思則罔 | D.有其故焉/且焉置土石 |
3..用現代漢語解釋【甲】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文:
4..請從修辭運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答:
5..選出對【甲】【乙】兩段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2分)
A.甲文先寫登岳陽樓所見的自然風光,接著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鮮明的對比。 |
B.甲文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寫之中。 |
C.乙文中,作者通過寫童年時聽旁人的講述,從正面表現了峽山寺的美景。 |
D.乙文是一篇借題發(fā)揮之作,寫峽山寺只是一個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議論。 |
6..【甲】【乙】兩文表達的主旨雖不同,但都會給人一定的啟發(fā),請就你感觸最深的一點,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3分)
答: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